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結合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窗簾結合模塊,包含一長形本體、一結合件與一調整單元。該長形本體連接一窗簾,該長形本體兩端各設有一擋垣;該結合件可相對該長形本體移動地設于該長形本體中,該結合件具有一作用部面對該擋垣;該調整單元連接該結合件,該調整單元可相對該長形本體移動,以帶動該結合件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該結合件位于第一位置時,該結合件的作用部與該擋垣之間形成一夾持空間供一導軌通過,該結合件于該第二位置時,該結合件的作用部遠離該擋垣,使該結合件脫離導軌。由此,可供使用者方便且快速地拆裝。
【專利說明】窗簾結合模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與建筑物窗口的遮蔽有關;特別是指一種窗簾結合模塊。
【背景技術】
[0002]建筑物開口的設置目的,是供人員或物品可由建筑物開口進出建筑物,抑或是提供建筑物內部通風及采光等用途。以窗口為例,通常會加裝玻璃窗作為遮蔽物以抵擋風雨;而為了達到隔熱及隱蔽效果,最常見的方式是再加裝如窗簾等遮蔽物以作為遮蔽用。然,既有窗簾結構多以直接固定方式安裝于建筑物開口處,遇有窗簾須進行清潔或維修而必須取下時,造成拆卸困難,甚者須輔以工具始能拆裝而徒增作業的不便。因此,公知的建筑物開口的遮蔽物結構的設計仍未臻完善,尚有待改進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窗簾結合模塊,具有拆裝方便的優點。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窗簾結合模塊包含有一長形本體、一結合件與一調整單元。其中,該長形本體的長軸向兩端的至少一端設有一擋垣,該擋垣具有一第一擋面;該結合件可相對該長形本體移動地設于該長形本體,該結合件具有一第二擋面面對該第一擋面;該調整單元連接該結合件,該調整單元可帶動該結合件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移動;其中, 該結合件位于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擋面與該第二擋面相隔一第一間距,該結合件位于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擋面與該第二擋面相隔一第二間距,且該第二間距大于該第一間距。
[0005]其中,該長形本體具有一中空部,且該長形本體的一端面上設有一開口與該中空部相通,該結合件設置于該長形本體的該中空部,該結合件具有一作用部突伸出該開口,該作用部具有該第二擋面。
[0006]其中,該長形本體包括有一框體與一端蓋,該框體具有該中空部,該端蓋設置于該框體的一端,該端蓋具有該擋垣及該開口。
[0007]其中,該框體的側面具有一側口與該中空部相通,該調整單元包括有一撥板與一連接件,該撥板位于該框體外,該連接件設置于該中空部,該連接件連接該結合件,且該連接件通過該側口連接該撥板,該撥板系沿著該側口的貫穿方向移動,帶動該連接件沿著該側口的貫穿方向移動。
[0008]其中,該撥板具有一穿孔,該連接件包括有一套管與一^^扣,該套管套接該結合件,該卡扣的一端連接于該套管的側壁上,且該卡扣的另一端通過該側口穿入該撥板的穿孔并扣于該撥板。
[0009]其中,該框體具有一外表面與一內表面,該側口貫穿該外表面與該內表面,該撥板包含有一第一板體與一第二板體,該第一板體具有一內側面面對該框體的外表面,該第二板體連接該第一板體的內側面,該第二板體系可通過該側口而位于該框體的中空部,該第二板體位于該框體的中空部時,該撥板系可相對該卡扣轉動,使該第二板體與該框體的內表面抵接或分離。
[0010]其中,該框體的側面具有一長形的側口與該中空部相通,該調整單元包括有一撥板、一固定架與一連接件,該撥板位于該框體外,該固定架設置于該中空部,該連接件位于該固定架中且連接該結合件,且該連接件的一端通過該側口連接該撥板;該固定架內部具有一斜面,該斜面是自該框體的中空部朝該端蓋方向向下傾斜設置,使該框體的該側口與各該斜面之間的距離,朝向該端蓋方向漸增,且該撥板沿著該側口的長軸向移動,帶動該連接件沿著該斜面移動。
[0011]其中,該固定架包括有一架體與一蓋板結合于該架體,該架體容置該連接件,且該蓋板具有該斜面。
[0012]其中,該撥板具有一穿孔,該連接件包括有一套管與一^^扣,該套管套接該結合件,該卡扣的一端連接于該套管的側壁上,且該卡扣的另一端通過該側口穿入該撥板的穿孔并扣于該撥板;該套管的側壁具有一斜面對應該固定架的斜面。
