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家用智能茶幾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34369閱讀:356來源:國知局
一種家用智能茶幾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智能家居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家用智能茶幾。



背景技術:

茶幾在中國是入清之后開始盛行的家具。從明代繪畫中所見,當時香幾兼有茶幾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幾才從香幾中分離出來,演變為一個獨立的新品種。一般來講,茶幾較矮小,有的還做成兩層式,與香幾比較容易區別。清代茶幾較少單獨擺設,往往放置于一對扶手椅之間,成套陳設在廳堂兩側。由于放在椅子之間成套使用,所以它的形式、裝飾、幾面鑲嵌及所用材料和色彩等人多隨著椅子的風格而定,多見擺放于客廳。

茶幾一般都是放在客廳沙發的位置,主要起到放置茶杯和泡茶用具,以及泡茶的作用,而泡茶茶幾上一般有自動加熱水的電水壺,該種電水壺與茶幾做成一體,占用了茶幾表面的空間,且影響了茶幾的美觀,并且,在現有的茶幾上泡茶時,往往都需要人工將茶葉添加到水杯中,無法實現自動添茶;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家用智能茶幾,其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內部安裝有智能輸茶裝置,能夠根據飲茶者的選擇來在水杯中自動添加普通小葉茶、粉末狀的茶葉、或卷成球形的大葉茶、亂布置的長條形大葉茶、卷成麻花狀的大葉茶或壓成扁平薄片型的大葉茶等多種類型茶葉,適用面廣,功能多;

(2)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能夠實現自動加熱水,自動將開水加到水杯中,自動在水杯中添加不同類型的茶葉,以及自動將茶水送出等一整套工作,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

(3)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相入茶氣缸可帶動各滑桿在入茶槽內往復滑動的設計,有助于對各輸茶終端進行微調,避免因各輸茶終端的位置偏移而導致茶葉掉落過程中灑落至水杯外,有助于節約茶葉;

(4)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使用一號電磁鐵與二號電磁鐵來控制一號茶葉儲倉內茶葉的掉落,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小一號茶葉儲倉的體積,有助于減小本發明的體積;

(5)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擋茶塊上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形結構,且擋茶塊上端的錐形結構其錐角為30°-60°。其能使得茶葉依靠重力從擋茶塊四周均勻掉落到水杯中,而若擋茶塊的上端錐角大于60°,則容易因擋茶塊的錐面平緩而使得茶葉下落速度緩慢,從而延長了茶葉添加時間,使茶葉添加效率變低,若擋茶塊的上端錐角小于30°,則容易因擋茶塊的錐面過陡而使得茶葉下落的速度過快,使茶葉與水杯的撞擊力過大,造成水杯在輸送帶上的傾倒,從而該設計十分人性化;

(6)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茶幾表面僅有一個供水杯進入的孔洞,從而使得本發明的添茶裝置和加水裝置都不會占用茶幾表面,不會影響茶幾美觀,同時使得茶幾表面空間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中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能夠實現自動加熱水,自動將開水加到水杯中,自動在水杯中添加不同類型的茶葉,以及自動將茶水送出等一整套工作,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包括機身、進杯裝置、加水裝置、輸茶裝置和輸送帶,所述的進杯裝置位于機身右部,所述的加水裝置安裝在機身上位于進杯裝置左側,所述的輸茶裝置安裝在機身上位于加水裝置左側,所述的輸送帶沿左右方向水平安裝在機身上,且輸送帶位于進杯裝置、加水裝置和輸茶裝置正下方;

所述的輸茶裝置包括輸茶轉盤、輸茶轉軸、入茶氣缸、一號輸茶終端和二號輸茶終端端;所述的輸茶轉盤為扁平圓形盤,輸茶轉盤中部安裝有輸茶轉軸,輸茶轉軸安裝在機身上,且輸茶轉軸與外部動力裝置相連接;輸茶轉盤上沿輸茶轉軸徑向均勻設置有入茶槽,所述的入茶氣缸沿輸茶轉軸徑向安裝在機身上端面且位于入茶槽正上方;所述的一號輸茶終端與二號輸茶終端端之間相互交替安裝在機身的入茶氣缸上,且一號輸茶終端與二號輸茶終端端均貫穿入茶槽;一號輸茶終端與二號輸茶終端均用于儲存茶葉并將茶葉自動放入水杯中;工作時,當需要進行泡茶,則操作者選定要泡制的茶葉種類,接著,水杯從進杯裝置輸送到輸送帶,再從輸送帶經過加水裝置以加上開水,接著,載有開水的水杯運動到輸茶裝置下方,此時,輸茶裝置開始工作,外部動力裝置帶動輸茶轉軸旋轉,進而帶動輸茶轉盤旋轉,從而使得安裝在輸茶轉盤上的一號輸茶終端與二號輸茶終端隨輸茶轉盤同步旋轉,當某個與操作者選定的茶葉類型相對應的一號輸茶終端(或二號輸茶終端)剛好經過水杯正上方時,輸茶轉盤和輸送帶均停止工作,一號輸茶終端(或二號輸茶終端)開始向位于其正下方的水杯中自動添加茶葉;茶葉添加好之后,輸送帶再將加有指定茶葉的水杯傳輸出機身;當某個一號輸茶終端(或二號輸茶終端)內存儲的茶葉完全用完之后,則與該輸茶終端對應的入茶氣缸工作,入茶氣缸使該輸茶終端在入茶槽內向輸茶轉盤外側滑動,從而使得該輸茶終端滑動到下文中機身的換葉開口處,便于操作者在換葉開口處的手動加茶葉。

