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吸塵盒及電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65361閱讀:833來源:國知局
吸塵盒及電動工具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盒及電動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砂光機廣泛應用于墻面或地面的打磨砂光。砂光機具有提供驅動力的電機,電機連接到動力傳輸系統且位于砂光機的機身內。砂光機還具有工作底板,電機通過動力傳輸系統和工作底板連接,在工作底板的底面貼附有砂紙等磨砂材料。工作時,電機驅動底盤繞一軸作軸向轉動,貼附的砂紙就會相應轉動,對要打磨的工件表面進行打磨,從而使之光滑平整。在實際的打磨過程中,砂紙和工件表面打磨接觸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這些粉塵隨著工作底盤的高速轉動而被甩出到外界,因此飛濺的粉塵會影響操作者的視線,降低工作效率。更有甚者,大量的粉塵被操作者的呼吸系統吸入體內,影響操作者的健康,對其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性。故傳統的砂光機一般都會設置吸塵系統。然而,對于直流砂光機,吸塵系統通常與電池包呈上下位置設置于機身的同一側,為了避免兩者之間產生干涉,吸塵系統一般采用在機身預留排塵口,并通過外置的集塵管和集塵袋進行粉塵收集,其吸塵效果較差且造成砂光機體積較大,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與機身集成一體的吸塵盒。

還有必要提供一種帶有該吸塵盒的電動工具。

一種吸塵盒,設置于機身上,所述吸塵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支盒和第二支盒,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的另一端朝相同方向延伸并沿周向設置于所述機身外周;所述盒體上開設有均與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連通的集塵口及出風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塵盒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機身外周,且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之間界定形成用于夾持所述機身的夾持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盒與所述第二支盒相對的兩個表面中至少一個表面和所述機身表面對應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導軌和導向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相對的兩個表面中至少一個表面和所述機身表面對應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和限位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盒體還包括連通于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之間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連接部相對的兩端,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的另一端朝所述連接部相同的一側延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塵盒包括過濾紙,所述過濾紙設置于所述盒體的內表面上并覆蓋所述出風孔。

一種電動工具,其包括機身及設置于所述機身上的吸塵盒,所述吸塵盒為上述所述的吸塵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動工具包括電池包,所述第一支盒和所述第二支盒之間界定形成用于夾持所述機身的夾持位,所述吸塵盒通過所述夾持位安裝于所述機身外,所述電池包設置于所述機身與所述吸塵盒相對的一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動工具包括排塵組件,所述排塵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機身內的風扇及罩設于所述風扇外的殼體,所述殼體的一側還設置有與所述集塵口連通的排塵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動工具為砂光機。

在本實用新型中,當吸塵盒設置于砂光機等電動工具上時,吸塵盒固定于機身外周,并通過集塵口將電動工具工作時產生的粉塵收集于相互連通的第一支盒和第二支盒內,如此在不影響吸塵效果的同時,使吸塵盒與機身集成于一體,從而有利于減小電動工具的體積,提高可操作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工具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電動工具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電動工具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圖1所示電動工具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照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電機工具100包括機身10、動力組件(圖未示)、設置于機身10下方的工作頭20、電池包30、排塵組件40 (請參看圖3)以及吸塵盒50。其中,動力組件包括馬達及與馬達連接的樞軸,工作頭20通過樞軸與機身10連接,并在馬達的驅動下相對機身10動作以實現對應功能。電池包30設置于機身10的一側,用于為電動工具100提供電源。排塵組件40設置于機身10內用于排出電動工具100工作時產生的粉塵,吸塵盒40設置于機身10上與排塵組件40配合,用于收集排塵組件40排出的粉塵。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電動工具為砂光機,工作頭20為設置于機身10下方的砂盤,砂盤在工作時與工件表面接觸并在馬達的驅動下旋轉,以對工作表面進行打磨。

請參看圖3,排塵組件40包括風扇41及套設于風扇41外的殼體43。風扇 41與動力組件連接,其可在動力組件的驅動下轉動并使機身10內形成負壓狀態,以將工作頭20在打磨時產生的粉塵吸入。殼體43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大體呈蝸殼狀,其一側設置有連通于外部與自身內部之間的排塵管430。

