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餐飲用具,具體講是一種獨立升降式火鍋。
背景技術:
火鍋因其自身的特點,無可不刷,無味不有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目前市場上,常用的都是普通的盆式和鴛鴦火鍋,人們在吃火鍋時常受到以下問題的困擾:在吃火鍋時,人們很難把食料撈凈,常常是先下的食料還沒吃完就又下新的食料,等新下的食料熟了以后,先下的食料就已煮老或者煮爛,大大失去了火鍋鮮爽嫩滑的口感。為了解決食料難撈的問題,目前已經研發了一種升降式火鍋,其內設置有一可升降的篩板。當食料煮熟后,將篩板升起,位于篩板上的食料也一并升起從湯料中分離出來,如此食客即可以方便的撈食料。但是現有技術的升降式火鍋,其篩板為一體式結構,只能夠實現整體上升或者整體下降,當然,每個刷區內的食料也只能夠整體升降。如此,當前一鍋食料吃完后,只能夠等下一鍋食料煮熟后才能接著吃,中間等待時間十分漫長,而不能連續吃,嚴重影響食客的心情。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案由此而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即能方便撈食料,又能避免新舊食料一起混煮,同時還不影響邊煮邊吃的獨立升降式火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獨立升降式火鍋,包括鍋體,鍋體內設置有隔板,隔板將鍋體內部分隔成若干刷區,每個刷區內均設置有一可升降的篩板,每個篩板分別配備一獨立的升降機構實現獨立升降,鍋體的底部設置有加熱件。
進一步地,所述鍋體的內側底部設置有中心凸管,中心凸管的管腔貫穿鍋體的底部,鍋體的下方設置有安裝底盤,所述升降機構穿過中心凸管的管腔設置于安裝底盤上,升降機構與相應的篩板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導向管和升降桿,導向管設置于中心凸管的管腔內且下端固定于安裝底盤上,導向管的管腔內設置有復位彈簧,升降桿可上下活動地設置于導向管的管腔內且下端與復位彈簧的上端相抵,升降機構還包括用于驅動升降桿下降的驅動構件。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構件包括設置于安裝底盤上的氣缸,升降桿下端的側壁上對稱設置兩個凸耳,導向管的管壁上與兩個凸耳相對應的部位分別開設有供兩個凸耳上下活動的活動槽,兩個凸耳分別通過兩根拉繩與氣缸的活塞連桿相連,升降桿通過連接條與篩板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導向桿,升降桿為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管狀結構,導向桿穿設于導向管的管腔內,復位彈簧套在導向桿上,升降桿可上下活動的套在導向桿上。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條的下端與篩板相連,上端設置有扣帽,扣帽倒扣在升降桿的頂端并配合以銷可拆卸式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中心凸管的管腔內設置有吸煙管,吸煙管的下端連接有抽煙機,上端伸出中心凸管外并開設有與刷區等數量的吸煙孔,每個吸煙孔分別朝向相應的刷區。
進一步地,所述鍋體的內側底部外圈設置有環形凹槽,加熱件為蒸汽加熱管,蒸汽加熱管位于鍋體底部的中部。
進一步地,所述鍋體側壁的內側設置有內側鍋壁,內側鍋壁與鍋體的側壁之間具有夾層,夾層與環形凹槽連通,內側鍋壁的底邊向內翻折形成一用于封蓋環形凹槽的環形底邊,環形底邊與鍋體的底部貼合,內側鍋壁和環形底邊上均開設有網孔。
進一步地,所述內側鍋壁的頂邊向外翻折90度形成一環形擱置邊,內側鍋壁通過環形擱置邊擱置在鍋體側壁的頂邊上可拆卸式地設置于鍋體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一、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每個刷區內的篩板能夠實現獨立升降,如此即能方便撈食料,又能避免新舊食料一起混煮,同時還不影響邊煮邊吃。
