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炊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不粘鍋。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CN201520494826.8的技術方案公開了一種鍋體內表面設置成凹凸結構的不粘鍋,凹凸結構由邊際凸點排列成的第一花紋單體以及由邊際凸筋排列成的第二花紋單體所組成,凹凸結構的凹陷部位設置有不粘涂層,有效地防止了食物與鍋體內表面的直接接觸,提升了不粘涂層的防粘效果,減小了鍋鏟的運動阻力即減小了鍋鏟和不粘鍋內表面之間的磨損。然而不粘鍋在烹飪食物的過程中還存在有以下問題:烹飪食物時,經常需要用鍋鏟來翻炒食物,食物會在鍋內翻轉運動到鍋體內表面的側壁頂部的未設置凹凸結構的位置,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把該位置進行拋光處理,由于拋光成本很高,并且當食物翻炒到該位置時油料等容易附著在其與凹凸結構的交界位置使得鍋體內表面推擠難以清洗的油垢、食物殘渣等垃圾,致使鍋體的使用壽命縮短,因此,有必要作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不粘鍋,包括鍋體,鍋體上設置有能夠完全覆蓋鍋體內表面的凹凸結構,凹凸結構包括有若干第一花紋單體和若干第二花紋單體,凹凸結構中的凹陷部位均涂覆有不粘涂層,第一花紋單體和第二花紋單體的高度均大于不粘涂層的厚度,第一花紋單體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內表面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點,第二花紋單體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內表面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筋,內表面上的第一花紋單體和/或第二花紋單體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
優選的,第一花紋單體設置在鍋體內表面的平底壁上。
優選的,第二花紋單體設置在鍋體內表面的轉角位置上。
優選的,凹凸結構還包括有設置在內表面的側壁頂部的保護圈。
優選的,邊際凸點排列圍成的封閉圖形內設有若干第一凸粒,第一凸粒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邊際凸點的高度。
優選的,邊際凸點排列圍成正六邊形,在該正六邊形的相對頂點之間設有間隔排列的所述的第一凸粒。
優選的,邊際凸筋排列圍成的封閉圖形內設有若干第二凸粒,所述第二凸粒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邊際凸筋的高度。
優選的,邊際凸筋排列圍成正六邊形,在該正六邊形的相對頂點之間設有間隔排列的所述的第二凸粒。
優選的,鍋體的外表面的平底壁的中心區域設置有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所包圍的區域內設置有第三花紋單體。
優選的,鍋體上設置有能夠完全覆蓋外表面的第一花紋單體、第二花紋單體和/或第三花紋單體。
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不粘鍋的凹凸結構能夠完全覆蓋鍋體的內表面,免去了拋光所需的成本的同時使得烹飪時鍋體的內表面不易積油,鍋體的使用壽命延長,烹飪的食物健康美味。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 為不粘鍋的立體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不粘鍋的仰視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 為第一花紋單體的局部放大圖;
圖4 為第二花紋單體的局部放大圖;
圖5 為第三花紋單體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圖3和圖4所示,一種不粘鍋,包括鍋體1,鍋體1的內表面11包括有平底壁、側壁和設置在平底壁與側壁之間的轉角位置,平底壁是鍋體1內表面11最底部的水平部分,側壁是在鍋體1內表面11的側部用于防止食物掉落的部分,轉角位置是從平底壁逐漸彎曲到側壁的部分。鍋體1上設置有能夠完全覆蓋鍋體1內表面11的凹凸結構,凹凸結構包括有若干第一花紋單體2和若干第二花紋單體3,凹凸結構中的凹陷部位均涂覆有不粘涂層,第一花紋單體2和第二花紋單體3的高度均大于不粘涂層的厚度,第一花紋單體2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1內表面11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點21,第二花紋單體3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1內表面11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筋31。