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及床架產品領域,特指一種改良型電動床架。
背景技術:
:
由于人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覺,以致使床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家具用品,現有市場上的床種類繁多,但使用功能單一,通常只具備睡覺的功能。
目前,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失眠,或者睡眠質量不好,或者打鼾,然而傳統的床架并不能進行升降,導致不能夠使消費者處于一個較好的睡姿,以致不能解決上述問題,對人們造成極大的困擾。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提出以下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良型電動床架。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該改良型電動床架包括:基架,該基架上設置有可移動的滑動架;床架主體,其包括固定于滑動架上的臀部板、分別與臀部板兩端樞接的背部板和大腿板以及與大腿板樞接的小腿板,該背部板與基架之間設置有第一聯動桿,該小腿板與滑動架之間設置有第二聯動桿;驅動機構,其包括設置于臀部板與大腿板之間并用于驅動該大腿板相對臀部板升降的第一推桿馬達以及設置于臀部板與背部板之間并用于驅動該背部板相對臀部板升降的第二推桿馬達,該第一推桿馬達與第二推桿馬達交叉分布。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架內側設置有滑槽,所述滑動架下端設置有支座,該支座上安裝的滑輪設置于滑槽中。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大腿板底部設置有第一弧形座,所述第一推桿馬達一端與第一弧形座鉸接,所述第一推桿馬達另一端與臀部板底部鉸接;所述背部板底部設置有第二弧形座,所述第二推桿馬達一端與第二弧形座鉸接,所述第二推桿馬達另一端與臀部板底部鉸接。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聯動桿一端與所述基架鉸接,該第一聯動桿另一端與所述背部板中部鉸接;所述第二聯動桿一端與所述滑動架鉸接,該第二聯動桿另一端與所述小腿板一端鉸接。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架下端設置有若干可調節高度的支撐腳。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床架主體上還鋪設有軟墊,該軟墊位于臀部板、背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驅動機構中的第一推桿馬達及第二推桿馬達同時工作以向外凸伸,以致使床架主體中的臀部板相對滑動架固定,且床架主體中的大腿板及背部板均相對臀部板向上抬升,與此同時,小腿板在第二聯動桿及大腿板的作用下同樣向上抬升,由于所述背部板通過第一聯動桿與基架鉸接,以致使背部板在抬升的過程中會在第一聯動桿的作用下拉動臀部板向遠離小腿板的方向移動,令整個床架主體及滑動架均在基架上移動,令消費者向后移動,可調節躺坐的相對位置,以致使不分性別年齡大小的消費者在狹小的空間中也可調節相對于電視機的距離,以此可有效避免出現視力近視的現象,令本實用新型具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
2、由于背部板及大腿板與小腿板均可升降,以保證身體重量被合理分散,調節出舒適的承托,并化解壓力的傷害,有效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此設計可以使睡眠處于一個更自然,更放松,更健康的狀態,并可使消費者達到深度睡眠的理想境界。背部板及大腿板與小腿板在升起來時,方便做床底衛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見圖1、2所示,為一種改良型電動床架,其包括:基架2以及安裝于基架2上的滑動架3、安裝于滑動架3上的床架主體1和設置于滑動架3與床架主體1之間的驅動機構4。
所述滑動架3以可移動的方式安裝于基架2。具體而言,所述基架2內側設置有滑槽21,所述滑動架3下端設置有支座31,該支座31上安裝的滑輪32設置于滑槽21中,也就是說,該滑輪32可在滑槽21中移動,以致使滑動架3可相對基架2移動。
所述基架2下端設置有若干可調節高度的支撐腳22,以致使消費者可根據實際需求調節基架2離地面的距離,令消費者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所述床架主體1包括固定于滑動架3上的臀部板11、分別與臀部板11兩端樞接的背部板12和大腿板13以及與大腿板13樞接的小腿板14,其中,所述床架主體1上還鋪設有軟墊10,該軟墊10位于臀部板11、背部板12、大腿板13及小腿板14上。
所述驅動機構4包括設置于臀部板11與大腿板13之間并用于驅動該大腿板13相對臀部板11升降的第一推桿馬達41以及設置于臀部板11與背部板12之間并用于驅動該背部板12相對臀部板11升降的第二推桿馬達42,該第一推桿馬達41與第二推桿馬達42交叉分布。另外,該背部板12與基架2之間設置有第一聯動桿15,該小腿板14與滑動架3之間設置有第二聯動桿16。
所述大腿板13底部設置有第一弧形座131,所述第一推桿馬達41一端與第一弧形座131鉸接,所述第一推桿馬達41另一端與臀部板11底部鉸接;所述背部板12底部設置有第二弧形座121,所述第二推桿馬達42一端與第二弧形座121鉸接,所述第二推桿馬達42另一端與臀部板11底部鉸接。
所述第一聯動桿15一端與所述基架2鉸接,該第一聯動桿15另一端與所述背部板12中部鉸接;所述第二聯動桿16一端與所述滑動架3鉸接,該第二聯動桿16另一端與所述小腿板14一端鉸接。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驅動機構4中的第一推桿馬達41及第二推桿馬達42同時工作以向外凸伸,以致使床架主體1中的臀部板11相對滑動架3固定,且床架主體1中的大腿板13及背部板12均相對臀部板11向上抬升,與此同時,小腿板14在第二聯動桿16及大腿板13的作用下同樣向上抬升,由于所述背部板12通過第一聯動桿15與基架2鉸接,以致使背部板12在抬升的過程中會在第一聯動桿15的作用下拉動臀部板11向遠離小腿板14的方向移動,令整個床架主體1及滑動架3均在基架2上移動,令消費者向后移動,可調節躺坐的相對位置,以致使不分性別年齡大小的消費者在狹小的空間中也可調節相對于電視機的距離,以此可有效避免出現視力近視的現象,令本實用新型具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由于背部板及大腿板與小腿板均可升降,以保證身體重量被合理分散,調節出舒適的承托,并化解壓力的傷害,有效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此設計可以使睡眠處于一個更自然,更放松,更健康的狀態,并可使消費者達到深度睡眠的理想境界。背部板及大腿板與小腿板在升起來時,方便做床底衛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