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平開窗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74173閱讀:772來源:國知局
平開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平開窗,其具有窗扇、窗框和控制該平開窗的全開狀態和半開狀態的全半開裝置,該全半開裝置與該窗扇和窗框安裝在一起,在該窗扇上設有底座,在該底座上安裝把手,在上述窗扇上還安裝有與用于控制上述平開窗的鎖定和解鎖的鎖定裝置聯動的聯動桿,該聯動桿與上述把手連接,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上述底座經由上述聯動桿與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連接,通過轉動把手而使上述聯動桿運動,利用上述聯動桿的運動并且使鎖定裝置和上述全半開裝置動作,從而使上述平開窗鎖定或解鎖,并且在關閉狀態、半開狀態和全開狀態之間切換。該平開窗構造簡單,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能用一只手同時完成平開窗的開關和全半開狀態的切換。
【專利說明】
平開窗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平開窗,特別涉及一種將把手和全半開限位器集成在一起的平開窗。

【背景技術】
[0002]有一種平開窗,具有把手和全半開限位器,把手和全半開限位器(以下,有時也稱為全半開限位裝置)的旋鈕部都設置在窗扇上,用把手操作平開窗的開閉,用全半開限位器切換平開窗的全開狀態和半開狀態。對于這種平開窗,無論以全開狀態打開還是以半開狀態打開,都需要一只手先后操作旋鈕部和把手,或者一只手操作把手而另一只手操作旋鈕部,也就是說,這種平開窗無法用一只手同時完成開關窗和全半開狀態切換。
[0003]另外,還有一種平開窗,具有把手和全半開限位器,把手設置在窗扇上,而全半開限位器的旋鈕部設置在窗框上。用把手操作平開窗的開閉,用全半開限位器切換平開窗的全開狀態和半開狀態。對于這種平開窗,無論以全開狀態打開還是以半開狀態打開,也都需要一只手先后操作旋鈕部和把手,或者一只手操作把手而另一只手操作旋鈕部,也就是說,這種平開窗也無法用一只手同時完成開關窗和全半開狀態切換。
[0004]上述兩種平開窗都是分開設置把手和全半開限位器的旋鈕部,因此構造復雜,制造成本高,并且操作麻煩。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開窗,其構造簡單,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能用一只手同時完成平開窗的開關和全半開狀態的切換。
[0006]本發明技術方案I的平開窗具有窗扇、窗框和控制該平開窗的全開狀態和半開狀態的全半開限位裝置,該全半開限位裝置與該窗扇和窗框安裝在一起,在該窗扇上設有底座,在該底座上安裝把手,在上述窗扇上還安裝有與鎖定裝置聯動的聯動桿,該鎖定裝置用于控制上述平開窗的鎖定和解鎖,該聯動桿與上述把手連接,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上述底座經由上述聯動桿與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連接,通過轉動把手而使上述聯動桿運動,利用上述聯動桿的運動并且使上述鎖定裝置以及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動作,從而使上述平開窗在關閉狀態、半開狀態和全開狀態之間切換。
[0007]本發明技術方案2根據技術方案I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具有接收部件和臂部件,上述接收部件固定在上述窗扇上并與上述聯動桿連接,上述臂部件固定在上述窗框上。
[0008]本發明技術方案3根據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座的內部設有將把手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聯動桿的直線運動的運動轉換機構。
[0009]本發明技術方案4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由定位銷、螺旋彈簧、定位環、齒輪構件和聯動片構成,該螺旋彈簧安裝在該定位銷上而與該定位銷一起對定位環施力,經由上述把手的柱部件將定位環和齒輪構件安裝在一起,并且,齒輪構件的齒和聯動片的孔相互配合而使齒輪構件和聯動片安裝在一起。