所述的機身包括頂板、前后側板、右支板和左支板,機身上安裝有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本發明所有電動元件、氣動元件和液壓元件的自動作業;所述的頂板右部設置有圓柱形的放杯空管,放杯空管上下兩端均敞開,放杯空管的內徑與泡茶用水杯的最大外徑相等,工作時,操作者將水杯從頂板處放入放杯空管中,放杯空管內壁下部均勻設置有卡杯彈片,卡杯彈片用于卡住杯檐,防止水杯直接從放杯空管中掉落到輸送帶上,同時,由于卡杯彈片具有彈性,進而當水杯收到向下的外力作用時,水杯能夠掙脫卡杯彈片的束縛,從而脫離放杯空管;所述的前側板上設置有可供跟換茶葉的換葉開口,操作者能夠從換葉開口處對輸茶裝置進行裝茶葉操作,所述的左支板上設置有開口,左支板的開口處固連有水平布置的出杯板;

所述的進杯裝置安裝在機身的右支板內側壁,且進杯裝置位于放杯空管正右方,所述的進杯裝置可以是常規的多自由度機械手;工作時,當需要進行泡茶,則進杯裝置工作,進杯裝置對放杯空管內的水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從而使得放杯空管內的水杯脫離放杯空管,接著進杯裝置再將水杯放置到輸送帶上端面;

所述的輸送帶位于放杯空管正下方,且輸送帶左端與出杯板右端相接觸;工作時,進杯裝置將水杯放置到輸送帶上,輸送帶再將水杯依次加水和加茶葉,當熱水和茶葉均加上之后,輸送帶再將水杯從輸送帶左端運出到出杯板上;

所述的加水裝置位于輸茶裝置正右方,加水裝置包括冷水倉、進水管、熱水倉和噴嘴,所述的冷水倉與熱水倉均固連在機身的頂板下端面,冷水倉有聯通外部水源的管道,且冷水倉與熱水倉之間通過進水管相連接,所述的噴嘴通過一根出水管豎直安裝在熱水倉下端,且進水管與出水管上均安裝有計量泵,熱水倉內部安裝有電加熱管,熱水倉下端安裝有紅外傳感器;工作時,當需要對水杯進行加水,則首先,通過計量泵使冷水倉內的冷水定量的從進水管流入熱水倉中,接著電加熱管將熱水倉內的冷水燒開,當水杯從輸送帶上運動到噴嘴正下方時,通過計量泵使熱水倉內的開水從噴嘴處流入水杯中,從而完成對水杯添加開水的工作;