[0013]其中,該套管包含有一管體與一凸柱連結于該管體的側壁,該卡扣對應該套管的一端具有一結合孔與該凸柱結合,該管體的側壁具有該斜面對應該固定架的斜面。
[0014]由此,通過窗簾結合模塊,可供用戶方便且快速地拆裝設于建筑物開口的窗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具有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窗簾結合模塊的遮蔽物結構立體圖。
[0016]圖2為第一較佳實 施例的窗簾結合模塊局部立體圖。
[0017]圖3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窗簾結合模塊另一局部立體圖。
[0018]圖4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窗簾結合模塊局部分解圖。
[0019]圖5為一側視示意圖,揭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齒輪位于第一位置。
[0020]圖6為一側視示意圖,揭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齒輪位于第二位置。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窗簾結合模塊局部立體圖。
[0022]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窗簾結合模塊局部分解圖。
[0023]圖9為一俯視示意圖,揭示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齒輪位于第一位置。
[0024]圖10為一俯視示意圖,揭示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齒輪位于第二位置。
[0025]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26]100遮蔽物結構,200邊框,10導軌,102第一面,104第二面,20簾體,30窗簾結合模塊,32長形本體,34框體,342中空部,344外表面,346內表面,348側口,36端蓋,362擋垣,362a第一擋面,364開口,38結合件,382身部,384齒輪,384a第二擋面,40調整單元,42撥板,422第一板體,422a內側面,424第二板體,426穿孔,428直柱,44連接件,442套管,444卡扣,46連桿,50窗簾結合模塊,52調整單元,54撥板,542穿孔,56固定架,562架體,562a槽孔,564蓋板,564a斜面,58連接件,60套管,602管體,602a斜面,604凸柱,62卡扣,622結合孔,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LI第一間距,L2第二間距。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0028]請參閱圖1所示,為具有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窗簾結合模塊的建筑物開口遮蔽物結構100,該遮蔽物結構100包含有二導軌10、一簾體20與二窗簾結合模塊30。其中,該二導軌10各別固設于一對應的邊框200上,且該二導軌10呈同向且平行設置;該簾體20設置于該二導軌10之間;該二窗簾結合模塊30分別結合于該簾體20的上下兩端。為便于敘述,于后茲以一個導軌10與一組窗簾結合模塊30為例說明。
[0029]請配合圖2至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導軌10為一齒排而具有相背對的一第一面102與一第二面104,該第一面102為一齒面。該窗簾結合模塊30包括有一長形本體32、二結合件38與二調整單元40。其中,該長形本體32包含有一長柱形的框體34與二端蓋36 ;該框體34橫設于該二導軌10之間且連接該簾體20,該框體34具有一中空部342、一外表面344與一內表面346,該框體34側面具有一長形的側口 348貫穿該外表面344與該內表面346。各該端蓋36結合于該框體34長軸向兩端,各該端蓋上設有一擋垣362與一長形的開口 364,該擋垣362具有一第一擋面362a供抵接一對應導軌10的第二面104,該開口 364與該框體34的中空部342相通。
[0030]該二結合件38位于該框體34的中空部342且位于該框體34的兩端,各該結合件38包含有一身部382與一以齒輪384為例的作用部連接該身部382,該齒輪384突伸出該端蓋36的開口 364,該齒輪384的齒面形成一第二擋面384a,與一對應導軌10的第一面102嚙合。該框體34中穿設有一連桿46,該連桿46的兩端分別連接該二結合件38的身部382。該連桿46的作用在于帶動該二齒輪384同時轉動,以使該長形本體32平穩地沿著該二導軌10上下移動。
