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門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玻璃門鎖,在鎖內設有鎖舌運動機構及扭轉輪,該扭轉輪設有上、下對稱的上擺臂和下擺臂,上擺臂上端部的第1固定柱與鎖體內腔的第1調節座腔之間設有第1拉力彈簧復位裝置,下擺臂下端部的第2固定柱與鎖體內腔的第2調節座腔之間設有第2拉力彈簧復位裝置。本玻璃門鎖能使扭轉輪的軸與相匹配的軸孔之間以及扭轉輪的彈簧固定柱與拉力彈簧鉤環之間可能發生的磨損程度將至最低,從而大大提高玻璃門鎖的使用性能,并大大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玻璃門鎖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玻璃門鎖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玻璃門鎖。
【背景技術】
[0002]此類玻璃門鎖廣泛用于公共場所的不設防盜的鎖具,只具有鎖進和鎖退無鎖住兩種功能。此種鎖具為純機械式結構,通常應用于公共場所,致使鎖具的開、關次數非常頻繁,該玻璃門鎖的扭轉輪只采用一條壓力彈簧或拉力彈簧作扭轉輪復位用,在單向彈簧力作用下,扭轉輪的軸和軸孔之間偏心而出現嚴重磨損并呈橢圓形,彈簧也會提前出現疲勞、斷裂現象,同勝由于拉力彈簧的作用力點集中在彈簧兩端的鉤環頂點上,此時扭轉輪上的彈簧固定柱與彈簧鉤環之間每動作一次都會發生一次拉力引起的摩擦,長時間使用后便會出現彈簧鉤環和固定柱的嚴重磨損或斷裂。特別是裝有重型金屬把手時,由于單根彈簧拉力不足,重型金屬把手會垂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只有加大彈簧的拉力,如此一來,扭轉輪的軸和軸孔以及彈簧鉤環、固定柱的磨損將會更加嚴重,甚至兒童也無法扭動把手開門。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玻璃門鎖,它能使扭轉輪的軸與相匹配的軸孔之間以及扭轉輪的彈簧固定柱與拉力彈簧鉤環之間可能發生的磨損程度降至最低,從而大大提高玻璃門鎖的使用性能,并大大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0004]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玻璃門鎖,包括鎖體11、壓蓋28、裝在鎖體11內的鎖舌運動機構和扭轉輪13,鎖舌運動機構由鎖舌14、滑塊12和第I限位柱114與第2限位柱115組成,鎖舌14固定在滑塊12前端部,滑塊12從前至后依次設有第I導向槽122、導向柱121、第3彈簧腔124、第3壓力彈簧19、緩沖橡膠墊21和第2導向槽123,第3壓力彈簧19置于第3彈簧腔124內,緩沖膠墊21固定在鎖體11內的第3彈簧座118的連接面1181上,第3壓力彈簧19 一端與緩沖膠墊21接觸連接,滑塊12滑動支承在鎖體11內的支架1118上,所述第I導向槽122套入固定在鎖體11上的第2限位柱115、第2導向槽123套入固定在鎖體11上的第I限位柱114并相互匹配滑動連接,鎖舌14位于鎖體11前端部圍邊鎖口 112處,所述扭轉輪13的軸裝在設于鎖體11上的第I軸孔113和設于壓蓋28上的第2軸孔281內,所述扭轉輪13設有上、下對稱的上擺臂133和下擺臂134,上擺臂133上端部內側平面設有第I固定柱131,在第I固定柱131與位于鎖體11前上方的第I調節座腔116之間設有第I拉力彈簧復位裝置,下擺臂134下端部內側平面設有第2固定柱132,在第2固定柱132與位于鎖體11后下方的第2調節座腔117之間設有第2拉力彈簧復位裝置。
[0005]所述第I拉力彈簧裝置由第I套筒24、第I拉力彈簧17、第3套筒26和第I調節座15依次布排組成,第I套筒24活動套入扭轉輪上擺臂133的第I固定柱131,第I調節座15固裝在鎖體11上的第I調節座腔116,第3套筒26活動套入第I調節座15后部的第3固定柱151上,第I拉力彈簧17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I套筒(24)和第3套筒26上。
