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插套,包括座體,座體呈兩端開口的長槽狀并具有一底壁及兩相對的側壁,兩側壁上分別形成有向內凸伸的限位部,座體內設置有位于底壁與限位部之間的支撐部,支撐部與限位部之間形成滑動空間,座體內靠近一端開口處固定有凸伸的阻擋部,座體內還設有位于阻擋部靠近座體的另一端的一側的鎖定臂,鎖定臂的一端與底壁固定,鎖定臂的另一端向阻擋部延伸并傾斜向上進入滑動空間內,且鎖定臂的末端上表面凸設有呈弧面狀的鎖點。通過將插套固定于沙發本體而不是將鉸鏈的支架固定,鉸鏈可以插裝于插套中來實現頭枕的角度調節,在鉸鏈損壞后需要更換時,只需將鉸鏈拔出插套即可,而無需拆除沙發外殼,拆裝操作更加簡便。
【專利說明】插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為鉸鏈提供安裝位置的插套。
【背景技術】
[0002]通常,為了使消費者能擁有更舒適的感受,汽車座椅或者沙發的頭枕都采用角度可調整式的設計,實現這種設計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沙發內設置一連接頭枕的鉸鏈,頭枕跟隨鉸鏈的轉動而改變與沙發本體之間的角度,這種設計令消費者能夠根據自身使用情況調整頭枕的傾斜角度,從而取得最佳的舒適效果。
[0003]以圖1中顯示的鉸鏈9為例,其結構上包括了第一支架91及第二支架92,第一支架91與第二支架92樞接并可相對樞轉。安裝時,第一支架91與沙發本體固定,而第二支架92與頭枕固定,藉由第一支架91與第二支架92樞接關節處可相對樞轉或定位的彈片卡齒結構,直接扳動頭枕即能改變其與沙發本體的相對角度。
[0004]上述的鉸鏈結構雖然可以實現頭枕的角度調節,但是,鉸鏈的安裝方式是直接固定鎖死在沙發內,安裝后難以拆卸。由于鉸鏈的關節處處于頻繁活動狀態,因此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出現磨損,導致角度調節困難或無法調節,而想要更換鉸鏈,就要先將沙發的外皮拆除,該過程比較麻煩。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安裝于沙發本體,并能夠方便鉸鏈拆裝的插套。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于沙發本體后能夠方便鉸鏈拆裝的插套。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插套,包括座體,所述座體呈兩端開口的長槽狀并具有一底壁及兩相對的側壁,兩所述側壁上分別形成有向內凸伸的限位部,所述座體內設置有位于所述底壁與限位部之間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與所述限位部之間形成滑動空間,所述座體內靠近一端開口處固定有凸伸的阻擋部,所述座體內還設有位于所述阻擋部靠近所述座體的另一端的一側的鎖定臂,所述鎖定臂的一端與所述底壁固定,所述鎖定臂的另一端向所述阻擋部延伸并傾斜向上進入所述滑動空間內,且所述鎖定臂的末端上表面凸設有呈弧面狀的鎖點。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中將所述插套的所述座體設置為可以容納鉸鏈的支架的長槽狀,并在所述座體上設置了所述限位部與支撐部,需要在沙發本體上安裝鉸鏈時,先將所述插套固定到所述沙發本體上,再將鉸鏈的支架從所述限位部與支撐部之間插入到所述滑動空間內,插入過程中呈傾斜狀態的所述鎖定臂被所述支架頂壓變形靠近所述底壁,直至所述支架被所述阻擋部抵擋,此時所述鎖定臂恢復且所述鎖點卡入所述支架上開設的通孔中,同時所述支撐部及限位部也在支架的兩側形成包夾固定,從而將所述支架穩固地卡止在所述插套內。當想要拆卸鉸鏈時,只需向上用力提起,由于所述鎖點是呈弧面狀的且鎖定臂是一種懸臂結構,因此支架在受力達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將鎖定臂頂壓變形,使鎖點退出支架上的通孔,然后支架便可以從所述插套內脫出。通過將所述插套固定于沙發本體而不是將鉸鏈的支架固定,在鉸鏈損壞后需要更換時,只需將鉸鏈拔出所述插套即可,而無需拆除沙發外殼,拆裝操作更加簡便。
[0009]較佳地,所述支撐部是由塑膠材料制成的支撐部。由于鉸鏈一般是由金屬材料制成的,而支撐部又與鉸鏈直接接觸并相互摩擦,假如使用常規手段,用金屬來成型所述支撐部,則兩種金屬材料間會形成剛性接觸,如果支架稍微移位或偏擺,則會與支撐部出現頂死的情況,難以將支架從插套中抽出。而使用塑膠材料成型支撐部,則可避免剛性接觸,即使支架移位或偏擺,也能夠藉由塑膠材料的特性使支撐部細微變形而順利從插套中拔出。
[0010]較佳地,所述支撐部的數量為偶數個,并對稱地分布于所述底壁的兩側。均勻分布地設置所述支撐部,是為了對所述鉸鏈的支架起到平衡穩定的支撐作用。
