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衛浴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輔助排便凳。
背景技術:
在中國百姓使用坐便前是用蹲便,蹲便的姿勢使大腿和肚子形成的夾角可保持人體直腸順暢,所以排便也就相對順暢。
坐便器,俗稱馬桶,相比于傳統的蹲便器而言,用戶入廁時可以坐在馬桶上,腿部的壓力較小,且馬桶的直沖式清潔和虹吸式清潔均具備更強的污垢沖洗能力。使用后坐便器的蓋板可以關閉,阻礙污穢氣體擴散,因此異味較小,此外,蓋板隔絕視線,使得整體外觀更整潔。
但是,根據醫療機構的分析報告指出,坐便是一種不健康的排泄姿勢,根據數據分析,坐便時間相比于蹲便用時更長。
用坐便器方便時,用戶的身體保持為坐姿,此時人體內的U形恥骨直腸肌會稍微放松,使得用戶的肛腸角處于80°到90度的范圍,而傳統的蹲便狀態下,用戶的恥骨直腸肌更加放松,使肛腸角處于100°到110°的范圍,從而使用戶排便更加輕松。根據研究結構顯示,當身體軀干和腿部形成大約35°角的狀態下,恥骨直腸肌也處在放松狀態,肛腸角大,且此時臀部肌肉放松,十分利于排便。
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馬桶凳在實際中存在成本造價高,易損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輔助排便凳,以提高用戶使用坐便器方便時的效率,減少排便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輔助排便凳,且能夠轉化為用于泡腳的足浴盆。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種輔助排便凳,且用戶可以利用輔助排便凳上的結構,進行衣物清潔。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輔助排便凳,包括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均設置在馬桶的遠離水箱的一側,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均為中空結構,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兩者的側壁底部與地面接觸,所述第一支撐部的頂壁和所述第二支撐部的頂壁均用于抵住用戶的鞋底或腳底。
人在使用馬桶時,標準姿勢為背靠馬桶水箱,小腿與大腿保持自然彎曲,腳部一般處于馬桶的遠離水箱的一側。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利用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來撐起用戶的腳部,用戶將雙腳放置在頂板上,使得腿部向身軀靠攏,令身軀和腿部形成35°左右的夾角,獲得更舒適的排便狀態,讓身體的肛腸角增加,減少排便時間。此外,通過輔助排便凳,本裝置可以緩和腿部較短的用戶在使用馬桶中大腿受壓發麻的情況。中空結構的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用料較少,成本更低。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還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部連接,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部連接。
連接部用于固定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之間的相對距離,以使用戶的雙腳保持自然張開的狀態,此外,連接部還具有提高輔助排便凳的整體強度的作用。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部、所述連接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圍成截面呈“C”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用于貼合所述馬桶的側壁。
現有的馬桶側壁通常為平滑過渡的弧面型,而截面呈“C”形的缺口易于貼合馬桶側壁。現在的馬桶結構更加完善,馬桶的側壁朝背離水箱的方向凸出。為便于描述稱此為馬桶遠離水箱的一側為前側。前側的凸起容易干擾輔助排便凳的安裝位置。因此,設置的缺口可以減少馬桶側壁上的凸起帶來的影響,便于用戶將輔助排便凳置于合適的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部的頂壁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第二支撐部的頂壁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均用于抵住所述用戶的腳底或鞋底。
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的設置,可以標示出輔助排便凳上適于用戶落腳的位置。由于馬桶通常設置在衛浴區域,環境濕潤且水漬很多。凸臺的結構可以便于排水,避免支撐部的頂面出現積水,方便用戶使用輔助排便凳。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臺的頂壁和所述第二凸臺的頂壁均設置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凸起。
由于馬桶所在的環境存在較多的水漬,容易滑動。通過多個間隔設置的凸起,使得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的頂面呈現出凹凸不平的結構特點,提高了用戶腳部與輔助排便凳之間的摩擦,避免用戶打滑。此外,這種結構使得凸臺可以臨時充當洗衣板的功能。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的頂壁設置有第三凸臺,所述第三凸臺呈長條狀,且所述第三凸臺的兩端分別指向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
不同的用戶對于雙腿的舒適感受不同,有的用戶喜歡比較靠攏的蹲姿,有的用戶更習慣腿部分開。而連接部設置的第三凸臺提供了額外的腳部放置區域,便于用戶調整自己的腿部姿勢。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二支撐部和所述連接部一體成型。
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和連接部三者一體成型,減少了裝配步驟,可以通過磨具一次加工成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均包括加長板,所述加長板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側壁的底部,所述加長板的底面與地面接觸。
通過設置的加長板,增加了輔助排便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也降低了輔助排便凳側翻的概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三者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連接部的底部與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的底部平齊,三者同時與地面接觸,提高了輔助排便凳的整體強度,減少了連接部從中間折斷的概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由塑料或金屬或木材制成。
塑料成本低廉,便于沖壓成型加工;金屬強度較大,質感優秀;木材經久耐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通過設置的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來提供一個供用戶使用的腳踏件,本裝置配合馬桶使用。用戶在使用馬桶時可以將雙腳放置在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的頂部,使得腿部向身軀靠攏,令身軀和腿部形成35°左右的夾角,獲得更舒適的排便狀態,讓身體的肛腸角增加,減少排便時間。
