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馬鈴薯,別稱土豆、地蛋、洋芋等。馬鈴薯是中國五大主食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和玉米。由于馬鈴薯是塊莖繁殖,因此新鮮的馬鈴薯一般帶有較多泥土,清洗起來十分不便,且其清洗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泥土極不容易從出水閥排出,既導致清洗效率較低,又使得沉淀的泥土不易自動排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馬鈴薯清洗起來十分不便,且清洗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泥土極不容易從出水閥排出,既導致清洗效率較低,又使得沉淀的泥土不易自動排出的缺陷。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裝置,包括:清洗外箱、位于清洗外箱頂部的壓力水箱和位于清洗外箱內部的清洗內箱,清洗外箱的側壁和清洗內箱的側壁之間具有進水腔,進水腔與壓力水箱相通,清洗內箱的側壁設有若干噴頭,清洗內箱的內部設有用于盛放馬鈴薯的轉籠,清洗內箱的底壁設有導電層,清洗內箱的底壁與轉籠的底壁之間具有出水腔,清洗內箱的側壁自上而下垂直設有第一感應探頭和第二感應探頭,兩個感應探頭均伸入出水腔,第一感應探頭和導電層串接于第一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上,第二感應探頭和導電層串接于第二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上,清洗內箱底壁的中間位置向下凹陷形成與出水腔連通的狹窄腔,狹窄腔設有粉碎刀盤組件、出水閥以及與出水閥對應的閥座,粉碎刀盤組件包括第一旋轉電機和與第一旋轉電機連接的粉碎刀盤,閥座通過壓板抵靠于出水閥上,出水閥的橫截面為等大的圓形,閥座為兩個半圓形的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壓板設有第二旋轉電機、與第二旋轉電機連接的第二旋轉軸和螺紋式套接于第二旋轉軸上的第二旋轉軸套,第二旋轉軸套的橫截面為逐漸增大的圓形,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之間設有復位件,復位件使得第一閥座、第二閥座的內側分別緊貼于第二旋轉軸套,并使得第一閥座、第二閥座合圍而成的閥座剛好關閉出水閥,第一閥座靠近清洗外箱側壁,第一閥座的外側設有磁鐵,清洗外箱側壁設有常開的第一干簧管,清洗外箱底壁設有常開的第二干簧管,兩個干簧管分別串接于第三信號發送器、第四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上,清洗裝置設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啟動第一旋轉電機,并控制第一旋轉電機在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同時啟動第二旋轉電機使得閥座打開出水閥,且在接收到第三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控制器還用于在接收到第二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一旋轉電機,同時啟動第二旋轉電機使得閥座關閉出水閥,且在接收到第四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
其中,所述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相對第二旋轉軸套對稱設置,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的內側均凸出地設有與第二旋轉軸套相貼合的連接部,所述兩個連接部的頂部、壓板的底部以及第一閥座、第二閥座合圍形成第一腔,所述兩個連接部的底部以及第一閥座、第二閥座合圍形成第二腔,第二腔與出水閥相通。
其中,所述兩個連接部均設有貫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將第一腔和第二腔連通。
其中,所述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之間設有兩個所述復位件,所述兩個復位件分別設有第一腔與第二腔內。
其中,所述轉籠的頂部具有第三旋轉電機,所述轉籠內設有攪拌器,所述第三旋轉電機通過磁傳動組件驅動所述攪拌器旋轉。
其中,所述攪拌器包括用于攪拌馬鈴薯的攪拌部和用于提升馬鈴薯的提升部。
其中,所述出水閥和閥座的數量為兩個,且一一對應,所述兩個閥座相對粉碎刀盤組件對稱設置。
其中,所述壓力水箱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連通管與進水腔的左右兩端連通,連通管上設有增壓泵。
其中,所述壓力水箱的頂端設有加水口,所述壓力水箱內設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傾斜設置。
由此,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感應探頭和第二感應探頭,使得出水腔內的水位達到第一感應探頭時,控制器啟動粉碎刀盤組件,并同時打開閥座,使得出水腔快速排水,此時粉碎刀盤組件被配置為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第一轉速小于第二轉速,這樣打破了粉碎刀盤與泥土高速旋轉形成的動態平衡,會將泥土有效粉碎,并經出水閥排出,當出水腔內的水位達到第二感應探頭時,水位稍淹沒粉碎刀盤,為避免水位再下降,控制器關閉粉碎刀盤組件,并同時關閉閥座,這樣使得本清洗裝置可以順利排水,能夠實現自動清洗馬鈴薯。而且閥座的開啟和關閉位由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磁鐵的配合實現,精準定位,自動化強。因此,本發明能夠實現自動化清洗馬鈴薯,且清洗效率極高。