所述的一號輸茶終端包括一號滑桿、一號茶葉儲倉和一號出茶終端;所述的一號滑桿頂端固連在入茶氣缸的氣缸座上,且一號滑桿貫穿入茶槽,工作時,入茶氣缸可帶動一號滑桿在入茶槽內往復滑動,有助于對一號輸茶終端進行微調,使得一號輸茶終端的一號茶葉儲倉中部能夠對準水杯中心處,避免因一號輸茶終端的位置偏移而導致茶葉掉落過程中灑落至水杯外,所述的一號茶葉儲倉包括一號圓柱區和一號圓錐區,所述的一號圓柱區為空心圓柱形結構,一號圓柱區側壁豎直固連在一號滑桿下部,所述的一號圓錐區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一號圓錐區固連在一號圓柱區下端,一號圓錐區的圓錐形設計便于使一號茶葉儲倉內的茶葉運動到一號出茶終端內;所述的一號出茶終端包括出口柱、連口桿、底板、擋茶塊、彈簧、一號電磁鐵和二號電磁鐵;所述的出口柱整體為空心圓柱形結構,出口柱的內徑為10-15mm,出口柱內徑為10-15mm的設計,使得出口柱不僅能夠通過普通小葉茶,還能夠通過一般的球狀大葉茶;出口柱頂端與一號圓錐區下端相固連,出口柱內側均勻設置有一號滑槽a;所述的出口柱下端均勻豎直固連有連口桿,連口桿內側設置有二號滑槽b,二號滑槽b與一號滑槽a的位置一一對應重合;連口桿下端水平固連有底板;所述的擋茶塊上均勻設置有擋茶滑軌c,所述的擋茶滑軌c嵌入一號滑槽a內,底板與擋茶塊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的擋茶塊下端安裝有一號電磁鐵,底板上端安裝有二號電磁鐵。初始狀態下,一號電磁鐵與二號電磁鐵不通電,此時,擋茶塊嵌入出口柱內以阻塞一號茶葉儲倉內的茶葉,工作時,當水杯運動到一號茶葉儲倉正下方,需要將一號茶葉儲倉內的茶葉放入水杯中,則一號電磁鐵與二號電磁鐵均通電,一號電磁鐵與二號電磁鐵相互吸附,使得擋茶塊向下運動以脫離出口柱,使得出口柱完全敞開,接著,一號茶葉儲倉內的茶葉從出口柱處滑落至擋茶塊,落出的茶葉再從擋茶塊處滑落到水杯中;當需要重新阻塞出口柱,則只需使一號電磁塊與二號電磁塊斷電,接著在彈簧恢復力的作用下使擋茶塊重新回到出口柱內。

所述的二號輸茶終端端包括二號滑桿、二號茶葉儲倉和二號出茶終端;所述的二號滑桿頂端固連在入茶氣缸的氣缸座上,且二號滑桿貫穿入茶槽,工作時,入茶氣缸可帶動二號滑桿在入茶槽內往復滑動,有助于對二號輸茶終端進行微調,使得二號輸茶終端的二號茶葉儲倉中部能夠對準水杯中心處,避免因二號輸茶終端的位置偏移而導致茶葉掉落過程中灑落至水杯外,所述的二號茶葉儲倉包括二號圓柱區和二號圓錐區,所述的二號圓柱區為空心圓柱形結構,二號圓柱區側壁豎直固連在二號滑桿下部,所述的二號圓錐區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二號圓錐區固連在二號圓柱區下端;所述的二號出茶終端包括出茶罩、上出轉輪、上出齒輪、舵機、下出轉輪和下出齒輪;所述的出茶罩整體為上下兩端敞開的空心立方體結構,出茶罩豎直固連在二號圓錐區下端;所述的上出轉輪為V型槽輪結構,上出轉輪水平可轉動的安裝在出茶罩上,所述的上出齒輪位于出茶罩左側且與上出轉輪的轉軸左端相連接,所述的舵機位于出茶罩右側且與上出轉輪的轉軸右端相連接;所述的下出轉輪為圓柱形結構,下出轉輪水平可轉動的安裝在出茶罩上,且下出轉輪位于上出轉輪正下方,所述的下出齒輪與下出轉輪的轉軸相連接,且下出齒輪與上出齒輪相嚙合。工作時,當水杯運動到二號茶葉儲倉正下方,需要將二號茶葉儲倉內的茶葉放入水杯中,則舵機工作,帶動上出轉輪和上出齒輪順時針旋轉,上出齒輪順時針旋轉進而帶動下出齒輪與下出轉輪逆時針旋轉;在上出轉輪順時針旋轉過程中,二號茶葉儲倉內的茶葉在上出轉輪的牽帶作用下從上出轉輪上端滑動到上出轉輪與下出轉輪之間,接著再在下出轉輪逆時針旋轉的牽帶作用下從下出轉輪上端滑動到下出轉輪下方的水杯中;位于上出轉輪中下部的茶葉在上出轉輪順時針轉動的作用下受到向左下方的牽扯力,該茶葉還受到位于下方的下出轉輪逆時針轉動帶來的向左下方的牽扯力,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從而便于茶葉從二號茶葉儲倉內運動出去。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擋茶塊上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形結構,且擋茶塊上端的錐形結構其錐角為30°-60°。擋茶塊圓錐形的設計使得茶葉能夠依靠重力從擋茶塊四周均勻掉落到水杯中,若擋茶塊不是圓柱形而是圓柱形,則容易造成茶葉在擋茶塊上端面堆積,而若擋茶塊的上端錐角大于60°,則容易因擋茶塊的錐面平緩而使得茶葉下落速度緩慢,從而延長了茶葉添加時間,使茶葉添加效率變低,若擋茶塊的上端錐角小于30°,則容易因擋茶塊的錐面過陡而使得茶葉下落的速度過快,使茶葉與水杯的撞擊力過大,造成水杯在輸送帶上的傾倒。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出轉輪的各V型槽內都均有固連有夾板組,所述的各夾板組由兩個呈“V”型布置的彈性鋼片組成。夾板組的作用是在上出轉輪旋轉過程中,依靠兩個彈性鋼片之間的彈性,對上出轉輪上端的茶葉進行裝夾,從而使得上出轉輪上端的茶葉更容易被上出轉輪帶到下出轉輪上端。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下出轉輪上均有設置有立方體長條形的橡膠摩擦筋,摩擦筋的設計是增大下出轉輪與茶葉之間的表面摩擦力,便于下出轉輪將茶葉帶出,而摩擦筋的橡膠型材質設計,則是避免摩擦筋因材質太硬而對茶葉造成損傷。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一號輸茶終端用于放置普通小葉茶、粉末狀的茶葉或卷成球形的大葉茶,普通小葉茶、粉末狀的茶葉或卷成球形的大葉茶便于從一號茶葉儲倉的出口柱中落出到水杯中。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二號輸茶終端端用于放置散亂布置的長條形大葉茶、卷成麻花狀的大葉茶或壓成扁平薄片型的大葉茶,長條形大葉茶、卷成麻花狀的大葉茶或壓成扁平薄片型的大葉茶不便于從一號茶葉儲倉的出口柱掉落到水杯,但是能夠在二號輸茶終端的上出轉輪和下出轉輪牽扯力的作用下落入水杯中。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水杯為常規的一次性紙杯。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機身的頂板上還安裝有可用于選擇茶葉類別的按鈕。