內表面11上的第一花紋單體2和/或第二花紋單體3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其中在平底壁位置優選為第一花紋單體2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在轉角位置和平底壁交界處,第一花紋單體2和第二花紋單體3之間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在側壁和轉角位置第二花紋單體3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第一花紋單體2優選地設置在鍋體1內表面11的平底壁上;第二花紋單體3可以設置在鍋體1內表面11的轉角位置上,也可以設置在側壁上;凹凸結構還包括有設置在內表面11的側壁頂部的保護圈5。圖1中保護圈5設置在凹凸結構的第二花紋單體3的側壁頂部,保護圈5優選地從側壁上最高的位置開始向下延伸到第二花紋單體3的邊緣,目的是為了使第一花紋單體2、第二花紋單體3和保護圈5相配合地完全覆蓋鍋體1的內表面11。由于第一花紋單體2設有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點21,使平底壁的凹陷部位相連通,烹飪時食用油在相連通的凹陷部位中流竄,增大了食用油與食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因此,食用油容易被加熱,且受熱迅速而均勻,加熱至沸騰的食用油將食物承托起來,可防止食物與鍋體1內表面11直接接觸,從而加強了不粘涂層的防粘效果;并且由于第二花紋單體3設有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筋31,邊際凸筋31互相鄰接排列,鍋鏟經過轉角位置時會與邊際凸筋31的上端面相接觸,可有效防止鍋鏟卡入轉角位置的凹陷部位,從而使鍋鏟能順暢地滑過轉角位置,減小鍋鏟的運動阻力,方便使用;同時臨界保護層配合凹凸結構對鍋體1內表面11的完全覆蓋大大減小鍋鏟對第二花紋單體3的磨損,保證長時間使用后,不粘涂層不會與鍋鏟、鍋勺或清潔用具摩擦而脫落,從而達到防粘效果好、防粘時效長、清潔方便和有利于人們身體健康的目的。
進一步的有,邊際凸點21排列圍成的封閉圖形內設有若干第一凸粒22,第一凸粒2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邊際凸點21的高度,第一凸粒22的設置,不僅提高了不粘鍋的整體美觀性,而且減少了食用油使用量,防止鍋鏟各個角度對不粘涂層的剮蹭,同時由于第一凸粒22的阻擋和分隔,進一步加速了食用油在鍋體1內表面11平底壁1的凹陷部位之間的流竄,從而使食物受熱迅速而均勻。邊際凸點21排列圍成正六邊形,在該正六邊形的相對頂點之間設有間隔排列的所述的第一凸粒22,在該正六邊形的相對頂點之間設有間隔排列的所述的第一凸粒22,以使邊際凸點21排列圍成的正六邊形進一步分割成六個相互連通的三角形,加速食用油的流竄速度,改善烹飪效果。為了防止第一凸粒22的磨損,保證鍋鏟在鍋體1內表面11平底壁運動順暢,所述第一凸粒2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邊際凸點21的高度。為了提高邊際凸點21的耐用性,同時給本實用新型帶來粗中有細的視覺美感,所述邊際凸點21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凸粒22的直徑。第一花紋單體2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而形成蜂窩狀。
進一步的還有,邊際凸筋31排列圍成的封閉圖形內設有若干第二凸粒32,第二凸粒3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邊際凸筋31的高度,第二凸粒32的設置,不僅提高了不粘鍋的外觀美觀性,而且減少了食用油使用量,同時由于第二凸粒32的阻擋和分隔,有利于食用油在邊際凸筋31圍成的封閉圖形內迅速沸騰,從而改善位于轉彎部位的食物的烹飪效果。第二花紋單體3的邊際凸筋31排列圍成正六邊形,以使第二花紋單體3排列形成蜂窩狀,在該正六邊形的相對頂點之間設有間隔排列的所述的第二凸粒32,以使該正六邊形分隔成六個相互連通的三角形狀的油槽,進一步提高食用油在第二花紋單體3內受熱沸騰速度,提高位于轉彎部位的食物的烹飪效果,第二花紋單體3中邊際凸筋31包圍第二凸粒32,與鍋鏟、鍋勺或清潔用具接觸面大,為了提高邊際凸筋31的耐用性,所述邊際凸筋31的寬度大于第二凸粒32的直徑,同時使第二花紋單體3帶來粗中有細的視覺,進一步提高不粘鍋的外觀美觀性。
實施例二
