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鎖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具,特別涉及一種鎖頭。
背景技術:
傳統帶鎖銷鎖定機構的鎖頭由于設置了鎖銷鎖定機構,徹底革新了傳統的彈子鎖在鎖殼內設置彈子、彈簧和旋轉鎖芯內設置彈子的結構,帶鎖銷鎖定機構的鎖頭其鎖銷整體識別密碼的技術在防技術開啟性能比傳統的彈子鎖要優越很多,而且鎖銷鎖定方式鎖緊力度大,安全可靠,但仍然存在持續撥彈的弊病,通常的帶鎖銷鎖定機構的鎖頭其鎖銷上的鎖銷復位彈簧的彈簧力是將鎖銷向彈子孔方向推的內置力,通過內置力識別密碼使鎖銷和彈子有一定的接觸擠壓力讓技術開啟仍有機會找到彈子凹槽的大致位置,從而進行技術開鎖,導致帶鎖銷鎖定機構的鎖頭同樣不安全,再者,鎖銷鎖定方式鎖緊力度大安全可靠也是它的一個致命缺點,當所有彈子進入凹槽并未完全進入開鎖位置雖然仍不能旋轉鎖芯,此時用一定力旋轉鎖芯卡住鎖銷迫使所有彈子無法彈回,技術開啟就可以大致判斷出鑰匙齒的高低形狀配置繼續進行下一步操作,故而傳統帶鎖銷鎖定機構的鎖頭還是有很大可能被技術開啟,產生不安全的隱患。
發明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且能有效防止技術性開鎖的鎖頭。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鎖頭,包括鎖殼和安裝于鎖殼內可轉動的鎖芯,在鎖芯中設置軸向排列的若干彈子孔,彈子孔內放入彈子和彈子彈簧, 彈子上不規則位置設置鎖銷槽I,在鎖芯上彈子孔的端部設置鑰匙孔,在鎖芯中設置有與彈子孔垂直貫通的鎖銷孔,鎖銷孔內置鎖銷和鎖銷復位裝置,鎖殼上設置有與鎖銷孔相對應的鎖銷槽II,所述彈子上鎖銷槽I的上下位置均設置止動齒I,鎖銷相對彈子孔一端的端面設置能與彈子上的止動齒I相嚙合的止動齒II ;鎖銷上設置將鎖銷推向鎖銷槽II的鎖銷復位裝置,鎖殼上的鎖銷槽II周向為導向斜面,鎖銷置于導向斜面上。進一步,所述彈子的止動齒I設置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朝右上方傾斜;鎖銷上的止動齒II也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朝左下方傾斜。進一步,所述止動齒I和止動齒II均等距分布設置。進一步,所述鎖銷上的止動齒II上端第一顆齒設置為與其它止動齒方向相反的倒齒,彈子上的止動齒I的各齒之間均等分布設置倒齒的收容空間。進一步,所述鎖銷滑入鎖銷槽II 一端的鎖定端為凸圓弧狀。進一步,所述彈子上的鎖銷槽I設置為能容納鎖銷鎖定端的矩形凹槽。進一步,所述鎖銷復位裝置為彈性機構。進一步,所述彈性機構包括鎖銷上設置的彈簧孔,與彈簧孔對應設置于鎖芯上的彈簧槽,彈簧槽內設置的鎖銷彈簧,鎖銷彈簧一端與鎖芯結合,另一端與鎖銷結合。進一步,所述鎖頭成對使用。[0013]進一步,所述鎖頭四組同時使用,其中鎖銷為兩個雙向聯接鎖銷。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的鎖頭采用了鎖銷鎖定的方式,鎖緊力度較大,提高了鎖具的安全性能,特別是在彈子上的鎖銷槽I上下位置均設置有止動齒I, 鎖銷相對彈子孔一端的端面設置能與彈子上的止動齒I相嚙合的止動齒II,當技術開啟的時候,必須將所有彈子同時撥到位才能打開,不然,止動齒I和止動齒II相互嚙合,利用帶鎖銷鎖定機構的鎖頭鎖緊力度大的特點,能將鎖銷和彈子完全卡死,解決了技術開啟時采用依次撥彈開啟鎖具的弊病,有效防止技術開啟,進一步,對于止動齒的直角三角形設計更是大大提高了止動齒之間相互嚙合的效果,同時,鎖銷上設置將鎖銷推向鎖銷槽II的鎖銷復位裝置,在不旋轉鎖芯的情況下,彈子和鎖銷完全無接觸,不給技術開啟以可乘之機,再者,因為將鎖銷上的止動齒II上端的第一顆齒設置為倒齒,故在技術開啟的時候,撥動彈子的動感很小,讓技術開啟無機可乘,還有本實用新型的鎖頭可以成對使用或者四組同時使用,進一步增加了鎖頭技術開啟的難度,提高了鎖頭的安全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鎖頭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中D部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