[0010]本發明技術方案5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由板簧、齒輪構件和聯動片構成,由板簧對上述把手的柱部件施力,并且,齒輪構件的齒和聯動片的孔相互配合而使齒輪構件和聯動片安裝在一起。
[0011]本發明技術方案6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由帶突起的板簧、螺母構件、螺栓和帶突塊的聯動片構成,該帶突起的板簧對該螺母構件施力,該螺栓將上述螺母構件安裝在上述把手上,螺母構件和上述聯動片的帶突塊相互配合而使螺母構件和聯動片安裝在一起。
[0012]本發明技術方案7根據技術方案4或6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當轉動上述把手時,利用上述定位銷、上述螺旋彈簧、上述定位環或利用帶突起的板簧、螺母構件、螺栓和帶突塊的聯動片,將上述把手定位在豎直向下狀態、水平狀態以及傾斜向上狀態,在上述把手定位在豎直向下狀態時,上述平開窗為關閉狀態,在上述把手定位在水平狀態時,上述平開窗為半開狀態,在上述把手定位在傾斜向上狀態時,上述平開窗為全開狀態。
[0013]本發明技術方案8根據技術方案7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傾斜狀態是與自上述豎直向下狀態轉動150度的狀態。
[0014]本發明技術方案9根據技術方案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轉動上述把手時,利用上述板簧、上述齒輪構件和上述聯動片將上述把手定位在豎直向下狀態、水平狀態和豎直向上狀態。
[0015]本發明技術方案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裝置包括安裝在上述聯動桿上的鎖定用銷釘和安裝在上述窗框上的鎖定用底座,通過使該鎖定用銷釘與該鎖定用底座卡合和解除卡合,控制上述平開窗的鎖定和解鎖。
[0016]本發明技術方案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聯動桿上安裝有作動片,該作動片與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相連接,通過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的聯動片的上下運動使該作動片上下運動。
[0017]本發明技術方案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的上述接收部件包括固定部和滑動部,在將上述把手轉動到解鎖狀態時,上述鎖定用銷釘與上述鎖定用底座解除卡合而使上述鎖定裝置解鎖,此時上述臂部件的銷部仍能在由上述固定部和上述滑動部封閉的滑槽內滑動且不會脫出,從而將上述平開窗切換為半開狀態,進一步轉動上述把手而使上述臂部件的上述銷部從該滑槽脫出而將上述平開窗切換為全開狀態。
[0018]根據本發明,由于平開窗只設置了把手而沒有另外設置全半開限位器的旋鈕,也就是說將控制全半開限位器的旋鈕集成到控制窗扇開關的把手上,進一步講,本發明的聯動桿兼有鎖定裝置驅動器和全半開限位裝置驅動器的作用,因此,用戶僅用一只手操作把手就能夠通過聯動桿的上下運動開關窗扇以及切換全半開限位器的全半開狀態。也就是說,技術方案I的發明省略了以往的平開窗中的全半開限位器的旋鈕,而用一只手就可以同時控制窗扇的開關以及全半開狀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整體概略立體圖,其中(a)是從房間內看平開窗以半開狀態打開時的狀態的圖,(b )是從房間外看平開窗以半開狀態打開時的狀態的圖。
[0020]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0021]圖3中,(a)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視立體圖,(b)是上述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視圖。
[0022]圖4是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把手處于O度狀態(關窗狀態)時的圖,其中,(a)是立體圖,(b)是分解圖。