[0011〕 具體地,所述插套還包括支撐件,所述支撐件包括一頂壁及兩側臂,兩所述側臂分別相對地固定于所述頂壁的兩端,且所述側臂的末端向內彎折形成所述支撐部,所述支撐件開口朝內地被夾持固定于所述座體內且兩所述側臂分別與所述座體的兩所述側壁抵頂。在所述插套中設置所述支撐件,并在所述支撐件的所述側臂末端形成所述支撐部,目的是為了方便所述支撐部在所述座體內的定位及安裝,而無需通過開孔等手段來固定所述支撐部。另外,所述支撐件的所述頂壁也能夠對插入所述插套內的所述支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0012]更具體地,所述支撐部由所述側臂的末端向內彎折并同時向上傾斜而形成。將所述側臂的末端彎折后傾斜設置,相較于將支撐部平行于所述底壁設置,能減小與鉸鏈支架的接觸面積,在保證支撐作用的同時減小摩擦力,方便支架的插拔。
[0013]較佳地,所述側壁的上端向內彎折并凸伸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作用是與支撐部共同夾持支撐鉸鏈的支架,并限制支架不會意外脫離插套,而將所述側壁的上端直接彎折來形成所述限位部,則是一種便利的成型方式,無需其他工序將限位部成型后固定于所述側壁,也無需通過改良模具在所述側壁內側成型復雜的凸出結構。
[0014]較佳地,所述阻擋部是形成于所述底壁并向上拱起的拱形結構。拱形結構的阻擋部能有效保持自身強度,確保對鉸鏈支架的擋止。
[0015]較佳地,所述鎖定臂向上傾斜后末端彎折成與所述底壁平行。將所述鎖定臂設置為這種形狀,是為了使所述鎖定臂上的所述鎖點能夠完全地卡入支架上的通孔中,也容易在支架受力后從通孔中滑出。
[0016]較佳地,所述插套還包括鎖定件,所述鎖定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壁,所述鎖定件的另一端形成所述鎖定臂。由所述鎖定件形成所述鎖定臂并將所述鎖定件固定到所述底壁,則所述鎖定臂在損壞或彈性減弱后可以進行更換,如果在所述底壁上直接沖壓成型所述鎖定臂,則無法更換。
[0017]較佳地,所述底壁開設有至少一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作用是供螺絲等連接件穿過并將所述插套固定至沙發本體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現有技術中采用的鉸鏈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插套的立體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插套的分解圖。
[0021]圖4是本實用新型插套的側視圖。
[0022]圖5是插套與鉸鏈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給出的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作出描述。
[0024]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插套1,可以固定于沙發本體內,并供如圖1中所示的安裝于沙發頭枕的鉸鏈9的第一支架91插入。所述第一支架91插入所述插套1后,沙發頭枕被定位于沙發本體上方,并可藉由所述鉸鏈9的關節結構相對沙發本體樞轉至多個使用角度。
[0025]結合圖2至圖4所示,所述插套1包括座體10,所述座體10呈兩端開口的長槽狀并具有一底壁101及兩相對的側壁102,兩所述側壁102上分別形成有向內凸伸的限位部103,所述座體10內設置有位于所述底壁101與限位部103之間的支撐部112,所述支撐部112與所述限位部103之間形成滑動空間3,所述座體10內靠近一端開口處固定有凸伸的阻擋部104,所述座體10內還設有位于所述阻擋部104靠近所述座體10的另一端的一側的鎖定臂121,所述鎖定臂121的一端與所述底壁101固定,所述鎖定臂121的另一端向所述阻擋部104延伸并傾斜向上進入所述滑動空間3內,且所述鎖定臂121的末端上表面凸設有呈弧面狀的鎖點1213。
[0026]具體的,本實施例中所述插套1還包括了兩個支撐件11及一個鎖定件12。所述限位部103及支撐部112的數量均為四個。以下將分別對所述座體10、支撐件11與鎖定件12的具體結構及連接關系進行介紹。
[0027]所述底壁101開設有至少一個安裝孔1013,本實施例中安裝孔1013具體的數量是兩個,兩個所述安裝孔10^沿所述底壁101的長度方向排列,且所述安裝孔10^的直徑沿所述底壁101的厚度方向漸變,這使得所述安裝孔10匕能達到與沉頭孔相近的效果。所述安裝孔10匕的作用是供螺絲或螺釘等連接件穿過,從而可以將所述座體10固定到沙發本體上,即將所述插套1固定至沙發本體。
