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包括內開手柄盒、配合連接在所述內開手柄盒的一端部的喇叭蓋,其特征是:在靠近所述喇叭蓋背面上邊的邊緣設有第一卡腳和第二卡腳,在靠近所述喇叭蓋背面下邊的邊緣設有第三卡腳和第四卡腳;在靠近所述喇叭蓋背面左邊的邊緣上部設有一限位銷,在所述喇叭蓋背面右邊的中部設有限位塊;所述第一卡腳、第二卡腳、第三卡腳和第四卡腳分別與設在內開手柄盒口部的四個卡孔一一對應配合連接,所述限位銷與設在內開手柄盒上的限位孔對應配合,所述限位塊與內開手柄盒口部的右邊對應配合。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裝配容易、安裝牢固、成本低廉且方便拆卸維修。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裝飾件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汽車門內飾板與高音喇叭蓋板的安裝結構屬于汽車內飾總成部件裝配結構中的一種,布置在車門內飾板總成上部,是為了實現車門內飾板與高音喇叭蓋板連接而設計的。眾所周知,高音喇叭蓋板與車門內飾板是整車重要的外觀件,二者之間的匹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車輛的質量。現有技術中汽車門內飾板上的高音喇叭蓋板的安裝結構通常為自攻螺釘固定式結構。如CN 202782894 U公開的汽車門板的喇叭罩蓋,所述喇叭罩蓋安裝在汽車門板上,所述的喇叭罩蓋周邊設置有喇叭罩蓋飾圈,所述的喇叭罩蓋的邊緣設置有向下彎折的卡腳,所述的喇叭罩蓋飾圈的正表面設有與卡腳相對應的卡孔,通過卡腳與卡孔相配合將喇叭罩蓋卡接在喇叭罩蓋飾圈上,所述的喇叭罩蓋飾圈邊緣還設有若干個安裝孔,所述的安裝孔通過螺釘連接固定在汽車門板上,將喇叭罩蓋、喇叭罩蓋飾圈與汽車門板連接成一體。通過上述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喇叭罩蓋與汽車門板之間的間隙和面差,并且外觀造型高檔美觀,裝飾性好,解決現有汽車門板內的喇叭蓋總成結構單一、缺乏豪華裝飾感的問題。但是,由于螺釘、螺栓在拆卸幾次后,其彈性發生變化,自身的緊固能力將會變小,且變小量不可預知,這樣將會導致高音喇叭蓋板與門內飾板的連接有松動,車載狀態下非常容易產生異響。此外,螺釘和螺栓的成本也比較高。因此,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CN101936090 A公開的一種汽車內開手柄總成,包括與內開手柄盒配合的安裝支架、手柄、鎖止按鈕、套在轉軸上的彈簧,該彈簧的一端的彎折結構與手柄緊靠、另一端的彎折結構與安裝支架緊靠;在手柄的彎折部位設有一轉軸孔,位于該轉軸孔左部的手柄部分為扳動臂,位于該轉軸孔右下部的手柄部分為旋轉臂;在旋轉臂下端部的左側外面設有一旋轉臂限位面,在旋轉臂下端部的左側里面設有一斷面呈多邊形的空腔;在安裝支架上設有一安裝支架限位面,該安裝支架限位面與旋轉臂下端部的旋轉臂限位面對應/接觸。然而,該總成的內開手柄盒沒有配合連接高音喇叭蓋板,這就為進一步提供了前提條件。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其結構簡單、裝配容易、安裝牢固、成本低廉且方便拆卸維修。
[000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包括內開手柄盒、配合連接在所述內開手柄盒的一端部的喇叭蓋,其特征是:在靠近所述喇叭蓋背面上邊的邊緣設有第一卡腳和第二卡腳,在靠近所述喇叭蓋背面下邊的邊緣設有第三卡腳和第四卡腳,所述第一卡腳、第二卡腳、第三卡腳和第四卡腳的結構相同;
[0005]在靠近所述喇叭蓋背面左邊的邊緣上部設有一限位銷,在所述喇叭蓋背面右邊的中部設有限位塊;[0006]所述第一卡腳、第二卡腳、第三卡腳和第四卡腳分別與設在內開手柄盒口部的四個卡孔一一對應配合連接,所述限位銷與設在內開手柄盒上的限位孔對應配合,所述限位塊與內開手柄盒口部的右邊對應配合。
[0007]進一步,所述第一卡腳、第二卡腳、第三卡腳和第四卡腳與所述喇叭蓋注塑成型為一體。
