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結構改良的鎖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具,特別是指一種具有可增加鎖具結構強度也兼具防盜及提升財產安全的結構改良的鎖具。
背景技術:
車輛被竊的事件一直以來從未間斷過,看著別人的愛車被竊取,雖然不是自身的體驗,也難免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且也擔心自己會不會也是下一位受害者;為了防止自己的愛車被偷竊,車主時常光顧鎖店去購買一些或大量的車鎖來保護愛車。然而,公知汽車用的方向盤車鎖,常為每一位車主所受用,幾乎可以發現每一輛停于路邊的汽車均裝設有方向盤車鎖,但雖然如此,竊車事件一樣頻傳,主要是因為車鎖鎖身的結構不夠強化,以至于竊車者僅需使用工具或蠻力去破壞鎖身,即能輕易破壞車鎖而竊走汽車。再者,公知方向盤車鎖的鎖芯結構太過簡單,讓有經驗的竊車者可輕易地破解車鎖,而達到竊車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可增加鎖具的結構強度也兼具防盜及提升財產安全的結構改良的鎖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結構改良的鎖具,主要包含有:
第一外鎖身,外側表面設置有穿置孔;
第二外鎖身,連接于第一外鎖身的下方處,且與第一外鎖身之間形成一第一容置空
間;
內鎖身,穿設于第一容置空間內,且所述內鎖身一端穿出于第一容置空間外,而所述內鎖身表面設置有兩個以上可對應于穿置孔的第一卡掣槽;
第一鎖鉤,設置于第二外鎖身的一側表面;
第二鎖鉤,設置于內鎖身外側表面且與第一鎖鉤相對應;
鎖芯裝置,設置于第一外鎖身上的穿置孔周緣處,且一側設置有穿設于鎖芯裝置內的鎖芯,鎖芯設置有鎖芯孔及第二卡掣部,其中,所述鎖芯裝置內部上方連接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而第一彈性元件另一端連接有一第一卡掣部,于第一卡掣部上設置有供第二卡掣部卡合的固定塊,而第一卡掣部末端形成有一凹槽,于凹槽內容置有一卡榫,讓第一卡掣部與卡榫之間穿設有一扭轉元件,以形成一活動式卡榫。作為優選方案,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V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的連接方式以鉚接、沖壓或高周波熔接。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間,且于第二容置空間內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作為優選方案, 所述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橢圓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為一體成型。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內鎖身內設置有第一桿體及第二桿體,且第一桿體一端固定于第一外鎖身一端,而第二桿體上設置有對應于穿置孔的第二卡掣槽。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桿體固定于第一外鎖身的端緣處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鉤環。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鎖鉤及第二鎖鉤可為U形的形態,且分別可360度旋轉。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合的鉤槽。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入的嵌合孔。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二鎖鉤設置有供第一鎖鉤嵌入的嵌合孔,且第二鎖鉤設置有卡合槽。本發明也有另一種結構,主要包含有:
第一外鎖身,外側表面設置有穿置孔;
第二外鎖身,連接于第一外鎖身的下方處,且與第一外鎖身之間形成一第一容置空
間;
內鎖身,穿設于第一容置空間內,且所述內鎖身一端穿出于第一容置空間外,而所述內鎖身表面設置有兩個以上可對應于穿置孔的第一卡掣槽;
第一鎖鉤,設置于第二外鎖身的一側表面;
第二鎖鉤,設置于內鎖身外側表面且與第一鎖鉤相對應;
鎖芯裝置,設置于第一外鎖身上的穿置孔周緣處,且上方處設置有穿設于鎖芯裝置內的鎖芯,所述鎖芯設置有鎖芯孔,所述鎖芯下方連接有一導動部及繞設導動部的第二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另一端與第一外鎖身相連接,其中,所述導動部上設置有一嵌合槽,于導動部末端形成有一凹槽,于凹槽內容置有一卡榫,讓導動部與卡榫之間穿設有一扭轉元件,以形成一活動式卡榫,而于鎖芯裝置內側壁連接有第三彈性元件,且第三彈性元件連接有嵌入嵌合槽的嵌固部。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V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的連接方式以鉚接、沖壓或高周波熔接。