有益效果:

(1)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內部安裝有智能輸茶裝置,能夠根據飲茶者的選擇來在水杯中自動添加普通小葉茶、粉末狀的茶葉、或卷成球形的大葉茶、亂布置的長條形大葉茶、卷成麻花狀的大葉茶或壓成扁平薄片型的大葉茶等多種類型茶葉,適用面廣,功能多;

(2)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能夠實現自動加熱水,自動將開水加到水杯中,自動在水杯中添加不同類型的茶葉,以及自動將茶水送出等一整套工作,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

(3)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相入茶氣缸可帶動各滑桿在入茶槽內往復滑動的設計,有助于對各輸茶終端進行微調,避免因各輸茶終端的位置偏移而導致茶葉掉落過程中灑落至水杯外,有助于節約茶葉;

(4)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使用一號電磁鐵與二號電磁鐵來控制一號茶葉儲倉內茶葉的掉落,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小一號茶葉儲倉的體積,有助于減小本發明的體積;

(5)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擋茶塊上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形結構,且擋茶塊上端的錐形結構其錐角為30°-60°。其能使得茶葉依靠重力從擋茶塊四周均勻掉落到水杯中,而若擋茶塊的上端錐角大于60°,則容易因擋茶塊的錐面平緩而使得茶葉下落速度緩慢,從而延長了茶葉添加時間,使茶葉添加效率變低,若擋茶塊的上端錐角小于30°,則容易因擋茶塊的錐面過陡而使得茶葉下落的速度過快,使茶葉與水杯的撞擊力過大,造成水杯在輸送帶上的傾倒,從而該設計十分人性化;

(6)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其茶幾表面僅有一個供水杯進入的孔洞,從而使得本發明的添茶裝置和加水裝置都不會占用茶幾表面,不會影響茶幾美觀,同時使得茶幾表面空間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處放大圖;

圖3是本發明熟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號熟茶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號熟茶終端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一號熟茶終端在添加茶葉過程中的局部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二號熟茶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二號熟茶終端在添加茶葉過程中的局部剖視圖;

