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外開窗框、上左玻璃、外開窗挺依次連接,外開窗挺和橫外開窗扇之間通過四連桿連接,橫外開窗扇連接有下左玻璃,下左玻璃的另一端連接到橫外開窗扇上,橫外開窗扇與外開窗框之間通過四連桿連接;外開窗挺、上右玻璃、外開窗框依次連接;外開窗框與橫外開窗扇之間形成密封腔,橫外開窗扇、下左玻璃、豎外開窗扇依次連接,豎外開窗扇與外開窗挺之間通過隔熱膠條形成密封腔,外開窗挺、右下玻璃、外開窗框依次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四連桿結構的設置及橫外開窗扇結構的改進,提高了窗戶的安全性及節能性能和防水性能,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隔熱和抗風壓性能良好,牢固,滿足了使用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窗扇【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
【背景技術】
[0002]帶摩擦鉸鏈的外開窗,摩擦鉸鏈不需要破壞外部膠條,所以窗戶的密封性更好,且可以控制窗戶的最大開啟角度,最重要的是,摩擦鉸鏈開啟時有從室內擦窗的空間,從而避免了人在擦窗時會掉下去的危險。因此,帶摩擦鉸鏈的外開窗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0003]但是由于鋁合金型材的材質硬度比安裝摩擦鉸鏈的鋼制螺釘低,當窗扇處于開啟狀態時下部的摩擦鉸鏈的連接螺釘受向上的拔起力,上部的摩擦鉸鏈的連接螺釘受向下的墜拉力,并且還要承受長期往復的開關過程中的橫向剪切力,緊固螺釘的螺扣與鋁合金型材的腔體最多只有2扣的重合,所以外開窗扇墜落的現象時有發生。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安全性,防水、隔熱和密封性能更加優良的帶摩擦鉸鏈外開窗。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包括外開窗框、外開窗挺、橫外開窗扇和玻璃,所述外開窗框和外開窗挺互相連接構成窗戶的框架結構,所述外開窗框通過壓條連接上左玻璃,所述上左玻璃的端部設置有隔條,所述上左玻璃的另一端通過壓條連接到外開窗挺上,所述外開窗挺和橫外開窗扇之間通過隔熱膠條形成密封腔,且通過四連桿連接外開窗挺和橫外開窗扇,所述橫外開窗扇通過壓條連接有下左玻璃,所述下左玻璃的另一端連接到橫外開窗扇上,所述橫外開窗扇與外開窗框之間形成密封腔,且通過四連桿連接外開窗挺和外開窗框;所述外開窗挺還通過壓條連接上右玻璃,所述上右玻璃的另一端通過壓條連接到外開窗框上;所述外開窗框與橫外開窗扇之間形成密封腔,所述橫外開窗扇還通過壓條連接下左玻璃,所述下左玻璃的另一端通過壓條連接到豎外開窗扇上,所述豎外開窗扇與外開窗挺之間通過隔熱膠條形成密封腔,所述外開窗挺通過壓條連接右下玻璃,所述右下玻璃的另一端通過壓條連接到外開窗框上。
[0007]所述橫外開窗扇包括有內腹腔和外腹腔,所述內腹腔和外腹腔的內側面上分別開有相互對應的內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和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外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其中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向內腹腔內延伸,所述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的外側向另一端延伸,形成密封壓條,所述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向外腹腔內延伸,所述內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和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之前設置有內側隔熱條,所述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和外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之間設置有外側隔熱條,所述外側隔熱條的中部設置有加強彎折段;所述外腹腔的外側面向兩側延伸,其右側延伸段端部向上傾斜,傾斜段端部設置有膠條卡槽,與膠 條卡槽相對的外腹腔側面設置有四連接桿連接槽。
[0008]所述內腹腔內腔壁上設置有起加強作用的凸塊。[0009]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由于設置有四連桿連接橫外開窗扇和外開窗框及窗挺,提高了窗扇開啟的安全性,內腹腔和外腹腔的內側面上分別開有相互對應且不是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燕尾形卡槽,提高了節能性能和防水性能,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隔熱和抗風壓性能良好,牢固,滿足了使用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圖1A-A剖視圖;
[0012]圖3是圖1B-B剖視圖;
[0013]圖4是圖1C-C剖視圖;
[0014]圖5是橫外開窗扇結構不意圖。
[0015]圖1?圖5中,1.外開窗框,2.隔條,3.四連桿,4.隔熱膠條,5.橫外開窗扇,501.內腹腔,502.凸塊,503.內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4.內側隔熱條,505.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6.外腹腔,507.膠條卡槽,508.四連接桿連接槽,509.外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0.外側隔熱條,511.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2.密封壓條,6.外開窗挺,7.上左玻璃,8.壓條,9.下左玻璃,10.上右玻璃,11.下右玻璃,12.豎外開窗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17]請參見圖1和圖2, —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包括外開窗框1、外開窗挺6、橫外開窗扇5和玻璃,外開窗框I和外開窗挺6互相連接構成窗戶的框架結構。外開窗框I通過壓條8安裝上左玻璃7,上左玻璃7的端部設置有隔條2,上左玻璃7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安裝到外開窗挺6上,外開窗挺6和橫外開窗扇5之間通過隔熱膠條4形成密封腔,且通過四連桿3連接外開窗挺6和橫外開窗扇5。橫外開窗扇5通過壓條8安裝有下左玻璃9,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安裝到橫外開窗扇5上,橫外開窗扇5與外開窗框I之間形成密封腔,且通過四連桿3連接外開窗挺6和外開窗框I。
[0018]請參見圖3,外開窗框I通過壓條8安裝上左玻璃7,上左玻璃7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安裝到外開窗挺6上,外開窗挺6通過壓條8安裝上右玻璃10,上右玻璃10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安裝到外開窗框I上。
