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復位門鉸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門鉸鏈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復位門鉸鏈。
背景技術:
目前,通常在門上的鉸鏈,僅作為門框與門板樞接使用,在推開門板后必 須由人力將其推回關閉。然而,在某些場合的門板必須在推關后自動回位關閉, 如辦公室、醫院等公共場所的浴隔間等,而以往具有自動回位的鉸鏈,主要有 兩種, 一種是在鉸鏈內裝一扭力彈簧,可借扭力彈簧的彈力,使門板得以在推 開后自動回位關門,但是,由于扭力彈簧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產生彈性疲乏,
一旦扭力彈簧失去彈力,門板即無法自動回位。另一種就是E-hinge鉸鏈系統, 該系統是利用重力偏心原理達到自由復位的目的,但這種產品結構強度較低, 長期使用易損壞,會增加維修或維護的費用。
綜上可知,所述現有技術的門鉸鏈系統,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 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復位門鉸鏈,其能 夠讓門扇雙向打開且能自動復位。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復位門鉸鏈,用于自動復位 門,所述自動復位門鉸鏈包括底座、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二側壁上設 有"V"型軌道,所述"V"形軌道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側壁相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V"形軌道為對稱或非對稱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底座上設有一能固定門軸的通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V"形軌道的底部略低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V"形軌道的表面為平面或平
滑的曲面,所述"V"形軌道形成的平面與所述底座形成的平面成10度 45 度傾斜角,所述自動復位門雙向打開270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V"形軌道為非對稱結構,所 述"V"形軌道形成的平面與所述底座形成的平面成10度~45度傾斜角,所述 自動復位門雙向打開270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V"形軌道與所述第一側壁相 連的兩端設有用于固定所述自動復位門的固定槽。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第一側壁上設有四個用于固定所 述自動復位門鉸鏈的開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第二側壁上方設有一與所述第一 側壁相連的保護圈,所述保護圈形成的平面和所述底座平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自動復位門鉸鏈的材料為鑄鐵或 PVC材料。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自動復位門鉸鏈上設置一 "V"形軌道,且所述"V" 形軌道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側壁相連,"V"形軌道的底部略低于底座的上表面, "V"形軌道1的表面為平面或平滑的曲面,且"V"形軌道1形成的平面與 底座7形成的平面成10度 45度傾斜角,自動復位門鉸鏈的底座中心處設有 一固定門軸的通孔,門軸可以在所述通孔內自由轉動,門扇與門軸固定后可以 通過一輥輪部件的輪子在所述"V"形軌道上做升降移動。借此,本實用新型 可以使門扇自由雙向打開且能自動復位。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一種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3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一種實施例的正視圖4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一種實施例的側視圖5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6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 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 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一種實施例的整體結構。該門鉸鏈
系統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側壁5、第二側壁6和底座7。
在自動復位門鉸鏈的第二側壁6上設置一 "V"形軌道1, "V"形軌道 1的底部4略底于底座7的上表面,并處于底座7中心位置。"V"形軌道1 為對稱結構,當門扇處于關閉狀態時即處于"V"形軌道1的底部4中心位置; "V"形軌道1的兩端與第一側壁5相連接,且這兩端均高于底座7的上表面, "V"形軌道1的表面優先設置為平面或平滑的曲面,且"V"形軌道1形成 的平面與底座7形成的平面成10度~45度傾斜角。這樣的設置有利于設置于 自動復位門上的輥輪部件在軌道上的升降移動。
自動復位門鉸鏈的底座7中心處設一通孔2,該通孔2用于裝入門軸,且 門軸可以在通孔2內自由轉動,門軸垂直于門鉸鏈系統的底座7所在的平面, 通過此門軸可以固定一門扇。另外,通過一輥輪部件將門軸、門扇和"V"形 軌道1相連,門扇處于關閉狀態的時候,輥輪部件位于"V"型軌道1的底部 4的中心位置,當門扇受到外部推力時,門扇通過輥輪部件的輪子在"V"型 軌道1上上升,當外力消失時,由于門扇自身的重力,門扇通過輥輪部件的輪 子又回到"V"型軌道1的底部4的中心位置。借此,門扇打開后可以自動復 位。由于"V"型軌道1的兩邊相互對稱,因此輥輪部件可以在"V"型軌道 l的兩邊滾動,進而門扇可以雙向打開。從而門扇可以自由的雙向打開并實現 自動復位。當然,自動復位門鉸鏈可以做不同的改變,從而改變門扇打開的角 度來滿足不同的需要。
