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車門限位器及具有該汽車車門限位器的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車門限位器及具有該汽車車門限位器的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車門限位器是連接車門與車身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件,主要起到定位車門、防止車門自動關上的作用。現有的汽車一般都采用類似氣彈簧結構形式的限位器。為了滿足使用性能要求,這種結構形式的限位器往往采用氣、油兩種混合體通過在缸體內部的運動實現尾門的開關限位控制。然而,這種氣彈簧的內部結構復雜、缸體內氣、油等介質易受天氣等影響,往往會導致限位力不穩定,尾門開關過程中有異響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性能穩定、操作過程中沒有異響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及具有上述車門限位器的汽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車門限位器,包括固定在車門上的限位盒以及拉桿,所述限位盒包括本體以及若干對限位塊,所述本體上設有導引槽,所述每對限位塊對稱設置于導引槽的相對兩側,所述拉桿的一端可相對旋轉的固定至車身上,另一端裝設一轉動組件,所述轉動組件可相對滑動的裝設于所述導引槽內,并通過所述限位塊固定至導引槽內的不同位置,對應將車門相對車身打開成不同角度。優選的,所述限位塊有三對,其中兩對限位塊設置于導引槽的中部,固定轉動組件于所述導引槽的中部,對應將車門打開成45°,所述另外一對限位塊設置于導引槽的末端,固定轉動組件于導引槽的末端,對應將車門打開到最大角度。優選的,所述導弓丨槽的末端向一側彎折延伸。優選的,所述每一限位塊均設置一抵持面,所述設置于導引槽中部的兩對限位塊相對設置,使得四抵持面相對設置,環繞抵持所述轉動組件;所述設置于導引槽末端的限位塊的抵持面朝向所述末端設置,將轉動組件固定于導引槽的末端。優選的,所述拉桿還包括桿臂以及設置于桿臂一端的固定銷,所述拉桿通過固定銷裝設于車身上,所述轉動組件設置于桿臂的另一端。優選的,所述轉動組件包括轉軸、滾珠以及兩墊片,所述轉軸固定在桿臂上,兩墊片平行固定于轉軸上,所述滾珠環繞轉軸周圍設置,并夾設于兩墊片之間,以通過墊片固定該滾珠,所述拉桿通過滾珠于導引槽內滑動。優選的,所述轉動組件還包括套設于轉軸末端的套筒,所述套筒抵持并固定所述墊片。優選的,所述限位器還包括六塊彈性件,每一彈性件夾設于一限位塊與本體壁之間。優選的,還包括防塵罩,罩設于限位盒的頂部。[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汽車車門限位器的汽車。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限位器通過多組限位塊的抵持固定控制車門的開啟角度,不僅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而且限位不易受天氣的干擾,性能更加穩定,也不會產生異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門限位器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圖1所示的汽車車門限位器摘除防塵罩后的立體組裝圖;圖3為圖1所示的汽車車門限位器的限位盒的主視圖;圖4為圖1所示的汽車車門限位器的拉桿組件的立體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門限位器的立體分解圖。該車門限位器包括限位盒10、拉桿30以及防塵罩50。所述限位盒10裝設于車門上,所述拉桿30的一端可相對旋轉的固定在車身上,另一端滑動裝設于所述限位盒10內,從而通過該拉桿30與限位盒10配合固定所述車門相對車身的位置,且所述拉桿30于所述限位盒10內滑動至不同位置時,對應將車門相對車身打開成一對應的角度。所述防塵罩50罩設于限位盒10上,用于防止灰塵等雜質落入至限位盒10內。請一并參閱圖2及圖3,所述限位盒10包括本體11、貫穿設置于本體11上的導引槽13以及三對限位塊15,所述本體11承載所述限位塊15,所述導引槽13用于導引所述拉桿30的一端滑動,限位塊15在所述拉桿30于導引槽13內滑動的過程中將所述拉桿30固定在至少兩個不同位置,從而將所述車門打開成至少兩個不同角度。所述本體11為一長條形的托盤,具有一收容槽111,用于承載并收容所述限位塊
