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具領域,具體是一種折疊桌。
背景技術:
桌子是一種常用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可以在上面放東西、做事情、吃飯、寫字、工作等。桌子是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生活器材,普遍應用于各個家庭和辦公場所,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和對生活物質的高層次、專業化、多功能化、人性化、實用美觀化、價值化發展,人們對各種家具的要求逐漸趨向于輕便小型化、易存放、易移動化和多功能化。為了在桌子不使用時而不至于占較多的空間,市面上出現了多種可折疊的桌子,這些可折疊的桌子主要是通過支撐架的折疊或收縮來實現占地面積小的目的,市面上出現的折疊桌子一般結構復雜,折疊程序繁瑣,撐開后的桌子牢固性較差,而且折疊后桌腿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間位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桌,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折疊桌,包括桌面、支撐框、支撐腳、折疊軸一、折疊軸二、支撐桿和三角鐵;所述桌面安裝在支撐框上,所述支撐腳與支撐框鉸連接,所述折疊軸一通過螺栓鉸接在支撐腳上;所述折疊軸一與折疊軸二鉸連接,所述折疊軸二與三角鐵鉸連接,所述三角鐵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桌面上;所述折疊軸一上還設置有支撐扣槽,所述折疊軸二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位置與支撐扣槽的位置相對應。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桌面通過螺釘與支撐框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框為一長方形鐵框。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折疊軸二的底端設置有折疊孔二,所述折疊軸一的頂端設置有折疊孔三,折疊孔三的位置與折疊孔二的位置相對應;螺栓依次穿過折疊孔二和折疊孔三將折疊軸一和折疊軸二連接;所述折疊軸二的外側與折疊軸一的內側接觸。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腳上設置有支撐腳孔,所述支撐腳孔與折疊孔四位置相對應,所述折疊孔四設置在折疊軸一的底端,所述支撐腳外側與支撐框內側接觸。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折疊軸二的頂端設置有折疊孔一,三角鐵的下側設置有三角鐵支撐孔,所述三角鐵支撐孔的位置與折疊孔一的位置相對應,螺栓依次穿過折疊孔一和三角鐵支撐孔將三角鐵與折疊軸二連接;所述三角鐵的外側與折疊軸二的內側相接觸。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桿兩端固定連接兩個相鄰的支撐軸二,所述支撐桿的長度大于相鄰支撐軸二的距離。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腳共設置有四個,分別安裝在桌面的前側和后側;所述折疊軸一、折疊軸二和三角鐵均設置有四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將支撐腳折疊到支持框內,避免了支撐腳占用過多的空間,使折疊體積更加的小;并且設置了支撐桿能夠對折疊軸進行限定并且起到一定的牢固作用使桌面在支開過程中更加的牢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折疊桌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折疊桌撐開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折疊桌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折疊桌中折疊軸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折疊桌中折疊軸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桌面,2-支撐框,3-支撐腳,4-折疊軸一,5-折疊軸二,6-支撐桿,7-支撐扣槽,8-三角鐵,9-三角鐵支撐孔,10-折疊孔一,11-折疊孔二,12-折疊孔三,13-折疊孔四,14-支撐腳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折疊桌,包括桌面1、支撐框2、支撐腳3、折疊軸一4、折疊軸二5、支撐桿6和三角鐵8;所述桌面1安裝在支撐框2上,所述桌面1通過螺釘與支撐框2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框2為一長方形鐵框,所述支撐腳3與支撐框2鉸連接,所述支撐腳3外側與支撐框2內側接觸,所述支撐腳3上設置有支撐腳孔14,所述支撐腳孔14與折疊孔四13位置相對應,所述折疊孔四13設置在折疊軸一4的底端,所述折疊軸一4通過螺栓鉸接在支撐腳3上,螺栓依次穿過折疊孔四13和支撐腳孔14;所述折疊軸一4與折疊軸二5鉸連接,所述折疊軸二5的底端設置有折疊孔二11,所述折疊軸一4的頂端設置有折疊孔三12,折疊孔三12的位置與折疊孔二11的位置相對應;螺栓依次穿過折疊孔二11和折疊孔三12將折疊軸一4和折疊軸二5連接;所述折疊軸二5的外側與折疊軸一4的內側接觸;所述折疊軸二5與三角鐵8鉸連接,所述折疊軸二5的頂端設置有折疊孔一10,三角鐵8的下側設置有三角鐵支撐孔9,所述三角鐵支撐孔9的位置與折疊孔一10的位置相對應,螺栓依次穿過折疊孔一10和三角鐵支撐孔9將三角鐵8與折疊軸二5連接;所述三角鐵8的外側與折疊軸二5的內側相接觸;所述三角鐵8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桌面1上;所述折疊軸一4上還設置有支撐扣槽7,所述折疊軸二5上固定安裝有支撐桿6,所述支撐桿6兩端固定連接兩個相鄰的支撐軸二5,所述支撐桿6的長度大于相鄰支撐軸二5的距離;所述支撐桿6的位置與支撐扣槽7的位置相對應;所述支撐腳3共設置有四個,分別安裝在桌面的前側和后側;所述折疊軸一4、折疊軸二5和三角鐵8均設置有四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桌子實用完畢后,然后將支撐腳3沿著支撐框2進行折疊,使支撐腳3折疊到支撐框2內同時折疊軸一4一端圍繞著支撐腳3進行旋轉,另一端圍繞著折疊軸二5進行旋轉,同時折疊軸二5的頂端圍繞著三角鐵8進行旋轉,將折疊軸一4和折疊軸二5均轉動至支撐框2內,完成折疊;
當需要使用桌子時,打開支撐腳3將支撐腳3圍繞著支撐框2向下轉動至與支撐框垂直,此時折疊軸一4和折疊軸二5在支撐腳3的帶動下往下轉動呈一直線,此時支撐桿6正好位于支撐扣槽7的槽內,支撐扣槽7的槽臂正好卡扣住支撐桿6,從而限制了折疊軸一4與折疊軸二5的相互轉動角度。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