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動鎖式外擺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外擺門,具體涉及的是客車外擺門。
背景技術:
目前的客車車門都是采用氣缸或者電機使得客車的車門打開或關閉,普通的電動外擺門泵裝置,安裝在客車上,方便客人上下車輛,解決了普通氣動、電動外擺門泵裝置需要靠舉升用門邊鎖止塊才能將車門鎖住,但在氣缸或電機損壞后無法將門鎖定,從而導致車輛無法正常行駛的情況。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用電動外擺門裝置,能在氣缸或電機損壞的情況下,順利的將車門鎖住,使車輛能仍然正常、安全的行駛。
本發明還解決了氣動、電動外擺門自動/手動要靠人工轉換的麻煩,實現自動/手動自動轉換。
一種電動鎖式外擺門,包括汽車門、控制器、前鎖、后鎖、中控鎖、內把手、外把手、 門驅動機構、限位器和門保險栓,門保險栓通過拉桿I和內把手連接,內把手通過拉桿II和中控鎖的撥片I相連接,內把手還通過拉桿III和中控鎖的撥片II相連接;外把手通過拉桿IV與中控鎖的撥片II相連接;中控鎖通過操作軟鎖I和操作軟鎖II分別連接前鎖和前鎖;限位器設置在汽車門寬度的中間位置;門驅動結構的輸出軸通過連桿與轉臂相連接。
所述的后鎖還包括后鎖電機和后鎖扣,后鎖電機通過和支架的齒輪傳動方式與后鎖扣II連接,后鎖扣I和后鎖扣II相互嚙合,后鎖扣I通過操控軟鎖II與中控鎖連接。
所述的前鎖還包括前鎖電機和前鎖扣,前鎖電機通過和支架的齒輪傳動方式與前鎖扣連接,前鎖扣II與前鎖扣I相互嚙合,前鎖扣I通過操控軟鎖I與中控鎖連接。前鎖和后鎖的結構一樣。
所述的中控鎖主要由固定底板、撥片I、撥片II、撥片III和扭簧組成,撥片I、撥片II、撥片III通過槽口組成中控鎖的聯動機構,撥片I通過拉桿II與門保險栓連接,通過拉桿III與門外鑰匙解保險連接,并直接與中控鎖解保險電機連接;撥片II通過拉桿III與門保險栓連接,通過拉桿IV與外把手相連接;撥片III通過操控軟鎖II與后鎖相連,通過操控軟鎖I與前鎖相連,與解鎖裝置相連。
所述的門驅動結構由電機、電機齒軸的頂端下部有輸出軸,通過輸出齒輪與電機齒軸連接;電機齒軸的兩端設置有線圈,線圈旁依次設置有導磁體、摩擦片、分割墊、渦輪; 輸出軸與導磁體連為一體,摩擦片與導磁體有氣隙,摩擦片與渦輪通過滑槽連接,渦輪與摩擦片同時轉動,摩擦片可以軸向微量滑動,渦輪與輸出軸滑動配合。
有益效果(I)提供一種車用電動外擺門裝置,能在電機損壞的情況下,順利的將車門鎖住,使車輛能仍然正常、安全的行駛;(2)提高了汽車行駛的安全系數,無論乘客或司機均可輕輕一按按鈕實現開關門;(3)電動外擺門具備全程防夾功能,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4)能確保客車門始終關上,防止誤關現象發生。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卜前鎖;1卜前鎖電機;12_前鎖扣;2_后鎖;21_后鎖電機;22_后鎖扣;3_中控鎖;31_中控鎖解保險電機;32_解鎖裝置;4_內把手;5_外把手;6_門驅動機構;61_轉臂;62_連桿;7_限位器;8-門保險栓;91_拉桿I ;92_拉桿II ;93_拉桿III ;94_拉桿IV ; 95-拉桿V ;96-拉桿VI ;97-操作軟鎖I ;98_操作軟鎖II ;10-平衡桿。
圖2為本發明中控鎖與其他部件連接關系的結構示意圖;其中33-門外鑰匙解保險;34_撥片I ;35_撥片II ;36-撥片III。
圖3為后鎖2解鎖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后鎖2半鎖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后鎖2全鎖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撥片I的結構不意圖;圖7為撥片II的結構不意圖;圖8為撥片III的結構不意圖;圖9為保險栓(撥片I)打開狀態示意圖;圖10為保險檢(撥片I)關閉狀態意圖;圖11為門驅動結構的剖面圖;其中,63-電機齒軸、64-輸出軸;65_線圈;66_導磁體;67_摩擦片;68_分隔墊;69_渦輪;60_輸出齒輪。
圖12為門驅動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描述。
如圖I所示,電動開門當按下開門按鈕,解鎖電機動作,解鎖裝置32通過拉桿VI 96使中控鎖3工作,中控鎖3通過操作軟鎖I 97、操作軟鎖II 98同時解開前、后鎖;得到解鎖信號后,解鎖電機復位,同時門驅動機構開始工作,通過連桿、轉臂61帶動門打開,當門越過限位器7時,門至全開位置,限位器7防止門在外力作用下自由滑動。