[0008]進一步,所述限位銷設有導向結構,并與所述內開手柄盒的限位孔內設有的導向結構對應配合。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四個喇叭蓋板上的卡腳結構在與內開手柄盒連接的時候,有拉緊作用,且四個卡腳對稱均勻布置,卡接力均勻分布,這樣就能保證喇叭蓋板與內開手柄盒匹配的牢固性,減小了車載狀態下產生異響的風險;進而保證了門喇叭蓋板與內開手柄盒的間隙比較均勻;本實用新型結構相對簡單、性能可靠,匹配間隙較好;喇叭蓋板與內開手柄盒裝配固定牢靠,成本低廉且方便拆卸維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門內飾板高音喇叭蓋板I裝配示意圖;
[0011]圖2為門內飾板高音喇叭蓋板I結構的的軸側示意圖;
[0012]圖3為圖2中A-A線的剖視圖;
[0013]圖4為圖2中B-B線的剖視圖;
[0014]圖5為圖2中C-C線的剖視圖;
[0015]圖中:1 一喇機蓋,11 一第 ^腳,12 一第二卡腳,13 一第二卡腳,14 一第四卡腳,15 —限位銷,16 —限位塊;2 —內開手柄盒。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7]參見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的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包括內開手柄盒2、配合連接在所述內開手柄盒的一端部的喇叭蓋1,其實質性特點是:在靠近所述喇叭蓋I背面上邊的邊緣設有第一卡腳11和第二卡腳12,在靠近所述喇叭蓋I背面下邊的邊緣設有第三卡腳13和第四卡腳14,所述第一卡腳、第二卡腳、第三卡腳和第四卡腳的結構相同;在靠近所述喇叭蓋I背面左邊的邊緣上部設有一限位銷15,在所述喇叭蓋I背面右邊的中部設有限位塊16 ;
[0018]所述第一卡腳11、第二卡腳12、第三卡腳13和第四卡腳14分別與設在內開手柄盒2 口部的四個卡孔一一對應配合連接,所述限位銷15與設在內開手柄盒2上的限位孔對應配合,所述限位塊16與內開手柄盒2 口部的右邊對應配合。
[0019]進一步,所述第一卡腳11、第二卡腳12、第三卡腳13和第四卡腳14與所述喇叭蓋I注塑成型為一體。
[0020]進一步,所述限位銷15設有導向結構,并與所述內開手柄盒2的限位孔內設有的導向結構對應配合。常見的定位銷一般都是設計成圓柱形,而所述限位銷則設計成帶導向結構的柱狀形;與常見的定位銷相比,操作更加方便,間隙控制更容易。
[0021]限位塊16與內開手柄盒2的間隙1、限位銷15與內開手柄盒2的間隙II和III用來控制和調整喇叭蓋板與內開手柄盒的匹配間隙,間隙1、I1、111控制在O — 0.5mm之間。
[0022]喇叭蓋板I拆卸的實現步驟:將喇叭蓋板I沿著內開手柄盒2斜面方向向上提拉,將喇叭蓋板I與內開手柄盒2分離,即完成喇叭蓋板I的拆卸。操作非常簡單。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包括內開手柄盒(2)、配合連接在所述內開手柄盒的一端部的喇叭蓋(1),其特征是: 在靠近所述喇叭蓋(I)背面上邊的邊緣設有第一卡腳(11)和第二卡腳(12 ),在靠近所述喇叭蓋(I)背面下邊的邊緣設有第三卡腳(13)和第四卡腳(14),所述第一卡腳(11)、第二卡腳(12)、第三卡腳(13)和第四卡腳(14)的結構相同; 在靠近所述喇叭蓋(I)背面左邊的邊緣上部設有一限位銷(15),在所述喇叭蓋(I)背面右邊的中部設有限位塊(16); 所述第一卡腳(11)、第二卡腳(12)、第三卡腳(13)和第四卡腳(14)分別與設在內開手柄盒(2) 口部的四個卡孔一一對應配合連接,所述限位銷(15)與設在內開手柄盒(2)上的限位孔對應配合,所述限位塊(16)與內開手柄盒(2) 口部的右邊對應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腳(11)、第二卡腳(12)、第三卡腳(13)和第四卡腳(14)與所述喇叭蓋(I)注塑成型為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汽車門內開手柄盒與喇叭蓋板的配合連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銷(15)設有導向結構,并與所述內開手柄盒(2)的限位孔內設有的導向結構對應配合。
【文檔編號】E05B79/22GK203755852SQ201420121574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8日
【發明者】黃劍杰, 孫險舟 申請人:上海長安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