圖中:機身1、進杯裝置2、加水裝置3、輸茶裝置4、輸送帶5、輸茶轉盤41、輸茶轉軸42、入茶氣缸43、一號輸茶終端44、二號輸茶終端端45、入茶槽411、頂板11、放杯空管111、卡杯彈片112、出杯板131、冷水倉31、進水管32、熱水倉33、噴嘴34、一號滑桿441、一號茶葉儲倉442、一號出茶終端443、一號圓柱區4421、一號圓錐區4422、出口柱4431、連口桿4432、底板4433、擋茶塊4434、彈簧4435、一號電磁鐵4436、二號電磁鐵4437、一號滑槽a、二號滑槽b、擋茶滑軌c、二號滑桿451、二號茶葉儲倉452、二號出茶終端453、二號圓柱區4521、二號圓錐區4522、出茶罩4531、上出轉輪4532、上出齒輪4533、舵機4534、下出轉輪4535、下出齒輪4536、夾板組4537、摩擦筋4538。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和圖8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家用智能茶幾,包括機身1、進杯裝置2、加水裝置3、輸茶裝置4和輸送帶5,所述的進杯裝置2位于機身1右部,所述的加水裝置3安裝在機身1上位于進杯裝置2左側,所述的輸茶裝置4安裝在機身1上位于加水裝置3左側,所述的輸送帶5沿左右方向水平安裝在機身1上,且輸送帶5位于進杯裝置2、加水裝置3和輸茶裝置4正下方;

所述的輸茶裝置4包括輸茶轉盤41、輸茶轉軸42、入茶氣缸43、一號輸茶終端44和二號輸茶終端端45;所述的輸茶轉盤41為扁平圓形盤,輸茶轉盤41中部安裝有輸茶轉軸42,輸茶轉軸42安裝在機身1上,且輸茶轉軸42與外部動力裝置相連接;輸茶轉盤41上沿輸茶轉軸42徑向均勻設置有入茶槽411,所述的入茶氣缸43沿輸茶轉軸42徑向安裝在機身1上端面且位于入茶槽411正上方;所述的一號輸茶終端44與二號輸茶終端端45之間相互交替安裝在機身1的入茶氣缸43上,且一號輸茶終端44與二號輸茶終端端45均貫穿入茶槽411;一號輸茶終端44與二號輸茶終端45均用于儲存茶葉并將茶葉自動放入水杯中;工作時,當需要進行泡茶,則操作者選定要泡制的茶葉種類,接著,水杯從進杯裝置2輸送到輸送帶5,再從輸送帶5經過加水裝置3以加上開水,接著,載有開水的水杯運動到輸茶裝置4下方,此時,輸茶裝置4開始工作,外部動力裝置帶動輸茶轉軸42旋轉,進而帶動輸茶轉盤41旋轉,從而使得安裝在輸茶轉盤41上的一號輸茶終端44與二號輸茶終端45隨輸茶轉盤41同步旋轉,當某個與操作者選定的茶葉類型相對應的一號輸茶終端44(或二號輸茶終端45)剛好經過水杯正上方時,輸茶轉盤41和輸送帶5均停止工作,一號輸茶終端44(或二號輸茶終端45)開始向位于其正下方的水杯中自動添加茶葉;茶葉添加好之后,輸送帶5再將加有指定茶葉的水杯傳輸出機身1;當某個一號輸茶終端44(或二號輸茶終端45)內存儲的茶葉完全用完之后,則與該輸茶終端對應的入茶氣缸43工作,入茶氣缸43使該輸茶終端在入茶槽411內向輸茶轉盤41外側滑動,從而使得該輸茶終端滑動到下文中機身1的換葉開口處,便于操作者在換葉開口處的手動加茶葉。

所述的機身1包括頂板11、前后側板、右支板和左支板,機身1上安裝有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本發明所有電動元件、氣動元件和液壓元件的自動作業;所述的頂板11右部設置有圓柱形的放杯空管111,放杯空管111上下兩端均敞開,放杯空管111的內徑與泡茶用水杯的最大外徑相等,工作時,操作者將水杯從頂板11處放入放杯空管111中,放杯空管111內壁下部均勻設置有卡杯彈片112,卡杯彈片112用于卡住杯檐,防止水杯直接從放杯空管111中掉落到輸送帶5上,同時,由于卡杯彈片112具有彈性,進而當水杯收到向下的外力作用時,水杯能夠掙脫卡杯彈片112的束縛,從而脫離放杯空管111;所述的前側板上設置有可供跟換茶葉的換葉開口,操作者能夠從換葉開口處對輸茶裝置4進行裝茶葉操作,所述的左支板上設置有開口,左支板的開口處固連有水平布置的出杯板131;

所述的進杯裝置2安裝在機身1的右支板內側壁,且進杯裝置2位于放杯空管111正右方,所述的進杯裝置2可以是常規的多自由度機械手;工作時,當需要進行泡茶,則進杯裝置2工作,進杯裝置2對放杯空管111內的水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從而使得放杯空管111內的水杯脫離放杯空管111,接著進杯裝置2再將水杯放置到輸送帶5上端面;

