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硬件調試平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硬件調試平臺,包括:桌腿;支撐于桌腿上的桌面,桌面上具有第一線孔;設置于桌面上的桌面線槽,桌面線槽的表面固定有調試接口,桌面線槽的、與桌面接觸的下表面設置有與第一線孔相對應的第二線孔;位于桌面以下、并設置于桌腿上的吊柜,吊柜下表面具有第三線孔,與調試接口連接的線纜通過第三線孔進入吊柜中,且穿過第一線孔和第二線孔與調試接口相連。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硬件調試平臺,調試接口固定在桌面線槽的表面,線纜穿過吊柜下表面的第三線孔、桌面表面的第一線孔和桌面線槽下表面的第二線孔與調試接口相連,使得線纜不再裸露在桌面上且不容易纏繞,從而能夠避免在調試過程中,因線纜的纏繞和裸露而產生的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一種硬件調試平臺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測試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硬件調試平臺。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硬件調試過程,通常將待調試的設備(例如電路板)放置在調試平臺上,與不同的調試接口相連進行調試。在調試過程中,調試接口被隨意放置在桌面上,而不同的調試接口通常通過線纜延伸至調試平臺,因此,眾多的線纜(例如電源線、網線、串口線、電話線等)被隨意連接和裸露放置在桌面上,所以,在調試過程中,線纜極容易纏繞,從而因線纜的纏繞和裸露而產生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硬件調試平臺,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硬件調試過程中容易因線纜的纏繞和裸露而產生安全隱患的問題。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硬件調試平臺,包括:
[0006]桌腿;
[0007]支撐于所述桌腿上的桌面,所述桌面上具有第一線孔;
[0008]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桌面線槽,所述桌面線槽的表面固定有調試接口,所述桌面線槽的、與所述桌面接觸的下表面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線孔相對應的第二線孔;
[0009]位于所述桌面以下、并設置于所述桌腿上的吊柜,所述吊柜下表面具有第三線孔,與所述調試接口連接的線纜通過所述第三線孔進入所述吊柜中,且穿過所述第一線孔和所述第二線孔與所述調試接口相連。
[0010]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吊柜表面設置有散熱孔。
[0011]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0012]設置于所述桌面下表面的抽屜。
[0013]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0014]設置于所述桌腿上的主機放置裝置。
[0015]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0016]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立柱;
[0017]設置于所述立柱頂面的層架;
[0018]位于所述層架上的單板放置箱。
[0019]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單板放置箱包括:
[0020]平行布置的底板和頂板,
[0021]連接所述底板和頂板的兩個側板;
[0022]固定于兩個側板之間,且與所述頂板平行的固定支撐板;[0023]設置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和/或所述底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所述活動支撐板上設置有單板卡槽,單板的一端用于卡設于其中一個活動支撐板上的單板卡槽內,另一端用于卡設于另一個活動支撐板上的單板卡槽內。
[0024]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底板的內表面具有至少兩個第一凹槽,所述頂板的內表面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凹槽;
[0025]所述固定支撐板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對應的第三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二凹槽對應的第四凹槽;
[0026]設置于所述底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一凹槽,另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三凹槽內;
[0027]設置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二凹槽,另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四凹槽內。
[0028]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設置于所述底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兩端具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寬大于所述第一凹槽間的節距;
[0029]設置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兩端具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槽寬大于所述第二凹槽間的節距。
[0030]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側板具有散熱孔。