[0006]在第I調節座15的前部沒有第I調節螺絲22,在鎖體11及其圍邊對應處分別設有第I觀察孔1113和第I調節孔1111。
[0007]所述第2拉力彈簧裝置由第2套筒25、第2拉力彈簧18、第4套筒27、第2調節座16依次布排組成,第2套筒25活動套入扭轉輪下擺臂134的第2固定柱132,第2調節座16固裝在鎖體11上的第2調節座腔117,第4套筒27活動套入第2調節座16前部的第4固定柱161上,第2拉力彈簧18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2套筒25和第4套筒27上。
[0008]在第2調節座16的后部設有第2調節螺絲23,在鎖體11及其圍邊對應處分別設有第2觀察孔1114和第2調節孔1112。
[0009]另一種結構的第I拉力彈簧裝置由第I套筒24、第I拉力彈簧17、第3套筒26和設置在鎖體11上的第5固定柱1115依次排布組成,第I套筒24活動套入扭轉輪上擺臂133的第I固定柱131,第3套筒26活動套入第5固定柱1115上,第I拉力彈簧17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I套筒24和第3套筒26上。
[0010]另一種結構的第2拉力彈簧裝置由第2套筒25、第2拉力彈簧18、第4套筒27和設置在鎖體11上的第6固定柱1116依次排布組成,第2套筒25活動套入扭轉輪下擺臂134的第2固定柱132,第4套筒27活動套入第6固定柱1116上,第2拉力彈簧18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2套筒25和第4套筒27上。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顯著效果:
本發明的關鍵技術在于扭轉輪設置了兩個對稱的上、下擺臂,上、下擺臂末端的內側平面各設置了一個固定柱,與兩固定柱對應的鎖體上分別設有第1、第2拉力彈簧復位裝置。當扭轉輪被外力作用扭轉到限位點并撤消外力時,兩組拉力彈簧復位裝置利用彈簧拉力同時產生兩個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扭轉輪上、下擺臂的兩個固定柱上,使扭轉輪向反方向轉動復位。由于采用了對稱布排的雙拉力彈簧復位裝置結構,扭轉輪在扭轉和復位過程中均受到一對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矩作用,使扭轉輪的軸在動作過程中始終位于軸孔的中心,避免了軸與軸孔的偏心,使扭轉輪的軸和軸孔之間的摩擦力大幅度降低,從而將其磨損程度降至最低。
[0012]扭轉輪的上、下擺臂末端內側平面的固定柱套上套筒是為了解決扭轉輪轉動時固定柱呈弧線移動過程中避免拉力彈簧鉤環內的拉力點與固定柱的柱身相對運動而產生的摩擦力大幅度降低,從而將其磨損程度將至最低。為使兩條拉力彈簧在拉伸或復位過程中盡量減少形變,以防拉力彈簧觸碰到鎖體內腔或壓蓋,將其摩擦力減至最低,故在調節座的固定柱或設置在鎖體內腔上的彈簧固定柱均裝上套筒。拉力彈簧復位裝置可選擇以下其中一種裝配方式:第一種,彈簧座設有可調節拉力的調節螺絲,使作用于扭轉輪的兩個力矩大小可以調節,并能將這兩個力矩大小調節到相同,使扭轉輪的軸與軸孔之間的磨損程度降至最小,擰動扭轉輪時手感輕便,也可以根據實際應用的要求來調節力矩的大小。第二種,是將調節座去掉,換上連接于鎖體內腔上的彈簧固定柱,該裝置結構簡單,彈簧的拉力已預設好,所以扭轉輪的扭力是固定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一種玻璃門鎖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已去掉壓蓋。
[0014]圖2是圖1所示鎖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圖1所示玻璃門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中所示兩個拉力彈簧復位裝置均拉力可調。