15。該本體11底部的相對兩端還設置有兩凸焊螺栓等固定件113,用于將該限位盒10固定于車門上。所述導引槽13沿該本體11的長度方向設置,包括依次相連通的起始端131、滑動段133以及末端135。所述起始端131為一圓孔,用于將所述拉桿30的一端套設入該導引槽13內。所述滑動段133為一長條形的狹槽,其寬度較起始端131的直徑小,沿所述起始端131的徑向延伸,用于滑動導引所述拉桿30的一端。所述末端135大致為一半圓孔,由滑動段133遠離起始端131的末端向一側彎折延伸形成,其直徑與滑動段133的寬度相同。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每對限位塊15的數量為2個,均大致呈楔形塊狀,并兩兩相對所述導引槽13對稱設置于所述本體11的收容槽111內。所述每一限位塊15具有一楔形側面151以及與該楔形側面151相交的抵持面153。所述楔形側面151沿所述導引槽13的方向延伸,并與所述導引槽13形成一夾角,所述抵持面153與導引槽13也成一斜角設置。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其中兩對限位塊15相對設置于滑動段133的中部,使得四限位塊15上的抵持面153相鄰設置而圍成一第一固定空間155,用于固定拉桿30的一端。所述另外一組限位塊15靠近導引槽13的末端135設置,且所述抵持面153朝向末端135,用于將拉桿30的一端固定在末端135處。[0026]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塊15為一塑件,并且可在每一限位塊15與本體11的側壁之間設置一彈性件17,使得所述限位塊15在拉桿30的作用下可擠壓彈性件17向遠離所述導引槽13的方向偏移,從而解除限位塊15對拉桿30的抵持而使拉桿30能繼續在導引槽13內滑動。請一并參閱圖4,所述拉桿30包括桿臂31、固定銷33以及轉動組件35。所述固定銷33以及轉動組件35分別設置于桿臂31的相對兩端,所述固定銷33用于將拉桿30的一端可相對滑動的裝設于汽車的車身上,所述轉動組件35可相對滑動的裝設于所述導引槽13內,從而將拉桿30的另一端通過限位盒10裝設于車門上,實現通過拉桿30以及限位盒10連接所述車門及車身。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所述桿臂31為一長條形片體。所述轉動組件35包括轉軸351、兩金屬墊片353、若干滾珠(圖未標)以及套筒355。所述轉軸351固定于桿臂31遠離固定銷31的一端,并套設所述兩墊片353以及套筒355于其上,所述若干滾珠相互抵持的環繞所述轉軸351的外壁設置,并夾設于兩墊片353之間,所述套筒355抵持所述金屬墊片353固定于轉軸351的末端,用于固定所述墊片353及所述滾珠。優選的,可以于所述兩墊片353朝向滾珠的一側表面上分別開設一限位槽(圖未示),用于收容所述滾珠,防止滾珠脫落。所述轉軸351的外壁裝設一圈所述滾珠后的外徑與滑動段133的寬度相當,所述套筒355的形狀及尺寸與所述起始端131的尺寸相對應。如此,所述套筒355從所述起始端131套入后,使所述滾珠對準所述導引槽13,兩墊片353分別設于本體11的底壁的相對兩側,即可作動轉動組件35于所述滑動段133內滑動,直至所述末端135。所述防塵罩50的形狀及尺寸與所述限位盒10相對應,并可蓋設于所述限位盒10頂部而遮蔽該限位盒10,防止灰塵等雜志落入所述限位盒10內。裝設該限位器于汽車上時,首先將限位盒10裝設于車門上;其次,將拉桿30的轉動組件35從起始端131滑入至導引槽13內;然后再將所述拉桿30遠離轉動組件35的一端通過固定銷33固定至車身上,使得打開所述車門時,轉動組件35對應于所述導引槽13內滑動即可;最后再將防塵罩50裝設于限位盒10頂部即可完成限位器的安裝。使用該限位器實現車門的固定時,當車門從關閉狀態被打開時,所述拉桿30將對應被拉開,所述轉動組件35對應于導引槽35內滑動,直至所述轉動組件35滑至所述第一固定空間155內。此時,所述四個限位塊15的抵持面153環繞并抵持于所述套筒355,從而將拉桿30固定,對應的,車門也相對車身打開一固定的角度,于本實施方式中為45°。此時,所述轉動組件35不能沿導引槽13繼續滑動,也不能沿原路徑返回,有效防止車門自動打開或者關閉。