所述的輸送帶5位于放杯空管111正下方,且輸送帶5左端與出杯板131右端相接觸;工作時,進杯裝置2將水杯放置到輸送帶5上,輸送帶5再將水杯依次加水和加茶葉,當熱水和茶葉均加上之后,輸送帶5再將水杯從輸送帶5左端運出到出杯板131上;

所述的加水裝置3位于輸茶裝置4正右方,加水裝置3包括冷水倉31、進水管32、熱水倉33和噴嘴34,所述的冷水倉31與熱水倉33均固連在機身1的頂板11下端面,冷水倉31有聯通外部水源的管道,且冷水倉31與熱水倉33之間通過進水管32相連接,所述的噴嘴34通過一根出水管豎直安裝在熱水倉33下端,且進水管32與出水管上均安裝有計量泵,熱水倉33內部安裝有電加熱管,熱水倉33下端安裝有紅外傳感器;工作時,當需要對水杯進行加水,則首先,通過計量泵使冷水倉31內的冷水定量的從進水管32流入熱水倉33中,接著電加熱管將熱水倉33內的冷水燒開,當水杯從輸送帶5上運動到噴嘴34正下方時,通過計量泵使熱水倉33內的開水從噴嘴34處流入水杯中,從而完成對水杯添加開水的工作;

所述的一號輸茶終端44包括一號滑桿441、一號茶葉儲倉442和一號出茶終端443;所述的一號滑桿441頂端固連在入茶氣缸43的氣缸座上,且一號滑桿441貫穿入茶槽411,工作時,入茶氣缸43可帶動一號滑桿441在入茶槽411內往復滑動,有助于對一號輸茶終端44進行微調,使得一號輸茶終端44的一號茶葉儲倉442中部能夠對準水杯中心處,避免因一號輸茶終端44的位置偏移而導致茶葉掉落過程中灑落至水杯外,所述的一號茶葉儲倉442包括一號圓柱區4421和一號圓錐區4422,所述的一號圓柱區4421為空心圓柱形結構,一號圓柱區4421側壁豎直固連在一號滑桿441下部,所述的一號圓錐區4422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一號圓錐區4422固連在一號圓柱區4421下端,一號圓錐區4422的圓錐形設計便于使一號茶葉儲倉442內的茶葉運動到一號出茶終端443內;所述的一號出茶終端443包括出口柱4431、連口桿4432、底板4433、擋茶塊4434、彈簧4435、一號電磁鐵4436和二號電磁鐵4437;所述的出口柱4431整體為空心圓柱形結構,出口柱4431的內徑為10-15mm,出口柱4431內徑為10-15mm的設計,使得出口柱4431不僅能夠通過普通小葉茶,還能夠通過一般的球狀大葉茶;出口柱4431頂端與一號圓錐區4422下端相固連,出口柱4431內側均勻設置有一號滑槽a;所述的出口柱4431下端均勻豎直固連有連口桿4432,連口桿4432內側設置有二號滑槽b,二號滑槽b與一號滑槽a的位置一一對應重合;連口桿4432下端水平固連有底板4433;所述的擋茶塊4434上均勻設置有擋茶滑軌c,所述的擋茶滑軌c嵌入一號滑槽a內,底板4433與擋茶塊4434之間連接有彈簧4435;所述的擋茶塊4434下端安裝有一號電磁鐵4436,底板4433上端安裝有二號電磁鐵4437。初始狀態下,一號電磁鐵4436與二號電磁鐵4437不通電,此時,擋茶塊4434嵌入出口柱4431內以阻塞一號茶葉儲倉442內的茶葉,工作時,當水杯運動到一號茶葉儲倉442正下方,需要將一號茶葉儲倉442內的茶葉放入水杯中,則一號電磁鐵4436與二號電磁鐵4437均通電,一號電磁鐵4436與二號電磁鐵4437相互吸附,使得擋茶塊4434向下運動以脫離出口柱4431,使得出口柱4431完全敞開,接著,一號茶葉儲倉442內的茶葉從出口柱4431處滑落至擋茶塊4434,落出的茶葉再從擋茶塊4434處滑落到水杯中;當需要重新阻塞出口柱4431,則只需使一號電磁塊4436與二號電磁塊4437斷電,接著在彈簧4435恢復力的作用下使擋茶塊4434重新回到出口柱4431內。