[0031]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0032]設置于所述層架上的,用于放置調試儀器的機框。
[0033]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0034]設置于所述層架的,與所述桌面相對的表面上的導軌;
[0035]滑動設置在所述導軌上的風扇。
[0036]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風扇通過滑動連接裝置滑動設置于所述導軌上;
[0037]所述滑動連接裝置包括:
[0038]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上設有嵌入其中一條所述導軌中的滑輪;
[0039]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鉸接的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開設有滑槽,所述風扇上設置有穿過該滑槽的滑銷,所述滑銷的外伸端設有外螺紋;
[0040]與所述滑銷螺紋配合的螺帽;
[0041]第三固定部件,所述第三固定部件上設有嵌入另一條所述導軌中的滑輪,所述第三固定部件與所述風扇鉸接。
[0042]結合第一方面,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0043]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單板調試架,所述單板調試架包括:
[0044]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支架;
[0045]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散熱風扇;
[0046]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連桿;
[0047]通過鉸接軸鉸接于所述連桿上的單板放置臺;
[0048]將所述單板放置臺鎖緊在相應角度的放置臺鎖緊裝置。
[0049]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單板放置臺包括:
[0050]通過鉸接軸鉸接于所述連桿上的放置臺本體;
[0051]設置于所述放置臺本體底部的支撐臺。
[0052]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放置臺鎖緊裝置包括:
[0053]套設于所述鉸接軸上,且與所述鉸接軸周向限位的第一鎖緊塊,所述第一鎖緊塊上設置有第一鎖緊齒牙,所述鉸接軸固定于所述連桿上;
[0054]套設于所述鉸接軸上,且固定于所述單板放置臺的第二鎖緊塊,所述第二鎖緊塊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鎖緊齒牙咬合的第二鎖緊齒牙;
[0055]與所述鉸接軸螺紋配合,用于推動所述第一鎖緊塊的旋轉手柄。
[0056]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硬件調試平臺,調試接口固定在桌面線槽的表面,而不再隨意放置在桌面上,線纜穿過吊柜下表面的第三線孔、桌面表面的第一線孔和桌面線槽下表面的第二線孔與調試接口相連,因此,使得線纜不再裸露在桌面上且不容易纏繞,從而能夠避免在調試過程中,因線纜的纏繞和裸露而產生的安全隱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5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硬件調試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0059]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硬件調試平臺的桌子的結構示意圖;
[0060]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公開的硬件調試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0061]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單板放置箱的結構示意圖;
[0062]圖5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公開的硬件調試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0063]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風扇安裝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64]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單板調試架的結構示意圖;
[0065]圖8為圖7中A的局部放大圖;
[0066]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放置臺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67]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68]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硬件調試平臺,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包括:
[0069]桌腿101、支撐于桌腿101上的桌面102、設置在桌面102上的桌面線槽103和位于所述桌面102以下、并設置于所述桌腿上的吊柜104,可選地,本實施例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還可以包括設置于所述桌面下表面的抽屜105,以及設置于所述桌腿101上的主機放置裝置106。
[0070]其中,桌面線槽103的表面固定有調試接口 107,所述調試接口的類型和數量可以依據用戶需求進行調整。
