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陽臺和窗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升降窗體。
背景技術:
目前,小區樓房的陽臺,為了安全,以及防止雨水飄進室內,通常會在陽臺上安裝有玻璃幕墻,為了保持室內同風,玻璃幕墻上一般會設置有多扇可以開合的扇窗。不管是內、外開式的窗,還是推拉的窗,可開空間較小,透氣性以及美觀性都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一種升降窗體,其可通過活動窗與固定窗的相對運動,實現密閉以及通風的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升降窗體,包括第一框架、固定窗以及活動窗,所述固定窗固接于第一框架的底端,所述活動窗安裝于第一框架上并可沿第一框架的高度方向向著靠近或者遠離所述固定窗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內設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活動窗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高度方向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傳動桿、絲桿、絲桿螺母以及導向機構,所述傳動桿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絲桿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傳動桿的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的轉軸同步聯接;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絲桿通過一轉角器同步聯接;所述絲桿螺母與所述絲桿螺紋匹配并在所述導向機構的引導下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高度方向運動;所述絲桿螺母與所述活動窗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機構包括滑輪組以及沿第一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導向槽,所述滑輪組與所述絲桿螺母固定連接,所述滑輪組滑動的嵌裝于所述導向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裝槽的兩側壁以及底壁上均設有所述導向槽;所述滑輪組穿接于所述安裝槽內;且所述滑輪組包括三組滑輪組件,該三組滑輪組件一一對應滑動的嵌裝于所述三個導向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滑輪組件包括多個滑輪,該多個滑輪沿所述導向槽的高度方向交錯間隔排布并用于與所述導向槽的側壁滑動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窗的底端設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固定窗的頂端設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在所述活動窗向著遠離所述固定窗運動時與所述第二密封件卡接并密封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沿所述活動窗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墊以及第一密封卡件,所述第一密封墊的一側設有沿其自身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沿所述固定窗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墊以及第二密封卡件,所述第二密封墊的一側設有沿其自身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卡件用于卡接至所述第二卡槽內,所述第二密封卡件用于卡接至所述第一卡槽。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窗以及固定窗均包括多個由雙層玻璃形成的窗面以及第二框架,所述多個窗面安裝于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多個所述第二框架內設有穿線槽;該穿線槽與所述窗面內部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均呈u型。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過活動窗與固定窗之間的相對運動實現整個窗臺的開合以及密閉,即活動窗運動至第一框架的最頂端時可以實現完全密閉,避免外部防止雨水飄進室內;而活動窗運動至第一框架的最低端時則可收納至固定窗的內側或者外側,實現完全開放,保持室內同風,即通過活動窗的升降運動來達到室內的通風需求,操作方便,且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滑輪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第一框架;11、導向槽;20、活動窗;21、第一密封墊;211、第一卡槽;22、第一密封卡件;23、定位滑輪;24、第二框架;241、穿線槽;30、固定窗;31、第二密封墊;311、第二卡槽;32、第二密封卡件;40、驅動機構;41、驅動電機;42、傳動桿;43、絲桿;44、絲桿螺母;45、轉角器;50、滑輪組;51、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相沖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實施例之間或各技術特征之間可以任意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
如圖1-5所示的一種升降窗體,包括第一框架10、固定窗30以及活動窗20,將固定窗30固接于第一框架10的底端,活動窗20安裝在第一框架10上,且該活動窗20可沿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向著靠近或者遠離所述固定窗30運動,在活動窗20向著靠近固定窗30的方向運動時,可收納在固定窗30的內側或外側。在此結構基礎上,使用本發明的升降窗體時,可將第一框架10安裝在陽臺或是飄窗上,通過時活動窗20運動至第一框架10的最頂端時可以實現完全密閉,避免外部防止雨水飄進室內;而活動窗20運動至第一框架10的最低端時則可收納至固定窗30的內側或者外側,實現完全開放,保持室內同風,即通過活動窗20的升降運動來達到室內的通風需求,操作方便,且結構簡單。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可在第一框架10內設有驅動機構40,具體該驅動機構40用于驅動活動窗20沿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運動,通過電動驅動,升降更加便捷易控。具體驅動機構40設置在第一框架10的內側,增加驅動結構的穩定性。
