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密封圈翻轉的地刷彎管組件。
背景技術:
地刷組件與伸縮管組件通過附件接頭與地刷彎管連接起來,為了使整個附件組件有良好的密封效果,附件接頭與地刷彎管之間有一個附件鎖緊密封圈,該密封圈呈錐形,大端為開面,由于密封圈的接觸部最大直徑大于地刷彎管內壁直徑,當接觸部發生形變時,可保持與地刷彎管內壁良好的密封效果。但是在附件接頭與地刷彎管分開的過程中,由于地刷彎管存在彎管孔,接觸部的形變會在彎管孔處加劇,這樣會讓密封圈有外翻的情況出現,導致整個附件組件密封效果變差,從而影響吸塵器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密封圈翻轉的地刷彎管組件,其結構簡單,通過地刷彎管與密封圈漸變接觸,防止密封圈外翻,密封效果佳,成本低且經久耐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止密封圈翻轉的地刷彎管組件,其至少包括:伸縮管、固定連接在伸縮管一端的附件接頭、至少部分收容附件接頭一端的地刷彎管、設置在地刷彎管上且可將附件接頭與地刷彎管固定連接的鎖扣件、以及套設在附件接頭上且與地刷彎管內壁密封的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圈包括基部、以及由基部一體延伸并與基部延伸方向相交呈銳角的接觸部,而接觸部與地刷彎管內壁之間至少部分為漸變面接觸。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所述銳角小于45度。
所述接觸部的最大直徑大于地刷彎管的內壁直徑,以保證密封性。
所述接觸部與地刷彎管內壁之間至少部分為導向斜面接觸。
所述接觸部至少部分為導向斜面。
還包括圍繞附件接頭設置的附件蓋板、以及圍繞地刷彎管設置的彎管蓋板。
所述地刷彎管設置有彎管孔,而附件接頭設置有接頭凹部,鎖扣件一端設置有可繞軸旋轉的鎖扣頭,其中鎖扣頭穿過彎管孔并與接頭凹部鎖扣配合。
所述彎管孔至少部分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兩條邊與接觸部抵靠接觸,其中兩條邊的相交點在伸縮管脫離地刷彎管時較兩條邊先于接觸到接觸部。
所述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且兩條邊的內壁具有導向斜面。
本實用新型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地刷彎管與密封圈漸變接觸,防止密封圈外翻,密封效果佳,成本低且經久耐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圈的截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地刷彎管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止密封圈翻轉的地刷彎管組件的具體實施例,其包括伸縮管10、固定連接在伸縮管10一端的附件接頭1、圍繞附件接頭1設置的附件蓋板2、至少部分收容附件接頭1一端的地刷彎管3、設置地刷彎管3上且可將附件接頭1與地刷彎管3固定連接的鎖扣件4、圍繞地刷彎管3設置的彎管蓋板5、以及套設在附件接頭1上且與地刷彎管3內壁密封的密封圈6,其中密封圈6包括基部60、以及由基部60一體延伸并與基部60延伸方向相交呈銳角的接觸部62,該銳角優選小于45度。
附件接頭1設置有容納密封圈6的密封槽12、與密封槽12相鄰的接頭凹部14。
地刷彎管3包括收容附件接頭1一端的收容腔30、部分容納密封圈6的凹槽32、以及與收容腔30相連通的彎管孔34。彎管孔34至少部分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兩條邊340與接觸部62抵靠接觸,其中兩條邊340的相交點在伸縮管10脫離地刷彎管3時較兩條邊340先于接觸到接觸部62。三角形優選為直角三角形,且兩條邊340的內壁具有導向斜面。
鎖扣件4的一端設置有可繞軸旋轉的鎖扣頭40、和另一端則設置有彈簧,其中鎖扣頭40穿過彎管孔34并與接頭凹部14鎖扣配合。
在地刷彎管3拔出的過程中,由于密封圈的接觸部62最大直徑大于地刷彎管3的內壁直徑,接觸部62的形變集中在彎管孔34,從而受力向外翻轉。因此本實用新型為了使兩者接觸通過接觸面積變大慢慢過渡,通過漸變式接觸,即由兩條邊的相交點開始接觸面積逐漸變大,讓密封圈6與地刷彎管3逐漸接觸,實現導向的作用,同時地刷彎管3的強度要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地刷彎管與密封圈漸變接觸,防止密封圈外翻,密封效果佳,成本低且經久耐用。
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