附圖說明
結合附圖,并通過參考下面的詳細描述,將會更容易地對本發明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隨的優點和特征,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為圖1中閥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轉籠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方法的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的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車的結構示意圖。
需要說明的是,附圖用于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本發明。注意,表示結構的附圖可能并非按比例繪制。并且,附圖中,相同或者類似的元件標有相同或者類似的標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內容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發明的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裝置的結構包括:清洗外箱1、位于清洗外箱1頂部的壓力水箱2和位于清洗外箱1內部的清洗內箱3,清洗外箱1的側壁和清洗內箱3的側壁之間具有進水腔4,進水腔4與壓力水箱2相通,壓力水箱2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連通管6與進水腔4的左右兩端連通,連通管6上設有增壓泵7,壓力水箱2的頂端設有加水口8,壓力水箱2內設有過濾網,過濾網傾斜設置,這樣過濾網與壓力水箱2的內壁形成一個夾角,渣子等雜質會在重力作用下自動位于夾角處,方便向壓力水箱2加水,清洗內箱3的側壁設有若干噴頭10,清洗內箱3的內部設有用于盛放馬鈴薯的轉籠11,經過增壓泵7加壓是水被送往進水腔4,并通過噴頭10噴向轉籠11,對轉籠11內的馬鈴薯進行清洗。
清洗內箱3的底壁設有導電層12,清洗內箱3的底壁與轉籠11的底壁之間具有出水腔13,壓力水箱2內的水經噴頭10噴向轉籠11內,對轉籠11內的馬鈴薯進行清洗,清洗后的水夾雜泥土一同流入出水腔13。清洗內箱3的側壁自上而下垂直設有第一感應探頭14和第二感應探頭15,第一感應探頭14和第二感應探頭15均伸入出水腔13,這里,第一感應探頭14和第二感應探頭15可以是感應電極,第一感應探頭14和導電層12串接于第一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上,這樣當出水腔13內的水位高于第一感應探頭14的位置時,第一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使得第一信號發送器發出第一信號,第一信號發送器可以是紅外發射器,第二感應探頭15和導電層12串接于第二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上,這樣當出水腔13內的水位高于第二感應探頭15的位置時,第二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使得第二信號發送器發出第二信號,第二信號發送器可以是紅外發射器,即發射紅外信號。
清洗內箱3底壁的中間位置向下凹陷形成與出水腔13連通的狹窄腔16,狹窄腔16設有粉碎刀盤組件17、出水閥18以及與出水閥18對應的閥座19,粉碎刀盤組件17包括第一旋轉電機20和與第一旋轉電機20連接的粉碎刀盤21,第一旋轉電機20外設有防護套22,第一旋轉電機20的第一旋轉軸23伸出防護套22后與粉碎刀盤21驅動連接,防護套22的兩側對稱固定有帶有旋轉塊5的導向桿24,粉碎刀盤21的底部設有環形槽25,兩導向桿24的旋轉塊分別配接于環形槽25內。由于粉碎刀盤21、第一旋轉軸23和第一旋轉電機20為自上而下設置,因此通過兩根導向桿24,既能提高連接可靠性,又能減少第一旋轉軸23的支撐重量,確保了粉碎刀盤21、第一旋轉軸23和第一旋轉電機20的同軸度。閥座19通過壓板26抵靠于出水閥18上,壓板26連接于出水腔13的側壁處,出水閥18的橫截面為等大的圓形,閥座19為兩個半圓形的第一閥座27和第二閥座28,壓板26設有第二旋轉電機29、與第二旋轉電機29連接的第二旋轉軸30和螺紋式套接于第二旋轉軸30上的第二旋轉軸套31,第二旋轉軸套31的橫截面為逐漸增大的圓形,第一閥座27和第二閥座28之間設有復位件32,復位件32使得第一閥座27、第二閥座28的內側分別緊貼于第二旋轉軸套31,并使得第一閥座27、第二閥座28合圍而成的閥座19剛好關閉出水閥18,具體地,第一閥座27和第二閥座28相對第二旋轉軸套31對稱設置,第一閥座27和第二閥座28的內側均凸出地設有與第二旋轉軸套31相貼合的連接部33,第一閥座27及其上的連接部33形成為一體式結構,第二閥座28及其上的連接部33形成為一體式結構,兩個連接部33的頂部、壓板26的底部以及第一閥座27、第二閥座28合圍形成第一腔34,兩個連接部33的底部以及第一閥座27、第二閥座28合圍形成第二腔35,第二腔35與出水閥18相通,兩個連接部33均設有貫通的通孔36,通孔36將第一腔34和第二腔35連通。第一閥座27和第二閥座28之間設有兩個復位件32,兩個復位件32分別設有第一腔34與第二腔35內。這樣,第二旋轉電機29驅動第二旋轉軸30旋轉時,可實現第二旋轉軸套31由上向下移動或者由下向上移動,常態時,如圖2所示,第一閥座27、第二閥座28合圍而成的閥座19剛好關閉出水閥18,當第二旋轉電機29驅動第二旋轉軸30順時針旋轉時,第二旋轉軸套31由下向上移動,使得第一閥座27和第二閥座28分別向外移動,使得閥座19將出水閥18打開,當閥座19將出水閥18完全打開之后,再通過第二旋轉電機29驅動第二旋轉軸30逆時針旋轉時,第二旋轉軸套31由上向下移動,由于復位件32會使得第一閥座27、第二閥座28的內側分別緊貼于第二旋轉軸套31,當第二旋轉軸套31由上向下移動時,第一閥座27和第二閥座28分別向內移動,逐漸將出水閥18關閉。