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間,且于第二容置空間內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橢圓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為一體成型。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內鎖身內設置有第一桿體及第二桿體,且第一桿體一端固定于第一外鎖身一端,而第二桿體上設置有對應于穿置孔的第二卡掣槽。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桿體固定于第一外鎖身的端緣處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鉤環。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鎖鉤及第二鎖鉤可為U形的形態,且分別可360度旋轉。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合的鉤槽。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入的嵌合孔。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二鎖鉤設置有供第一鎖鉤嵌入的嵌合孔,且第二鎖鉤設置有卡合槽。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于鎖芯關閉時,通過扭轉元件而讓卡榫做適當的順時針翻轉,讓內鎖身可與第一外鎖身及第二外鎖身以相反方向相互滑動至欲固定處;
2、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第一鎖鉤與第二鎖鉤可360度角度的旋轉,借以可應用于任何車輛的方向盤,具方便的效果;
3、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呈V形或橢圓形形態,讓盜竊者難以掌握鎖具的施力點,提升鎖具破壞難度,不僅增加鎖具的結構強度,也能達到防盜的效果;
4、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當鎖芯關閉時,受震動的第一彈性元件會向上彈升并一并帶動第二卡掣部,此時,所述第二卡掣部上的固定塊會與第一卡掣部相互卡合,而讓第二卡掣部及卡榫無法向第一彈性元件方向彈升,借以強化鎖具的鎖固功能;
5、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第一鎖鉤上可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合的鉤槽,以至于第二鎖鉤可嵌合于第一鎖鉤的鉤槽內并夾掣方向盤一端,具有不同鎖扣的效果,也可達到防盜的目的;
6、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第一鎖鉤可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入的嵌合孔,讓第一鎖鉤與第二鎖鉤相互嵌合不松脫,達到防盜目的;
7、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相接合處一端設置有一鉤環,讓所述鉤環可勾扣于車輛的油門或剎車踏板,借以達到絕佳的防盜效果;
8、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讓所述卡掣體開啟時,內鎖身可壓掣防狼噴霧劑,讓藥劑借由出液孔而噴出,以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
9、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鎖芯裝置除了可用于車用方向盤的鎖具外,也可應用于機車鎖上,同樣借由第一卡掣部來控制機車鎖的開啟或關閉,達到可應用于多種鎖具的效果;
10、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具有兩種結構的鎖芯裝置,以旋轉式或按壓式的閉鎖方式,達到具有閉鎖、開鎖的效果。
圖1A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 圖1B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2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鎖芯裝置及其內部構造示意 圖3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第一鎖鉤與第二鎖鉤旋轉示意 圖4A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實施開鎖示意 圖4B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第一卡掣部與固定塊卡合示意 圖4C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內鎖身滑動示意圖一 圖4D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內鎖身滑動示意圖二 ;
圖5A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實施閉鎖示意圖一;
