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用品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床頭角度可調的多功能床。
背景技術:
病床是病人在休養時使用的床體,主要使用場合有各大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在結構上,病床包括床架、床板、床頭,床板固定于床架上,床頭安裝于床架上并位于床板的一端。床頭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供病人倚靠休息,人體的腰部和頸部具有兩個生理彎曲,病人在倚靠休息時,腰墊和頸墊的設置能夠增強人體的舒適程度,然而,目前市面上所屬銷售的床頭一般均呈平板結構或帶弧度的板狀結構,床頭于人體的腰部和頸部生理的生理彎曲極度不匹配,非常不利于病人休息,病人在床頭倚靠休息時,必須在腰部和頸部墊設靠墊,非常不方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人們對現有的家具床進行了改進,例如公開號為CN105455984A的發明專利一種床頭,其通過在床頭主體的上端兩側設置有床頭把手,在床頭主體的上部安裝有頸墊以及下部安裝有腰墊,同時頸墊位于床頭把手之間,腰墊位于頸墊的正下方并且其位于所述固定座之間,照明燈安裝于所述床頭主體上。
但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之處,其雖然設置的頸墊與腰墊可以使得躺在床上的人得到舒適感,可當人們長時間的倚靠后由于身體其他地方沒有頸墊與腰墊的支撐會產生肌肉的酸痛感,且床頭無法根據人們的坐姿習慣改變床頭的傾斜角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床頭角度可調的多功能床,解決了床頭無法根據人們需要快速調整角度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床頭角度可調的多功能床,包括床體,所述床體上設置有床頭和用于使床頭轉動的轉動機構,所述床頭設置有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所述轉動機構包括有位于第一板材與第二板材之間的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有與第一板材固定連接的若干支桿,所述第二板材上設置有與轉軸轉動連接的若干連接件,所述轉軸上還設置有用于使轉軸減速的阻尼件,所述床頭與床體之間設置有用于使床頭移動的滑移機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根據人們的躺臥姿勢調整床頭適于人們的傾斜角度,可對床頭進行轉動,床頭包括有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第一板材與第二板材之間設置有轉動機構方便床頭的轉動傾斜,當需要對床頭進行轉動時,第一板材與轉動機構轉軸之間設置有若干支桿,而第二板材上設置有與轉軸配合的可進行轉動連接的連接件,轉軸分別與連接件與支桿來連接的同時可方便第一板材與第二板材進行轉動,當背部依靠在床頭時,背部對床頭用力床頭可根據重力自動轉動,同時為了防止床頭的突然轉動使得人們帶來不適感或摔傷,在轉軸上設置有用于使轉軸減速的阻尼件,可使得第一板材與第二板材相對轉動的同時轉速較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滑移機構包括有位于床頭底部兩側的滑桿組件,所述床體上設置有供滑桿組件滑動的滑軌,所述滑桿與床頭之間設置有旋轉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使得床頭在轉動的同時,第一板材轉動,而此時第二板材仍未豎直狀態,使得人們背部避免懸空,第二板材會相對于床體進行滑動,在第二板材上設置有滑桿么人床體上設置有與滑桿配合的滑軌,在第二板材帶動床頭滑動的同時,第二板材與床體之間還設置有旋轉件,可根據滑動的同時第二板材進行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床頭上設置有用于供第一板材轉動后放置的高臺,所述高臺上設置有使第一板材固定的固定裝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板材轉動后可放置在高臺上,此時高臺可給予第一板材一個承接力,避免第一板材懸空無承接力導致第一板材側翻現象發生,為了使得床頭在床體上進行滑動的時候,第一板材與高臺之間發生脫離,在高臺與第一板材之間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板材的固定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有位于高臺內的空腔以及位于空腔上的開口,所述第一板材上設置有穿過開口的第一鎖鉤,所述空腔內還設置有與第一鎖鉤配合的鎖緊機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對第一板材固定在高臺上時,可通過第一板材上的第一鎖鉤使得第一板材固定在高臺之上,同時第一鎖鉤受控于鎖緊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鎖緊機構包括有凸起件和與第一鎖鉤配合的第二鎖鉤,所述第二鎖鉤與凸起件之間設置有供第二鎖鉤轉動的轉動軸,空腔內設置有與第二鎖鉤固定連接的復位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高臺空腔內設置有與第一鎖鉤配合的鎖緊機構,在鎖緊機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板材固定在高臺上,鎖緊機構中的第二鎖鉤可以與第一鎖鉤進行鉤接,第二鎖鉤與凸起件之間設置有轉動軸可以使得第二鎖鉤進行轉動,當第一鎖鉤進入空腔內后,轉動第二鎖鉤進行鎖接即可,同時當第一板材要與高臺進行時,只需值得第二鎖鉤再次轉動與第一鎖鉤分離即可,為了方便第二鎖鉤復位,第二鎖鉤還設置有復位