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梯子,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的防滑梯。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對防滑梯進行防滑處理,一般都采用在防滑梯底端綁扎汽車外胎或給防滑梯加裝防滑鞋等措施。這些措施雖然對防滑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有些選用的防滑材料防滑特性不突出,防滑效果不好,有些防滑部分與地面接觸面小,摩擦的力度不夠,有些只能防止下滑而不能防止側滑,再者就是上述防滑措施在一些作業地面環境中會失去防滑的作用,例如在雨后泥濘地段及雪后光滑的路面上作業,上述防滑措施就會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防滑性能好的防滑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防滑梯,其包括梯子和兩條第一撐桿,所述兩條第一撐桿分別與所述梯子的兩側底端連接,所述第一撐桿與所述梯子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撐桿與所述梯子的兩側底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撐桿與所述梯子之間設有第一角度調節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角度調節器為插銷式角度調節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角度調節器為棘輪式角度調節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若干組第二撐桿,所述第二撐桿對稱地設置于所述梯子兩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撐桿與所述梯子的兩側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撐桿與所述梯子之間設有第二角度調節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角度調節器為插銷式角度調節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角度調節器為棘輪式角度調節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撐桿為可伸縮撐桿。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防滑梯,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若干組撐桿分別與地面、墻壁接觸,增大了梯子與地面、墻壁之間摩擦力,防止梯子在工作時滑動,提高了梯子的防滑性能,同時對梯子起到支撐固定作用,保證梯子傾斜度不變,從而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此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滑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為了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防滑梯,下面詳細介紹該防滑梯的結構特點與工作原理。
如圖1所示,本優選實施例的防滑梯,其包括梯子1和兩條第一撐桿2,兩條第一撐桿2分別與梯子1的兩側底端連接,第一撐桿2與梯子1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A。由此,本優選實施例的防滑梯,通過第一撐桿與地面接觸,增加了防滑梯與地面之間摩擦力,防止梯子在工作時滑動,同時對梯子起到支撐固定作用,保證梯子傾斜度不變,提高了梯子的防滑性能,從而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撐桿2與所述梯子1的兩側底端轉動連接,在第一撐桿2與梯子1之間設有第一角度調節器3,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防滑梯時,根據工作的需求,通過調節第一角度調節器3,將第一撐桿2轉動相應角度A,實現不同傾斜度擺放,提高了防滑梯的適用性。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若干組第二撐桿4,第二撐桿4對稱地設置于所述梯子1兩側,第二撐桿4與所述梯子1的兩側轉動連接,第二撐桿4與梯子1之間設有第二角度調節器5。在使用本實施例的防滑梯時,根據工作的需求,通過調第二角度調節器5,將第二撐桿4轉動相應角度A,使得第二撐桿4支撐于墻壁上,增大了梯子與墻壁摩擦力,進一步防止梯子在工作時滑動,提高了梯子的防滑性能,從而進一步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二撐桿4為可伸縮撐桿,以保證第二撐桿4支撐到墻壁上,適應梯子1在不同傾斜度擺放下使用的情況。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調節器3優選為現有技術中的插銷式角度調節器或棘輪式角度調節器。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角度調節器5優選為現有技術中的插銷式角度調節器或棘輪式角度調節器。
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的實施例,而非全部。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