[0023]圖5是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把手處于90度狀態(半開狀態)時的立體圖。
[0024]圖6是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把手處于150度狀態(全開狀態)時的立體圖。
[0025]圖7是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示意分解圖,其中,(a)、(b)、(c)分別表示把手處于O度狀態、90度狀態和150度狀態。
[0026]圖8是把手處于O度狀態、90度狀態和150度狀態時的示意圖,其中,Ca)是立體圖,(b)是主視圖。
[0027]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圖。
[0028]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以外開式平開窗為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將用戶面對平開窗時的上下左右方向,作為本發明的上下左右方向,將朝向窗扇所處平面的中心的一側作為內側,將窗扇所處平面的中心側的相反側作為外側。另外,所有附圖僅僅是表示平開窗各部分的位置和連接關系,并沒有限定各部分的尺寸關系。
[0030]實施例1
[0031]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整體概略立體圖,其中(a)是從房間內看平開窗以半開狀態打開時的狀態的圖,(b )是從房間外看平開窗以半開狀態打開時的狀態的圖。
[0032]本發明的平開窗包括窗扇I和窗框2,窗框2安裝在墻壁等的開口處,窗扇I用通過未圖示的合頁等可旋轉地安裝在窗框2上。
[0033]如圖1所示,在窗扇I上安裝有把手3、底座4、聯動桿5、接收部件6A,在窗框2上設置有臂部件6B。把手3、底座4、聯動桿5構成平開窗的聯動裝置。接收部件6A和臂部件6B構成平開窗的全半開裝置6。
[0034]聯動桿5作為本領域公知的鎖定機構的主要組成構件,控制著平開窗的鎖定狀態(關窗狀態)和鎖定解除狀態(開窗狀態),即,通過轉動把手3使聯動桿5上下運動,從而使平開窗成為關窗狀態或開窗狀態。進一步講,如圖4的(b)所示,兩個鎖定用銷釘5d分別安裝在聯動桿5的圖中最上側和最下側圓孔中。鎖定用銷釘5d由大致板狀的基部5dl和與之一體的柱部5d2以及套裝在柱部5d2外周的可動環5d3構成,柱部5d2從基部5dl向與之垂直的方向延伸,可動環5d3可以在柱部5d2的外周自由旋轉。兩個鎖定用底座7分別固定在窗框2上。鎖定用底座7由長條形的大致板狀的基部7a和與之垂直的突起部7b一體形成,該突起部7b從該基部7a的一個長邊的長度方向中央向與該基部7a垂直的方向延伸。在將鎖定用銷釘5d和鎖定用底座7分別安裝固定在聯動桿5和窗框2上時,鎖定用銷釘5d的柱部5d2與鎖定用底座7的突起部7b延伸方向互相平行。聯動桿5、兩個鎖定用銷釘5d和兩個鎖定用底座7構成了平開窗的鎖定機構。鎖定用銷釘5d和鎖定用底座7構成了本發明的用于控制平開窗的鎖定狀態和鎖定解除狀態的鎖定裝置。平開窗的鎖定狀態和鎖定解除狀態的具體過程如后所述。
[0035]這種由接收部件6A與臂部件6B構成全半開限位裝置6是本領域公知的現有技術,例如,中國實用新型申請201220379675.8以及國實用新型申請201220612412.6就公開了這種成全半開限位裝置。如圖4的(b)所示,接收部件6A包括固定部6c和滑動部6d,固定部6c固定在窗扇I上,滑動部6d能相對于固定部6c上下滑動地安裝在固定部6c上。通過使固定部6c與臂部件6B的上下方向相對的部分接合或分離而使窗扇定位在全開狀態或半開狀態。進一步講,如圖1的(b)和圖4的(b)所示,通過使臂部件6B的銷部6B1在由固定部6c和滑動部6d封閉的滑槽6A2內滑動而不脫出,由此平開窗成為半開狀態;通過使接收部件6A的固定部6c和滑動部6d的上下方向相對的部分分離而產生一定的間隙K(如圖7的(c))而使臂部件6B的銷部從該間隙K脫離上述滑槽6A2,從而使臂部件6B完全脫離接收部件6A,平開窗成為全開狀態。另外,如圖4的(b)所示,通過使設于固定部6c的銷6cl與設于滑動部6d的遮擋部6dl背面側的未圖示的拉簧相連接,從而使滑動部6d和固定部6c在常態下利用該拉簧的拉力抵接在一起,而當滑動部6d受到足夠大的向下的力時會克服拉簧的拉力而向下運動,從而如上所述地使固定部6c和滑動部6d在上下方向分離開。
[0036]首先,詳細說明實施例1的結構。
