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桌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方便攜帶的桌子。
背景技術:
現有的便攜式小板桌,雖然可以折疊,但是還不夠小,有的使用不方便,有的收縮后呈片狀,不方便手拿。對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足夠小,攜帶方便,使用方便的桌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方便攜帶的桌子。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可伸縮的便攜式桌子,包括有圓柱形支撐柱,安裝在支撐柱下部的下撐輻,安裝在支撐柱上部的上撐輻,以及粘貼在上撐輻上的桌布;
所述下撐輻包括有螺紋連接在支撐柱下端的墊頭,滑動套接在支撐柱上的推塊,與墊頭鉸接的腿桿,以及與推塊鉸接的支撐桿;所述推塊采用螺釘定位、緊固在支撐柱上;所述墊頭下端側壁沿周向均勻成型有至少三個第一鉸接座,第一鉸接座上成型有第一鉸接孔;第一鉸接座豎直方向、推塊上成型有第二鉸接座,第二鉸接座上成型有第二鉸接孔;腿桿一端成型有第一鉸接頭,第一鉸接頭與第一鉸接孔鉸接;腿桿中間成型有第三鉸接孔;支撐桿一端成型有第二鉸接頭,另一端成型有第三鉸接頭;第二鉸接孔與第二鉸接頭鉸接;第三鉸接頭與第三鉸接孔鉸接;
所述上撐輻與下撐輻結構完全一樣,上撐輻與下撐輻上下對稱;
所述桌布為圓形的布或塑料膜,下端靠近邊緣部分粘貼有圓環型的支撐氣囊;支撐氣囊下端成型有容納上撐輻腿桿外端的凹口,側壁設置有氣嘴;桌布與上撐輻的腿桿粘貼連接,凹口壓在腿桿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置下撐輻,展開后,下端在同一水平面內,起到支撐腿的作用;設置上撐輻,上撐輻上又粘貼有桌布,展開后,上端在同一平面內起到登面的作用,可以當桌子;設置推塊可以方便的展開上下撐輻,從而當桌子用;又可以收縮上、下撐輻,攜帶方便,所占用空間少。設置支撐氣囊可以增強桌布的強度,使桌布不易下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去掉桌布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收縮狀態機構圖(桌布未畫出)。
圖4是桌布的結構示意圖。
1、支撐柱;2、墊頭;21、腿桿;3、推塊;31、支撐桿;4、桌布;41、支撐氣囊;42、凹口;43、氣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根據圖1-4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伸縮的便攜式桌子,包括有圓柱形支撐柱1,安裝在支撐柱1下部的下撐輻,安裝在支撐柱上部的上撐輻,以及粘貼在上撐輻上的桌布4;
所述下撐輻包括有螺紋連接在支撐柱1下端的墊頭2,滑動套接在支撐柱1上的推塊3,與墊頭2鉸接的腿桿21,以及與推塊3鉸接的支撐桿31;所述推塊3采用螺釘定位、緊固在支撐柱1上;所述墊頭2下端側壁沿周向均勻成型有至少三個第一鉸接座,第一鉸接座上成型有第一鉸接孔;第一鉸接座豎直方向、推塊3上成型有第二鉸接座,第二鉸接座上成型有第二鉸接孔;腿桿21一端成型有第一鉸接頭,第一鉸接頭與第一鉸接孔鉸接;腿桿21中間成型有第三鉸接孔;支撐桿31一端成型有第二鉸接頭,另一端成型有第三鉸接頭;第二鉸接孔與第二鉸接頭鉸接;第三鉸接頭與第三鉸接孔鉸接;
所述上撐輻與下撐輻結構完全一樣,上撐輻與下撐輻上下對稱;
所述桌布4為圓形的布或塑料膜,下端靠近邊緣部分粘貼有圓環型的支撐氣囊41;支撐氣囊41下端成型有容納上撐輻腿桿外端的凹口42,側壁設置有氣嘴43;桌布4與上撐輻的腿桿粘貼連接,凹口42壓在腿桿上。
下撐輻,展開后,下端在同一水平面內,起到支撐腿的作用;上撐輻,上撐輻上又粘貼有桌布,展開后,上端在同一平面內起到桌面的作用,可以當桌子;設置推塊可以方便的展開上下撐輻,從而當桌子用;又可以收縮上、下撐輻。本實用新型可以做得很小,如此收縮后可以套個袋子放進行李箱內,占用空間少,攜帶方便,使用方便。支撐氣囊可以增強桌布的強度,使桌布不易下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