如圖2和圖5所示,一種不粘鍋,包括鍋體1,鍋體1的內表面11包括有平底壁、側壁和設置在平底壁與側壁之間的轉角位置,平底壁是鍋體1內表面11最底部的水平部分,側壁是在鍋體1內表面11的側部用于防止食物掉落的部分,轉角位置是從平底壁逐漸彎曲到側壁的部分。鍋體1上設置有能夠完全覆蓋鍋體1內表面11的凹凸結構,凹凸結構包括有若干第一花紋單體2和若干第二花紋單體3,凹凸結構中的凹陷部位均涂覆有不粘涂層,第一花紋單體2和第二花紋單體3的高度均大于不粘涂層的厚度,第一花紋單體2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1內表面11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點21,第二花紋單體3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1內表面11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筋31,內表面11上的第一花紋單體2和/或第二花紋單體3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第一花紋單體2設置在鍋體1內表面11的平底壁上,第二花紋單體3設置在鍋體1內表面11的轉角位置上,凹凸結構還包括有設置在內表面11的側壁頂部的保護圈5。圖1中保護圈5設置在凹凸結構的第二花紋單體3的的側壁頂部,側壁頂部是鍋體1內表面11的側壁上最高的部分,目的是為了使第一花紋單體2、第二花紋單體3和保護圈5相配合地完全覆蓋鍋體1的內表面11。鍋體1的外表面12的平底壁的中心區域設置有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所包圍的區域內設置有第三花紋單體4。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優選地對應于小火模式下火焰的覆蓋范圍,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在小火模式下聚集小火所產生的熱量然后通過第三花紋單體4進行均勻傳熱,從而使得烹飪的食物在小火模式下亦能被充分加熱,熱量利用率提升;大火模式下,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的設置同樣能提升第三花紋單體4傳熱部分的整體熱能利用率,加快大火模式下鍋體1的外表面12的平底壁的中心區域的烹飪速度,提升烹飪效率。
進一步的有,第三花紋單體4包括有排列圍成正六邊形的第三凸粒41以及在該正六邊形的相對頂點之間間隔排列的第四凸粒42,第三凸粒41和第四凸粒42的設置用于高效、快速地傳熱,加快烹飪效率,正六邊形及頂點間間隔排列的設置是為了在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包圍的區域更均勻地進行傳熱。優選的,第三凸粒41和第四凸粒42的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環形凸筋或環形凸點到鍋體1的外表面12的邊緣之間優選地依次設置有第二花紋單體3和保護圈5,外表面12設置第二花紋單體3用于保證中心區域高熱量利用率的同時也能保證中心區域之外的區域的熱量利用率提升。
實施例三
一種不粘鍋,包括鍋體1,鍋體1的內表面11包括有平底壁、側壁和設置在平底壁與側壁之間的轉角位置,平底壁是鍋體1內表面11最底部的水平部分,側壁是在鍋體1內表面11的側部用于防止食物掉落的部分,轉角位置是從平底壁逐漸彎曲到側壁的部分。鍋體1上設置有能夠完全覆蓋鍋體1內表面11的凹凸結構,凹凸結構包括有若干第一花紋單體2和若干第二花紋單體3,凹凸結構中的凹陷部位均涂覆有不粘涂層,第一花紋單體2和第二花紋單體3的高度均大于不粘涂層的厚度,第一花紋單體2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1內表面11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點21,第二花紋單體3包括若干凸起于鍋體1內表面11的并排列圍成封閉圖形的邊際凸筋31,內表面11上的第一花紋單體2和/或第二花紋單體3以互相鄰接的狀態排列,鍋體1的外表面12設置有第一花紋單體2、第二花紋單體3和/或第三花紋單體4,第一花紋單體2、第二花紋單體3和第三花紋單體4可以是相配合地完全覆蓋鍋體1的外表面12,也可以是單獨一種或者其中兩種相配合地覆蓋鍋體1的外表面12。鍋體1的內表面11和外表面12相接的位置,即鍋體1的頂部位置,由于需要和鍋蓋長期配合,因而需要設置成拋光面而不設置花紋,且該相接位置在鍋體1使用的時候是會經常清洗的位置,也是較容易清洗的位置,采用拋光面不會影響到鍋體1的使用壽命,鍋體1的內表面11和外表面12均被花紋覆蓋,避免了拋光部分的臟污堆積,解決了烹飪過程中的鍋體1發黃、積油污、積食物殘渣而難以清洗的問題。
需要注意:實施例一至三均有第一花紋單體2、第二花紋單體3和第三花紋單體4可以是呈正六邊形布置,但是不局限于該形狀,可以是呈圓形布置或其他封閉圖形布置,封閉圖形是指是由若干條線段和/或圓弧組成的閉合圖形。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并非對其進行限制,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