[0037]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0038]該聯動裝置的該主要部分是指由把手3和底座4構成的部分。把手3例如為塑料制或金屬制。底座4整體為長方體形狀,例如是不銹鋼等金屬制。
[0039]如圖2所示,把手3通過墊圈3a安裝在底座4的本體4a的把手安裝孔4al中,把手安裝孔4al位于本體4的正中間。在把手安裝孔4al的上下分別開設有上下方向較長的凹部4a2、4a2,在這兩個凹部4a2、4a2中分別開設有螺栓孔4a21、4al,通過將未圖示的螺栓穿過這些螺栓孔4a21、4al而將底座4安裝在窗扇I上。在凹部4a2、4a2上滑入并卡合有外觀擋片4a3、4a3,從而在底座的安裝狀態下不能看見上述螺栓以保持底座4的美觀。
[0040]底座4除了本體4a之外,還包括墊圈4b、4b、定位銷4c、4c、螺旋彈簧4d、4d、定位環4e、齒輪構件4f、方柱4g、聯動片4h,方柱4g的截面截面形狀與定位環4的后述的中央方孔4e3、齒輪構件4f的后述的中央方孔4f2相匹配。方柱4g作為柱部件,實際上固定在把手3的背面(與主體4al相對的面)的未圖示的方孔中,方柱4g實際上是作為把手3的一部分與把手3的主體預先組裝在一起的,但圖2為了體現出這些構件的位置關系而將方柱4g與把手3分開顯示。定位銷4c、4c、螺旋彈簧4d、4d、定位環4e、齒輪構件4f和聯動片4h構成實施例1的將把手3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聯動桿5的直線運動的運動轉換機構。
[0041]在底座4的安裝狀態下,固定于把手3的方柱4g依次穿過墊圈3a、本體4a的把手安裝孔4al、墊圈4b、4b、定位環4e的正中間的方孔4e3、齒輪構件4f正中間的方孔4f2而與這些被穿過的構件結合在一起。
[0042]圖3中,(a)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視立體圖,(b)是上述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視圖。
[0043]如圖3的(a)所示,底座4的背面為大致長方形盒子狀,底座4的背面有形成有大致長方形的具有規定寬度的凹槽4p、4p、4pl,這3個凹槽4p、4p、4pl是由左右方向中央部4k、4k和上下方向棱部4kl與底座4外周界定出的,其中圖3 Ca)的右側的凹槽4pl是在底座4背面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形成的。該左右方向中央部4k的高度(底座4厚度方向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底座4背面的外周緣部的高度。
[0044]如圖2和圖3的(a)所示,聯動片4h為大致T形的大致平板狀,具有嵌入部4hl和聯動突出部4h2,嵌入部4hl的兩側部分形成有與平板狀的聯動突出部4h2垂直的翻邊4hll、4hll。嵌入部4hl上形成有沿嵌入部4hl的長度方向排列在同一直線上的多個孔4h3…。當使嵌入部4hl嵌入在凹槽4pl中時,該翻邊4hll、4hll抵接于棱部4kl,使得聯動片4h不會沿底座4的厚度方向晃動。
[0045]在底座4的背面中央還形成有第I環狀棱4jl,第I環狀棱4jl的高度(底座4厚度方向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底座4的背面外周緣的高度。環狀棱4j的內部形成有高度(底座4厚度方向的高度)比該環狀棱4j低的第2環狀棱4j2,在環狀棱4j2的內部形成有高度(底座4厚度方向的高度)比該環狀棱4j2低的第3環狀棱4j3。
[0046]如圖2所示,定位環4e為大致圓環形,沿軸向依次具有大徑部4el、小徑部4e2、中央方孔4e3和例如6個定位缺口 4e4。中央方孔4e3供方柱4g穿過。當將定位環4e安裝在底座4的背面時,定位環4e的小徑部4e2位于第3環狀棱4j3的徑向內側。
[0047]如圖2和圖3所示,上述齒輪構件4f為平板狀,由完整小圓形部和與之同心的大致半個大圓形部構成,沿著半個大圓形部的外周形成有多個齒4fl...,而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中央方孔4f2。當將齒輪構件4f和定位環4e —起安裝于第I環狀棱4jl且將聯動片4h嵌入到凹槽4pl中時,齒輪構件4f的多個齒4fl...中的一部分齒4fl (在此為3個齒)插入到聯動片4h的嵌入部4hl的多個孔4h3…中的一部分孔4h3 (在此為3個孔)中,齒輪構件4f抵接于定位環4e的大徑部4el側,把手3的方柱4g穿過齒輪構件4f的中央方孔4f2。這樣將齒輪構件4f、聯動片4h以相互配合的狀態安裝在底座4的背面,具體是安裝在由第I環狀棱4jl、棱部4kl以及底座4的外周界定出的凹槽內。