如圖I所示,電動關門當按下關門按鈕,門驅動機構開始工作,通過連桿、轉臂61 帶動門關閉,越過限位器7,鎖撞到鎖扣,門處于半關閉狀態,此時前鎖電機11、后鎖電機21 開始工作,將鎖與鎖扣鎖定,門在完全關閉狀態,同時前鎖I和前鎖扣12自動鎖定。
在失電情況下如圖I所示,手動開門當往開門方向拉內(外)把手,拉桿III (拉桿IV)動作,通過中控鎖3使操作軟鎖I 97、操作軟鎖II 98同時解開前鎖I、后鎖2 ;用手拉門,門打開,當門越過限位器7時,門至全開位置,限位器7防止門在外力作用下自由滑動。
如圖I所示,手動關門當往關門方向拉內(外)把手,門越過限位器7,門關閉,當門到完全關閉位置時,前鎖I后鎖2通過撞擊鎖扣達到全鎖狀態。
如圖3所示,此圖為解鎖狀態時候后鎖2的狀態。此時支架23已經回復原位,鎖扣I 24在撥桿的作用下解除鎖死狀態,鎖扣II 25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復至初始狀態,其所控制微動開關形成斷電狀態。之后撥桿復位,鎖扣I 24在扭簧的作用下也回復初始狀態。 控制解鎖的撥桿其另一端是在中控鎖3上,整個解鎖的控制是按照中控鎖3的運動進行的。
如圖4所示,此圖為半鎖狀態時候后鎖2的狀態。后鎖電機21通過和支架23的齒輪傳動方式帶動鎖扣II 25運動到此位置,鎖扣II 25控制電子元件形成通電狀態給控制器信號,控制器驅動鎖電機使門鎖緊。鎖扣I 24卡住鎖扣II 25形成鎖死狀態。
如圖5所示,此圖為全鎖狀態時候后鎖2的狀態。后鎖電機21繼續帶動支架23 運動,使得鎖扣II運動到此位置,同時電機帶動支架23回復到之前的位置。鎖扣I 24卡住鎖扣II 25形成鎖死狀態。
中控鎖3主要負責門的前鎖I、后鎖2以及電動開鎖的中間樞紐工作。簡單的說門鎖的開閉都與中控鎖3產生關系。中控鎖3主要由固定底板、撥片I 34、撥片II 35、撥片III 36、和扭簧組成。
如圖6所示,此圖為撥片I 34的外形。
341位置通過拉桿與門內保險連接;342位置通過拉桿與門外鑰匙鎖連接;343位置與解保險電機相連通過拉桿連接手動保險栓和門外鑰匙解保險,本體直接與解保險電機連接解保險電機的作用駕駛員可以通過電控開關來控制解保險電機從而帶動撥片I開關位置撥片I開關示意圖,當撥片I工作在解保險狀態時,與相關的開關門機構可以正常開/關,從而達到開鎖和閉鎖的功能中控鎖保險電機的作用當中控鎖保險電機鎖定時,中控鎖不工作,門將無法打開,防止在行車過程中門誤打開。
門保險栓的作用往下按門保險栓,拉桿I動作,帶動拉桿2動作,使中控鎖保險電機強制到鎖定位置,此時,電動和手動都無法將門打開,只有將中控鎖保險電機所解開后才能恢復正常運行。
如圖7所示,此圖為撥片II 35的外形。
351位置通過拉桿與門內開門把手連接;352位置通過拉桿與門外開門把手連接;如圖8所示,此圖為撥片III 36的外形。
361位置通過拉桿與后鎖部件連接;362位置通過拉桿與開鎖電機連接;363位置通過拉桿與前鎖部件連接;如圖9所示,此圖為保險栓(撥片I)打開狀態示意圖。
當撥片I打開如圖所示,撥片II和撥片III的槽口通過銷軸在撥片I槽口中同步滑動,因為前鎖I和后鎖2是通過拉桿連接在撥片III上,所以整個開鎖機構可以運行。
如圖10所不,此圖為保險檢(撥片I)關閉狀態不意圖。
當撥片I打開如圖所示,撥片II槽口通過銷軸在撥片I槽口中同步滑動,而此時撥片III與撥片II處于分開狀態,不產生聯動。因為前鎖I和后鎖2是通過拉桿連接在撥片III上,所以整個開鎖機構運行在空擋上,不能開鎖。
平衡桿10作用無平衡桿時,當門打開,門是作旋轉運動的,加平衡桿后,使門能作旋轉加平移運動,門能順利打開。
目前,國內的直流電機,普遍采用蝸輪蝸桿減速。不具有離合功能,如用在自動門系統中,在緊急情況下,自動門不是無法開啟就是夾傷乘客。國內目前的做法是外加一套離合機構通過手柄或拉索來控制自動門的緊急解鎖。如用手柄只能在車內緊急解鎖(不符合車內車外都能解鎖的相關標準),如用拉索,車內車外并聯到解鎖機構,其結構復雜,故障率高、未能廣泛推廣。
本發明采用門驅動結構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如圖11、圖12所示,所述的門驅動結構6包括電機齒軸63,電機齒軸63的頂端下部有輸出軸64,通過輸出齒輪60與電機齒軸 63連接;電機齒軸63的兩端設置有線圈65,線圈65旁依次設置有導磁體66、摩擦片67、分隔墊68、潤輪69 ;輸出軸64與導磁體66連為一體,摩擦片67與導磁體66有氣隙,摩擦片 67與渦輪69通過滑槽連接,渦輪69與輸出軸64滑動配合。