圖5B為本發明第I實施例的實施閉鎖示意圖二 ;圖6為本發明第2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7為本發明第3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8為本發明第4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9為本發明第5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0為本發明第6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lA為本發明第7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lB為本發明第7實施例的防狼噴霧劑實施立體示意 圖1lC為本發明第8實施例的防狼噴霧劑實施側視示意 圖12A為本發明第8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 圖12B為本發明第8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3為本發明第8實施例的鎖芯裝置及其內部構造示意 圖14為本發明第8實施例的第一鎖鉤與第二鎖鉤旋轉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第9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6為本發明第10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7為本發明第11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8為本發明第12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9A為本發明第13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19B為本發明第13實施例的防狼噴霧劑實施立體示意 圖19C為本發明第13實施例的防狼噴霧劑實施側視示意 圖20為本發明第14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 圖21為本發明第15實施例的鎖芯裝置應用于機車鎖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第16實施例的立體示意 圖23為本發明第16實施例的剖視示意 圖24為本發明第16實施例的閉鎖示意 圖25為本發明第16實施例的開鎖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第17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
1鎖芯裝置
10鎖芯
100鎖芯孔
101第一卡掣部
11第一彈性元件
12第二卡掣部
120凹槽
121卡榫
122扭轉元件
13固定塊
2第一外鎖身
20穿置孔21鉤環
22第二容置空間
23防狼噴霧劑
24出液孔
3第二外鎖身
30第一容置空間
4內鎖身
40第一卡掣槽
41卡掣體
42第一桿體
43第二桿體 430第二卡掣槽
5第一鎖鉤
50鉤槽
51嵌合孔
6第二鎖鉤
60嵌合孔
61卡合槽
7機車鎖
8鎖芯裝置
80鎖芯 800鎖芯孔
81導動部
810嵌合槽
811凹槽
812卡榫
813扭轉元件
82第二彈性元件
83第三彈性元件
84嵌固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便于對本發明的目的、效果以及構造特征能有更詳細明確的了解,列舉出如下所述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進行說明。
請參閱圖1A、圖1B、圖2及圖3。由圖可知,本發明所述結構改良的鎖具主要應用于車輛的方向盤上,包含有:
第一外鎖身2,外側表面設置有穿置孔20。第二外鎖身3,連接于第一外鎖身2的下方處,且與第一外鎖身2之間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30,其中,由于第一外鎖身2與第二外鎖身3以鉚接、沖壓或高周波熔接而呈V形形態,讓盜竊者難以掌握鎖具的施力點,提升鎖具破壞難度,因此,不僅可增加鎖具的結構強度,也能達到防盜的效果。內鎖身4,穿設于第一容置空間30內,且所述內鎖身4 一端穿出于第一容置空間30外,而所述內鎖身4表面設置有兩個以上可對應于第一外鎖身2的穿置孔20的第一卡掣槽40。第一鎖鉤5,設置于第二外鎖身3的一側表面,呈U形的形態,且可360度旋轉(如圖3所示),借以可應用于任何車輛的方向盤,具方便的效果。第二鎖鉤6,設置于內鎖身4外側表面且與第一鎖鉤5相對應,同樣呈U形的形態,且可360度旋轉。鎖芯裝置1,設置于第一外鎖身2上的穿置孔20周緣處,且一側設置有穿設于鎖芯裝置I內的鎖芯10,鎖芯10設置有鎖芯孔100及第一卡掣部101,其中,所述鎖芯裝置I內部上方連接有一第一彈性元件11 (可為彈簧或其它具有彈性的結構體),而第一彈性元件11另一端連接有一第二卡掣部12,于第二卡掣部12上設置有供第一卡掣部101卡合的固定塊13,而第二卡掣部12末端形成有一凹槽120,于凹槽120內容置有一卡榫121,讓第二卡掣部12與卡榫121之間穿設有一扭轉元件122,以形成一活動式卡榫121。請參閱圖4A、圖4B、圖4C及圖4D。