[0048]在第I環狀棱4jl、第2環狀棱4j2和第3環狀棱4j3在周向的正上側和正下側位置形成有缺口,也就是說,第I環狀棱4jl、第2環狀棱4j2和第3環狀棱4j3并不是完整的環狀,而是在上下兩處分別形成有缺口,該缺口成為容納定位銷4c、4c、螺旋彈簧4d、4d的空間。
[0049]如圖3的(b)所示,定位銷4c具有棒狀部4cI,螺旋彈簧4d套裝在該棒狀部4cI上。在該套裝有螺旋彈簧4d的定位銷4c安裝在該缺口的初始狀態下,定位銷4c、4c在螺旋彈簧4d、4d的彈力的作用下被按壓并抵接于定位環4e的小徑部4e2,從而一直對定位環4e施力,此時定位銷4c、4c的最前端沿上下方向分別抵接于小徑部4e2的其中一個定位缺口 4e4處。通過多個定位缺口 4e4將把手3定位在一定的旋轉角度。
[0050]當轉動上述把手3時,方柱4g經由中央方孔4f2帶動齒輪構件4f轉動,進而帶動聯動片4h沿著凹槽4pl滑動(沿著圖3的(a)中的上下方向滑動)。也就是說,通過齒輪構件4f和聯動片4h的配合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在轉動上述把手3的情況下,定位銷4c按壓定位環4e,當上述把手3旋轉了一些角度時,定位銷4c脫離定位缺口 4e4,與此同時,齒輪構件4f開始轉動,進而帶動聯動片4h上下運動。
[0051]另外,如圖3的(a)所示,在底座4的與安裝聯動片4h的邊相反的一側的邊,向底座4的內側突出設置有定位棱4m,即,該定位棱4m向第I環狀棱4j的徑向內側突出。該定位棱4m的作用是通過與齒輪構件4f周向最靠邊的齒抵接而與防止齒輪構件4f轉動過度旋轉。
[0052]如圖4?7所示,聯動桿5為長條形的大致板狀,例如由不銹鋼等金屬制成,具有4個滑槽,上側的2個滑槽5a、5a與接收部件6A的上側的起到安裝柱(用于將接收部件6A安裝在窗扇I上的安裝柱)作用的2個銷6A1、6A1配合地將接收部件6A安裝在窗扇I上,而且,這2個銷6A1、6A1只是在這2個滑槽5a、5a中滑動,聯動桿5的上下運動并不會帶動這2個銷6A1、6A1移動,進而也就不會帶動接收部件6A移動。下側的滑槽5e與接收部件6A的下側的銷6A3配合而使接收部件6A的滑動部6d相對于固定部6c上下移動,從而如前所述地使固定部6c與臂部件6B的上下方向相對的部分接合或分離,即,接收部件6A的這3個銷6A1、6A1、6A3可相對于上側的這3個滑槽(6A1、6A1、6A3)上下滑動。4個滑槽中的最下側的滑槽5b供作動片5c插入。
[0053]如圖4的(b)所示,作動片5c具有板狀部5cl和雙向彎折部5c2,在板狀部5cl的一側具有狹縫5cll,雙向彎折部5c2位于板狀部5cl的與狹縫5cll相反的一側。雙向彎折部5c2具有均與板狀部5cl垂直且朝相反方向彎折的第I彎折部5c21和第2彎折部5c22。
[0054]另外,在窗扇I的一個側面上設置有長槽la,當將作動片5c的板狀部5cl插入到長槽Ia中時,雙向彎折部5c2的第I彎折部5c21和第2彎折部5c22抵接在聯動桿5外側面(圖4的(a)中的右側面)而防止作動片5c掉落到窗扇I的空心內部。
[0055]而且,在窗扇I的與上述側面相鄰的另一側面上還設置有長槽lb。插入窗扇I的長槽Ib中的聯動片4h的聯動突出部4h2,進一步插入到穿入窗扇I的長槽Ia中的作動片5c的狹縫5cll中。由此,聯動片4h帶動作動片5c上下運動,進而帶動聯動桿上下運動。
[0056]下面,詳細說明實施例1的動作過程。
[0057]圖4是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把手處于O度狀態(關窗狀態)時的圖,其中,(a)是立體圖,(b)是分解圖。圖5是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把手處于90度狀態(半開狀態)時的立體圖。圖6是實施例1的平開窗的把手處于150度狀態(全開狀態)時的立體圖。圖7是實施例I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示意分解圖,其中,(a)、(b)、(c)分別表示把手處于O度狀態、90度狀態和150度狀態。圖8是把手處于O度狀態、90度狀態和150度狀態時的示意圖,其中,Ca)是立體圖,(b)是主視圖。
