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器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全自動洗米器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全自動預約定時智能電飯煲一般不具備自動量米、洗米和加水等功能的電飯煲時,要事先將洗好的米和水一起放入鍋內后,通過預約功能設定煮飯時間,如果米在鍋內水中浸泡的時間過長,大米就會軟化,煮出來的米飯質量將會大大下降,營養和口感變差,用戶和廠商紛紛希望能即時洗米和煮飯的智能電飯煲上市,但在已公開上市的電飯煲產品或已發表的文獻和公開的專利中,集全自動加米、加水、洗米、煮飯、定時和手機或電腦遠程(WIFI接入互聯網)操控功能為一體的電飯煲還較少,許多文獻和專利在最小煮飯容量等關鍵技術指標上未明確說明,特別是面向家庭小容量的全自動智能電飯煲,同時多數報道的文獻專利是電飯煲需要專門設計或改動較大,無法與已上市產品兼容,研發制造成品較高。目前電飯煲市場上有面向商用的全自動淘米電飯煲,根據網頁查詢及了解,一種型號的產品其儲米器最小取米單位為2L約1.8公斤,因此推算其最小煮飯量在約1.8~2公斤以上,但具體最小煮飯量未見在其產品參數上具體說明,且價格相當可觀,此類面向家庭特別是目前面向1~3人口家庭的全自動淘米智能電飯煲市場未見上市。目前面向單人的煮飯量,假設約為150g米,配合煮飯的水量約160~170ml水將洗米容器中的濕米全部沖下至電飯煲內是一項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點。在當前物聯網和互聯網+家用電器技術廣泛研究應用的時代,遠程實現自動量米、洗米、加水和自動煮飯的功能需求不斷增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全自動洗米器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自動的進行量米、洗米工作,獨立設置于電飯煲外。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全自動洗米器裝置,其中,包括洗米筒、設于洗米筒上部且與其連接的儲米量米下米機構、設于洗米筒上且與其連接的進水量水機構、設于洗米筒下部且與其連接的排水機構;
全自動洗米器裝置還包括用于密封或打開洗米筒底部開口的洗米筒閥機構,用于對洗米筒內的米進行清洗的洗米攪拌機構,洗米筒外還設有豎向移動機構,豎向移動機構連接洗米筒閥機構和洗米攪拌機構驅動其豎向移動;還包括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分別與上述的機構電連接。
本發明中,儲米量米下米機構的作用是儲存米、測量米的多少、把米輸入到洗米筒。進水量水機構可把水輸入到洗米筒并測量水量。排水機構把洗米后的水排出洗米筒。洗米筒閥機構可密封或打開洗米筒底部開口。洗米攪拌機構可對洗米筒內的米進行清洗。豎向移動機構連接洗米筒閥機構和洗米攪拌機構驅動其豎向移動,這樣,洗米筒閥機構可密封或打開洗米筒底部開口。
而且中央控制器可與WIFI信號、遙控器信號、用戶操作面板、顯示、報警信號等連接,使得用戶方便快捷的對本發明的產品進行操作。
本發明中,煮飯量(米重量):家用型0.15 ~3 kg;商用型3 ~10 kg;米量與水量按照1: 1.2 ~ 1.4的比例由用戶設置;采用本發明特有的上提洗米筒閥和攪拌棒再旋轉甩脫粘附濕米的操作,并結合洗米筒光滑內壁幾乎是垂直設計,大部分的濕米有重力作用下向下排出到電飯煲,使有限的煮飯水只需對洗米筒光滑內壁下部粘附的少量濕米沖下并沒有殘留米,因此可保證最小的煮飯量技術指標。經實驗測試,最小煮飯量(米重量)達到0.15 kg(三兩米),相應的最小煮飯水量160ml。經廣泛市場調研與文獻專利查閱了解等,未見有相同的產品和技術報道,是本發明的主要創新內容、關鍵技術和主要特色。
進一步的,所述的洗米筒閥機構包括設于洗米筒內的下部用于密封或打開洗米筒底部開口的洗米筒閥,設于洗米筒上方的洗米筒閥電機,還包括洗米筒閥軸,洗米筒閥軸一端連接洗米筒閥電機,另一端連接洗米筒閥。洗米筒閥與洗米筒接觸處還套設有密封膠圈。
本發明中,洗米筒閥底部與洗米筒底部開口的形狀相適配,可很好的密封洗米筒底部開口。