[0016]圖4是圖1所示玻璃門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中所示兩個拉力彈簧復位裝置的拉力不可調。
[0017]圖5是圖1所示玻璃門鎖的滑塊結構示意圖。
[0018]圖6是圖1所示玻璃門鎖的壓蓋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所示:11、鎖體;111、內腔;1111、第I調節孔;1112、第2調節孔;1113、第I觀察孔;1114、第2觀察孔;1115、第5固定柱;1116、第6固定柱;1117、第2定位柱;1118、支架;112、圍邊鎖口 ;113、第I軸孔;114、第I限位柱;115、第2限位柱;116、第I調節座腔;117、第2調節座腔;118、第3彈簧座;1181、連接面;119、第I定位柱;12、滑塊;121、導向柱;122、第I導向槽;123、第2導向槽;124、第3彈簧腔;13、扭轉輪;131、第I固定柱;132、第2固定柱;133、上擺臂;134、下擺臂;14、鎖舌;15、第I調節座;151、第3固定柱;16、第2調節座;161、第4固定柱;17、第I拉力彈簧;18、第2拉力彈簧;19、第3壓力彈簧;21、緩沖橡膠墊;22、第I調節螺絲;23、第2調節螺絲;24、第I套筒;25、第2套筒;26、第3套筒;27、第4套筒;28、壓蓋;281、第2軸孔;282、第3觀察孔;283、第4觀察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通過下面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0021]參見圖1-圖5所示,一種玻璃門鎖主要由鎖體11、滑塊12、扭轉輪13、鎖舌14、鎖舌運動機構、與扭轉輪13上、下擺臂末端對應的第I拉力彈簧復位裝置、第2拉力彈簧復位裝置和壓蓋28組成。裝在鎖體11內的鎖舌運動機構主要由鎖舌14、滑塊12和第I限位柱114與第2限位柱115組成,鎖舌14通過螺釘固定在滑塊12前端部,軸向布排的滑塊12從前至后依次設有第I導向槽122、導向柱121、第2導向槽123、第3彈簧腔124、第3壓力彈簧19、第3彈簧座118和緩沖橡膠墊21,第3壓力彈簧19置于第3彈簧腔124內,緩沖橡膠墊21與固定在鎖體11內的第3彈簧座118后部的連接面1181連接固定,滑塊12滑動支承在鎖體11內的支架1118上,第2導向槽123套入固定在鎖體11上的第I限位柱114并匹配滑動連接,第I導向槽122套入固定在鎖體11上的第2限位柱115并匹配滑動連接,鎖舌14位于鎖體11前端部圍邊鎖口 112處。所述扭轉輪13的軸裝在設于鎖體11上的第I軸孔113和設在壓蓋28的第2軸孔281內,扭轉輪13設有上、下對稱的上擺臂133和下擺臂134,上擺臂133上端部內側平面設有第I固定柱131,該第I固定柱131前方的鎖體11上設有第I拉力彈簧復位裝置,下擺臂134下端部內側平面設有第2固定柱132,該第2固定柱132后方的鎖體11上設有第2拉力彈簧復位裝置。
[0022]所述第I拉力彈簧復位裝置由第I套筒24、第I拉力彈簧17、第3套筒26、第I調節座15依次布排組成,第I拉力彈簧17后鉤環套入套在第I固定柱131上的第I套筒24上,第I拉力彈簧17前鉤環套入套在第I調節座15的第3固定柱151上的第3套筒26上,第I調節座15固定在鎖體11的第I調節座腔116上,可以在第I調節座15的后端設有第I調節螺絲22,在鎖體11圍邊對應處設有第I調節孔1111,用以調節第I拉力彈簧17的拉力。所述第2拉力彈簧復位裝置由第2套筒25、第2拉力彈簧18、第4套筒27、第2調節座16依次布排組成,第2拉力彈簧18前鉤環套入套在第2固定柱132上的第2套筒25上,第2拉力彈簧18后鉤環套入套在第2調節座16的第4固定柱161上的第4套筒27上,第2調節座16固定在鎖體11的第2調節座腔117上,可以在第2調節座16的后端設有第2調節螺絲23,在鎖體11圍邊對應處設有第2調節孔1112,用以調節第2拉力彈簧18的拉力。也可以將第I調節座15和第2調節座16去掉,在鎖體11的內腔111的相應位置設置第5固定柱1115和第6固定柱1116,在第5固定柱1115套入第3套筒26,第I拉力彈簧17前鉤環套入第3套筒26上;在第6固定柱1116套入第4套筒27,第2拉力彈簧18后鉤環套入第4套筒27上,組成一種預先設置好彈簧拉力的復位裝置。