此外,本方案提供的輔助排便凳還具有其他的功用。輔助排便凳與馬桶之間相互獨立,用戶可以將輔助排便凳反向置于地面,使得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的底部開口朝上,變成可以容納用戶雙腳的泡腳盆。此外,用戶還可以利用輔助排便凳頂面的凹凸不平的結構設計作為洗衣板,來加強衣物的清潔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的輔助排便凳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輔助排便凳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輔助排便凳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匯總:
第一支撐部101;第二支撐部102;連接部103;第一凸臺104;第二凸臺105;第三凸臺106;缺口107;加長板108。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豎向”、“橫向”、“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了一種輔助排便凳,包括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
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均設置在馬桶的遠離水箱的一側,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均為中空結構,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兩者的側壁底部與地面接觸,第一支撐部101的頂壁和第二支撐部102的頂壁均用于抵住用戶的鞋底或腳底。
人在使用馬桶時,標準姿勢為背靠馬桶水箱,小腿與大腿保持自然彎曲,腳部一般處于馬桶的遠離水箱的一側。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利用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來撐起用戶的腳部,用戶將雙腳放置在頂板上,使得腿部向身軀靠攏,令身軀和腿部形成35°左右的夾角,獲得更舒適的排便狀態,讓身體的肛腸角增加,減少排便時間。此外,通過輔助排便凳,本裝置可以緩和腿部較短的用戶在使用馬桶中大腿受壓發麻的情況。中空結構的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用料較少,成本更低。
請參閱圖1,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間隔設置,馬桶的前側嵌入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之間。
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兩者的位置互不影響,用戶可以自行擺放,調節屈腿的高度和雙腿間距,以獲得舒適的姿勢,入廁更輕松。
此外,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由塑料或金屬或木材制成。
塑料成本低廉,便于沖壓成型加工;金屬強度較大,質感優秀;木材經久耐用。
本實施例提供的輔助排便凳還具有其他的功用。
由于輔助排便凳與馬桶之間相互獨立,用戶可以將輔助排便凳反向置于地面,使得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的底部開口朝上,變成可以容納用戶雙腳的泡腳盆。此外,用戶還可以利用輔助排便凳頂面的凹凸不平的結構設計作為洗衣板,來加強衣物的清潔效果。
實施例2
請參閱圖2至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主要區別在于,實施例2提供的輔助排便凳還包括連接部103。
連接部103的一端與第一支撐部101連接,連接部103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撐部102連接。
連接部103用于固定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之間的相對距離,以使用戶的雙腳保持自然張開的狀態,此外,連接部103還具有提高輔助排便凳的整體強度的作用。
進一步的,第一支撐部101、連接部103和第二支撐部102圍成截面呈“C”形的缺口107,缺口用于貼合馬桶的側壁。
現有的馬桶側壁通常為平滑過渡的弧面型,而截面呈“C”形的缺口107易于貼合馬桶側壁。現在的馬桶結構更加完善,馬桶的側壁朝背離水箱的方向凸出。為便于描述稱此為馬桶遠離水箱的一側為前側。前側的凸起容易干擾輔助排便凳的安裝位置。因此,設置的缺口107可以減少馬桶側壁上的凸起帶來的影響,便于用戶將輔助排便凳置于合適的位置。
進一步的,第一支撐部101的頂壁設置有第一凸臺104,第二支撐部102的頂壁設置有第二凸臺105,第一凸臺104和第二凸臺105均用于抵住用戶的腳底或鞋底。第一凸臺104的頂壁和第二凸臺105的頂壁均設置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凸起。
第一凸臺104和第二凸臺105的設置,可以標示出輔助排便凳上適于用戶落腳的位置。由于馬桶通常設置在衛浴區域,環境濕潤且水漬很多。凸臺的結構可以便于排水,避免支撐部的頂面出現積水,方便用戶使用輔助排便凳。
由于馬桶所在的環境存在較多的水漬,容易滑動。通過多個間隔設置的凸起,使得第一凸臺104和第二凸臺105的頂面呈現出凹凸不平的結構特點,提高了用戶腳部與輔助排便凳之間的摩擦,避免用戶打滑。
進一步的,連接部103的頂壁設置有第三凸臺106,第三凸臺106呈長條狀,且第三凸臺106的兩端分別指向第一支撐部103和第二支撐部103。
不同的用戶對于雙腿的舒適感受不同,有的用戶喜歡比較靠攏的蹲姿,有的用戶更習慣腿部分開。而連接部103設置的第三凸臺106提供了額外的腳部放置區域,便于用戶調整自己的腿部姿勢。
連接部103與第一支撐部101之間、連接部103與第二支撐部102之間可以通過粘結或緊固件等方式連接。
本裝置提供的缺口107的目的之一在于貼合馬桶的側壁,更好的放置輔助排便凳和固定固定排便凳的位置。缺口107還能帶來其他的一些功用,比如,用戶可以單獨取出輔助排便凳,坐在輔助排便凳上以便于漏出和清洗下體。
實施例3
請參閱圖4至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與實施例2的主要區別在于,第一支撐部101、第二支撐部102和連接部103一體成型。
第一支撐部101、第二支撐部102和連接部103三者一體成型,減少了裝配步驟,可以通過磨具一次加工成型。
在設置的過程中,第一支撐部101、第二支撐部102和連接部103三者為整體,第一支撐部101、第二支撐部102和連接部103均包括相連通的腔體,且為了便于加工,腔體均為開口朝下的結構。
進一步的,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均包括加長板108,加長板108設置在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的側壁的底部,加長板108的底面與地面接觸。
通過設置的加長板108,增加了輔助排便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也降低了輔助排便凳側翻的概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連接部103、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三者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連接部103的底部與第一支撐部101和第二支撐部102的底部平齊,三者同時與地面接觸,提高了輔助排便凳的整體強度,減少了連接部103從中間折斷的概率。
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步驟、數字表達式和數值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裝置,其實現原理及產生的技術效果和前述方法實施例相同,為簡要描述,裝置實施例部分未提及之處,可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相應內容。
在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