[0019]請參見圖4,外開窗框I與橫外開窗扇5之間形成密封腔,橫外開窗扇5通過壓條8安裝下左玻璃9,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安裝到豎外開窗扇12上,豎外開窗扇12與外開窗挺6之間通過隔熱膠條4形成密封腔,外開窗挺6通過壓條8安裝右下玻璃11,右下玻璃11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安裝到外開窗框I上。
[0020]如圖5所示,橫外開窗扇5包括有內腹腔501和外腹腔506,內腹腔501和外腹腔506的內側面上分別開有相互對應的內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3、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5和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外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09,其中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向內腹腔501內延伸,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的外側向另一端延伸,形成密封壓條512,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5向外腹腔506內延伸,內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3和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5之前設置有內側隔熱條504,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和外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09之間設置有外側隔熱條510,外側隔熱條510的中部設置有加強彎折段;外腹腔506的外側面向兩側延伸,其右側延伸段端部向上傾斜,傾斜段端部設置有膠條卡槽507,與膠條卡槽507相對的外腹腔506側面設置有四連接桿連接槽508。
[0021]內腹腔501內腔壁上設置有起加強作用的凸塊502。
[002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由于設置有四連桿4連接橫外開窗扇和外開窗挺及窗框,提高了窗扇開啟的安全性,內腹腔501和外腹腔506的內側面上分別開有相互對應且不是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燕尾形卡槽,提高了節能性能和防水性能,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隔熱和抗風壓性能良好,牢固,滿足了使用要求。
[0023]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包括外開窗框(I)、外開窗挺(6)、橫外開窗扇(5)和玻璃,所述外開窗框(I)和外開窗挺(6)互相連接構成窗戶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開窗框(I)通過壓條(8 )連接上左玻璃(7 ),所述上左玻璃(7 )的端部設置有隔條(2 ),所述上左玻璃(7)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連接到外開窗挺(6)上,所述外開窗挺(6)和橫外開窗扇(5)之間通過隔熱膠條(4)形成密封腔,且通過四連桿(3)連接外開窗挺(6)和橫外開窗扇(5),所述橫外開窗扇(5)通過壓條(8)連接有下左玻璃(9),所述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連接到橫外開窗扇(5)上,所述橫外開窗扇(5)與外開窗框(I)之間形成密封腔,且通過四連桿(3)連接外開窗挺(6)和外開窗框(I);所述外開窗挺(6)還通過壓條(8)連接上右玻璃(10),所述上右玻璃(10)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連接到外開窗框(I)上;所述外開窗框(I)與橫外開窗扇(5)之間形成密封腔,所述橫外開窗扇(5)還通過壓條(8)連接下左玻璃(9),所述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連接到豎外開窗扇(12)上,所述豎外開窗扇(12)與外開窗挺(6)之間通過隔熱膠條(4)形成密封腔,所述外開窗挺(6)通過壓條(8)連接右下玻璃(11),所述右下玻璃(11)的另一端通過壓條(8 )連接到外開窗框(I)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外開窗扇(5)包括有內腹腔(501)和外腹腔(506),所述內腹腔(501)和外腹腔(506)的內側面上分別開有相互對應的內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3)、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5)和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外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09),其中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向內腹腔(501)內延伸,所述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的外側向另一端延伸,形成密封壓條(512),所述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5)向外腹腔(506)內延伸,所述內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3)和外腹腔內側燕尾形卡槽(505)之前設置有內側隔熱條(504),所述內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11)和外腹腔外側燕尾形卡槽(509)之間設置有外側隔熱條(510),所述外側隔熱條(510)的中部設置有加強彎折段;所述外腹腔(506)的外側面向兩側延伸,其右側延伸段端部向上傾斜,傾斜段端部設置有膠條卡槽(507),與膠條卡槽(507)相對的外腹腔(506)側面設置有四連接桿連接槽(50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摩擦鉸鏈外開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腹腔(501)內腔壁上設置有起加強作用的凸塊(502 )。
【文檔編號】E06B3/00GK203613941SQ201320635773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5日
【發明者】張法升 申請人:天津市升發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