[0058]如圖8所示,上述O度狀態(豎直向下狀態)是指使把手3的長度方向為豎直方向的狀態,90度狀態(水平狀態)是指把手3從上述O度狀態順時針旋轉90度之后使長度方向水平方向的狀態,150度狀態(傾斜向上狀態)是指使把手3從該90度狀態繼續順時針旋轉60度之后的傾斜狀態。實施例1將把手3的最終定位角度設定為150是從人體工學角度上考慮的,這樣的設定能使操作者最為舒服。
[0059]如圖4?圖8所示,使用者順時針轉動把手3,利用聯動裝置將把手3定位在O度位置(關閉狀態)、90度位置(半開狀態)、150度位置(全開狀態)。
[0060]具體地講,當使用者順時針轉動把手3時,把手3的方柱4g使定位環4e、齒輪構件4f轉動,齒輪構件4f帶動聯動片4h上下運動,進而聯動片4h使作動片5c上下運動,作動片5c的上下運動又帶動聯動桿5上下運動。由于接收部件6A的銷6A3插入到聯動桿5的5e中,因此,當作動片5c移動了一定的距離時,銷6A3抵接于滑槽5e的上下方向的一端,從而使全半開限位裝置6的接收部件6A的可動部6d上下運動,由此控制窗扇I的全半開狀態。
[0061]進一步講,當使用者順時針轉動把手3時,定位環4e轉動,原本處于6個定位缺口4e4中的上下相對的2個定位缺口 4e4中的2個定位銷4c的被2個彈簧4d施力的2個棒狀部4cl,克服2個彈簧4d的彈力而離開該2個定位缺口 4e4,此時,齒輪構件4f撥動聯動片4h上下運動。
[0062]如圖4的(b)圖7的(a)所示,在把手3處于O度狀態時,窗扇I利用鎖定機構處于關窗狀態。在關窗狀態下,鎖定用銷釘5d的柱部5d2與鎖定用底座7的突起部7b的內側(鎖定用底座7的基部7a的寬度方向內側)抵接卡定,從而鎖定用銷釘5d的柱部5d2不會沿著開窗方向移動,由此,窗扇2成為鎖定狀態。
[0063]如圖7的(a)、(b)所示,在從O度狀態(如圖4)向90度狀態(如圖5)轉動把手3的情況下,作動片5c抵接并朝下推壓聯動桿5,聯動桿5帶動鎖定用銷釘5d向下運動,由于鎖定用銷釘5d的柱部5d2外周套裝有能自由旋轉的可動環5d3,因此利用可動環5d3的旋轉而使柱部5d2順暢地脫離與鎖定用底座7的突起部7b的抵接卡定,由此,鎖定機構解鎖而打開窗扇2。當把手3處于90度狀態時,聯動桿5已經向下運動了一段距離,但此時尚未帶動全半開限位裝置6的接收部件6A的可動部6d向下運動,此時,平開窗處于半開狀態,全半開限位裝置6的接收部件6A的可動部6d和固定部6c的上下端部在未圖示的彈簧的作用下抵接在一起,保持著使臂部件6B —直與接收部件6A接合的狀態。
[0064]在進一步從90度狀態(如圖5)向150度狀態(如圖6所示)轉動把手3的情況下,作動片5c繼續朝下推壓聯動桿5,當把手3處于150度狀態時,聯動桿5進一步向下運動了一段距離而帶動全半開限位裝置6的接收部件6A的可動部6d克服上述未圖示的拉簧的拉力而向下運動,此時,可動部6d和固定部6c的上下方向相對的部分在聯動桿5的作用下分開一段距離,臂部件6B成為可以從接收部件6A脫離出來的狀態,也就是說,平開窗可以不受限制地打開而成為全開狀態。
[0065]而且,如圖3的(a)所示,由于在底座4上設置有定位棱4m,因此,在轉動把手3的過程中,齒輪構件4f受到定位棱4m的限位作用而不會過度轉動,這樣可以將把手3最終定位在150度狀態而不會繼續旋轉,從避免把手3整周旋轉而磨損底座4內部的各組成構件。
[0066]從實施例1的上述動作過程可以看出,由于平開窗將控制全半開限位裝置的旋鈕集成于把手上而沒有另外設置全半開限位裝置的旋鈕,因此用戶僅用一只手操作把手就能夠開關窗扇以及切換全半開限位裝置的全半開狀態。相反,以往的平開窗是通過一個設置在窗扇或窗框上的旋鈕來單獨控制全半開限位裝置的全半開狀態。也就是說,實施例1省略了以往的平開窗中的全半開限位裝置的旋鈕,而用把手就可以同時控制窗扇的開關以及全半開狀態。
[0067]實施例2
[0068]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平開窗的聯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圖。
[0069]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機械原理相同,只是一部分結構不同,下面僅重點說明與實施例I不同的部分。另外,對與實施例1相同或相應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具體說明。