進一步的,所述的洗米攪拌機構包括設于洗米筒上的攪拌棒電機、與攪拌棒電機連接的攪拌棒電機傳動齒輪、與攪拌棒電機傳動齒輪連接的攪拌棒從動齒輪,攪拌棒從動齒輪下部連接洗米攪拌軸,洗米攪拌軸上設有洗米攪拌棒。所述的洗米攪拌軸與洗米筒閥軸的軸心一致,洗米攪拌軸設于洗米筒閥軸外部。所述的洗米攪拌軸上還設有攪拌棒軸承。
上述結構的設置使得整體裝置在攪拌及提起洗米筒閥時更加的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的豎向移動機構包括直線電機、與直線電機連接的導軌,所述的攪拌棒電機、攪拌棒電機傳動齒輪、攪拌棒從動齒輪、洗米筒閥電機、攪拌棒軸承均設于導軌上。
本發明中,通過直線電機及導軌可帶動洗米筒閥機構和洗米攪拌機構上下移動,從而可提起洗米筒閥。
進一步的,所述的儲米量米下米機構包括儲米器、設于儲米器下部的量米器、設于量米器下部的下米控制閥、設于下米控制閥下部且連接洗米筒的下米管道。
進一步的,所述的進水量水機構包括進水管、與進水管連接的量水器及雙電磁閥;所述的洗米筒內還設有煮飯水下水管,量水器及雙電磁閥與煮飯水下水管連接。所述的煮飯水下水管下部還設有自動清洗噴水管,自動清洗噴水管連接量水器及雙電磁閥;
所述的排水機構包括與洗米筒下部側壁連接的洗米排水管,洗米排水管上設有洗米排水電磁閥。
洗米筒大口徑下米和洗米筒閥上提式設計及自動清洗功能,使洗米器在完成自動清洗后打開洗米筒閥,洗米筒內外通風透氣不產生異味。
本全自動洗米器裝置可作為單獨產品,可與目前已上市的電飯煲配合使用,電飯煲原有功能和特色完全保留,電飯煲與洗米器之間完全隔離,與目前單個電飯煲使用基本相同,原有電飯煲控制電路不需改動或從用戶鍵盤引出兩條或幾條線即可完成配接,主要控制電路不作改動,研發和制造成本及產品價格將下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可面向家庭和商用的集全自動量米、洗米、下米、下水和煮飯和電腦或手機遠程預約控制功能為一體的全自動洗米器裝置,突破單人較小煮飯量的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點,本全自動洗米器裝置可與目前已上市的部分電飯煲兼容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洗米筒閥關閉時下米、洗米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洗米筒閥開啟時下米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量米、洗米、下米和煮飯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如圖1、2所示,全自動洗米器裝置,其中,包括洗米筒25、設于洗米筒25上部且與其連接的儲米量米下米機構、設于洗米筒25上且與其連接的進水量水機構、設于洗米筒25下部且與其連接的排水機構;
全自動洗米器裝置還包括用于密封或打開洗米筒25底部開口的洗米筒閥機構,用于對洗米筒25內的米進行清洗的洗米攪拌機構,洗米筒25外還設有豎向移動機構,豎向移動機構連接洗米筒閥機構和洗米攪拌機構驅動其豎向移動;還包括中央控制器15,中央控制器15分別與上述的機構電連接。
本實施例中,儲米量米下米機構的作用是儲存米、測量米的多少、把米輸入到洗米筒。進水量水機構可把水輸入到洗米筒并測量水量。排水機構把洗米后的水排出洗米筒。洗米筒閥機構可密封或打開洗米筒底部開口。洗米攪拌機構可對洗米筒內的米進行清洗。豎向移動機構連接洗米筒閥機構和洗米攪拌機構驅動其豎向移動,這樣,洗米筒閥機構可密封或打開洗米筒25底部開口。
而且中央控制器15可與WIFI信號、遙控器信號、用戶操作面板、顯示、報警信號等連接,使得用戶方便快捷的對本發明的產品進行操作。
本發明中,煮飯量(米重量):家用型0.15 ~3 kg;商用型3 ~10 kg;米量與水量按照1: 1.2 ~ 1.4的比例由用戶設置;采用本發明特有的上提洗米筒閥和攪拌棒再旋轉甩脫粘附濕米的操作,并結合洗米筒光滑內壁幾乎是垂直設計,大部分的濕米有重力作用下向下排出到電飯煲,使有限的煮飯水只需對洗米筒光滑內壁下部粘附的少量濕米沖下并沒有殘留米,因此可保證最小的煮飯量技術指標。經實驗測試,最小煮飯量(米重量)達到0.15 kg(三兩米),相應的最小煮飯水量160ml。經廣泛市場調研與文獻專利查閱了解等,未見有相同的產品和技術報道,是本發明的主要創新內容、關鍵技術和主要特色。