[0071 ] 如圖2所示,所述桌面具有第一線孔108,第一線孔108的數量至少為一個,第一線孔108可以優選為圓形,且可以在桌面線槽103的下表面呈直線型排列,兩個第一線孔108之間的間距相同,但第一線孔108的形狀、排列形態及之間的間距并不限于此;所述桌面線槽103的、與所述桌面接觸的下表面具有與所述第一線孔108相對應的第二線孔(圖中未標出);吊柜104的下表面具有第三線孔(圖中未標出),第三線孔的數量至少為一個,第三線孔可以優選為圓形,但第三線孔的數量和形狀并不限于此。與桌面線槽103表面的調試接口107相連的線纜通過吊柜104上的第三線孔進入所述吊柜104中,且穿過第一線孔108和第二線孔與調試接口 107相連。
[0072]因為線纜位于吊柜104中,因此,可選地,吊柜104的表面可以設置有散熱孔110。
[0073]因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將調試接口固定在桌面線槽的表面,所以調試接口被固定而非隨意放置在桌面上,因而在固定調試接口時可以通過預先規劃避免線纜的纏繞,又因為與調試接口相連的線纜通過吊柜下表面的第三線孔進入吊柜,且穿過桌面表面的第一線孔與桌面線槽下表面的第二線孔進入桌面線槽中與調試接口相連,所以能夠避免線纜的裸露,可見,本實施例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可以避免因線纜的纏繞和裸露而產生安全隱患。
[0074]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又一種硬件調試平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包括立柱109、層架111和單板放置箱112。
[0075]其中,立柱109設置于所述桌面102上,優選地,將立柱109垂直設置于桌面102上。層架111設置于立柱109的頂面,單板放置箱位于所述層架111上,立柱109起到支撐層架111的作用,為了提供穩定的支撐,應當根據需求設定立柱109的位置和數量。
[0076]可見,在本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具有兩層結構,在層架111上設置的單板放置箱112,可以用于容納待調試的電路板,因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不再需要單板中轉車,從而能夠節省占地面積;另一方面,摒棄了在防靜電袋中放置單板的方式,對于使用率高的單板,無需多次打開防靜電袋取用,從而能夠提高拿取單板的效率;第三方面,能夠避免單板隨意放置而導致的損壞。[0077]可選地,本實施例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還可以包括:設置于所述層架111上的、用于放置調試儀器的機框113,所述機框113的尺寸可以為19寸或21寸。
[0078]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所述單板放置箱的具體結構如圖4所示,包括底板1121、頂板1122、側板1123、固定支撐板1124和活動支撐板1125。
[0079]其中,底板1121和頂板1122平行布置,底板1121設置在桌面102。側板1123為兩個,分別與底板1121和頂板1122相連。底板1121、頂板1122和兩個側板1123組成一個矩形的框架。
[0080]固定支撐板1124固定于兩個側板1123之間,即固定支撐板1124的一端與其中一個側板相連接,另一端與另一個側板相連接,使得該固定支撐板1124所述框架分成兩個獨立的空間。固定支撐板1124與所述底板1121和頂板1122平行布置。
[0081]活動支撐板1125設置于頂板1122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和/或底板1121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優選的,在頂板1122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以及底板1121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均設置有活動支撐板1125。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固定支撐板1124與活動支撐板1125將框架分隔成多個空間。
[0082]活動支撐板1125上設置有單板卡槽,單板的一端用于卡設于其中一個活動支撐板1125上的單板卡槽內,另一端用于卡設于另一個活動支撐板1125上的單板卡槽內。位于固定支撐板1124同一側的,相鄰兩個活動支撐板1125上的單板卡槽相對布置,從而可以用于支撐單板。
[0083]可選的,底板1121的內表面具有至少兩個第一凹槽,所述頂板1122的內表面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凹槽。固定支撐板1124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對應的第三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二凹槽對應的第四凹槽。
[0084]設置于底板1121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的活動支撐板1125的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一凹槽,另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三凹槽內。設置于頂板1122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的活動支撐板1125的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二凹槽,另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四凹槽內。
[0085]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可優選為多個,以第一凹槽為例,任意相鄰兩個第一凹槽的間距相等。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調節活動支撐板1125與不同的凹槽的配合,能夠調節活動支撐板1125的位置,從而可以調節相鄰兩個活動支撐板1125的距離,即通過活動支撐板1125位置的變化,能夠將單板放置箱劃分為不同尺寸的區域,從而能夠放置不同尺寸的單板。