第一閥座27靠近清洗外箱1的側壁,第一閥座27的外側設有磁鐵37,清洗外箱1的側壁設有常開的第一干簧管38,清洗外箱1的底壁設有常開的第二干簧管39,第一干簧管38和第二干簧管39分別串接于第三信號發送器、第四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上,第三信號發送器、第四信號發送器可均為紅外發射器,當磁鐵37與第一干簧管38貼合時,第三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可以發射第三信號,當磁鐵37與第二干簧管39貼合時,第四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可以發射第四信號,清洗裝置設有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啟動第一旋轉電機20,并控制第一旋轉電機20在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同時啟動第二旋轉電機29使得閥座19逐漸打開出水閥18,且在接收到第三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29即停止打開閥座19,磁鐵37與第一干簧管38之間的距離足以打開出水閥18。控制器還在接收到第二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一旋轉電機29即停止粉碎工作,同時啟動第二旋轉電機29使得閥座19關閉出水閥18,且在接收到第三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即在閥座19將出水閥18完全關閉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這樣使得出水腔13內的水位達到第一感應探頭14時,控制器啟動粉碎刀盤21,并同時打開閥座19,使得出水腔13快速排水,此時粉碎刀盤21被配置為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第一轉速小于第二轉速,這樣打破了粉碎刀盤21與泥土高速旋轉形成的動態平衡,會將泥土有效粉碎,并經出水閥18排出,當出水腔13內的水位達到第二感應探頭15時,水位稍淹沒粉碎刀盤21,為避免水位再下降導致粉碎刀盤21空轉,控制器關閉粉碎刀盤21,并同時關閉閥座19,這樣使得本清洗裝置可以順利排水,能夠實現自動清洗馬鈴薯。而且閥座19的開啟和關閉位由第一干簧管38、第二干簧管39和磁鐵37的配合實現,精準定位,自動化強。為了進一步提高排污效率,在出水腔13的內壁均設有若干環形均布的豎直凸起,凸起為弧形或三角形或方形的凸棱,粉碎刀盤21均勻設置的刀片數量與豎直凸起的數量互為奇偶數,例如粉碎刀盤21的刀片數量為奇數,豎直凸起的數量為偶數,或者粉碎刀盤21的刀片數量為偶數,豎直凸起的數量為奇數,使得出水腔13內形成的旋轉流始終為均勻分布的奇數股,不會被對稱地抵消,能夠快速將落入出水腔13的打碎。
轉籠11的頂部具有第三旋轉電機40,轉籠11內設有攪拌器41,第三旋轉電機40通過磁傳動組件驅動攪拌器41旋轉。通過磁傳動組件傳動攪拌器41,簡化了結構,且傳動速度慢,不會攪碎馬鈴薯。攪拌器41包括用于攪拌馬鈴薯的攪拌部42和用于提升馬鈴薯的提升部43,提升部43可將馬鈴薯由下往上提升,且由于轉籠11的底部為斜面,提升部43和斜面的協同下,可實現馬鈴薯的翻轉,利于清洗效果的提高。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地,出水閥18和閥座19的數量為兩個,且一一對應,兩個閥座19相對粉碎刀盤組件17對稱設置,可以提高排污效率。垃圾箱10、輸送泵20、一級粉碎裝置30和二級粉碎裝置40。
工作過程中,經過增壓泵7加壓的水被送往進水腔4,并通過噴頭10噴向轉籠11,同時第三旋轉電機40通過磁傳動組件驅動攪拌器41攪拌轉籠11內的馬鈴薯,對轉籠11內的馬鈴薯進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附帶泥土一同流入出水腔13,由于一開始出水閥18是關閉的,因此出水腔13內的水位開始上漲,當出水腔13內的水位達到第一感應探頭14時,第一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一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一信號,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號后啟動第一旋轉電機20,并控制第一旋轉電機20在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保證粉碎刀盤21在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粉碎刀盤21位于凹陷的狹窄腔16內,粉碎效果極好,同時控制器啟動第二旋轉電機29使得閥座19逐漸打開出水閥18,出水閥18位于狹窄腔16內,能夠快速排出污水,當閥座19的第一閥座27往外移動直至第一閥座27上的磁鐵37與第一干簧管38接觸后,第三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三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三信號,向控制器表示此時出水閥18已被完全打開,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三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29即停止打開閥座19。
