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溫杯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智能保溫杯。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多數的保溫杯是采用水銀內膽的傳統保溫原理實現為時不長的保溫功能,也有少量采用制冷片實現一個固定溫度制冷的智能保溫杯。但是,不管冬天還是夏天,亦或說一年四季,傳統的保溫技術和制冷技術很難迎合每個人實時的喝水溫度口感需求,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新型智能保溫杯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智能保溫杯,具備不僅能實現高溫保溫和制冷低溫保溫功能,還能通過手機遙控器app發送紅外操作指令,進行調控保溫杯內液體的溫度且維持固定溫度的優點,解決了現有設備實用性較差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不僅能實現高溫保溫和制冷低溫保溫功能,還能通過手機遙控器app發送紅外操作指令,進行調控保溫杯內液體的溫度且維持固定溫度的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智能保溫杯,包括外殼和底座,所述外殼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杯口,所述杯口的外側固定連接有螺紋,所述杯口的外側螺紋連接在緊固槽內,所述緊固槽內側開設有與螺紋相匹配的螺槽,所述緊固槽開設在杯蓋的底端,所述杯蓋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拉塊,所述拉塊的表面開設有拉環,所述拉環內側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防滑層。
所述外殼的表面開設有散熱孔,所述外殼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底蓋。
所述外殼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內膽,所述內膽的底端固定連接有位于外殼內部的傳導片,所述傳導片的下表面設置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一側設置有分隔塊,所述分隔塊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隔熱層,所述分隔塊遠離制冷片的一側設置有位于隔熱層上表面的晶體加熱管,所述隔熱層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的下方固定連接有散熱風扇。
所述散熱風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扇葉。
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紅外接收器,所述紅外接收器下表面的中部固定連接有充電電池,所述紅外接收器下表面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單片機,所述充電電池的輸入端固定連接有插孔,所述插孔開設在位于外殼底端插座的表面。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內部套接有插頭,所述插頭插接在插孔的內部。
優選的,所述扇葉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扇葉等間距固定連接在轉軸的外側。
優選的,所述紅外接收器光電連接有手機紅外發射器。
優選的,所述單片機的型號為89c51。
優選的,所述防滑層為橡膠。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智能保溫杯,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通過設置紅外接收器,利用手機遙控器app發送紅外操作指令,手機紅外發射器發射紅外線,紅外接收器接受到指令后進行調控保溫杯內液體的溫度且維持固定溫度,從而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智能控溫的效果。
2、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通過設置制冷片,在夏天時,接通電源單片機控制制冷片進行制冷工作,將內膽中的水進行降溫制冷處理,直至達到了使用者預期的溫度,迎合了使用者夏天需要的實時口感,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
3、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通過設置晶體加熱管,在冬天時,接通電源單片機控制晶體加熱管進行加熱工作,將內膽中的水進行升溫加熱處理,直至達到了使用者預期的溫度,迎合了使用者冬天需要的實時口感,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
4、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通過設置充電電池,外接電源在對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進行通電工作時也會提供部分電能對充電電池進行充電操作,當制冷或制熱完成后,斷開電源,充電電池自動成為新電源來提供電能實現杯內液體維持一個固定的溫度,大大提高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