[0070]如圖9所示,在實施例2中,底座4在背面空間安裝有一對長方形的板簧4q、4q,該板簧4q、4q代替實施例1中的定位銷4c、4c、螺旋彈簧4d、4d以及定位環4e。當安裝底座4時,底座4的一對板簧4q、4q處于圖9中最右側的墊圈4b與齒輪構件4f之間。當轉動把手3時,每轉動90度都會由一對板簧4q、4q產生阻尼力,利用齒輪構件4f和聯動片4h的配合運動將把手3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所以實施例2是將90度設為半開狀態,將180度(從半開狀態進一步旋轉90度而成為豎直向上狀態)設為全開狀態,相應地需要延長聯動桿的凹槽的長度。板簧4q、4q、齒輪構件4f和聯動片4h構成實施例2的將把手3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聯動桿的直線運動的運動轉換機構。
[0071]實施例3
[0072]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機械原理相同,只是一部分結構不同,下面僅重點說明與實施例I不同的部分。另外,對與實施例1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具體說明。
[0073]如圖10所示,在實施例3中,底座4在背面空間安裝有一對長條狀樹脂板簧4r、4r、鑄造螺母構件4s、螺栓4t,帶突塊4ul的聯動片4u。長條狀樹脂板簧4r、4r在彼此相對的面上具有突起4rl、4rl。鑄造螺母構件4s具有大徑部4sl和小徑部4s2,大徑部4sl與實施例1中的定位環4e的結構相同,具有6個定位缺口 4sll。聯動片4u的突塊4ul (在此為5個)排列成一條直線。
[0074]在將底座4的各組成部件安裝在一起時,螺栓4t將鑄造螺母構件4固定在把手3上,鑄造螺母構件4s的大徑部4sl的定位缺口 4sll與4ul抵接。當轉動把手3時,樹脂板簧4r、4r起到實施例1中的彈簧4d和定位銷4c、4c的作用,即,樹脂板簧4r、4r的突起4rl、4rl與大徑部4sl的6個定位缺口 4sll配合。而把手3的旋轉帶動鑄造螺母構件4s的大徑部4sl旋轉從而利用定位缺口 4sll撥動聯動片4u的突塊4ul。由此,將把手3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聯動片4u的直線運動。另外,實施例3的聯動片4u的作用與實施例1的聯動片4h的作用相同。由帶突起4rl的板簧4r、4r、螺母構件4s、螺栓4t,帶突塊4ul的聯動片4u構成實施例3的將把手3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聯動桿的直線運動的運動轉換機構。
[0075]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3個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并不限定于這3個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在本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任意組合和變更這3個實施例的組成構件。
[0076]例如,實施例1中例舉了 O度、90度和150度這3個定位角度來對應關閉狀態、半開狀態和全開狀態,但是通過變更定位環4e、定位棱4m的具體結構,可以任意設定定位角度。
[0077]另外,例如,實施例2、3中使用了板簧4q、4q和樹脂板簧4r、4r,但只要能產生阻尼力的彈性部件就可以實現相同的作用。
[0078]實施例1?3的把手3上安裝的都是方柱,但是不限于方柱,只要是能傳遞轉矩的任何形狀的柱部件都可以,例如,可以是三棱柱、五棱柱等。
[0079]實施例1?3中例舉了三種運動轉換機構的結構,但本發明并不現定于這三種運動轉換機構,只要是能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的結構,可以使用任何公知的機械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平開窗,其具有窗扇、窗框和控制該平開窗的全開狀態和半開狀態的全半開限位裝置,該全半開限位裝置與該窗扇和窗框安裝在一起,在該窗扇上設有底座,在該底座上安裝把手,在上述窗扇上還安裝有與鎖定裝置聯動的聯動桿,該鎖定裝置用于控制上述平開窗的鎖定和解鎖,該聯動桿與上述把手連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上述底座經由上述聯動桿與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連接,通過轉動把手而使上述聯動桿運動,利用上述聯動桿的運動使上述鎖定裝置以及