由圖可知,當鎖芯10為關閉時(即使用者將鑰匙插入鎖芯孔100內而帶動第一卡掣部101順時針方向旋轉),讓所述第一彈性元件11依序向第二卡掣部12及卡榫121施加壓力,而讓卡榫121依序穿置于穿置孔20及第一卡掣槽40內,此時,所述內鎖身4僅能借由活動式卡榫121 (即通過扭轉元件122而讓卡榫121做適當的順時針翻轉)而與第一外鎖身2及第二外鎖身3以相反方向相互滑動至欲固定處(例如:方向盤)。另外,當盜竊者欲破解 鎖具時,所述受震動的第一彈性元件11會向上彈升并一并帶動第二卡掣部12,此時,所述第二卡掣部12上的固定塊13會與第一卡掣部101相互卡合,而讓第二卡掣部12及卡榫121無法向第一彈性元件11方向彈升,借以強化鎖具的鎖固功能。請參閱圖5A及圖5B。由圖可知,當鎖芯10為開啟時(即使用者將鑰匙插入鎖芯孔100內以逆時針方向旋轉),讓所述第一卡掣部101將第二卡掣部12及卡榫121向第一彈性元件11帶動,讓卡榫121依序穿出第一卡掣槽40及穿置孔20,借以讓內鎖身4可于第一容置空間30內自由滑動,借以讓使用者依據車輛的方向盤尺寸而調整內鎖身4的位置。請參閱圖6。由圖可知,本發明第2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I實施例,主要差異在于,所述第一鎖鉤5與第二外鎖身3可為一體成型設置,借以加強第一鎖鉤5與第二外鎖身3的結構強度。請參閱圖7。由圖可知,本發明第3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I實施例,主要差異在于,所述第一鎖鉤5與第二鎖鉤6除了可相互夾掣固定物(例如:車輛的方向盤)外,于第一鎖鉤5上也可設置有供第二鎖鉤6嵌合的鉤槽50,以至于第二鎖鉤6可嵌合于第一鎖鉤5的鉤槽50內并夾掣方向盤一端,具有不同鎖扣的效果,也可達到防盜的目的。請參閱圖8。
由圖可知,本發明第4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I實施例,主要差異在于,第一外鎖身2與第二外鎖身3相接合處一端設置有一鉤環21 (其中,所述第一外鎖身2與第二外鎖身3為較長長度設置),讓所述鉤環21可勾扣于車輛的油門或剎車踏板,借以達到絕佳的防盜效果。請參閱圖9。由圖可知,本發明第5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I實施例,主要差異在于,所述第一鎖鉤5可設置有供第二鎖鉤6嵌入的嵌合孔51,讓第一鎖鉤5與第二鎖鉤6相互嵌合不松脫,達到防盜目的。請參閱圖10。由圖可知,本發明第6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5實施例,主要差異在于,所述第二鎖鉤6可設置有供第一鎖鉤5嵌入的嵌合孔60,且第二鎖鉤6設置有可卡合于方向盤的卡合槽61,其中,所述內鎖身4末端為較長設置;因此,讓使用者僅需以單手持第一外鎖身2及第二外鎖身3,且將內鎖身4末端放置于方向盤上,并讓第二鎖鉤6的卡合槽61卡合于方向盤后,即將第一外鎖身2及第二外鎖身3向內鎖身4推進,以讓第二鎖鉤6與第一鎖鉤5相互嵌合不松脫,同樣可達到防盜目的,且方便使用者操作。請參閱圖11A、圖1lB及圖11C。由圖可知,本發明第7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I實施例,主要差異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2 —端設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間22,于第二容置空間22內設置有防狼噴霧劑23,并于第一外鎖身2端緣上設置有出液孔24,且于內鎖身4上額外設置有一卡掣體41,讓所述卡掣體41開啟時,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間22內的內鎖身4則可壓掣防狼噴霧劑23,借由出液孔24而將藥劑噴出,以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
請參閱圖12A、圖12B及圖13。由圖可知,第8實施例為本發明另一種結構,其與第I實施例主要差異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2及第二外鎖身3為一體成型,進而與內鎖身4形成橢圓形形態的外觀。而內鎖身4內設置有第一桿體42及第二桿體43,借以提升鎖具的結構強度,其中,第一桿體42 —端固定于第一外鎖身2 —端,第二桿體43上設置有對應于穿置孔20的第二卡掣槽430,因此,當鎖芯10關閉時,所述卡榫121依序穿置于穿置孔20、第一卡掣槽40及第二卡掣槽430,并讓內鎖身4借由活動式卡榫121而與第一外鎖身2及第二外鎖身3以相反方向相互滑動至欲固定處(例如:方向盤)。請參閱圖14。由圖可知,本發明第8實施例的第一鎖鉤5與第二鎖鉤6旋轉方式同于第I實施例,主要讓第一鎖鉤5與第二鎖鉤6可分別于第二外鎖身3及內鎖身4上進行360度旋轉,借以讓本發明可應用于任何車輛的方向盤上,具方便的效果。請參閱圖15。由圖可知,本發明第9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2實施例及第8實施例,主要讓第一鎖鉤5與第二外鎖身3為一體成型設置,同樣可加強第一鎖鉤5與第二外鎖身3的結構強度。請參閱圖16。由圖可知,本發明第10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3實施例及第8實施例,主要可于第一鎖鉤5上設置有供第二鎖鉤6嵌合的鉤槽50,以至于第二鎖鉤6可嵌合于第一鎖鉤5的鉤槽50內并夾掣方向盤一端,具有不同鎖扣的效果,也可達到防盜的目的。請參閱圖17。