[0023]當扭轉輪13的上擺臂133碰觸到導向柱121后,扭轉輪13順時針方向扭轉帶動滑塊12向后移動到第I導向槽122前端與第2限位柱115觸碰和第2導向槽123前端與第I限位柱114觸碰而止動,門鎖處于鎖退狀態。當扭轉輪13復位時,滑塊12在第3壓力彈簧19反彈力作用下向前運動,直至第I導向槽122后端與第2限位柱115觸碰和第2導向槽123后端與第I限位柱114觸碰而止動,鎖舌14插入門框鎖扣盒后,鎖處于鎖進狀態。
[0024]第I調節螺絲22旋入第I調節座15,第I調節座15嵌入鎖體11的第I調節座腔116內。第2調節螺絲23旋入第2調節座16,第2調節座16嵌入鎖體11的第2調節座腔117 內。
[0025]正常情況下,扭轉輪13的扭力已預設好,如果需要增大扭轉輪13的扭力,則可以通過調節第I調節螺絲22和第2調節螺絲23來實現,但要求第I拉力彈簧17、第2拉力彈簧18的壓縮距離應基本相同。在調節第I調節螺絲22時可通過設在銷體內腔111的第I觀察孔1113和設在壓蓋28上的第3觀察孔282進行觀察;在調節第2調節螺絲23時可通過設在鎖體內腔111的第2觀察孔1114和設在壓蓋28上的第4觀察孔283進行觀察。
[0026]本鎖工作過程如下:
鎖進過程:
鎖體11安裝在玻璃門后處于開門狀態下,鎖具處于待鎖進狀態。關門時,當鎖舌14撞擊到門框鎖舌扣盒的導向邊緣后,鎖舌14帶動滑塊12的滑動主體向后運動,第I導向槽122沿著第2限位柱115、第2導向槽123沿著第I限位柱114同時向后移動,帶動第3彈簧腔124向后移動,第3壓力彈簧19處于被壓縮狀態中。當鎖舌14的舌尖剛要脫離鎖舌扣盒邊緣時,滑塊12的主體在第3壓力彈簧19的彈力作用下迅速驅動鎖舌14向前運動插入鎖舌扣盒內,滑塊12的第I導向槽122和第2導向槽123的后部分別碰撞到第2限位柱115和第I限位柱114后復位停止,此時鎖具處于鎖進狀態。
[0027]鎖退過程:
關門時,鎖舌14插入門框的鎖舌扣盒后,鎖具處于鎖進狀態。使用者操作開門時必須先進行鎖退后方可將門打開。此時,按順時針方向扭動扭轉輪13,扭轉輪13的上擺臂133碰觸到導向柱121并帶動第3彈簧腔124向后運動,第3壓力彈簧19被壓縮,滑塊12的第I導向槽122和第2導向槽123前部分別碰撞到第2限位柱115和第I限位柱114后停止;與此同時,扭轉輪13的下擺臂134碰觸到第I定位柱119,停止轉動,此時第I拉力彈簧17、第2拉力彈簧18、第3壓力彈簧19處于最大反彈力狀態,鎖舌14已退出門框的鎖舌扣盒外面,門可以向前推或向后拉,門即時打開,鎖具處于鎖退狀態。當扭轉輪13失去外作用力后,扭轉輪13通過第I拉力彈簧17、第2拉力彈簧18的反彈力復位,至扭轉輪13下擺臂134碰到第I定位柱119時停止復位;與此同時,滑塊12的主體在第3壓力彈簧19的反彈力作用下向前運動,使第I導向槽122和第2導向槽123的后部分別碰到第2限位柱115和第I限位柱114后停止運動,此時鎖具處于鎖進狀態。
【權利要求】
1.一種玻璃門鎖,包括鎖體(11 )、壓蓋(28)、裝在鎖體(11)內的鎖舌運動機構和扭轉輪(13),鎖舌運動機構由鎖舌(14)、滑塊(12)和第1限位柱(114)與第2限位柱(115)組成,鎖舌(14)固定在滑塊(12)前端部,滑塊(12)從前至后依次設有第1導向槽(122)、導向柱(121)、第3彈簧腔(124)、第3壓力彈簧(19)、緩沖橡膠墊(21)和第2導向槽(123),第3壓力彈簧(19)置于第3彈簧腔(124)內,緩沖膠墊(21)固定在鎖體(11)內的第3彈簧座(118)的連接面(1181)上,第3壓力彈簧(19) 一端與緩沖膠墊(21)接觸連接,滑塊(12)滑動支承在鎖體(11)內的支架(1118)上,所述第1導向槽(122)套入固定在鎖體(11)上的第2限位柱(115)、第2導向槽(123)套入固定在鎖體(11)上的第1限位柱(114)并相互匹配滑動連接,鎖舌(14)位于鎖體(11)前端部圍邊鎖口( 