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第一鎖鉤與第二鎖鉤上均設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橡膠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防止第二板材在床體上進行移動時,第二板材會帶動第一板材產生移動,使得第一板材上的第一鎖鉤與空腔內的第二鎖鉤發生脫離,第一鎖鉤與第二鎖鉤上均設置有可使得二者增大摩擦的橡膠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滑軌上設置有若干孔洞,所述滑桿組件上設置有與孔洞配合的插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第二板材在床頭上移動完畢后,為了避免第二板材繼續滑動,床體上的滑軌設置有若干孔洞,可以使得插桿插入進孔洞內,此時第二板材由于受到插桿的阻擋無法繼續滑移。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第一板材與第二板材表面均設置有泡沫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增大人們的舒適感,當背部背靠在床頭上時避免因床頭較硬,在第一板材與第二板材上設置有泡沫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阻尼件為旋轉阻尼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旋轉阻尼器的作用可以使得轉動機構較為平緩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復位件為彈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簧的拉伸與復位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面圖;
圖3為圖2的B部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110、床體;11、床頭;111、第一板材;112、第二板材;113、轉軸;114、支桿;115、連接件;116、滑桿組件;117、滑軌;118、旋轉件;119、高臺;210、空腔;211、開口;212、第一鎖鉤;213、凸起件;214、第二鎖鉤;215、復位件;216、孔洞;217、插桿。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至圖3,在床體110上設置有床頭11和用于使床頭11轉動的轉動機構,床頭11設置有第一板材111和第二板材112,轉動機構包括有位于第一板材111與第二板材112之間的轉軸113,轉軸113上設置有與第一板材111固定連接的若干支桿114,第二板材112上設置有與轉軸113轉動連接的若干連接件115,轉軸113上還設置有用于使轉軸113減速的阻尼件,床頭11與床體110之間設置有用于使床頭11移動的滑移機構。
可根據人們的躺臥姿勢調整床頭11適于人們的傾斜角度,可對床頭11進行轉動,床頭11包括有第一板材111和第二板材112,在第一板材111與第二板材112之間設置有轉動機構方便床頭11的轉動傾斜,當需要對床頭11進行轉動時,第一板材111與轉動機構轉軸113之間設置有若干支桿114,而第二板材112上設置有與轉軸113配合的可進行轉動連接的連接件115,轉軸113分別與連接件115與支桿114來連接的同時可方便第一板材111與第二板材112進行轉動,當背部依靠在床頭11時,背部對床頭11用力床頭11可根據重力自動轉動,同時為了防止床頭11的突然轉動使得人們帶來不適感或摔傷,在轉軸113上設置有用于使轉軸113減速的阻尼件,可使得第一板材111與第二板材112相對轉動的同時轉速較慢。
為了使得床頭11在轉動的同時,第一板材111轉動,而此時第二板材112仍未豎直狀態,使得人們背部避免懸空,第二板材112會相對于床體110進行滑動,在第二板材112上設置有滑桿么人床體110上設置有與滑桿配合的滑軌117,在第二板材112帶動床頭11滑動的同時,第二板材112與床體110之間還設置有旋轉件118,可根據滑動的同時第二板材112進行轉動。
第一板材111轉動后可放置在高臺119上,此時高臺119可給予第一板材111一個承接力,避免第一板材111懸空無承接力導致第一板材111側翻現象發生,為了使得床頭11在床體110上進行滑動的時候,第一板材111與高臺119之間發生脫離,在高臺119與第一板材111之間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板材111的固定裝置。
高臺119空腔210內設置有與第一鎖鉤212配合的鎖緊機構,在鎖緊機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板材111固定在高臺119上,鎖緊機構中的第二鎖鉤214可以與第一鎖鉤212進行鉤接,第二鎖鉤214與凸起件213之間設置有轉動軸可以使得第二鎖鉤214進行轉動,當第一鎖鉤212進入空腔210內后,轉動第二鎖鉤214進行鎖接即可,同時當第一板材111要與高臺119進行時,只需值得第二鎖鉤214再次轉動與第一鎖鉤212分離即可,為了方便第二鎖鉤214復位,第二鎖鉤214還設置有復位件215。
為了防止第二板材112在床體110上進行移動時,第二板材112會帶動第一板材111產生移動,使得第一板材111上的第一鎖鉤212與空腔210內的第二鎖鉤214發生脫離,第一鎖鉤212與第二鎖鉤214上均設置有可使得二者增大摩擦的橡膠墊。
當第二板材112在床頭11上移動完畢后,為了避免第二板材112繼續滑動,床體110上的滑軌117設置有若干孔洞216,可以使得插桿217插入進孔洞216內,此時第二板材112由于受到插桿217的阻擋無法繼續滑移。
為了增大人們的舒適感,當背部背靠在床頭11上時避免因床頭11較硬,在第一板材111與第二板材112上設置有泡沫層。
阻尼件為旋轉阻尼器,旋轉阻尼器的作用可以使得轉動機構較為平緩轉動。
復位件215為彈簧,彈簧的拉伸與復位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