二、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在鍋體的中心處設置有吸煙管,如此在煮火鍋時冒出的煙氣便能被吸煙孔吸入再經過吸煙管帶走,避免了煙氣對食客的進食以及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設計人性化。
三、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篩板、內側鍋壁與鍋體均為可拆式連接,如此便于清洗,同時,當篩板和內側鍋壁損壞時也便于更換,可降低使用成本。
四、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位于鍋體底部中部的蒸汽加熱管加熱時,湯料不斷向外翻滾,同時攜帶著部分煮爛了沉淀在鍋底的黏糊狀食料向外翻滾,直至將該部分黏糊狀食料帶入至環形凹槽中沉淀積累,如此便清除了鍋底的黏糊狀食料,不易粘鍋,可有效提高煮食料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A-A向剖視圖。
圖4是圖3中B處的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中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鍋體 2、隔板 3、刷區 4、篩板 5、升降機構 51、導向管 52、升降桿 53、復位彈簧 54、氣缸 55、凸耳 56、活動槽 57、拉繩 58、連接條 59、扣帽 510、銷 511、導向桿 6、加熱件 7、中心凸管 8、安裝底盤 9、吸煙管 10、抽煙機 11、吸煙孔 12、環形凹槽 13、內側鍋壁 14、夾層 15、環形底邊 16、抽煙凈化器 17、網孔 18、環形擱置邊 19、圓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獨立升降式火鍋,包括鍋體1,鍋體1內設置有隔板2,隔板2將鍋體1內部分隔成若干刷區3,每個刷區3內均設置有一可升降的篩板4。以上為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發明點在于:每個篩板4均配備一獨立的升降機構5,通過該升降機構5篩板4可實現獨立升降,鍋體1的底部設置有加熱件6,具體加熱件6為蒸汽加熱管,通過蒸汽加熱作為熱源給鍋體1加熱,不易糊鍋
鍋體1的內側底部設置有中心凸管7,中心凸管7的管腔貫穿鍋體1的底部。鍋體1的下方設置有安裝底盤8,升降機構5穿過中心凸管7的管腔設置于安裝底盤8上。升降機構5與相應的篩板4相連,以驅動篩板4上升或下降。升降機構5包括導向管51和升降桿52,導向管51設置于中心凸管7的管腔內且下端固定于安裝底盤8上。導向管51的管腔內設置有復位彈簧53,升降桿52可上下活動地設置于導向管51的管腔內且下端與復位彈簧53的上端相抵,升降機構5還包括用于驅動升降桿52下降的驅動構件。驅動構件包括設置于安裝底盤8上的氣缸54,升降桿52下端的側壁上對稱設置兩個凸耳55,導向管51的管壁上與兩個凸耳55相對應的部位分別開設有供兩個凸耳55上下活動的活動槽56,兩個凸耳55分別通過兩根拉繩57與氣缸54的活塞連桿相連,升降桿52通過連接條58與篩板4相連。本實施例中,氣缸54橫向設置于相應刷區3的下方,且氣缸54的活塞連桿朝外設置,在導向管51的底部設置有圓環19,拉繩57的一端與相應的凸耳55相連,另一端穿過圓環19后與相應氣缸54的活塞連桿相連,拉繩57通過圓環19實現變向。當篩板4需要下降時,控制氣缸54的活塞連桿伸長,活塞連桿伸長帶動拉繩57往下拉,拉繩57下拉即能夠通過凸耳55拉著升降桿52下降,當升降桿52下降時,凸耳55沿著活動槽56向下滑動,與此同時復位彈簧53被壓縮,升降桿52下降即能夠通過連接條58帶動篩板4下降;當篩板4需要上升時,控制氣缸54的活塞連桿縮進,活塞連桿縮進后即能夠釋放拉繩57對升降桿52的拉力,而升降桿52則會在復位彈簧53的作用下復位上升,升降桿52上升即能夠帶動篩板4一同上升。采用該結構設計的升降機構5,結構簡單,升降穩定性高,而且中心凸管7的設計,對內部的升降機構5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又將升降機構5與鍋內的食料和湯料完全獨立開來,升降機構5的工作不會對鍋內的食料或湯料有任何影響。
