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遮陽簾,尤其是一種安裝在汽車車窗處且簾布可以自動卷收的遮陽簾緩降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I所示,現有的車用遮陽簾I包括一個中空的殼座11、一可轉動地安裝在殼座11內且具有卷收彈力的卷軸12、一可展開地被卷收在卷軸12外圍的簾布13、一安裝在簾布13的展開端131的邊條14、一安裝在邊條14上的掛耳15,和一個與殼座11相間隔且對應與掛耳15上方的鉤座16。使用時,使用者將簾布14拉出殼座11,并將掛耳15掛置在鉤座 16上,使得簾布13固定在其展開位置。當使用者讓掛耳15脫離鉤座16的卡勾,且放開邊條14時,簾布13就會被卷軸12以極快的速度卷收入殼座11內。這種快速卷收的動作雖然不會影響簾布13的遮陽功能,但是快速卷收卻會造成元件間相互碰撞,例如,當邊條14移動的下死點時,常會因為慣性而直接撞擊殼座11,不但會發出部件碰撞的噪音,也會造成部件的震動,因此這種車用遮陽簾I的精致性較差,很少為高級汽車所采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提供一種可以緩慢地卷收簾布,以避免卷收時產生噪音及部件震動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包括一個遮陽單元、一個導引單元和一個緩沖單元。遮陽單元包括中空的殼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殼座內的具有卷收彈力的卷軸,可展開地卷收在卷軸外圍的簾布,和一個安裝在簾布遠離轉軸的展開端的邊條。導引單元包括一個安裝在殼座下方且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軌座、一個可沿軌座長度方向滑動的滑塊,和一個連接且聯動邊條和滑塊的導桿。緩沖單元包括一個直立且中空的筒座、一個可移動地安裝在筒座內的活塞,一條連接活塞頂部和滑塊頂部的上連線,和一條連接活塞底部和滑塊底部的下連線。簾布被卷軸帶動而相對于殼座從伸出殼座外的展開位置,移動到一個卷收入殼座內的卷收位置是,邊條同時帶動導桿和滑塊向下移動,同時通過上連線和下連線的銜接實現聯動,活塞也會在筒座內移動并產生移動阻力,從而減緩邊條的下降速度。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緩沖單元的設置,使得簾布可沿全程緩慢地被卷收,構件間不會產生撞擊而發出噪音,從而具有較佳的精致性。
圖I是現有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遮陽簾緩降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遮陽簾位于卷收位置的局部剖視圖;[0010]圖3是圖2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本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圖;圖5是本較佳實施例的遮陽簾位于展開位置的示意圖;圖6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的部件有遮陽單元2、殼座21、開口 211、卷軸22、簾布23、邊條24、導引單元
3、軌座31、導槽311、滑塊32、導桿33、緩沖單元4、筒座41、氣壓空間414、活塞42、上連線43、下連線44、上滾輪45、下滾輪46、緊拉彈性部件47、卡扣單元5、按壓扣51、卡勾榫5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如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遮陽簾緩降裝置的較佳實施例安裝在汽車的車窗處,其包括一個遮陽單元2、一個導引單元3、一個緩沖單元4和一個卡扣單元5。遮陽單元2包括一個中空且頂部設置有一個開口 211的殼座21、一支可繞其自身軸線轉動地安裝在殼座21內且具有卷收彈力的卷軸22、一片可展開地被卷收在卷軸22外圍的簾布23,和一個安裝在簾布23遠離卷軸22的一個展開端231 (見圖5)且位于該開口211外的邊條24。當然遮陽單元2還包括至少一個卷收彈性部件(未圖示),該卷收彈性部件的一端被固定且另一端連接卷軸22,所以可隨著卷軸22轉動而扭轉,從而提供使得卷軸始終朝卷收方向卷動的彈力,也就是說不受外力作用時,簾布23會被卷軸22卷繞殼座21內。當然,遮陽單元2還有其他構造也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由于其是本領域的常見技術,所以本實用新型就不另外舉例說明了。導引單元3包括一個安裝在殼座21下方且在垂直方向延伸的軌座31、一個可沿軌座31長度方向滑動的滑塊32,和一個連接且聯動邊條24和滑塊32的導桿33,軌座31具有一個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導槽311。滑塊32是可移動地嵌設在導槽311內,設置上也可沿和導桿33—體成形。當然本實用新型在實施上也可增加導引單元3的數量,例如設置成左右兩個,這樣就可沿增加上下移動的穩定性。所以導引單元3的數量不能局限于本實施例中的一個。