[0031]該二調整單元40分別設置于該長形本體32的兩端,茲以其中一組調整單元40為例說明。該調整單兀40包括有一撥板42與一連接件44。其中,該撥板42包含有一第一板體422與一第二板體424,該第一板體422呈圓形,具有一內側面422a面對該框體34的外表面344,該第二板體424由一直柱428連接于該第一板體422的內側面422a,使第一板體422與該第二板體424之間相隔一距離,且該第二板體424呈對應該框體34側口 348的長形。該撥板42還具有一穿孔426貫穿該第一板體422與該第二板體424。該第一板體422位于該框體34外,該第二板體424可通過該側口 348而位于該框體34的中空部342。
[0032]該連接件44包括有一套管442與一卡扣444,該套管442套接該結合件38的身部382,該卡扣444的一端連接于該套管442的側壁上,且該卡扣444的另一端通過該側口348穿入該撥板42的穿孔426并扣于該撥板42。由此,該撥板42可沿著該側口 348的貫穿方向移動,帶動該連接件44沿著該側口 348的貫穿方向移動,進而帶動該結合件38,使該齒輪384于圖5所示的第一位置Pl與圖6所示的第二位置P2間移動。
[0033]請配合圖5所示,在該撥板42被往該框體34方向推移時,該撥板42推擠該套管442,帶動該結合件38的齒輪384往該端蓋36的擋垣362方向移動至該第一位置Pl,此際,該第一擋面362a與該第二擋面384a之間隔一第一間距LI,而該齒輪384與該擋垣362共同夾持該導軌10,且該齒輪384與對應的導軌10嚙合。此外,由于該卡扣444是扣于該撥板42,且該撥板42的第二板體424位于該框體34的中空部342中,因此,該撥板42可相對該卡扣444轉動,使該第二板體424與該框體34的內表面346抵接或分離。在該第二板體424與該框體34的內表面346抵接時,將限制該撥板42無法往外移動,在此狀態下,該簾體20可隨著各該長形本體32沿著該二導軌10的上下移動而為展開或收合
[0034]請配合圖6所示,該撥板42被往相反于該框體34方向拉移時,該撥板42將該套管442往該側口 348的方向拉動,帶動該結合件38的齒輪384遠離該擋垣362移動至該第二位置P2,此際,該第一擋面362a與該第二擋面384a之間相隔一第二間距L2,該第二間距L2大于該第一間距LI,使該齒輪384脫離該導軌10。在此狀態下,使用者即可將該窗簾結合模塊30連同該簾體20自該邊框200上取下,以便進行清潔或維修作業。
[0035]由上述說明可知,使用者只須移動該撥板42于該側口 348的貫穿方向前后移動,即可控制該結合件38移動,并由此達成快速安裝或取下該簾體20及該窗簾結合模塊30的目的,完全無需其他工具的輔助,具備使用便利性。
[0036]請參閱圖7至圖1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例的窗簾結合模塊50,其具有大致相同于前述實施例的結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調整單元52包括有一撥板54、一固定架56與一連接件58。其中,該撥板54位于該框體34外,該撥板54具有一穿孔542 ;該固定架56設置于該框體34的中空部342,該固定架56包括有一架體562與一蓋板564結合于該架體562,該蓋板564具有二斜面564a朝向該架體562,各該斜面564a是自該框體34的中空部342朝該端蓋36方向向下傾斜設置,亦即使該框體34的該側口 348與各該斜面564a之間的距離,朝向該端蓋36方向漸增。該連接件58位于該固定架56的架體562中,該連接件58包括有一套管60與一^^扣62,該套管60包括有一管體602與一凸柱604連結于該管體602的側壁,該管體602的側壁還具有一斜面602a,該斜面602a對應該蓋板564的斜面564a。該管體602套接該結合件38的身部382,該卡扣62對應該套管60的一端具有一結合孔622與該凸柱604結合,且該卡扣62的另一端通過固定架56的一槽孔562a及該框體34的側口 348穿入該撥板54的穿孔542而扣于該撥板54。[0037]由上述的結構,該撥板54可沿著該側口 348的長軸向移動,帶動該齒輪384于圖9所示的第一位置Pl與圖10所示的第二位置P2間移動。在該撥板54被往該端蓋36方向推移時,該套管60將沿著該蓋板564的斜面564a移動,同時帶動該結合件38,使該齒輪384位于該第一位置Pl,此際,該齒輪384與該端蓋36上的擋垣362相距該第一間距LI,以供夾持該導軌10。