[0086]在另一實施例中,設置于底板1121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的活動支撐板1125的兩端具有第五凹槽,第五凹槽的槽寬大于第一凹槽間的節距,所謂節距是指相鄰兩個第一凹槽間的距離。由于第五凹槽的槽寬大于第一凹槽間的節距,所以可將活動支撐板1125通過底部的第五凹槽與第一凹槽間的實體滑動配合,通過頂部的第五凹槽與第三凹槽間的實體滑動配合。即在本實施例中,活動支撐板1125即可以與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配合,也可通過第五凹槽與凹槽間的實體配合,從而可實現無極調速。
[0087]設置于頂板1122與固定支撐板1124之間的活動支撐板1125的兩端具有第六凹槽,第六凹槽的槽寬大于第二凹槽間的節距,所謂節距是指相鄰兩個第二凹槽間的距離。由于第六凹槽的槽寬大于第二凹槽間的節距,所以可將活動支撐板1125通過底部的第六凹槽與第二凹槽間的實體滑動配合,通過頂部的第六凹槽與第四凹槽間的實體滑動配合。即在本實施例中,活動支撐板1125即可以與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配合,也可通過第六凹槽與凹槽間的實體配合,從而可實現無極調速。
[0088]因為活動支撐板1125的槽寬(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大于頂板、底板及固定支撐板上的凹槽間的節距,所以,當單板的尺寸不滿足頂板、底板及固定支撐板上的凹槽間距的倍數時,也能夠進行放置,從而使得所述單板放置箱能夠放置所有尺寸的單板。
[0089]可選地,本實施例中,側板1123的表面可以具有散熱孔,以提高散熱效果。
[0090]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又一種硬件調試平臺,如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層架111的、與所述桌面102相對的表面上設的導軌;滑動設置在所述導軌上的風扇114。
[0091 ] 所述風扇114與導軌117的具體連接關系如圖6所示,其中,所述導軌117可以為U型導軌,風扇114通過滑動連接裝置滑動設置在U型導軌中,所述滑動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固定部件118、第二固定部件119、第三固定部件120和滑輪(內嵌在導軌中,圖中未標出)。
[0092]其中,第一固定部件118上設有滑輪,滑輪嵌入其中一條導軌117中,使得第一固定部件118可沿該導軌滑動,第二固定部件119與第一固定部件118鉸接,且該第二固定部件119上開設有滑槽,風扇114上設置有穿過該滑槽的滑銷,滑銷的外伸端設有外螺紋,可通過與螺帽的配合實現鎖緊功能,從而固定風扇114的角度。第三固定部件120上亦設有滑輪,第三固定部件120上的滑輪嵌入另一個導軌中,從而使得第三固定部件120可沿該導軌滑動,兩條導軌平行布置。第三固定部件120與風扇114鉸接,風扇114沿第三固定部件120上的鉸接軸旋轉,由于第二固定部件119上開設有滑槽,因此能夠保證風扇角度的調整,在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后,通過旋緊螺帽,即可將風扇114固定在該角度條件下。
[0093]風扇114與導軌117的連接方式,可以使得風扇114既能夠水平滑動,又能夠實現自由旋轉。
[0094]本實施例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具有桌面102和層架111 二層結構,層架111上設置可滑動和旋轉的風扇114,可以使得風扇114對整個桌面102區域進行散熱;與現有的使用家用風扇的散熱方式相比,更能節省空間。
[0095]可選地,本實施例所示的硬件調試平臺還可以包括單板調試架115。
[0096]單板調試架的具體結構如圖7所示,包括支架1151、散熱風扇1152、連桿1154、單板放置臺1153和放置臺鎖緊裝置。
[0097]其中,支架1151設置于桌面102上,散熱風扇1152設置于支架1151上,該散熱風扇1152優選地近豎直設置,目的在于將吹出的風流對單板放置臺1153上的單板散熱。散熱風扇1152可獨立控制開啟與關閉,達到控制風量目的。
[0098]連桿1154設置于支架1151上,單板放置臺1153通過如圖8示出的鉸接軸1156鉸接于連桿1154上。放置臺鎖緊裝置將單板放置臺1153鎖緊在相應的角度。即在單板放置臺1153繞鉸接軸1156轉動至合適角度后,可通過放置臺鎖緊裝置進行鎖緊。能夠將兩個相對轉動的部件鎖緊的裝置有多種形式,例如可在連桿1154上設置一個鎖緊螺絲,在單板放置臺1153轉動到相應位置時,可通過旋緊鎖緊螺絲使得該鎖緊螺絲抵住單板放置臺1153,從而限定單板放置臺1153的繼續轉動,即達到了鎖緊的效果。
[0099]可選地,所述單板放置臺1153包括放置臺本體和支撐臺。放置臺本體通過鉸接軸鉸接于所述連桿上,支撐臺設置于所述放置臺本體的底部。所述放置臺本體和所述支撐臺之間呈預設角度,本實施例中,預設角度可以為90度,放置臺本體上具有散熱孔。
[0100]單板調試架作為單板的放置裝置,能夠容納待測單板的放置,有利于單板在調試過程中進行散熱,還能夠更好地保護待測單板。
[0101]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放置臺鎖緊裝置包括第一鎖緊塊1157、第二鎖緊塊1158和旋轉手柄1155。
[0102]其中,第一鎖緊塊1157套設于鉸接軸1156上,且與鉸接軸1156周向限位,鉸接軸1156固定于連桿1154上,即第一鎖緊塊1157可沿鉸接軸1156的軸向滑動,但是不能相對于鉸接軸1156轉動,具體可通過在第一鎖緊塊1157與鉸接軸1156采用型面配合,即非圓柱表面的配合方式來實現。所述第一鎖緊塊1157上設置有第一鎖緊齒牙。
[0103]第二鎖緊塊1158套設于所述鉸接軸1156上,且固定于所述單板放置臺1153,在單板放置臺1153轉動時,會帶動第二鎖緊塊1158跟隨轉動。
[0104]第二鎖緊塊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鎖緊齒牙咬合的第二鎖緊齒牙,旋轉手柄1155與所述鉸接軸1156螺紋配合,用于推動所述第一鎖緊塊1157移動。在第一鎖緊塊1157移動時,會使得第一鎖緊齒牙與第二鎖緊齒牙咬合,由于第一鎖緊塊1157是相對于鉸接軸1156的周向固定不動的,因此可使得第二鎖緊塊1158也固定不動,由于第二鎖緊塊1158固定在單板放置臺1153,相應的使得單板放置臺1153被鎖緊。具體的,可通過安裝座將第二鎖緊塊1158固定在單板放置臺1153上。