具體的是,參見圖3,上述驅動機構40包括驅動電機41、傳動桿42、絲桿43、絲桿螺母44以及導向機構,傳動桿42沿第一框架10的長度方向延伸,絲桿43沿所述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傳動桿42的一端驅動電機41的轉軸同步聯接,傳動桿42的另一端與絲桿43通過一轉角器45同步聯接,即是說,沿第一框架10高度方向延伸的絲桿43可在沿第一框架1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傳動桿42的帶動下轉動。另外,絲桿螺母44與絲桿43螺紋匹配并在導向機構的引導下沿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運動,所述絲桿螺母44與所述活動窗20固定連接。如此,在上述結構基礎上,通過驅動電機41的轉動,可以帶動傳動桿42轉動,在傳動桿42轉動時,可通過轉角器45帶動絲桿43轉動,絲桿43轉動時,絲桿螺母44可在導向機構的引導下沿絲桿43的高度方向運動,如此便可帶動活動窗20的上下運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驅動電機41具體可以通過一齒輪組與傳動桿42聯接,驅動結構更加穩定。另外,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轉角器45可選用現有技術中,帶有傘齒機構的90度轉角器45,如此便可通過橫向設置的傳動桿42轉動帶動縱向設置的絲桿43轉動。
當然,上述驅動機構40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也可簡單的選用直線電機或是氣缸等其他能夠帶動活動窗20升降的機構。
進一步地,導向機構可包括滑輪組50以及導向槽11,導向槽11開始于第一框架10內部并可沿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具體滑輪組50與絲桿螺母44固定連接,滑輪組50滑動的嵌裝于導向槽11內,如此絲桿螺母44可在導向槽11的引導下沿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運動,而在滑動過程中,滑輪組50可與導向槽11滑動配合,使得升降過程更加順暢。
進一步地,參見圖4,可在第一框架10設有安裝槽,安裝槽沿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在安裝槽的兩側壁以及底壁上均設有導向槽11。對應的,上述滑輪組50穿接于安裝槽內;且滑輪組50包括三組滑輪組50件,使該三組滑輪組50件一一對應滑動的嵌裝于三個導向槽11內,即滑輪組50有三個面與第一框架10滑動嵌裝,一方面可使活動窗20的升降過程更加穩定。另一方面,需要說明的是,在自然狀態下,窗有有一個向外的拉力,活動窗20在升降過程中很容易撬動第一框架10,導致損壞,而通過滑輪組50的三個面與第一框架10的三個面接觸,即滑輪組50卡在第一框架10內,活動窗20在升降過程不易產生向外的拉力,結構穩定,減少第一框架10的損壞。
進一步地,參見圖5,所述滑輪組50件包括多個滑輪51,該多個滑輪51沿導向槽11的高度方向交錯間隔排布并用于與導向槽11的側壁滑動配合。在此結構基礎上,每一滑輪組50件均有多個滑輪51與導向槽11的兩側壁滑動配合,安裝結構以及升降過程均更加穩定。
當然,在沒有該驅動機構40的情況下,活動窗20可以與第一框架10滑動配合,在第一框架10的高度方向可設有多個固定孔,在活動窗20滑動至合適的高度時,可通過在固定孔內螺接螺栓或是其他連接件,實現活動窗20與第一框架10的固定,同樣也能實現上述升降以及固定。當然,本發明的活動窗20的升降并不僅限于本實施例中提及的兩種方式。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還可在活動窗20的底端設有第一密封件,相應的在固定窗30的頂端設有第二密封件,該第一密封件用于在活動窗20向著遠離固定窗30運動時與第二密封件卡接并密封配合,具體的是,活動窗20運動至第一框架10的頂端時,活動窗20的底端的第一密封件可剛好與固定窗30頂端的第二密封件密封配合,防止室外的風雨從活動窗20與固定窗30之間的間隙飄入。
具體的是,第一密封件包括沿活動窗20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墊21以及第一密封卡件22,在第一密封墊21的一側設有沿其自身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211。同樣的,第二密封件包括沿固定窗30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墊31以及第二密封卡件32,在第二密封墊31的一側設有沿其自身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311。如此,在活動窗20運動至第一框架10的頂端時,第一密封卡件22可卡接至第二卡槽311內,而第二密封卡件32用于卡接至第一卡槽211,如此密封結構更加穩定。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均可采用橡膠或是硅膠材質制成。如此,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也可減少活動窗20與固定窗30在接觸時產生的碰撞力,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固定窗30的頂端兩側可分別設有兩個定位滑輪23,該兩個定位滑輪23可分別用于與上述活動窗20,該兩個定位滑輪23均可用于與活動窗的底端外壁滾動配合,防止活動窗20與固定窗30固定時受外力作用向外拉動,造成左右晃動的情況。
進一步地,上述活動窗20以及固定窗30均包括多個由雙層玻璃形成的窗面以及第二框架24,多個窗面安裝于所述第二框架24上,如此可根據實際使用場地的大小來進行選擇安裝。而雙層玻璃結構更加牢固穩定,同時在第二框架24內設有穿線槽241,在雙層玻璃內設有電動機構時,可通過在穿線槽241接入電線,連接至窗面內部連通,避免線路凌亂。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框架10以及第二框架24均呈u型,固定窗30和活動窗20均有三面與陽臺或是窗臺接觸,安裝結構更加穩定,進一步防止活動窗20在活動過程中受外側拉力拉動。當然,上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也可呈l型,即固定窗和活動窗均有兩面與陽臺或窗臺接觸,同樣也能防止活動窗在活動過程中受外側拉力拉動。此外,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也可呈i型。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是通過將第一框架橫向固定在陽臺或是窗臺的地面,即整個固定窗的底端與陽臺或是窗臺的地面固定,,即活動窗相對固定窗的運動是相對靠近或者遠離底面的升降運動。但是,在其他情況下,也可以是將第一框架縱向設置,此時固定窗的一個側面于陽臺或是窗臺的底面固定,且活動窗也有一個側面是與地面接觸的,即活動窗相對固定窗的運動是在地面上的左右推拉運動。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于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