當車門受到一較大的力,使得所述轉動組件35受的力超過限位塊15施加的阻力時,所述滑動組件35將繼續沿導引槽35滑動,直至滑至所述末端135,與該末端135相鄰設置的兩限位塊15抵持所述滑動組件35,使其保持固定在末端135,對應的,有效防止滑動組件35返回而帶動車門自動關上。此時,車門相對車身打開成最大的固定角度,于本實施方式中為86°。本實用新型的車門限位器通過多組限位塊的抵持固定控制車門的開啟角度,不僅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而且性能不易受天氣的干擾,限位更加穩定,也不會產生異響。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結構與上面實施例所述的車門限位器的結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盒及拉桿,所述限位盒固定在車門上,包括本體以及若干對限位塊,所述本體上設有導引槽,每對限位塊對稱設置于導引槽的相對兩側,所述拉桿的一端可相對旋轉的固定至車身上,另一端裝設一轉動組件,所述轉動組件可相對滑動的裝設于所述導引槽內,并通過所述限位塊固定至導引槽內的不同位置,對應將車門相對車身打開成不同角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有三對,其中兩對限位塊設置于盒體導引槽的中部,固定轉動組件于所述本體中導引槽的中部,對應將車門打開成45°,另外一對限位塊設置于本體中導引槽的末端,固定轉動組件于本體中導引槽的末端,對應將車門打開到最大角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槽的末端向一側彎折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限位塊均設置一抵持面,設置于導引槽中部的兩對限位塊相對設置,使得四抵持面相對設置,環繞抵持所述轉動組件;設置于導引槽末端的限位塊的抵持面朝向所述末端設置,將轉動組件固定于導引槽的末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還包括桿臂以及設置于桿臂一端的固定銷,所述拉桿通過固定銷裝設于車身上,所述轉動組件設置于桿臂的另一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組件包括轉軸、滾珠以及兩墊片,所述轉軸固定在桿臂上,兩墊片平行固定于轉軸上,所述滾珠環繞轉軸周圍設置,并夾設于兩墊片之間,以通過墊片固定該滾珠,所述拉桿通過滾珠于導引槽內滑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組件還包括套設于轉軸末端的套筒,所述套筒抵持并固定所述兩墊片。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還包括六塊彈性件,每一彈性件夾設于一限位塊與本體壁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限位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塵罩,罩設于限位盒的頂部。
10.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門、車身以及連接于車門以及車身之間的車門限位器,所述車門限位器為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車門限位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車門限位器及具有該汽車車門限位器的汽車,所述汽車車門限位器包括固定在車門上的限位盒以及拉桿,所述限位盒包括本體以及若干對限位塊,所述本體上設有導引槽,所述每對限位塊對稱設置于導引槽的相對兩側,所述拉桿的一端可相對旋轉的固定至車身上,另一端裝設一轉動組件,所述轉動組件可相對滑動的裝設于所述導引槽內,并通過所述限位塊固定至導引槽內的不同位置,對應將車門相對車身打開成不同角度。本實用新型的限位器通過多組限位塊的抵持固定控制車門的開啟角度,不僅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而且限位不易受天氣的干擾,性能更加穩定,也不會產生異響。
文檔編號E05C17/22GK202937091SQ20122045941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高尚鵬, 于海波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