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嬰幼兒圍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嬰幼兒圍欄,包括面板和底腳,面板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以及位于前后兩根立柱之間的欄框,前立柱和后立柱下端均與底腳連接,其特征在于前立柱上設有凹卡扣,后立柱上設有凸卡扣,底腳中央設有插孔。采用無釘化設計,安全可靠;而且通過凹凸卡扣的設置,方便組裝拆卸;欄框可以設計成多種形式,豐富產品類型;嬰幼兒活動空間可以通過面板的使用數量來調節。本發明涉及新穎,安裝拆卸都很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嬰幼兒圍欄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圍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嬰幼兒圍欄。
【背景技術】
[0002]一歲以內的嬰幼兒,由于年齡的限制,危險多來自于年輕父母的疏忽。嬰幼兒在這個階段應特別注意防摔傷、防刮傷、防勒傷等。特別是當孩子七八個月時,小孩子開始爬行,床邊、低矮的桌角等成了危險地帶,為了保障孩子健康安全成長,嬰幼兒圍欄成了很多家庭的必備物品。市面上現有的一些圍欄,采用泡沫或木頭材質,應用各種強力膠、鐵釘等組裝而成,這些圍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泡沫材料制品容易被嬰幼兒啃或抓成碎屑,吸入鼻腔容易引起孩子窒息;木制品使用時間過長容易產生毛刺,同時埋藏的鐵釘對孩子來說都是隱患。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外形美觀、安全度高的嬰幼兒圍欄。
[0004]本發明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嬰幼兒圍欄,包括面板和底腳,所述面板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以及位于前后兩根立柱之間的欄框,前立柱和后立柱下端均與底腳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上設有凹卡扣,后立柱上設有凸卡扣,所述底腳中央設有插孔。
[0006]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均與底腳插接。
[0007]所述凹卡扣和凸卡扣活動連接。
[0008]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高度不小于55cm。
[0009]所述面板長度不小于100cm。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無釘化設計,安全可靠;而且通過凹凸卡扣的設置,方便組裝拆卸;欄框可以設計成多種形式,豐富產品類型;嬰幼兒活動空間可以通過面板的使用數量來調節。本發明涉及新穎,安裝拆卸都很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_面板、2-底腳、3-前立柱、4-后立柱、5-欄框、6-凹卡扣、7-凸卡扣、8-插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14]一種嬰幼兒圍欄,包括面板I和底腳2,面板I包括前立柱3和后立柱4,以及位于前后兩根立柱之間的欄框5,前立柱3和后立柱4下端均與底腳2連接,前立柱3上設有凹卡扣6,后立柱4上設有凸卡扣7,底腳2中央設有插孔8,前立柱3和后立柱4均與底腳2插接,凹卡扣6和凸卡扣7活動連接。前立柱3和后立柱4高度不小于55(3%面板1長度不小于 100(3111。
[0015]本發明的組裝過程為:前一面板1的凸卡扣7與后一面板1的凹卡扣6連接,圍成一個環形活動空間,同時相鄰面板的兩根立柱可以共用一個底腳2,設置更牢固。
[0016]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嬰幼兒圍欄,包括面板(I)和底腳(2),所述面板(I)包括前立柱(3)和后立柱(4),以及位于前后兩根立柱之間的欄框(5),前立柱(3)和后立柱(4)下端均與底腳(2)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3)上設有凹卡扣(6),后立柱(4)上設有凸卡扣(7),所述底腳(2)中央設有插孔(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嬰幼兒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3)和后立柱(4)均與底腳(2)插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嬰幼兒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卡扣(6)和凸卡扣(7)活動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嬰幼兒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3)和后立柱(4)高度不小于55c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嬰幼兒圍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I)長度不小于100cm。
【文檔編號】A47D13/06GK104433515SQ20131043080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王全義 申請人:天津勝凱鑄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