為了提高升降機構5的強度,延長使用壽命,本實施例中,升降機構5還包括導向桿511,升降桿52為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管狀結構,導向桿511穿設于導向管51的管腔內,復位彈簧53套在導向桿511上,升降桿52可上下活動的套在導向桿511上。導向桿511的存在能夠對升降桿52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避免升降桿52在升降的過程中因受力不均發生傾斜而折斷,確保升降桿52豎直升降,同時也能提高對篩板4升降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每個刷區3內的篩板4能夠實現獨立升降,如此即能方便撈食料,又能避免新舊食料一起混煮,同時還不影響邊煮邊吃。使用時,當其中一刷區3內的食料煮熟時,將該刷區3內的篩板4升起供食客吃,而此時別的刷區3內的食料仍然在煮中,當該篩板4上的食料吃完時,別的刷區3內的食料已煮熟,如此即可以連續吃,而不需要等待。
為了去除火鍋工作時產生的煙氣,本實用新型中,增設了吸煙氣裝置,具體為:中心凸管7的管腔內設置有吸煙管9,吸煙管9的下端連接有抽煙機10,上端伸出中心凸管7外并開設有與刷區3等數量的吸煙孔11,每個吸煙孔11分別朝向相應的刷區3。采用該結構設計,在煮火鍋時冒出的煙氣能夠被吸煙孔11吸入再經過吸煙管9帶走,避免了煙氣對食客以及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設計人性化。為了整體更加美觀,將吸煙管9設置于中心凸管7的中心處,若干導向管51均布于吸煙管9的外周。此外,在抽煙機10上還連接有抽煙凈化器16,以對吸入的煙氣進行凈化處理。
為了去除煮爛了沉淀在鍋底的黏糊狀食料,本實用新型中,對鍋體1作了進一步改進,具體為:在鍋體1的內側底部外圈設置有環形凹槽12,蒸汽加熱管位于鍋體1底部的中部。鍋體1側壁的內側設置有內側鍋壁13,內側鍋壁13與鍋體1的側壁之間具有夾層14,夾層14與環形凹槽12連通。內側鍋壁13的底邊向內翻折形成一用于封蓋環形凹槽12的環形底邊15,環形底邊15與鍋體1的底部貼合。內側鍋壁13和環形底邊15上均開設有網孔17。采用該結構設計,位于鍋體1底部中部的蒸汽加熱管加熱時,湯料不斷向外翻滾,同時攜帶著部分煮爛了沉淀在鍋底的黏糊狀食料向外翻滾,直至將該部分黏糊狀食料通過內側鍋壁13和環形底邊15上網孔17帶入至環形凹槽12中沉淀積累,如此便清除了鍋底的黏糊狀食料,不易粘鍋,可有效提高煮食料的效率。內側鍋壁13的存在可阻擋食料也一并進入環形凹槽12中,避免環形凹槽12被完好的食料填滿而失去沉淀積累黏糊狀食料的功能。但是湯料卻能夠從內側鍋壁13和環形底邊15上的網孔17中進入到環形凹槽12內。
為了整個火鍋便于清洗,本實用新型中,對各部件的連接方式作了相應的改進,具體為:連接條58的下端與篩板4相連,上端設置有扣帽59,扣帽59倒扣在升降桿52的頂端并配合以銷510可拆卸式固定。內側鍋壁13的頂邊向外翻折90度形成一環形擱置邊18,內側鍋壁13通過環形擱置邊18擱置在鍋體1側壁的頂邊上可拆卸式地設置于鍋體1內。采用該結構設計,當需要徹底清洗該火鍋時,先拔出扣帽59中的銷510,將扣帽59從升降桿52的頂端取下,扣帽59取下即能夠將整個篩板4取下,照此將若干篩板4一一取下,最后將內側鍋壁13向上抬起,即可以將內側鍋壁13與鍋體1分離,至此即可以方便的對整個火鍋進行清洗。同時,當篩板4和內側鍋壁13損壞時也便于更換,可降低使用成本。
本實用新型獨立升降式火鍋安裝時,由安裝底盤8、氣缸54、抽煙機10、抽煙凈化器16等組成的總成安裝于桌面下方,不占用位于桌面上的鍋的體積,結構緊湊,體積小,美觀實用。
上所述依據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