所述的二號輸茶終端端45包括二號滑桿451、二號茶葉儲倉452和二號出茶終端453;所述的二號滑桿451頂端固連在入茶氣缸43的氣缸座上,且二號滑桿451貫穿入茶槽411,工作時,入茶氣缸43可帶動二號滑桿451在入茶槽411內往復滑動,有助于對二號輸茶終端45進行微調,使得二號輸茶終端45的二號茶葉儲倉452中部能夠對準水杯中心處,避免因二號輸茶終端45的位置偏移而導致茶葉掉落過程中灑落至水杯外,所述的二號茶葉儲倉452包括二號圓柱區4521和二號圓錐區4522,所述的二號圓柱區4521為空心圓柱形結構,二號圓柱區4521側壁豎直固連在二號滑桿451下部,所述的二號圓錐區4522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二號圓錐區4522固連在二號圓柱區4521下端;所述的二號出茶終端453包括出茶罩4531、上出轉輪4532、上出齒輪4533、舵機4534、下出轉輪4535和下出齒輪4536;所述的出茶罩4531整體為上下兩端敞開的空心立方體結構,出茶罩4531豎直固連在二號圓錐區4522下端;所述的上出轉輪4532為V型槽輪結構,上出轉輪4532水平可轉動的安裝在出茶罩4531上,所述的上出齒輪4533位于出茶罩4531左側且與上出轉輪4532的轉軸左端相連接,所述的舵機4534位于出茶罩4531右側且與上出轉輪4532的轉軸右端相連接;所述的下出轉輪4535為圓柱形結構,下出轉輪4535水平可轉動的安裝在出茶罩4531上,且下出轉輪4535位于上出轉輪4532正下方,所述的下出齒輪4536與下出轉輪4535的轉軸相連接,且下出齒輪4536與上出齒輪4533相嚙合。工作時,當水杯運動到二號茶葉儲倉452正下方,需要將二號茶葉儲倉452內的茶葉放入水杯中,則舵機4534工作,帶動上出轉輪4532和上出齒輪4533順時針旋轉,上出齒輪4533順時針旋轉進而帶動下出齒輪4536與下出轉輪4535逆時針旋轉;在上出轉輪4532順時針旋轉過程中,二號茶葉儲倉452內的茶葉在上出轉輪4532的牽帶作用下從上出轉輪4532上端滑動到上出轉輪4532與下出轉輪4535之間,接著再在下出轉輪4535逆時針旋轉的牽帶作用下從下出轉輪4535上端滑動到下出轉輪4535下方的水杯中;位于上出轉輪4532中下部的茶葉在上出轉輪4532順時針轉動的作用下受到向左下方的牽扯力,該茶葉還受到位于下方的下出轉輪4535逆時針轉動帶來的向左下方的牽扯力,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從而便于茶葉從二號茶葉儲倉452內運動出去。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擋茶塊4434上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形結構,且擋茶塊4434上端的錐形結構其錐角為30°-60°。擋茶塊4434圓錐形的設計使得茶葉能夠依靠重力從擋茶塊4434四周均勻掉落到水杯中,若擋茶塊4434不是圓柱形而是圓柱形,則容易造成茶葉在擋茶塊4434上端面堆積,而若擋茶塊4434的上端錐角大于60°,則容易因擋茶塊4434的錐面平緩而使得茶葉下落速度緩慢,從而延長了茶葉添加時間,使茶葉添加效率變低,若擋茶塊4434的上端錐角小于30°,則容易因擋茶塊4434的錐面過陡而使得茶葉下落的速度過快,使茶葉與水杯的撞擊力過大,造成水杯在輸送帶5上的傾倒。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出轉輪4532的各V型槽內都均有固連有夾板組4537,所述的各夾板組4537由兩個呈“V”型布置的彈性鋼片組成。夾板組4537的作用是在上出轉輪4532旋轉過程中,依靠兩個彈性鋼片之間的彈性,對上出轉輪4532上端的茶葉進行裝夾,從而使得上出轉輪4532上端的茶葉更容易被上出轉輪4532帶到下出轉輪4535上端。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下出轉輪4535上均有設置有立方體長條形的橡膠摩擦筋4538,摩擦筋4538的設計是增大下出轉輪4535與茶葉之間的表面摩擦力,便于下出轉輪4535將茶葉帶出,而摩擦筋4538的橡膠型材質設計,則是避免摩擦筋4538因材質太硬而對茶葉造成損傷。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一號輸茶終端44用于放置普通小葉茶、粉末狀的茶葉或卷成球形的大葉茶,普通小葉茶、粉末狀的茶葉或卷成球形的大葉茶便于從一號茶葉儲倉442的出口柱4431中落出到水杯中。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二號輸茶終端端45用于放置散亂布置的長條形大葉茶、卷成麻花狀的大葉茶或壓成扁平薄片型的大葉茶,長條形大葉茶、卷成麻花狀的大葉茶或壓成扁平薄片型的大葉茶不便于從一號茶葉儲倉442的出口柱4431掉落到水杯,但是能夠在二號輸茶終端45的上出轉輪4532和下出轉輪4535牽扯力的作用下落入水杯中。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水杯為常規的一次性紙杯。

