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軸防夾保護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包括門扇和門框,門扇位于門框圍繞形成的容置腔內,門扇的側面通過合頁樞接于門框的側邊,門軸防夾保護裝置還包括:凸起,凸起設于門框的側邊中與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凸起位于門扇的前表面的前方;防夾件,防夾件的一端連接于凸起,防夾件的另一端連接于門扇;當門扇的側面相對于門框的側邊旋轉一角度時,門扇的側面和門框的側邊中與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之間具有縫隙,防夾件用于覆蓋縫隙的至少部分。本實用新型在實現防夾手功能的同時,構造簡單、節約材料、并且適用于舊門改造;本實用新型方便安裝或拆卸,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臨時使用或者長時間使用,與工廠生產的機械式防夾構造相比成本低廉、容易實施。
【專利說明】
門軸防夾保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門軸防夾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常規平開木門,門軸處使用合頁或鉸鏈,打開時形成或大或小的縫隙,使用中不注意時手指容易伸進縫隙被夾擠,尤其是對活潑好動的兒童。
[0003]現有技術中,各種防夾門軸一般為設計特殊構造,在工廠專業制作或者加工特殊構件,有一定制作難度,而且不一定適用于使用中舊門。而且,家庭中有防夾需求的時段一般只是有兒童成員的短短幾年。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防夾門軸存在制作難度以及不適用于使用中的舊門的缺陷,提供一種門軸防夾保護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6]一種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包括一門扇和一門框,所述門框圍繞形成有容置腔,所述門扇位于所述容置腔內,且所述門扇具有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鄰接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一側面,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通過合頁樞接于所述門框的一側邊,且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相對設置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其特點在于,所述門軸防夾保護裝置還包括:
[0007]—凸起,所述凸起設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門扇的前表面的前方;
[0008]—防夾件,所述防夾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凸起,所述防夾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門扇;
[0009]其中,當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相對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旋轉一角度時,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和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之間具有縫隙,所述防夾件用于覆蓋所述縫隙的至少部分。
[0010]較佳地,在所述門扇中,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均與所述門扇的厚度方向垂直,且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相互平行,所述側面的長度方向與所述門扇的厚度方向平行。
[0011]較佳地,所述合頁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門扇的后表面,所述合頁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的后表面,所述防夾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上的所述凸起,所述防夾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門扇的前表面。
[0012]較佳地,所述防夾件包括:
[0013]第一邊部,所述第一邊部與所述門扇的前表面中靠近所述凸起的一端連接;
[0014]第二邊部,所述第二邊部與所述凸起連接;
[0015]主體,所述主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邊部和所述第二邊部連接。
[0016]較佳地,所述第一邊部面向所述門扇的一面覆有第一黏膠層,所述第二邊部面向所述凸起的一面覆有第二黏膠層。
[0017]較佳地,所述防夾件的底端與所述門框的底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150mm,所述防夾件的高度為1200mm-1600mm。
[0018]較佳地,所述防夾件一體成型。
[0019]較佳地,所述防夾件的材料為彈性可變形材料。
[0020 ]較佳地,所述防夾件的材料為聚乙烯。
[0021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0022]1、本實用新型在實現防夾手功能的同時,構造簡單、節約材料、并且適用于舊門改造。
[0023]2、本實用新型方便安裝或拆卸,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臨時使用或者長時間使用,與工廠生產的機械式防夾構造相比成本低廉、容易實施。
[0024]3、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凸起限制了所述門扇向所述門扇的前表面的前方轉動,使所述門扇在使用過程中更為安全。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的關閉狀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的開啟狀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門框I
[0030]容置腔11
[0031]側邊12
[0032]凸起13
[0033]門扇2
[0034]前表面21
[0035]后表面22
[0036]側面23
[0037]合頁3
[0038]第一邊部41
[0039]第二邊部42
[0040]主體43
[0041]防夾件的高度H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43]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包括門框I和門扇2,門框I圍繞形成有容置腔11,門扇2位于容置腔11內,且門扇2具有前表面21、后表面22以及鄰接前表面21和后表面22的側面23,門扇2的側面23通過合頁3樞接于門框I的側邊12,且門扇2的側面23相對設置于門框I的側邊12中與容置腔11相對設置的面。
[0044]所述門軸防夾保護裝置還包括凸起13和所述防夾件。
[0045]凸起13設于門框I的側邊12中與容置腔11相對設置的面,凸起13位于門扇2的前表面21的前方。凸起13限制了門扇2向門扇2的前表面21的前方轉動,使門扇2在使用過程中更為安全。
[0046]所述防夾件的一端連接于凸起13,所述防夾件的另一端連接于門扇2。當門扇2的側面23相對于門框I的側邊12旋轉一角度時,門扇2的側面23和門框I的側邊12中與容置腔11相對設置的面之間具有縫隙,所述防夾件用于覆蓋所述縫隙的至少部分。所述角度為0°-
180。ο
