專利名稱:窗用承重滑撐鉸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撐鉸鏈。
背景技術:
現有的窗用滑撐鉸鏈是由滑軌、塑料滑塊以及若干相互鉸接的托懸臂組裝而成。其托懸臂為金屬板,與滑塊相應鉸接后滑塊裝入滑軌,托懸臂之間、托懸臂與滑軌之間也相應鉸接,組成運動機構。滑軌的一端裝有導向頂角,對鉸鏈的開啟與關閉起導向作用,滑塊上裝有調節螺釘,起調節摩擦力的作用。將一對滑撐鉸鏈安裝于窗戶上,當推動窗扇時,窗扇通過安裝于其上的托懸臂將力傳給運動機構,由于滑塊可以在滑軌中滑動,因而運動機構在作用力下運動,從而可開啟和關閉窗扇。當將窗扇開啟到一定角度時,依靠托懸臂與滑軌構成三角形支撐力及鉸接點之間的摩擦力阻止窗扇因自重而關閉窗扇,從而使窗扇固定在某一開啟位置。
這種滑撐鉸鏈有如下缺點由于托懸臂為金屬平板,其抗彎能力相對較差,在窗戶開關過程中特別是在窗戶保持打開狀態時,托懸臂受力易發生彎曲變形,影響鉸鏈的靈活使用,從而會造成窗戶開關費力或開關不到位。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的窗用滑撐鉸鏈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承重能力強、托懸臂不易彎曲變形、開啟自如而又耐用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由槽形滑軌、滑塊以及若干相互鉸接的托懸臂組裝而成,托懸臂與滑塊相應鉸接后裝入滑軌,托懸臂與滑軌之間也相應鉸接,滑軌一端裝有導向頂角,所述的若干個托懸臂中至少部分托懸臂的一面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凹槽,另一面對應于凹槽位置有凸起。
在所述的托懸臂鉸接位置的凹槽內可以裝有墊圈,墊圈的厚度不低于相應托懸臂上凹槽的深度。
本實用新型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由于其托懸臂一面沖壓出凹槽另一面有凸起,使原來的平板結構變成空間結構,這種形狀的托懸臂其抗彎曲能力更強,所以能夠保證在使用過程中托懸臂不會彎曲變形,使鉸鏈的承重能力更強,也保證了鉸鏈開啟自如。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的結構圖;圖2為托懸壁的剖面圖;圖3為托懸臂之間鉸接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由槽形滑軌1、組合式滑塊2以及4個托懸臂3、4、5、6組成。長托懸臂4一端與短的托懸臂3端部鉸接,托懸臂5一端鉸接在滑軌1上,另一端與長托懸臂4鉸接在一起。短托懸臂3另一端鉸接在組合滑2上。托懸臂6一端鉸接在托懸臂5中部,另一端鉸接在組合滑塊2。在滑軌1端部有導向頂角7。托懸臂3、4、5、6的截面形狀如圖2所示,在構成托懸臂的金屬板中部有沖壓出的凹槽200,另一面則沖壓形成凸起100,凹槽200和凸起100沿托懸臂長度方向延伸。
凹槽200的深度和凸起100的高度為0.2~0.6mm,太大則使鉸鏈重合時厚度太大,不易安裝,太小則抗彎曲變形能力較差。
為了保證有凹槽和凸起的托懸臂之間以及托懸臂與滑軌或滑塊之間互相鉸接時轉動的靈活性,可在托懸臂凹槽內裝一個墊圈,例如如圖3所示,在托懸臂4和托懸臂5之間加入一個墊圈10,墊圈10的厚度不低于托懸壁4上凹槽的深度。本實施例中墊圈厚度為0.5mm,相應地托懸臂的凹槽深度為0.3mm。
鉸鏈的托懸臂根據受力情況,既可以如本實施例一樣全部采用圖2所示的這種凹凸結構的托懸臂以增強其抗彎曲變形能力,也可以部分采用,例如僅使相對較長的托懸臂5、6采用,而較短的托懸臂3因為本身較短抗彎曲能力強,采用平板狀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窗用承重滑撐鉸鏈,由槽形滑軌、滑塊以及若干相互鉸接的托懸臂組裝而成,托懸臂與滑塊相應鉸接后裝入滑軌,托懸臂與滑軌之間也相應鉸接,滑軌一端裝有導向頂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若干個托懸臂中至少部分托懸臂的一面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凹槽,另一面對應于凹槽位置有凸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托懸臂鉸接位置的凹槽內裝有墊圈,墊圈的厚度不低于相應托懸臂上凹槽的深度。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用承重滑撐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懸臂凹槽的深度及凸起的高度為0.2~0.6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窗用承重滑撐鉸鏈,由槽形滑軌、滑塊以及若干相互鉸接的托懸臂組裝而成,托懸臂與滑塊相應鉸接后裝入滑軌,托懸臂之間、托懸臂與滑軌之間也相應鉸接,滑軌一端裝有導向頂角,至少部分托懸臂的一面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凹槽,另一面對應于凹槽位置有凸起。這種鉸鏈的托懸臂抗彎曲能力強,能夠保證在使用過程中托懸臂不會彎曲變形,使鉸鏈的承重能力更強,也保證了鉸鏈開啟自如。
文檔編號E05D3/06GK2748609SQ200420116400
公開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8日
發明者陳大川 申請人:陳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