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動作,從而使上述平開窗鎖定或解鎖,并且在關閉狀態、半開狀態和全開狀態之間切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具有接收部件和臂部件,上述接收部件固定在上述窗扇上并與上述聯動桿連接,上述臂部件固定在上述窗框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座的內部設有將把手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聯動桿的直線運動的運動轉換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由定位銷、螺旋彈簧、定位環、齒輪構件和聯動片構成,該螺旋彈簧安裝在該定位銷上而與該定位銷一起對定位環施力,經由上述把手的柱部件將定位環和齒輪構件安裝在一起,并且,齒輪構件的齒和聯動片的孔相互配合而使齒輪構件和聯動片安裝在一起, 通過轉動上述把手而使上述定位環和上述齒輪構件轉動,進而使上述聯動片上下運動。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由板簧、齒輪構件和聯動片構成,由板簧對上述把手的柱部件施力,并且,齒輪構件的齒和聯動片的孔相互配合而使齒輪構件和聯動片安裝在一起, 通過轉動上述把手而使上述齒輪構件轉動,進而使上述聯動片上下運動。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由帶突起的板簧、螺母構件、螺栓和帶突塊的聯動片構成,該帶突起的板簧對該螺母構件施力,該螺栓將上述螺母構件安裝在上述把手上,螺母構件和上述聯動片的帶突塊相互配合而使螺母構件和聯動片安裝在一起, 通過轉動上述把手而使上述螺母構件轉動,進而使上述帶突塊的聯動片上下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4或6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當轉動上述把手時,利用上述定位銷、上述螺旋彈簧、上述定位環或利用帶突起的板簧、螺母構件、螺栓和帶突塊的聯動片,將上述把手定位在豎直向下狀態、水平狀態以及傾斜向上狀態, 在上述把手定位在豎直向下狀態時,上述平開窗為關閉狀態, 在上述把手定位在水平狀態時,上述平開窗為半開狀態, 在上述把手定位在傾斜向上狀態時,上述平開窗為全開狀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傾斜狀態是與自上述豎直向下狀態轉動150度的狀態。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當轉動上述把手時,利用上述板簧、上述齒輪構件和上述聯動片將上述把手定位在豎直向下狀態、水平狀態和豎直向上狀態。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鎖定裝置包括安裝在上述聯動桿上的鎖定用銷釘和安裝在上述窗框上的鎖定用底座,通過使該鎖定用銷釘與該鎖定用底座卡合和解除卡合,控制上述平開窗的鎖定和解鎖。
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聯動桿上安裝有作動片,該作動片與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相連接,通過上述運動轉換機構的聯動片的上下運動使該作動片上下運動。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平開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全半開限位裝置的上述接收部件包括固定部和滑動部,在將上述把手轉動到解鎖狀態時,上述鎖定用銷釘與上述鎖定用底座解除卡合而使上述鎖定裝置解鎖,此時上述臂部件的銷部仍能在由上述固定部和上述滑動部封閉的滑槽內滑動且不會脫出,從而將上述平開窗切換為半開狀態,進一步轉動上述把手而使上述臂部件的上述銷部從該滑槽脫出而將上述平開窗切換為全開狀態。
【文檔編號】E05F11/10GK104420774SQ201310394812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明者】河合政志 申請人:吉田建材(蘇州)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