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刷。
背景技術:
地刷是配套吸塵器常用的清潔配件。通常,地刷的底板開設有吸塵口,地刷內部具有吸塵通道,吸塵通道與吸塵口的中部相連通。使用時通過手動推動地刷將灰塵清掃出來并通過吸塵口、吸塵通道被吸塵器吸除。在清潔地毯時,由于地刷底板水平設置,吸塵通道與吸塵口的中部相連通,中部的吸力最強,因此地毯容易在吸塵口中部被吸附住,從而對吸塵口的中部形成遮擋,影響吸塵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地刷。
本申請中以地刷的使用狀態為基準,以地刷連接彎管的一側為后,相對的一側為前;地刷的兩側分別為左、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地刷,包括連接有彎管的地刷本體,所述的地刷本體具有底板,所述的底板上開設有吸塵口,所述的地刷本體內部具有吸塵通道,所述的吸塵通道與吸塵口相連通,所述的底板具有位于所述的吸塵口前側的前底板面,所述的前底板面為平滑面,所述的前底板面中部與地面的距離大于所述的前底板面兩側與地面的距離。
優選地,所述的前底板面中部與地面的距離與前底板面兩側與地面的距離的差大于0.5mm。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前底板面中部與地面的距離與前底板面兩側與地面的距離的差大于0.5mm,小于1.5mm。
優選地,所述的前底板面為弧面。
優選地,所述的前底板面包括位于中部的直線面、和位于兩側的斜線面,所述的直線面和斜線面相連接并光滑過渡。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斜線面投影在地面上的長度小于50mm。
優選地,所述的吸塵口從底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的吸塵通道與吸塵口的中部相連通。
優選地,所述的前底板面以所述的底板的中心線相對稱。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前底板面中間高、兩側低的結構,在進行地毯清潔時,前底板面兩側可以與地毯進行更有效的貼合,減小前底板面中部吸塵口對地毯的上吸幅度,有效的提高吸塵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施例的立體圖;
附圖2為本實施例的前視示意圖。
其中:1、地刷本體;10、底板;100、前底板面;100a、前底板面中部;100b、前底板面兩側;11、吸塵口;2、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2所示的一種地刷,包括連接有彎管2的地刷本體1。其中:地刷本體1具有底板10,底板10上開設有吸塵口11,吸塵口11從底板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地刷本體1內部具有吸塵通道,吸塵通道與吸塵口11的中部相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底板10具有位于吸塵口11前側的前底板面100,前底板面100為平滑面并以底板1的中心線o相對稱,前底板面中部100a與地面的距離大于前底板面兩側100b與地面的距離,即前底板面100在使用狀態時,中間高于兩側。具體的參數可以是:前底板面中部100a與地面的距離與前底板面兩側100b與地面的距離的差a大于0.5mm,優選的為a大于0.5mm,小于1.5mm。
具體實現前底板面100中間高于兩側的結構可以是:
方式一:前底板面100直接采用弧面。
方式二:前底板面100包括位于中部的直線面、和位于兩側的斜線面,直線面和斜線面相連接并光滑過渡,并且斜線面投影在地面上的長度b小于50mm。
地刷在進行地毯清潔時,前底板面兩側100b與地毯進行更有效的貼合,將兩側的地毯拉住,從而減小中部吸塵口11對地毯的上吸幅度,有效的提高吸塵效率。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