圖1中A-A部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彈子和鎖銷配合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鎖銷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鎖頭成對使用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B-B部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鎖頭四組同時使用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中C-C部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8中鎖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鎖頭關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鎖頭開啟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鎖頭回到關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至圖5所示,一種鎖頭,包括鎖殼1和安裝于鎖殼1內可轉動的鎖芯2,在鎖芯2中設置軸向排列的若干彈子孔6,彈子孔6內放入彈子3和彈子彈簧5,彈子孔6的彈子彈簧5 —端按照現有技術的方式設置封丁 12 ;彈子3上不規則位置設置鎖銷槽I 16,在鎖芯2上彈子孔6的端部設置鑰匙孔,在鎖芯2中設置有與彈子孔6垂直貫通的鎖銷孔6,鎖銷孔6內置鎖銷4和鎖銷復位裝置9,鎖殼1上設置有與鎖銷孔13相對應的鎖銷槽II 15 ; 彈子3上鎖銷槽I 16的上下位置均設置止動齒I 14,鎖銷4相對彈子孔6 —端的端面4丨丨設置能與彈子3上的止動齒I 14相嚙合的止動齒II 11 ;鎖銷3上設置將鎖銷3推向鎖銷槽II 15的鎖銷復位裝置,故無論如何撥動彈子3,彈子3均不會與鎖銷4接觸,彈子3能自由上下移動,插入鑰匙7時不會導致止動齒I 14與止動齒II 11嚙合,鎖殼1上的鎖銷槽II 15周向為導向斜面22,鎖銷4置于導向斜面22上,其導向斜面22主要便于引導鎖銷鎖定端4 ‘滑入或者滑出鎖銷槽II 15,從而實現鎖殼1引導鎖銷4向彈子孔6方向運動。如
圖1至圖5所示,上述結構的鎖頭,其彈子3的止動齒I 14設置為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斜邊19朝右上方傾斜;鎖銷4上的止動齒II 11也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邊18朝左下方傾斜,其以上設置進一步促進撥彈操作時止動齒I 14和止動齒II 11 相互卡死,從而達到防止技術開啟的效果;其次,止動齒I 14和止動齒II 11均等距分布設置;鎖銷4上的止動齒II 11上端第一顆齒設置為與其它止動齒方向相反的倒齒20,彈子3 上的止動齒I 14的各齒之間均等分布設置倒齒收容空間23,可以理解的是,鎖銷4上的止動齒II 11依然與止動齒相互嚙合,即止動齒II 11亦隨止動齒I 14齒距的改變而改變。如