當出水腔13內的水位下降達到第二感應探頭15時,水位稍淹沒粉碎刀盤21,表明水位較低,如果此時再排污水,粉碎刀盤21會空轉浪費能源,此時第二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二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二信號,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信號發送器發送的第二信號后關閉第一旋轉電機20,使得粉碎刀盤21停止粉碎工作,控制器同時啟動第二旋轉電機29使得閥座19關閉出水閥18,當閥座19的第一閥座27往內移動直至第一閥座27上的磁鐵37與第二干簧管39接觸后,第四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四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四信號,向控制器表示此時出水閥18已被完全關閉,控制器在接收到第四信號發送器發送的第四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29,以保證水位上升,進入下一個循環。
本發明還給出應用上述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裝置的清洗方法,如圖5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驟,開啟增壓泵,使得壓力水箱內的水經加壓后被送往進水腔,并通過噴頭噴向轉籠,同時開啟第三旋轉電機,使得第三旋轉電機帶動攪拌器旋轉以攪拌轉籠內的馬鈴薯,此步驟中,第一旋轉電機、第二旋轉電機和出水閥均為關閉狀態。
第二步驟,當出水腔內的水位達到第一感應探頭時,第一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一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一信號,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號后啟動第一旋轉電機,并控制第一旋轉電機在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控制器同時啟動第二旋轉電機使得閥座逐漸打開出水閥。
第三步驟,當閥座的第一閥座往外移動直至第一閥座上的磁鐵與第一干簧管接觸后,第三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三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三信號,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三信號發送器發送的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
第四步驟,當出水腔內的水位下降達到第二感應探頭時,第二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二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二信號,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信號發送器發送的第二信號后關閉第一旋轉電機,同時啟動第二旋轉電機使得閥座逐漸關閉出水閥。
第五步驟,當閥座的第一閥座往內移動直至第一閥座上的磁鐵與第二干簧管接觸后,第四信號發送器的驅動電路被導通,第四信號發送器向控制器發送第四信號,控制器在接收到第四信號發送器發送的第四信號后關閉第二旋轉電機,以保證水位上升,等待進入下一個循環。
本發明還給出應用上述廚房用馬鈴薯除泥清洗裝置的清洗車,如圖6所示包括車架100和位于車架上的上述清洗裝置200,該車架100的底部具有滾輪300和鎖止該滾輪300的鎖止件400,車架100包括底板101、豎板102和扶手103,該底板101的底部有與清洗裝置200的出水閥18相對應的開口104,清洗裝置200位于底板101上,且出水閥18位于該開口104的上方。
由此,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感應探頭和第二感應探頭,使得出水腔內的水位達到第一感應探頭時,控制器啟動粉碎刀盤組件,并同時打開閥座,使得出水腔快速排水,此時粉碎刀盤組件被配置為旋轉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在第一轉速和第二轉速之間定時交替切換,第一轉速小于第二轉速,這樣打破了粉碎刀盤與泥土高速旋轉形成的動態平衡,會將泥土有效粉碎,并經出水閥排出,當出水腔內的水位達到第二感應探頭時,水位稍淹沒粉碎刀盤,為避免水位再下降,控制器關閉粉碎刀盤組件,并同時關閉閥座,這樣使得本清洗裝置可以順利排水,能夠實現自動清洗馬鈴薯。而且閥座的開啟和關閉位由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磁鐵的配合實現,精準定位,自動化強。因此,本發明能夠實現自動化清洗馬鈴薯,且清洗效率極高。
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對于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