[0038]在該撥板54被往相反于該端蓋36方向推移時,該套管60將沿著該蓋板564的斜面564a移動,同時帶動該結合件38的齒輪384遠離該擋垣362移動至該第二位置P2,使該第一擋面362a與該第二擋面384a之間相隔第二間距L2。如此,同樣可以達成快速安裝或取下該簾體20及該窗簾結合模塊50的目的。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為的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包含: 一長形本體,該長形本體的長軸向兩端的至少一端設有一擋垣,該擋垣具有一第一擋面; 一結合件,可相對該長形本體移動地設于該長形本體,該結合件具有一第二擋面面對該第一擋面;以及 一調整單元,連接該結合件,該調整單元可帶動該結合件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移動;其中,該結合件位于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擋面與該第二擋面相隔一第一間距,該結合件位于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擋面與該第二擋面相隔一第二間距,且該第二間距大于該第一間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長形本體具有一中空部,且該長形本體的一端面上設有一開口與該中空部相通,該結合件設置于該長形本體的該中空部,該結合件具有一作用部突伸出該開口,該作用部具有該第二擋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長形本體包括有一框體與一端蓋,該框體具有該中空部,該端蓋設置于該框體的一端,該端蓋具有該擋垣及該開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框體的側面具有一側口與該中空部相通,該調整單元包括有一撥板與一連接件,該撥板位于該框體外,該連接件設置于該中空部,該連接件連接該結合件,且該連接件通過該側口連接該撥板,該撥板沿著該側口的貫穿方向移動,帶動該連接件沿著該側口的貫穿方向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撥板具有一穿孔,該連接件包括有一套管與一^^扣,該套管套接該結合件,該卡扣的一端連接于該套管的側壁上,且該卡扣的另一端通過該側口穿入該撥板的穿孔并扣于該撥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框體具有一外表面與一內表面,該側口貫穿該外表面與該內表面,該撥板包含有一第一板體與一第二板體,該第一板體具有一內側面面對該框體的外表面,該第二板體連接該第一板體的內側面,該第二板體可通過該側口而位于該框體的中空部,該第二板體位于該框體的中空部時,該撥板可相對該卡扣轉動,使該第二板體與該框體的內表面抵接或分離。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框體的側面具有一長形的側口與該中空部相通,該調整單元包括有一撥板、一固定架與一連接件,該撥板位于該框體外,該固定架設置于該中空部,該連接件位于該固定架中且連接該結合件,且該連接件的一端通過該側口連接該撥板;該固定架內部具有一斜面,該斜面是自該框體的中空部朝該端蓋方向向下傾斜設置,使該框體的該側口與各該斜面之間的距離,朝向該端蓋方向漸增,且該撥板是沿著該側口的長軸向移動,帶動該連接件沿著該斜面移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固定架包括有一架體與一蓋板結合于該架體,該架體容置該連接件,且該蓋板具有該斜面。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撥板具有一穿孔,該連接件包括有一套管與一^^扣,該套管套接該結合件,該卡扣的一端連接于該套管的側壁上,且該卡扣的另一端通過該側口穿入該撥板的穿孔并扣于該撥板;該套管的側壁具有一斜面對應該固定架的斜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窗簾結合模塊,其特征是,其中該套管包含有一管體與一凸柱連結于該管體的側壁,該卡扣對應該套管的一端具有一結合孔與該凸柱結合,該管體的側壁具有該斜面 對應該固定架的斜面。
【文檔編號】E06B9/28GK203488069SQ201320485239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9日
【發明者】韋水東 申請人: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