緩沖單元4包括一個直立中空且安裝在導引單元側邊的筒座41、一個可移動地安裝在筒座41內的活塞42、一條連接活塞42頂部與滑塊32頂部的上連線43、一條連接活塞42底部和滑塊32底部的下連線44、一個可轉動地安裝在筒座41頂部且用于引導上連線43轉向移動的上滾輪45、一個可轉動地安裝在筒座41底部且用于導引下連線44轉向移動的下滾輪46,和一個位于上連線43和下連線44之間的緊拉彈性部件47。筒座41具有一個上下連通的筒身411、一固定安裝在筒身411頂部的上端蓋412,和一個固定安裝在筒身411底部的下端蓋413。筒身411、上端蓋412和下端蓋413共同構成一個可供活塞42在其中移動的氣壓空間414。而活塞42則把氣壓空間414分隔成一個位于活塞42上方的上側空間部415和一個位于活塞42下方的下側空間部416。本實施例的筒身411和軌座31相鄰并列,可由鋁型材一體加工而成,或通過其他加工方法加工而成。上端蓋412具有一個有氣壓空間414向上連通的上氣孔417,上氣孔417的直徑小于氣壓空間414的橫截面直徑,并可容納上連線43從中穿過,同時讓空氣從上連線43周圍的縫隙進出。下端蓋413具有一個由氣壓空間414向下連通的下氣孔418,下氣孔418直徑小于氣壓空間414的橫截面直徑,并可容納下連線44從中穿過,并讓空氣從下連線44周圍的縫隙中進出。當然,上氣孔417也可以另外設置在一個專供上連線43穿過的小孔的旁邊,下氣孔418也可以另外設置在一個專供下連線44穿過的小孔的旁邊,此外,上氣孔417和下氣孔418的數量也可以根據需要改變,因此不能局限于本實施例的一個。由于上連線43和下連線44分別連接于活塞42和滑塊32共同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環形圈,只要活塞42或滑塊32移動,整個環形圈會隨之聯動,所以使用時各部分線材之間可以始終保持一定的緊度,而不會發生松弛的情況,從而穩定地傳遞動力。緊拉彈性部件47是一個拉簧,可用于維持上連線43和下連線44的緊拉性,確保上連線43和下連線44始終保持適當緊度,不至于發生松弛或繃斷的情況,從而穩定地傳遞動力。本實施例中將緊拉彈性部件47設置在活塞42和下連線44之間,當然也可以改變位置,而設置在上連線43和活塞42之間,甚至可以省略不設置,因此具體實施上應局限于本實施例。 卡扣單元5安裝在導引單元3上,其還包括一個安裝在軌座31頂部的按壓扣51, 和一個設置在滑塊32上且對應位于按壓扣51下方的卡勾榫52。按壓扣51是一個受到按壓驅動而產生卡住和脫離兩種動作的彈性鎖扣,當卡勾榫52相對插入按壓按壓扣51時,按壓扣51會卡扣鎖住卡勾榫52,且當該卡勾榫52再次壓向該按壓扣51時,按壓扣51即會將此卡勾榫52釋放彈出,也就是只要卡勾榫52重復按壓按壓扣51,即可讓卡勾榫52在扣入卡住按壓扣51和被彈出脫離按壓扣51之間改變。因為這種按壓扣51時一般的常見設計,并非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所以沒有詳細說明其內部構造。此外,按壓扣51和卡勾榫52的位置也可以更換,卡勾榫52也可以和滑塊32 —體制成,不應局限于本實施例。使用時,簾布23可被帶動而相對于殼座21,在一個如圖2所示的卷收入殼座21內的卷收位置,與一個如圖5所示的伸展出殼座21外的展開位置間移動。如果要將簾布23由圖2的卷收位置向外展開到圖5、圖6的展開位置時,使用者手持邊條24并向上提拉,以帶動導桿33和滑塊32向上移動,而借助上連線43和下連線44的聯動,同時會牽動活塞42向下移動,迫使下側空間部416中的空氣向下從下氣孔418排出,并讓外界空氣自動由上氣孔417補充進入上側空間部415,直到卡勾榫52對應扣入卡住按壓扣51為止,以將遮陽單元2固定在展開位置,此時卷軸22也會蓄積卷收彈力。當然,在實施上也可以省略卡扣單元5,而替換成如圖I所示的掛耳15和鉤座16的固定結構,在此就不詳細說明了。如果要將簾布23從圖5的展開位置卷收到圖2、圖3的卷收位置時,使用者只要再稍微向上拉動邊條24,經過導桿33和滑塊32帶動卡勾榫52略微向上按壓按壓扣51,使得卡勾榫52脫離按壓扣51,并隨即放開邊條24,此時就能借此由卷軸22自動卷收簾布23,讓邊條24、導桿33和滑塊32 —起向下移動,這個過程總,通過上連線43和下連線44的聯動,活塞42會向上移動,壓縮上側空間部415的空氣而形成正壓,并迫使起內空氣緩慢排出上氣孔417,同時擴充該下側空間416而形成負壓,以吸引外界空間自下氣孔418進入,也就是說活塞42會受到移動阻力,使得邊條24、導桿33和滑塊32也會連帶受到阻滯而緩慢下降,進而減緩簾布23的卷收速度,直至完全停止在卷收位置,從而避免部件撞擊到殼座21。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遮陽簾緩降裝置借助緩沖單元4的設計,可在簾布23有展開位置移動到卷收位置的過程中,提供卷收阻力,使得簾布23以緩慢的方式進行卷收,從而避免了卷收時因為部件相互件碰撞而產生噪音和震動。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降低卷收噪音和震動的有益效果,可促使產品提高精致性,適用于安裝在各種汽車,以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此外,本實用新型的遮陽簾緩降裝置還可以借助卡扣單元5的按壓卡扣設計,使得遮陽單元2移動到展開位置時,可利用卡扣單元5卡扣定位,而后只要稍微向上拉動邊條24按壓卡扣單元5,即可利用其卡扣狀態,使得遮陽單元2自動移動到卷收位置,使用上非常方便。