[0028]所述阻擋部104是形成于所述底壁101并向上拱起的拱形結構,所述阻擋部104的位置相比與其臨近的一個所述安裝孔10匕更靠近所述座體10的開口,所述阻擋部104的具體成型方式可以是由下而上沖壓所述底壁101,使所述底壁101的部分分裂并向上拱起而形成所述阻擋部104。拱形結構的所述阻擋部104能有效保持自身強度,確保對所述第一支架91的擋止。
[0029]兩所述側壁102分別固定于所述底壁101的兩側并垂直于所述底壁101,實際產生中,所述側壁102與底壁101是同一板材,并通過彎折后得到的。所述側壁102的上端成型為非平整的結構,而是呈具有間隔的幾個板片,其中兩個間隔的板片向內彎折并凸伸形成所述限位部103,兩所述側壁102上的所述限位部103的設置方式是相同的,即四個所述限位部103分別于兩所述側壁102上成兩兩對稱設置。所述限位部103向內部凸伸的長度并不做限制。
[0030]所述限位部103的作用是與支撐部112共同夾持支撐鉸鏈9的所述第一支架91,并限制所述第一支架91不會意外脫離插套1,而將所述側壁102的上端直接彎折來形成所述限位部103,則是一種便利的成型方式,無需其他工序將限位部103成型后固定于所述側壁102,也無需通過改良模具在所述側壁102內側成型復雜的凸出結構。
[0031]所述支撐件11包括一頂壁110及兩側臂111,兩所述側臂111分別相對地固定于所述頂壁110的兩端并與所述頂壁110垂直,兩所述側臂111的外側面間的距離大致等同于所述座體10的兩所述側壁102的內側面間的距離。所述側臂111的末端向內彎折并向上傾斜形成所述支撐部112,之所以傾斜設置所述支撐部112,是為了在保證支撐作用的同時減小與所述第一支架91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摩擦力,方便所述第一支架91的插拔。
[0032]所述支撐件11開口朝內地被夾持固定于所述座體10內且兩所述側臂111分別與所述座體10的兩所述側壁102抵頂。所述支撐件11的具體固定方式是,在所述側臂111的外側面形成卡塊11^,所述卡塊11匕的下端是由外而內向下傾斜的斜面,而在所述側壁102上不彎折的板片上開設有供所述卡塊11匕卡入的扣眼102^固定所述支撐件11時,只需將所述支撐件11的兩所述側臂111上的所述卡塊11匕對準扣眼102^然后將所述支撐件11壓入所述座體10內即可。
[0033]兩所述支撐件11在所述座體10上也呈間隔設置,即在兩所述支撐件11存在一對所述限位部103,而另一對所述限位部103則位于兩所述支撐件11靠近所述阻擋部104的一側。其中一所述支撐件11的位置靠近所述座體10遠離所述阻擋部104的一端的開口處。當所述支撐件11固定至所述座體10后,兩所述支撐部112對稱地分布于所述底壁101的兩側,從而可以為所述第一支架91提供平衡穩定的支撐。
[0034]在所述插套1中設置所述支撐件11,并在所述支撐件11的所述側臂111末端形成所述支撐部112,目的是為了方便所述支撐部112在所述座體10內的定位及安裝,而無需通過開孔等手段來固定所述支撐部112。另外,所述支撐件11的所述頂壁110也能夠對插入所述插套1內的所述第一支架9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0035]作為一種更優選的實施方式,使用塑膠材料來制成所述支撐件11,即所述支撐部112是塑膠材質。由于鉸鏈9 一般是由金屬材料制成的,而支撐部112又與鉸鏈9直接接觸并相互摩擦,假如使用常規手段,用金屬來成型所述支撐部112,則兩種金屬材料間會形成剛性接觸,如果所述第一支架91稍微移位或偏擺,則會與支撐部112出現頂死的情況,難以將所述第一支架91從插套1中抽出。而使用塑膠材料成型支撐部112,則可避免剛性接觸,即使所述第一支架91移位或偏擺,也能夠藉由塑膠材料的特性使支撐部112細微變形而順利從插套1中拔出。
[0036]所述鎖定件12的一端平展并固定于所述底壁101,所述鎖定件12的另一端收縮形成所述鎖定臂121,并且所述鎖定臂121向上傾斜后末端彎折成與所述底壁101平行。所述鎖定件12的位置大概位于靠近所述阻擋部104的一所述支撐件11的下方,且所述鎖定臂121傾斜后進入所述滑動空間^即所述鎖定臂121的末端的位置高于所述支撐部112。
[0037]由所述鎖定件12形成所述鎖定臂121并將所述鎖定件12固定到所述底壁101,則所述鎖定臂121在損壞或彈性減弱后可以進行更換,如果在所述底壁101上直接沖壓成型所述鎖定臂121,則無法更換。而將所述鎖定臂121末端設置為與所述底壁101平行的這種形狀,是為了使所述鎖定臂121上的所述鎖點1213能夠完全地卡入所述第一支架91上的通孔910中,也容易在所述第一支架91受力后從通孔910中滑出。