圖1至圖5所示,上述結構的鎖頭,其鎖銷4滑入鎖銷槽II 15 一端的鎖定端4 ‘ 為凸圓弧狀;其凸圓弧狀的鎖定端4'便于鎖銷4劃入鎖銷槽II 15,在轉動鑰匙7的時候產生的轉動阻力較小,使鎖頭使用時更加靈敏,可以理解的是鎖銷槽II 15的底面21最佳為與鎖銷鎖定端4'的凸圓弧狀相對應的凹圓弧底面;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設置為能容納鎖銷鎖定端4 "的矩形凹槽,其矩形凹槽在鎖銷4的鎖定端4 "進入鎖銷槽I 16時晃動較小;鎖銷4復位裝置為彈性機構,其彈性機構包括鎖銷4上設置的彈簧孔17,與彈簧孔17對應設置于鎖芯2上的彈簧槽10,彈簧槽10內設置的鎖銷彈簧9,鎖銷彈簧9 一端與鎖芯2 結合,如圖2所示,即鎖芯面24,另一端與鎖銷4結合,如圖5所示,即鎖銷面25,可以理解的是本彈性機構至少設置一組。如圖6至圖7所示,對于前述實施例還可以將鎖頭的技術方案成對使用,具體為按照以上實施例的方式將所有裝置均對稱設置兩組,鑰匙7為雙排齒牙,鎖芯2為雙排彈子孔 6,彈子孔6對應各自鎖銷孔13,鎖銷孔13對應鎖殼1上各自的鎖銷槽II 15。如圖8至
圖10所示,將鎖頭的技術方案成四組同時使用,具體為按照以上實施例的方式將所有裝置均等分布設置四組;如圖8所示,其中鎖銷4為兩個雙向聯接鎖銷,一個雙向聯接鎖銷具有一個對應鎖殼1上鎖銷槽II 15的鎖定端4丨和兩個對應兩個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的鎖定端4 “。在鎖頭的使用過程中,如
圖11所示,鎖頭為初始狀態,鑰匙7插入鑰匙孔,鑰匙7 上的齒牙頂起彈子孔6中的各個彈子3,使得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同時對準鎖銷孔13中的鎖銷4,然后轉動鑰匙7,鎖芯2在鎖殼1內轉動,鎖銷4的鎖定端4丨沿著鎖殼1上鎖銷槽II 15的導向斜面22逐步滑出鎖銷槽II 15進入鎖殼1內表面,鎖銷4在鎖銷槽II 15的導向斜面22上滑動過程中受到鎖殼1給鎖銷4向彈子孔6方向的作用力,使得鎖銷4脫離鎖殼1上設置的鎖銷槽II 15向彈子3上設置的鎖銷槽I 16移動,當鎖銷4完全脫離鎖殼1上設置的鎖銷槽II 15移動到彈子3上設置的鎖銷槽I 16時,如
圖12所示,鎖頭為開啟狀態,再次,當鎖芯2反向回旋時,鎖銷4在鎖銷彈簧9的回置力作用下沿鎖銷槽II 15上的導向斜面22順勢滑入鎖銷槽II 15,同時脫離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如
圖13所示,即可完成鎖頭的鎖定,拔出鑰匙7后,完成鎖頭的整個工作過程;當技術開啟鎖頭時,若轉動鎖芯2再撥動彈子3,由于鎖芯2的轉動,鎖銷4沿鎖銷槽II 15的導向斜面22逐步滑出鎖銷槽II 15,鎖銷4受鎖殼1的作用力向彈子孔6方向移動,但是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沒有同時對準鎖銷4,從而使得止動齒I 14和止動齒II 11相互嚙合形成卡死狀態,轉動鑰匙7 的力量越大,鎖殼1推動鎖銷4的力量也會越大,止動齒I 14和止動齒II 11也會嚙合得越緊,此時,鎖銷4的鎖定端4 ’依然卡在鎖殼1的鎖銷槽II 15中,鎖頭為鎖定狀態,有效阻止技術開啟時的撥彈操作,從而防止技術開啟鎖頭,同時,因為彈子3上的止動齒I 14均能與與鎖銷4上的止動齒II 11嚙合,故一個彈子3卡死時,所有彈子3均會卡死,無法繼續撥彈,使得技術開啟無機可乘;在技術開啟時也有如下情況,若先撥動彈子3到一定位置再旋轉鎖芯2,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沒有對準鎖銷4的彈子3均會被卡死,若有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正對鎖銷4,雖然鎖銷4因為其它彈子3被卡死而不能進入鎖銷槽I 16,但是由于彈子3的鎖銷槽I 16上端的第一顆齒與鎖銷頂部第一顆齒方向相反,撥動鎖銷槽I 16 正對鎖銷4的彈子3會有輕微的上下晃動感,由于這種晃動感會給技術開啟提供開鎖信息, 故此,鎖銷4上的止動齒II 11上端第一顆齒設置為與其它止動齒方向相反的倒齒20,此倒齒20可以沿彈子3的鎖銷槽I 16上端第一顆止動齒的斜邊滑入其齒根,從而鎖定鎖銷槽 I 16正對鎖銷4的彈子3不再上下晃動感,進一步有效的阻止了技術開啟鎖頭。其中,不論鎖頭是成對使用還是四組同時使用,其工作原理與上述工作原理相同。