洗米筒閥機構包括設于洗米筒25內的下部用于密封或打開洗米筒25底部開口的洗米筒閥26,設于洗米筒25上方的洗米筒閥電機17,還包括洗米筒閥軸7,洗米筒閥軸7一端連接洗米筒閥電機17,另一端連接洗米筒閥26。洗米筒閥26與洗米筒25接觸處還套設有密封膠圈27。
本實施例中,洗米筒閥26底部與洗米筒25底部開口的形狀相適配,可很好的密封洗米筒底部開口。
洗米攪拌機構包括設于洗米筒25上的攪拌棒電機18、與攪拌棒電機18連接的攪拌棒電機傳動齒輪20、與攪拌棒電機傳動齒輪20連接的攪拌棒從動齒輪21,攪拌棒從動齒輪21下部連接洗米攪拌軸8,洗米攪拌軸8上設有洗米攪拌棒9。洗米攪拌軸8與洗米筒閥軸7的軸心一致,洗米攪拌軸8設于洗米筒閥軸7外部。洗米攪拌軸8上還設有攪拌棒軸承22。
上述結構的設置使得整體裝置在攪拌及提起洗米筒閥時更加的穩定。
豎向移動機構包括直線電機16、與直線電機16連接的導軌19,攪拌棒電機18、攪拌棒電機傳動齒輪20、攪拌棒從動齒輪21、洗米筒閥電機17、攪拌棒軸承22均設于導軌19上。
本實施例中,通過直線電機16及導軌19可帶動洗米筒閥機構和洗米攪拌機構上下移動,從而可提起洗米筒閥26。
儲米量米下米機構包括儲米器1、設于儲米器1下部的量米器2、設于量米器2下部的下米控制閥3、設于下米控制閥3下部且連接洗米筒25的下米管道4。進水量水機構包括進水管5、與進水管5連接的量水器及雙電磁閥6;洗米筒25內還設有煮飯水下水管23,量水器及雙電磁閥6與煮飯水下水管23連接。煮飯水下水管23下部還設有自動清洗噴水管24,自動清洗噴水管24連接量水器及雙電磁閥6;
所述的排水機構包括與洗米筒25下部側壁連接的洗米排水管11,洗米排水管11上設有洗米排水電磁閥10。
洗米筒大口徑下米和洗米筒閥上提式設計及自動清洗功能,使洗米器在完成自動清洗后打開洗米筒閥,洗米筒內外通風透氣不產生異味。
如圖3所示,全自動洗米器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S1. 中央控制器復位,洗米筒閥向下關閉,洗米筒閥向下關閉,套在洗米筒閥下方的密封膠圈27保證洗米筒與洗米筒閥之間的密封,電飯煲蓋關閉;
S2. 中央控制器15接收到手機發出的WIFI信號、遙控器或操作面板按鍵信號的下米量和開始下米指令時,中央控制器控制量米器2量米,量米完成后控制下米控制閥3開啟下米,下米完成后下米控制閥3關閉;
S3. 量水器及雙電磁閥6根據米量控制合適的洗米水量通過煮飯水下水管23向洗米筒內壁下水,達到預定的洗米水量后量水器及雙電磁閥6關閉,煮飯水下水管23停止下水;煮飯水下水管23向洗米筒內壁以約45度角向洗米筒下水;自動清洗噴水管24環形直徑小于煮飯水下水管23環形直徑;
S4. 洗米攪拌棒9在攪拌棒電機18通過攪拌棒電機傳動齒輪20、攪拌棒從動齒輪21和洗米攪拌軸8驅動洗米攪拌棒9攪拌開始第一次洗米,經過預定的洗米時間后,洗米攪拌棒9停止攪拌;
S5. 洗米排水電磁閥10通電排出洗米水,排水完成后洗米排水電磁閥10斷電關閉;
S6. 洗米次數可由用戶設置,中央控制器根據用戶設置的洗米次數開始第二次洗米,洗米過程與第一次洗米過程相同;
S7. 電飯煲蓋向上打開;
S8. 直線電機16驅動導軌19和洗米筒閥機構帶動洗米筒閥向上移動到上止點,洗米筒閥26開啟,由于洗米筒內壁與洗米筒閥26下部最大直徑之間約有2.5cm的間隙,大部分濕米將在重力下向排出到電飯煲,然后洗米筒閥26和洗米攪拌棒9在洗米筒閥電機17和攪拌棒電機18的驅動下以較高速度旋轉,利用離心作用將粘在洗米筒閥26和洗米攪拌棒9的濕米甩脫至洗米筒內壁上;
至此洗米筒內只有粘附在內壁從底部至上的一般不超過2/3的部分,由于內壁光滑且洗米筒基本是垂直設計,粘附在內壁的濕米很少。
S9. 量水器及雙電磁閥6控制合適的煮飯水量(由內設程序按用戶煮飯設定的煮米量和米飯軟硬度控制)通過煮飯水下水管23向洗米筒內壁噴水,將粘附在內壁的濕米全部沖下至電飯煲膽內;由于濕米在重力作用下基本是沿洗米筒閥周圍下落,粘附在洗米筒內壁的濕米也是基本均勻分布在內壁圓周內,因此下落的濕米在電飯煲膽內大體均勻;
S10. 電飯煲蓋關閉;
S11. 直線電機16驅動導軌19和洗米筒閥機構帶動洗米筒閥向下上移動到下止點,洗米筒閥26關閉,進入洗米筒內部自動清洗程序,量水器及雙電磁閥6清洗噴水管電磁閥通電,接通自動清洗噴水管24向洗米筒內各方向噴水清洗,洗米排水電磁閥10打開排水完成后再關閉;
S12. 自動清洗及排水后洗米筒閥和洗米攪拌棒上提到上止點打開洗米筒閥涼干洗米筒閥和洗米攪拌棒;
S13. 電飯煲煮飯結束。報警蜂鳴器發聲。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