由圖可知,本發明第10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5實施例及第8實施例,主要可于第一鎖鉤5上設置有供第二鎖鉤6嵌入的嵌合孔51,同樣可讓第一鎖鉤5與第二鎖鉤6相互嵌合不松脫,也可達到防盜目的。請參閱圖18。本發明第12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6實施例及第11實施例,主要在于所述第二鎖鉤6可設置有供第一鎖鉤5嵌入的嵌合孔60,且第二鎖鉤6設置有可卡合于方向盤的卡合槽61,其中,所述內鎖身4末端為較長設置;然而,上述結構的效果在前述已提及,在此不另行贅述。請參閱圖19A、圖19B、圖19C并請配合參閱圖11A。由圖可知,本發明第13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7實施例及第8實施例,主要于第一外鎖身2的端緣處可設置有防狼噴霧劑23及供藥劑噴出的出液孔24,且于內鎖身4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41,讓本發明能借由卡掣體41而將內鎖身4向防狼噴霧劑23的方向滑動并擠壓,借由出液孔24而將藥劑噴出,以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請參閱圖20。由圖可知,本發明第14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4實施例,主要于第一外鎖身2與第二外鎖身3相接合處一端同樣設置有一鉤環21 (其中,所述第一外鎖身2與第二外鎖身3為較長長度設置),同樣讓所述鉤環21可勾扣于車輛的油門或剎車踏板,借以達到絕佳的防盜效果。請參閱圖21。由圖可知,本發明的鎖芯裝置I除了可用于車用方向盤的鎖具外,也可應用于機車鎖7上,同樣可借由鎖芯10的第一卡掣部101來控制機車鎖7的開啟或關閉,讓本發明的鎖芯裝置I具有可應用于多種鎖具的效果。請參閱圖22、圖23、圖24及圖25,并配合參閱圖1A、圖1B及圖2。由圖可知,本發明第16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I實施例,主要有另一種結構的鎖芯裝置8 ;所述鎖芯裝置8的鎖芯80穿設于鎖芯裝置8的內部上方處,所述鎖芯80設置有鎖芯孔800,所述鎖芯80下方連接有一導動部81及繞設導動部81的第二彈性元件82,第二彈性元件82另一端與第一外鎖身2相連接,其中,所述導動部81上設置有一嵌合槽810,在導動部81末端形成有一凹槽811,于凹槽811內同樣容置有一卡榫812,讓導動部81與卡榫812之間穿設有一扭轉元件813,以形成一活動式卡榫812,而于鎖芯裝置8內側壁連接有第三彈性元件83,且第三彈性元件83連接有嵌入嵌合槽810的嵌固部84。因此,本發明第16實施例主要借由將鎖芯80向第一外鎖身2方向按壓后(如圖24所示),讓鎖芯80依序帶動導動部81及卡榫812,進而讓卡榫812依序穿置于穿置孔20及第一卡掣槽40內,此時,于鎖芯裝置8內側壁的嵌固部84即卡掣于嵌合槽810內相互固定,讓所述內鎖身4僅能借由活動式卡榫812 (即透過扭轉元件813而讓卡榫812做適當的順時針翻轉)而與第一外鎖身2及第二外鎖身3以相反方向相互滑動至欲固定處,并達到閉鎖的效果。 反的,當使用者進行開鎖作業時,利用鑰匙將鎖芯80做適當旋轉,讓嵌合槽810脫離嵌固部84的卡掣,進而讓導動部81及鎖芯80借由第二彈性元件82而向上彈升,以將卡榫812依序穿出第一卡掣槽40及穿置孔20,達到開鎖的目的。而所述按壓式的鎖芯裝置8配合第一外鎖身2、第二外鎖身3及內鎖身4的動作方式,大致上同于前述第I實施例至第7實施例,在此不另行贅述。請參閱圖26,并配合參閱圖12A、圖12B及圖13。由圖可知,本發明第17實施例大致上同于第8實施例及第16實施例;所述鎖芯裝置8也可裝設于橢圓形形態的第一外鎖身2、第二外鎖身3及內鎖身4,其與第8實施例至第16實施例具有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另行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第一外鎖身,外側表面設置有穿置孔; 第二外鎖身,連接于第一外鎖身的下方處,且與第一外鎖身之間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 內鎖身,穿設于第一容置空間內,且所述內鎖身一端穿出于第一容置空間外,而所述內鎖身表面設置有兩個以上對應于該穿置孔的第一卡掣槽; 第一鎖鉤,設置于第二外鎖身的一側表面; 第二鎖鉤,設置于內鎖身外側表面且與第一鎖鉤相對應; 鎖芯裝置,設置于第一外鎖身上的穿置孔周緣處,且一側設置有穿設于鎖芯裝置內的鎖芯,鎖芯設置有鎖芯孔及第二卡掣部,其中,所述鎖芯裝置內部上方連接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而第一彈性元件另一端連接有一第一卡掣部,于第一卡掣部上設置有供第二卡掣部卡合的固定塊,而第一卡掣部末端形成有一凹槽,于凹槽內容置有一卡榫,該第一卡掣部與卡榫之間穿設有一扭轉元件,以形成一活動式卡榫。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V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的連接方式以鉚接、沖壓或高周波熔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間,且于第二容置空間內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橢圓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為一體成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鎖身內設置有第一桿體及第二桿體,且第一桿體一端固定于第一外鎖身一端,而第二桿體上設置有對應于穿置孔的第二卡掣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桿體固定于第一外鎖身的端緣處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