112)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轉輪(13)的軸裝在設于鎖體(11)上的第1軸孔(113)和設于壓蓋(28)上的第2軸孔(281)內,所述扭轉輪(13)設有上、下對稱的上擺臂(133)和下擺臂(134),上擺臂(133)上端部內側平面設有第1固定柱(131),在第1固定柱(131)與位于鎖體(11)前上方的第1調節座腔(116)之間設有第1拉力彈簧復位裝置,下擺臂(134)下端部內側平面設有第2固定柱(132),在第2固定柱(132)與位于鎖體(11)后下方的第2調節座腔(117)之間設有第2拉力彈簧復位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拉力彈簧裝置由第1套筒(24)、第1拉力彈簧(17)、第3套筒(26)和第1調節座(15)依次布排組成,第1套筒(24)活動套入扭轉輪上擺臂(133)的第1固定柱(131),第1調節座(15)固裝在鎖體(11)上的第1調節座腔(116),第3套筒(26)活動套入第1調節座(15)后部的第3固定柱(151)上,第1拉力彈簧(17)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1套筒(24)和第3套筒(26)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門鎖,其特征在于:在第1調節座(15)的前部沒有第1調節螺絲(22),在鎖體(11)及其圍邊對應處分別設有第1觀察孔(1113)和第1調節孔(11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拉力彈簧裝置由第2套筒(25 )、第2拉力彈簧(18 )、第4套筒(27 )、第2調節座(16 )依次布排組成,第2套筒(25 )活動套入扭轉輪下擺臂(134)的第2固定柱(132),第2調節座(16)固裝在鎖體(11)上的第2調節座腔(117),第4套筒(27)活動套入第2調節座(16)前部的第4固定柱(161)上,第2拉力彈簧(18)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2套筒(25)和第4套筒(27)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門鎖,其特征在于:在第2調節座(16)的后部設有第2調節螺絲(23),在鎖體(11)及其圍邊對應處分別設有第2觀察孔(1114)和第2調節孔(111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拉力彈簧裝置由第1套筒(24)、第1拉力彈簧(17)、第3套筒(26)和設置在鎖體(11)上的第5固定柱(1115)依次排布組成,第1套筒(24)活動套入扭轉輪上擺臂(133)的第1固定柱(131),第3套筒(26)活動套入第5固定柱(1115)上,第1拉力彈簧(17)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1套筒(24)和第3套筒(26)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拉力彈簧裝置由第2套筒(25)、第2拉力彈簧(18)、第4套筒(27)和設置在鎖體(11)上的第6固定柱(1116)依次排布組成,第2套筒(25)活動套入扭轉輪下擺臂(134)的第2固定柱(132),第4套筒(27)活動套入第6固定柱(1116)上,第2拉力彈簧(18)兩端鉤環分別套裝在第2套筒(25)和第4套筒(27)上。
【文檔編號】E05B15/00GK104314387SQ201410416400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2日
【發明者】林榮熾 申請人:林榮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