當電機得電,蝸桿旋轉,帶動渦輪及摩擦片轉動,同時線圈開始工作,導磁體產生磁力,將磁力傳導至摩擦片,導磁體與摩擦片牢牢吸住,實現嚙合,使輸出軸轉動;當電機失電,線圈不工作,摩擦片在重力影響下與導磁體自動分離,使輸出軸能在外力作用下自由旋轉。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鎖式外擺門,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車門、控制器、前鎖(I)、后鎖(2)、中控鎖(3)、內把手(5)、外把手(4)、門驅動機構(6)、限位器(7)和門保險栓(8),門保險栓(8)通過拉桿I (91)和內把手(5)連接,內把手(5)通過拉桿II (92)和中控鎖(3)的撥片I (34) 相連接,內把手(5)還通過拉桿III (93)和中控鎖(3)的撥片II (35)相連接;外把手(4) 通過拉桿IV (94)與中控鎖(3)的撥片II (35)相連接;中控鎖(3)通過操作軟鎖I (97) 和操作軟鎖II (98)分別連接前鎖(I)和前鎖(2);限位器(7)設置在汽車門寬度的中間位置;門驅動結構(6)的輸出軸通過連桿(62)與轉臂(61)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鎖式外擺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鎖(2)還包括后鎖電機(21)和后鎖扣(20 ),后鎖電機(21)通過和支架(23 )的齒輪傳動方式與后鎖扣11 (25) 連接,后鎖扣I (24)和后鎖扣II (25)相互嚙合,后鎖扣I通過操控軟鎖II (98)與中控鎖(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鎖式外擺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鎖(I)還包括前鎖電機(11)和前鎖扣(12),前鎖電機(11)通過和支架(23)的齒輪傳動方式與前鎖扣連接,前鎖扣II與前鎖扣I相互嚙合,前鎖扣I通過操控軟鎖I (97)與中控鎖(3)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鎖式外擺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控鎖(3)主要由固定底板、撥片I (34)、撥片II (35)、撥片111(36)和扭簧組成,撥片I (34)、撥片II (35)、撥片III(36)通過槽口組成中控鎖(3)的聯動機構,撥片I (34)通過拉桿II (92)與門保險栓(8) 連接,通過拉桿III (93)與門外鑰匙解保險(33)連接,并直接與中控鎖解保險電機(31)連接;撥片II (35)通過拉桿III (93)與門保險栓(8)連接,通過拉桿IV (94)與外把手(4) 相連接 ’撥片III通過操控軟鎖II (98)與后鎖(2)相連,通過操控軟鎖I (97)與前鎖(I) 相連,與解鎖裝置(32)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鎖式外擺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門驅動結構(6)包括電機齒軸(63),電機齒軸(63)的頂端下部有輸出軸(64),通過輸出齒輪(60)與電機齒軸(63) 連接;電機齒軸(63 )的兩端設置有線圈(65 ),線圈(65 )旁依次設置有導磁體(66 )、摩擦片 (67)、分隔墊(68)、潤輪(69);輸出軸(64)與導磁體(66)連為一體,摩擦片(67)與導磁體 (66 )有氣隙,摩擦片(67 )與渦輪(69 )通過滑槽連接,渦輪(69 )與輸出軸(64 )滑動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鎖式外擺門,具體涉及的是客車外擺門,包括汽車門、控制器、前鎖(1)、后鎖(2)、中控鎖(3)、內把手(5)、外把手(4)、門驅動機構(6)、限位器(7)和門保險栓(8),各部件通過相互的連接使得本發明的電動鎖式外擺門能在氣缸或電機損壞的情況下,順利的將車門鎖住,使車輛能仍然正常、安全的行駛;還解決了氣動、電動外擺門自動/手動要靠人工轉換的麻煩,實現自動/手動自動轉換;提高了汽車行駛的安全系數,無論乘客或司機均可輕輕一按按鈕實現開關門;電動外擺門具備全程防夾功能,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能確保客車門始終關上,防止誤關現象發生。
文檔編號E05B47/02GK102535993SQ20121007286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林會明, 王際成 申請人:江蘇惠民汽車配件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