[0047 ]所述防夾件的底端與門框I的底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l 50mm,所述防夾件的高度H為1200mm-1600mm。所述防夾件一體成型。所述防夾件的材料為彈性可變形材料。所述防夾件的材料為聚乙烯。
[0048]在門扇2中,前表面21和后表面22均與門扇2的厚度方向垂直,且前表面21和后表面22相互平行,側面23的長度方向與門扇2的厚度方向平行。
[0049]合頁3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于門扇2的后表面22,合頁3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于門框I的側邊12的后表面22,所述防夾件的一端連接于門框I的側邊12中與容置腔11相對設置的面上的凸起13,所述防夾件的另一端連接于門扇2的前表面21。本實施例的結構不僅限于合頁3連接門扇2和門框I,也可使用鉸鏈連接門扇2和門框I。
[0050]所述防夾件包括:第一邊部41、第二邊部42和主體43。第一邊部41與門扇2的前表面21中靠近凸起13的一端連接。第二邊部42與凸起13連接。主體4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邊部41和第二邊部42連接。
[0051 ]第一邊部41面向門扇2的一面覆有第一黏膠層,第二邊部42面向凸起13的一面覆有第二黏膠層。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黏膠層和所述第二黏膠層的材料均為302膠水。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黏膠層和所述第二黏膠層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粘性材料。
[005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夾件為塑料護筒,使用韌性和彈性較好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板,粘貼后形成筒狀。
[0053]所述塑料護筒的寬度尺寸確定:在門扇2完全開啟時測量水平向尺寸;根據測量水平向尺寸裁剪合適寬度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板。所述塑料護筒的豎向尺寸,也就是所述塑料護筒的高度為1200mm-1600mm。所述塑料護筒的安裝位置為按所述塑料護筒的底端與門框I的底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150mm避免踢到的位置。所述塑料護筒的材料可選用較美觀的磨砂半透明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豎向尺寸按按所述塑料護筒的底端與所述門框的底端之間的距離為10mm安裝。
[0054]安裝時,將門扇2完全開啟到最大位置時,將所述塑料護筒拉伸到極限位置,以確定粘貼位置、測量所述塑料護筒的寬度、粘貼所述塑料護筒均應在門扇2完全開啟狀態進行。
[0055]本實施例的門扇2的材質為木質。在其他實施例中,門扇2也可使用其它材料。
[005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取材簡便、方便安裝、節約成本;適用所有的門扇,特別是使用中的舊門;安裝拆除方便。所述防夾件的材料選用磨砂半透明的聚乙烯塑料薄板,也比較美觀。
[0057]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僅是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包括一門扇和一門框,所述門框圍繞形成有容置腔,所述門扇位于所述容置腔內,且所述門扇具有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鄰接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一側面,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通過合頁樞接于所述門框的一側邊,且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相對設置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門軸防夾保護裝置還包括: 一凸起,所述凸起設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門扇的前表面的前方; 一防夾件,所述防夾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凸起,所述防夾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門扇; 其中,當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相對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旋轉一角度時,所述門扇的所述側面和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之間具有縫隙,所述防夾件用于覆蓋所述縫隙的至少部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門扇中,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均與所述門扇的厚度方向垂直,且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相互平行,所述側面的長度方向與所述門扇的厚度方向平行。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頁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門扇的后表面,所述合頁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的后表面,所述防夾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門框的所述側邊中與所述容置腔相對設置的面上的所述凸起,所述防夾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門扇的前表面。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件包括: 第一邊部,所述第一邊部與所述門扇的前表面中靠近所述凸起的一端連接; 第二邊部,所述第二邊部與所述凸起連接; 主體,所述主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邊部和所述第二邊部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邊部面向所述門扇的一面覆有第一黏膠層,所述第二邊部面向所述凸起的一面覆有第二黏膠層。6.如權利要求1所述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件的底端與所述門框的底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150mm,所述防夾件的高度為1200mm-1600mm。7.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件一體成型。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件的材料為彈性可變形材料。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門軸防夾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夾件的材料為聚乙烯。
【文檔編號】E06B7/36GK205713865SQ20162055567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8日
【發明人】李文勝
【申請人】上海思納建筑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