請參看圖4,吸塵盒50設置于機身10上,并與電池包30設置于機身10相對的兩側。吸塵盒50包括盒體51及設置于盒體51內的過濾紙53。盒體51大體呈中空狀,其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的一端連接,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的另一端朝相同方向延伸并沿周向設置于機身10外周。

盒體51上開設有均與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連通的集塵口512及出風孔514。集塵口512與排塵管430連通,以便于粉塵在風扇41旋轉氣流的帶動下由排塵管430經集塵口512進入盒體51內。出風孔514連通于外部與盒體 51之間,用于保持盒體51內部與外界連通。過濾紙53設置于盒體51的內表面上并覆蓋出風孔514,以防止粉塵隨風流由出風孔514飛出。

具體地,吸塵盒50可拆卸地設置于機身10外周,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相互分離的一端朝相同方向延伸并界定形成用于夾持機身10的夾持位 5101。如此,吸塵盒50可通過夾持位5101可拆卸地安裝于機身10外,以便于對吸塵盒50清潔。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實施例中,吸塵盒50可直接與機身10一體成型。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盒體51包括連通于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之間的連接部513,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的一端連接于連接部513相對的兩端,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的另一端朝連接部513相同的一側延伸并形成上述夾持位5101。如此,盒體51大體呈一端開口的中空U字型,其通過開口的一端安裝于機身10外周并通過夾持位5101卡設固定于機身10外。其中,集塵口512開設于連接部513面向機身10的表面并與排塵管430連通。出風孔 514設置于第一支盒510和/或第二支盒511背向機身10的表面。

進一步地,第一支盒510與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中至少一個表面上設置有導軌或導向槽,相應地,機身10表面對應設置有與之配合導向槽或導軌,如此以通過導軌與導向槽的配合,準確引導吸塵盒50安裝于機身10上。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支盒510與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均凸出設置有導軌5103,機身10外周對應開設有卡嵌導軌5103的導向槽11。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實施例中,導向槽11和導軌5103設置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互換,即導向槽11設置于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導軌5103 凸出設置于機身10外周;或者,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中,其中一個表面設置有導向槽11,而另一個表面設置導軌5103,機身10則對應設置即可,在此亦不做限定。

更進一步地,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中至少一個表面上設置有限位凸起或限位槽,相應地,機身10表面對應設置有與之配合的限位槽或限位凸起。如此,當吸塵盒50安裝于機身10上并到位時,通過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將其固定于機身10上。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上凸出設置有限位凸起5105。其中,限位凸起5105設置于導軌5103遠離連接部513的末端。機身10外周與限位凸起5105對應位置設置有限位槽13。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實施例中,限位凸起5105和限位槽13設置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互換,即限位槽13設置于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限位凸起5105凸出設置于機身10外周;或者,第一支盒510和第二支盒511相對的兩個表面中,其中一個表面設置有限位槽13,而另一個表面設置限位凸起5105,機身10則對應設置即可,在此亦不做限定。

在組裝時,將吸塵盒50的開口端對準機身10,并使導軌5103卡嵌于導向槽11內;向前推動吸塵盒50并當限位凸起5105卡設于限位槽13內時,吸塵盒50固定并安裝于機身10上;此時,吸塵盒50與機身10集成于一體,美觀且占用空間較小,有利于減小電動工具100整體的體積,提高可操作性。另外,吸塵盒50的連接部513與電池包30分別位于機身10相對的兩側,避免兩者之間產生干涉而影響吸塵效果。

在工作時,工作頭20與工件表面打磨產生的粉塵在風扇41的作用下,由排塵管430經集塵口512吸入盒體51內部,卷帶有粉塵的風流由出風孔514流出,粉塵由于過濾紙53的阻擋落入并收集于盒體51內。

在本實用新型中,吸塵盒50通過夾持位5101固定于機身10外周,并通過集塵口512將電動工具100工作時產生的粉塵收集于盒體51內,如此在不影響吸塵效果的同時,使吸塵盒50與機身10集成于一體,從而有利于減小電動工具100的體積,提高可操作性。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