在自動復位門鉸鏈的第一側壁5上至少設置一個開口 3,用于裝入釘子或 螺絲以固定自動復位門鉸鏈。本實施例中,優選將開口3的數目設為四個,使 自動復位門鉸鏈的固定效果更好。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一種實施例的側視結構,從圖中可 以看出,"V"形軌道1與第一側壁5相連的兩端設有固定槽8,固定槽8用于固定自動復位門。在外力作用下,輥輪部件的輪子沿著"V"形軌道1上升, 致使自動復位門能夠打開一定角度,如果外力失去,則自動復位門依靠本身的 重力回到V"型軌道1的底部4的中心位置,自動復位門關閉;如果外力繼續 存在,輥輪部件的輪子沿著"V"形軌道1上升且落入固定槽8,此時,外力 消失,則輥輪部件的輪子被固定槽8卡住,致使自動復位門不能自動復位。借
此,固定槽8達到了固定自動復位門的作用,自動復位門就能夠保持打開狀態。 當然,在外力作用下,輥輪部件的輪子也可滾出固定槽8,繼而實現自動復位
門的自動復位。
圖5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自動復位門 鉸鏈設有"V"形軌道51、圓柱狀體52、底座53、固定位孔54、側壁55和 保護圈56。
"V"形軌道51為對稱結構,"V"形軌道51的兩端與側壁55相連接, 從"V"形軌道51的底部到側壁55的軌道面為平面或平滑的曲面,這種軌道 面的設置有利于門扇的升降移動。
圓柱狀體52垂直于底座53并且與底座53相連接,同時圓柱狀體52還與 "V"形軌道51的底部面垂直連接,圓柱狀體52內設通孔,通孔自圓柱體52 的上表面貫穿至下表面,用于裝入門軸,且門軸可以在通孔內自由轉動。
側壁55的頂部設一保護圈56,且保護圈56所在的平面與底座53所在的 平面平行。裝入門軸時,使門軸穿過保護圈56然后再裝入圓柱狀體52的通孔 內。借此,保護圈56可以使門軸的固定效果更好,使門軸不易脫落。在使用 時,門扇設在保護圈56的上部,且固定于門軸上。通過一輥輪部件使"V" 形軌道51與門軸相連,在開關門扇時,門扇隨門軸做升降移動,因為"V" 形軌道51為兩邊稱的結構。借此讓門扇可以自由的雙向打開并實現自動復位。
在側壁55上設有至少四個固定位孔54,可以裝入釘子或螺絲用于固定自 動復位門鉸鏈。
圖6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復位門鉸鏈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從圖中可以 看出,"V"形軌道l為非對稱結構,使用這樣的門鉸鏈結構,自動復位門可 向左打開90度,向右打開180度,也即自動復位門可雙向打開270度。本實 施例提供的自動復位門鉸鏈由于其本身的形狀可安裝于直角門框上。
更好的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復位門鉸鏈是用鑄鐵或PVC材料制作,
6保證了產品的可靠性及耐用度,減少了維修費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自動復位門鉸鏈上設置一 "V"形軌道,且 所述"V"形軌道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側壁相連,"V"形軌道的底部略低于底 座的上表面,"V"形軌道1的表面為平面或平滑的曲面,且"V"形軌道1
形成的平面與底座7形成的平面成10度~45度傾斜角,自動復位門鉸鏈的底 座中心處設有一固定門軸的通孔,門軸可以在所述通孔內自由轉動,門扇與門 軸固定后可以通過一輥輪部件的輪子在所述"V"形軌道上做升降移動。借此, 本實用新型可以使門扇自由雙向打開且能自動復位。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 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 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 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復位門鉸鏈,用于自動復位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復位門鉸鏈包括底座、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二側壁上設有“V”形軌道,所述“V”形軌道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側壁相連。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 軌道為對稱或非對稱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 有一能固定門軸的通孔。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 軌道的底部略低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 軌道的表面為平面或平滑的曲面,所述"V"形軌道形成的平面與所述底座形 成的平面成10度 45度傾斜角,所述自動復位門雙向打開270度。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 軌道為非對稱結構,所述"V"形軌道形成的平面與所述底座形成的平面成10 度 45度傾斜角,所述自動復位門雙向打開270度。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 軌道與所述第一側壁相連的兩端設有用于固定所述自動復位門的固定槽。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 上設有四個用于固定所述自動復位門鉸鏈的開口。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壁 上方設有一與所述第一側壁相連的保護圈,所述保護圈形成的平面和所述底座 平行。
10、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復位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復位 門鉸鏈的材料為鑄鐵或PVC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復位門鉸鏈,所述自動復位門鉸鏈包括底座、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二側壁上設有“V”型軌道,所述“V”形軌道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側壁相連,所述“V”形軌道的表面為平面或平滑的曲面,所述底座的中心處還開有通孔以固定門軸,門軸可以在所述通孔內自由轉動,門扇與門軸固定后可以通過一輥輪部件的輪子在所述“V”形軌道上做升降移動。借此,本實用新型可以使門扇自由雙向打開且能自動復位。
文檔編號E05F1/06GK201363037SQ200920129340
公開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13日
發明者劉曉燕 申請人:蔡斯門業(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