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其中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遮陽單元,包括一中空的殼座、一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殼座內且具有卷收彈力的卷軸、一可展開地被卷收在所述卷軸外圍的簾布,和一安裝在所述簾布遠離所述轉軸的展開端的邊條; 一導引單兀,包括一安裝在所述殼座下方且在垂直方向延伸的軌座,一可沿所述軌座長度方向滑動的滑塊,和一連接并可聯動所述邊條和滑塊的導桿; 一個緩沖單元,包括一直立且中空的筒座、一可移動地安裝在所述筒座內的活塞、一條連接所述活塞頂部與所述滑塊頂部的上連線,和一連接所述活塞底部和所述滑塊底部的下連線; 簾布被轉軸帶動而相對于所述殼座由一個伸展出所述殼座外地展開位置,移動到一個 卷收入所述殼座內的卷收位置時,所述邊條也帶動所述導桿和所述滑塊向下移動,同時通過所述上連線與所述下連線的連接實現聯動,所述活塞也會在所述筒座內移動并產生移動阻力,進而減緩所述邊條的下降速度。
2.根據權利要求I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內腔中包括一個供所述活塞在其中移動的氣壓空間、一個由所述氣壓空間向上連通且直徑小于所述氣壓空間橫截面直徑的上氣孔,和一個由所述氣壓空間向下連通且直徑小于所述氣壓空間橫向直徑的下氣孔,所述簾布由所述展開位置移動到所述卷收位置時,所述活塞會向上移動擠壓位于其上方的空氣,使之緩慢地經過所述上氣孔排出。
3.根據權利要求2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單元的所述筒座具有一個上下連通的筒身、一固定安裝在所述筒身頂部的上端蓋、和一個固定安裝在所述筒身底部的下端蓋,所述筒身、上端蓋和下端蓋共同構成所述氣壓空間,所述上氣孔設置在所述上端蓋上且容納所述上連線從中穿過,所述下氣孔設置在所述下端蓋上且容納所述下連線從中穿過。
4.根據權利要求3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的筒身與所述軌座并列連接且一體成形。
5.根據權利要求I至3其中之一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單元還包括一個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筒座頂部且用于導引所述上連線轉向移動的上滾輪,和一個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筒座底部且用于導弓I所述下連線轉向移動的下滾輪。
6.根據權利要求I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單元還包括一個位于所述上連線和下連線之間且用于維持所述上連線和下連線的緊拉度的緊拉彈性部件。
7.根據權利要求I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一個將所述遮陽單元固定在所述展開位置的卡扣單元。
8.根據權利要求I的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單元包括安裝在所述軌座上的按壓扣、一設置在所述滑塊上能與所述按壓扣配合卡住所述按壓扣的卡勾榫,重復按壓所述卡勾榫可以使得所述卡勾榫在卡住所述按壓扣和脫離所述按壓扣兩種狀態之間切換,所述簾布由所述展開位置移動至所述展開位置時,所述邊條帶動所述導桿和所 述滑塊向上移動,以帶動所述卡勾榫卡住所述按壓扣,從而將所述簾布固定于所述展開位置,而如果由所述展開位置移動到所述卷收位置時,拉動所述邊條帶動卡勾榫按壓脫離所述按壓扣,所述簾布即可被卷軸卷收到所述卷收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遮陽簾緩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座具有一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導槽,所述滑塊可移動地嵌設于所述導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遮陽簾緩降裝置,其包括一個遮陽單元、一個導引單元和一個緩沖單元。遮陽單元包括卷軸、一片簾布和一個邊條。導引單元包括一個滑塊和一個連接邊條和滑塊的導桿。緩沖單元包括一個中空的筒座、一個可移動地安裝在筒座內的活塞,和上下相對且分別連接活塞和滑塊的一條上連線和一個下連線。簾布被卷軸帶動卷收時,導引單元會連帶緩沖單元,使得活塞在筒座內移動并產生移動阻力,進而減緩邊條的下降速度。因此,本實用新型借助緩沖單元的設置可以緩慢地卷收簾布,以消除卷收時產生的噪音。
文檔編號E06B9/42GK202578441SQ2012201413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6日
發明者劉典昌 申請人:昆山皇田汽車配件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