具體的,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機身1的頂板11上還安裝有可用于選擇茶葉類別的按鈕。

具體實施過程:

本發明通過進杯裝置2將水杯自動放置到輸送帶上,水杯在輸送帶上被運送到加水裝置添加開水,接著再被運送到輸茶裝置,輸茶裝置根據飲茶者的選擇來給茶葉添加不同種類的茶,上述各裝置之間相互配合工作,不可分割,實現對水杯的自動泡茶和對茶水類別的自動選擇。詳細過程為:

初始狀態下,操作者將水杯從頂板11處放入放杯空管111中,卡杯彈片112卡住杯檐,防止水杯直接從放杯空管111中掉落到輸送帶5上,當需要進行泡茶,則操作者選擇茶葉類別的按鈕來選定要泡制的茶葉種類,接著,則進杯裝置2工作,進杯裝置2對放杯空管111內的水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從而使得放杯空管111內的水杯脫離放杯空管111,接著進杯裝置2再將水杯放置到輸送帶5上端面;輸送帶5再將水杯依次加水和加茶葉,當熱水和茶葉均加上之后,輸送帶5再將水杯從輸送帶5左端運出到出杯板131上;

對水杯進行加開水時,則首先,通過計量泵使冷水倉31內的冷水定量的從進水管32流入熱水倉33中,接著電加熱管將熱水倉33內的冷水燒開,當水杯從輸送帶5上運動到噴嘴34正下方時,通過計量泵使熱水倉33內的開水從噴嘴34處流入水杯中,從而完成對水杯添加開水的工作;

接著,載有開水的水杯運動到輸茶裝置4下方,此時,輸茶裝置4開始工作,外部動力裝置帶動輸茶轉軸42旋轉,進而帶動輸茶轉盤41旋轉,從而使得安裝在輸茶轉盤41上的一號輸茶終端44與二號輸茶終端45隨輸茶轉盤41同步旋轉,當某個與操作者選定的茶葉類型相對應的一號輸茶終端44(或二號輸茶終端45)剛好經過水杯正上方時,輸茶轉盤41和輸送帶5均停止工作,一號輸茶終端44(或二號輸茶終端45)開始向位于其正下方的水杯中自動添加茶葉;茶葉添加好之后,輸送帶5再將加有指定茶葉的水杯傳輸出機身1;

在此過程中,一號輸茶終端的加茶步驟為:一號電磁鐵4436與二號電磁鐵4437不通電,此時,擋茶塊4434嵌入出口柱4431內以阻塞一號茶葉儲倉442內的茶葉,工作時,當水杯運動到一號茶葉儲倉442正下方,需要將一號茶葉儲倉442內的茶葉放入水杯中,則一號電磁鐵4436與二號電磁鐵4437均通電,一號電磁鐵4436與二號電磁鐵4437相互吸附,使得擋茶塊4434向下運動以脫離出口柱4431,使得出口柱4431完全敞開,接著,一號茶葉儲倉442內的茶葉從出口柱4431處滑落至擋茶塊4434,落出的茶葉再從擋茶塊4434處滑落到水杯中;當需要重新阻塞出口柱4431,則只需使一號電磁塊4436與二號電磁塊4437斷電,接著在彈簧4435恢復力的作用下使擋茶塊4434重新回到出口柱4431內;

在此過程中,二號輸茶終端的加茶步驟為:舵機4534工作,帶動上出轉輪4532和上出齒輪4533順時針旋轉,上出齒輪4533順時針旋轉進而帶動下出齒輪4536與下出轉輪4535逆時針旋轉;在上出轉輪4532順時針旋轉過程中,二號茶葉儲倉452內的茶葉在上出轉輪4532的牽帶作用下從上出轉輪4532上端滑動到上出轉輪4532與下出轉輪4535之間,接著再在下出轉輪4535逆時針旋轉的牽帶作用下從下出轉輪4535上端滑動到下出轉輪4535下方的水杯中;

當某個一號輸茶終端44(或二號輸茶終端45)內存儲的茶葉完全用完之后,則與該輸茶終端對應的入茶氣缸43工作,入茶氣缸43使該輸茶終端在入茶槽411內向輸茶轉盤41外側滑動,從而使得該輸茶終端滑動到下文中機身1的換葉開口處,便于操作者在換葉開口處的手動加茶葉。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