5、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通過設置隔熱層、散熱器以及散熱風扇,對該新型智能保溫杯內部組件進行降溫散熱,避免器件因高溫而造成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保溫杯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保溫杯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插頭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散熱風扇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杯口、3螺紋、4杯蓋、5緊固槽、6拉塊、7拉環、8防滑層、9散熱孔、10底蓋、11內膽、12傳導片、13制冷片、14晶體加熱管、15分隔塊、16隔熱層、17散熱器、18散熱風扇、181固定板、182電機、183驅動桿、184轉軸、185扇葉、19紅外接收器、20單片機、21充電電池、22插座、23插孔、24底座、25固定套、26插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一種新型智能保溫杯,包括外殼(1)和底座(24),外殼(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杯口(2),杯口(2)的外側固定連接有螺紋(3),杯口(2)的外側螺紋連接在緊固槽(5)內,緊固槽(5)內側開設有與螺紋(3)相匹配的螺槽,緊固槽(5)開設在杯蓋(4)的底端,杯蓋(4)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拉塊(6),拉塊(6)的表面開設有拉環(7),拉環(7)內側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防滑層(8),防滑層(8)為橡膠。
外殼(1)的表面開設有散熱孔(9),外殼(1)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底蓋(10)。
外殼(1)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內膽(11),內膽(11)的底端固定連接有位于外殼(1)內部的傳導片(12),傳導片(12)的下表面設置有制冷片(13),通過設置制冷片(13),在夏天時,接通電源單片機(20)控制制冷片(13)進行制冷工作,將內膽(11)中的水進行降溫制冷處理,直至達到了使用者預期的溫度,迎合了使用者夏天需要的實時口感,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制冷片(13)的一側設置有分隔塊(15),分隔塊(15)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隔熱層(16),分隔塊(15)遠離制冷片(13)的一側設置有位于隔熱層(16)上表面的晶體加熱管(14),通過設置晶體加熱管(14),在冬天時,接通電源單片機(20)控制晶體加熱管(14)進行加熱工作,將內膽(11)中的水進行升溫加熱處理,直至達到了使用者預期的溫度,迎合了使用者冬天需要的實時口感,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隔熱層(16)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散熱器(17),散熱器(17)的下方固定連接有散熱風扇(18),通過設置隔熱層(16)、散熱器(17)以及散熱風扇(18),對該新型智能保溫杯內部組件進行降溫散熱,避免器件因高溫而造成損耗。
散熱風扇(18)包括固定板(181),固定板(18)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電機(182),電機(18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驅動桿(183),驅動桿(183)的頂端固定連接有轉軸(184),轉軸(184)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扇葉(185),扇葉(185)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扇葉(185)等間距固定連接在轉軸(184)的外側。
固定板(18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紅外接收器(19),紅外接收器(19)光電連接有手機紅外發射器,通過設置紅外接收器(19),利用手機遙控器app發送紅外操作指令,手機紅外發射器發射紅外線,紅外接收器(19)接受到指令后進行調控保溫杯內液體的溫度且維持固定溫度,從而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智能控溫的效果,紅外接收器(19)下表面的中部固定連接有充電電池(21),通過設置充電電池(21),外接電源在對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進行通電工作時也會提供部分電能對充電電池(21)進行充電操作,當制冷或制熱完成后,斷開電源,充電電池(21)自動成為新電源來提供電能實現杯內液體維持一個固定的溫度,大大提高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紅外接收器(19)下表面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單片機(20),單片機(20)的型號為89c51,充電電池(21)的輸入端固定連接有插孔(23),插孔(23)開設在位于外殼(1)底端插座(22)的表面。
底座(2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套(25),固定套(25)的內部套接有插頭(26),插頭(26)插接在插孔(23)的內部。
綜上所述,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通過設置紅外接收器(19),利用手機遙控器app發送紅外操作指令,手機紅外發射器發射紅外線,紅外接收器(19)接受到指令后進行調控保溫杯內液體的溫度且維持固定溫度,從而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智能控溫的效果;
通過設置制冷片(13),在夏天時,接通電源單片機(20)控制制冷片(13)進行制冷工作,將內膽(11)中的水進行降溫制冷處理,直至達到了使用者預期的溫度,迎合了使用者夏天需要的實時口感,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
通過設置晶體加熱管(14),在冬天時,接通電源單片機(20)控制晶體加熱管(14)進行加熱工作,將內膽(11)中的水進行升溫加熱處理,直至達到了使用者預期的溫度,迎合了使用者冬天需要的實時口感,保證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
通過設置充電電池(21),外接電源在對該新型智能保溫杯進行通電工作時也會提供部分電能對充電電池(21)進行充電操作,當制冷或制熱完成后,斷開電源,充電電池(21)自動成為新電源來提供電能實現杯內液體維持一個固定的溫度,大大提高了該新型智能保溫杯的實用性;
通過設置隔熱層(16)、散熱器(17)以及散熱風扇(18),對該新型智能保溫杯內部組件進行降溫散熱,避免器件因高溫而造成損耗。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