[0105]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106]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桌腿;支撐于所述桌腿上的桌面,所述桌面上具有第一線孔;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桌面線槽,所述桌面線槽的表面固定有調試接口,所述桌面線槽的、與所述桌面接觸的下表面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線孔相對應的第二線孔;位于所述桌面以下、并設置于所述桌腿上的吊柜,所述吊柜下表面具有第三線孔,與所述調試接口連接的線纜通過所述第三線孔進入所述吊柜中,且穿過所述第一線孔和所述第二線孔與所述調試接口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柜表面設置有散熱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桌面下表面的抽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桌腿上的主機放置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立柱;設置于所述立柱頂面的層 架;位于所述層架上的單板放置箱。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板放置箱包括:平行布置的底板和頂板,連接所述底板和頂板的兩個側板;固定于兩個側板之間,且與所述頂板平行的固定支撐板;設置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和/或所述底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所述活動支撐板上設置有單板卡槽,單板的一端用于卡設于其中一個活動支撐板上的單板卡槽內,另一端用于卡設于另一個活動支撐板上的單板卡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內表面具有至少兩個第一凹槽,所述頂板的內表面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應的第二凹槽;所述固定支撐板具有與所述第一凹槽對應的第三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二凹槽對應的第四凹槽;設置于所述底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一凹槽,另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三凹槽內;設置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二凹槽,另一端能夠插設于所述第四凹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所述底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兩端具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寬大于所述第一凹槽間的節距;設置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固定支撐板之間的活動支撐板的兩端具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槽寬大于所述第二凹槽間的節距。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具有散熱孔。
10.根據權利要求5至9任一項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層架上的,用于放置調試儀器的機框。
11.根據權利要求5至9任一項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層架的,與所述桌面相對的表面上的導軌;滑動設置在所述導軌上的風扇。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通過滑動連接裝置滑動設置于所述導軌上;所述滑動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上設有嵌入其中一條所述導軌中的滑輪;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鉸接的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開設有滑槽,所述風扇上設置有穿過該滑槽的滑銷,所述滑銷的外伸端設有外螺紋;與所述滑銷螺紋配合的螺帽;第三固定部件,所述第三固定部件上設有嵌入另一條所述導軌中的滑輪,所述第三固定部件與所述風扇鉸接。
13.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單板調試架,所述單板調試架包括:設置于所述桌面上的支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散熱風扇;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連桿;通過鉸接軸鉸接于所述連桿上的單板放置臺;將所述單板放置臺鎖緊在相應角度的放置臺鎖緊裝置。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板放置臺包括:通過鉸接軸鉸接于所述連桿上的放置臺本體;設置于所述放置臺本體底部的支撐臺。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硬件調試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臺鎖緊裝置包括:套設于所述鉸接軸上,且與所述鉸接軸周向限位的第一鎖緊塊,所述第一鎖緊塊上設置有第一鎖緊齒牙,所述鉸接軸固定于所述連桿上;套設于所述鉸接軸上,且固定于所述單板放置臺的第二鎖緊塊,所述第二鎖緊塊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鎖緊齒牙咬合的第二鎖緊齒牙;與所述鉸接軸螺紋配合,用于推動所述第一鎖緊塊的旋轉手柄。
【文檔編號】A47B21/04GK103653775SQ201310659450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趙武, 王書彥, 胡方杰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