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鎖頭,包括鎖殼(1)和安裝于鎖殼(1)內可轉動的鎖芯0),在鎖芯(2)中設置軸向排列的若干彈子孔(6),彈子孔(6)內放入彈子C3)和彈子彈簧(5),彈子(3)上不規則位置設置鎖銷槽I (16),在鎖芯(2)上彈子孔(6)的端部設置鑰匙孔,在鎖芯(2)中設置有與彈子孔(6)垂直貫通的鎖銷孔(13),鎖銷孔(13)內置鎖銷(4)和鎖銷復位裝置(9), 鎖殼(1)上設置有與鎖銷孔(13)相對應的鎖銷槽II (15),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子(3)上鎖銷槽I (16)的上下位置均設置止動齒I (14),鎖銷(4)相對彈子孔(6) —端的端面設置能與彈子⑶上的止動齒I (14)相嚙合的止動齒II (11);鎖銷(3)上設置將鎖銷⑷推向鎖銷槽II (15)的鎖銷復位裝置,鎖殼⑴上的鎖銷槽II (15)周向為導向斜面(22),鎖銷(4) 置于導向斜面(2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子(3)的止動齒I(14)設置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邊(19)朝右上方傾斜;鎖銷⑷上的止動齒II (11)也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邊(18)朝左下方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齒I(14)和止動齒II (11)均等距分布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銷(4)上的止動齒II(11)上端第一顆齒設置為與其它止動齒方向相反的倒齒(20),彈子C3)上的止動齒I (14)的各齒之間均等分布設置倒齒的收容空間0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銷(4)滑入鎖銷槽II(15) 一端的鎖定端)為凸圓弧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子(3)上的鎖銷槽I (16)設置為能容納鎖銷鎖定端G “)的矩形凹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銷復位裝置為彈性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機構包括鎖銷(4)上設置的彈簧孔(17),與彈簧孔(17)對應設置于鎖芯(2)上的彈簧槽(10),彈簧槽(10)內設置的鎖銷彈簧(9),鎖銷彈簧(9) 一端與鎖芯(2)結合,另一端與鎖銷(4)結合。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頭成對使用。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鎖頭四組同時使用,其中鎖銷(4 )為兩個雙向聯接鎖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具,特別涉及一種鎖頭,其包括鎖殼和安裝于鎖殼內可轉動的鎖芯,在鎖芯中設置軸向排列的若干彈子孔,彈子孔內放入彈子和彈子彈簧,彈子上不規則位置設置鎖銷槽Ⅰ,在鎖芯上彈子孔的端部設置鑰匙孔,在鎖芯中設置有與彈子孔垂直貫通的鎖銷孔,鎖銷孔內置鎖銷和鎖銷復位裝置,鎖殼上設置有與鎖銷孔相對應的鎖銷槽Ⅱ,所述彈子上鎖銷槽Ⅰ的上下位置均設置止動齒Ⅰ,鎖銷相對彈子孔一端的端面設置能與彈子上的止動齒Ⅰ相嚙合的止動齒Ⅱ;鎖銷上設置將鎖銷推向鎖銷槽Ⅱ的鎖銷復位裝置,鎖殼上的鎖銷槽Ⅱ周向為導向斜面,鎖銷置于導向斜面上;本實用新型的鎖頭能有效防止被技術開啟,提高了其鎖具的安全性能,其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E05B15/14GK202299683SQ2011203764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明者趙明利 申請人:趙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