7.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鉤環。
8.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鉤及第二鎖鉤可為U形的形態,且分別能旋轉360度。
9.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合的鉤槽。
10.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入的嵌合孔。
11.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鎖鉤設置有供第一鎖鉤嵌入的嵌合孔,且第二鎖鉤設置有卡合槽。
12.—種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第一外鎖身,外側表面設置有穿置孔; 第二外鎖身,連接于第一外鎖身的下方處,且與第一外鎖身之間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 內鎖身,穿設于第一容置空間內,且所述內鎖身一端穿出于第一容置空間外,而所述內鎖身表面設置有兩個以上可對應于穿置孔的第一卡掣槽; 第一鎖鉤,設置于第二外鎖身的一側表面; 第二鎖鉤,設置于內鎖身外側表面且與第一鎖鉤相對應; 鎖芯裝置,設置于第一外鎖身上的穿置孔周緣處,且上方處設置有穿設于鎖芯裝置內的鎖芯,所述鎖芯設置有鎖芯孔,所述鎖芯下方連接有一導動部及繞設導動部的第二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另一端與第一外鎖身相連接,其中,所述導動部上設置有一嵌合槽,于導動部末端形成有一凹槽,于凹槽內容置有一卡榫,讓導動部與卡榫之間穿設有一扭轉元件,以形成一活動式卡榫,而于鎖芯裝置內側壁連接有第三彈性元件,且第三彈性元件連接有嵌入嵌合槽的嵌固部。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V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的連接方式以鉚接、沖壓或高周波熔接。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間,且于第二容置空間內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及內鎖身為橢圓形形態,且所述第一外鎖身與第二外鎖身為一體成型。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鎖身內設置有第一桿體及第二桿體,且第一桿體一端固定于第一外鎖身一端,而第二桿體上設置有對應于穿置孔的第二卡掣槽。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桿體固定于第一外鎖身的端緣處設置有防狼噴霧劑及出液孔,且于內鎖身外部一側設置有卡掣體。
18.如權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鎖身一端設置有一鉤環。
19.如權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鉤及第二鎖鉤可為U形的形態,且分別能旋轉360度。
20.如權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合的鉤槽。
21.如權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鉤設置有供第二鎖鉤嵌入的嵌合孔。
22.如權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結構改良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鎖鉤設置有供第一鎖鉤嵌入的嵌合孔,且第二鎖鉤設置有卡合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結構改良的鎖具,包含有鎖芯裝置、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內鎖身、第一鎖鉤以及第二鎖鉤;本發明主要借由轉動鎖芯裝置內所設置的卡榫而讓內鎖身可于第一外鎖身及第二外鎖身之間卡掣或滑動,此外,借由呈V形或橢圓形形態的第一外鎖身、第二外鎖身,讓盜竊者難以掌握鎖具的施力點并予以破壞,因此,不僅可增加鎖具的結構強度,也能達到防盜的效果。
文檔編號E05B63/14GK103255953SQ20131001866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7日
發明者張國周 申請人:張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