[0038]請參照圖5,所述鉸鏈9插入本實用新型所述插套1的過程如下:所述插套1安裝后,其設置有所述阻擋部104的一端向下,將所述鉸鏈9的所述第一支架91對準所述插套1的上端開口并向下插入所述支撐件11的兩所述支撐部112與所述限位部103之間,所述第一支架91向下穿過兩個所述支撐件11并在所述限位部103的限制下頂壓所述鎖定臂121,使所述鎖定臂121變形并靠近所述底壁101,直至所述第一支架91被所述阻擋部104抵擋,此時所述鎖定臂121藉由彈性恢復且所述鎖點1213卡入所述第一支架91上開設的通孔910中,同時所述支撐部112及限位部103也在所述第一支架91的兩側形成包夾固定,從而將所述第一支架91穩固地卡止在所述插套1內。想要拆卸所述鉸鏈9時,只需向上用力提起,由于所述鎖點1213是呈弧面狀的且鎖定臂121是一種懸臂結構,因此所述第一支架91在受力達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將所述鎖定臂121頂壓變形,使所述鎖點12匕退出所述第一支架91上的通孔910,然后所述第一支架91便可以從所述插套1內脫出。
[0039]本實施例中圖示的所述鉸鏈9的所述第一支架91與第二支架92結構不同,并且只給出了所述第一支架91與所述插套1的插接關系,理所當然的,所述第二支架92也可以設置為與所述第一支架91類似的結構并在頭枕中也設置所述插套1,使得所述鉸鏈9可以同時與沙發本體及沙發頭枕拆卸分離。
[004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將所述插套1固定于沙發本體而不是將所述鉸鏈9的所述第一支架91固定,在鉸鏈9損壞后需要更換時,只需將所述第一支架91拔出所述插套1即可,而無需拆除沙發外殼,拆裝操作更加簡便。
[0041]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并據以實施,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插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座體,所述座體呈兩端開口的長槽狀并具有一底壁及兩相對的側壁,兩所述側壁上分別形成有向內凸伸的限位部,所述座體內設置有位于所述底壁與限位部之間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與所述限位部之間形成滑動空間,所述座體內靠近一端開口處固定有凸伸的阻擋部,所述座體內還設有位于所述阻擋部靠近所述座體的另一端的一側的鎖定臂,所述鎖定臂的一端與所述底壁固定,所述鎖定臂的另一端向所述阻擋部延伸并傾斜向上進入所述滑動空間內,且所述鎖定臂的末端上表面凸設有呈弧面狀的鎖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是由塑膠材料制成的支撐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的數量為偶數個,并對稱地分布于所述底壁的兩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還包括支撐件,所述支撐件包括一頂壁及兩側臂,兩所述側臂分別相對地固定于所述頂壁的兩端,且所述側臂的末端向內彎折形成所述支撐部,所述支撐件開口朝內地被夾持固定于所述座體內且兩所述側臂分別與所述座體的兩所述側壁抵頂。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由所述側臂的末端向內彎折并同時向上傾斜而形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的上端向內彎折并凸伸形成所述限位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部是形成于所述底壁并向上拱起的拱形結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臂向上傾斜后末端彎折成與所述底壁平行。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還包括鎖定件,所述鎖定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壁,所述鎖定件的另一端形成所述鎖定臂。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開設有至少一安裝孔。
【文檔編號】A47C20/04GK204132886SQ201420463679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5日
【發明者】盧偉 申請人:東莞市偉宏五金塑膠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