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紡紗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紡紗車間吸塵器。
背景技術:
紡紗車間粉塵含量較高,這些粉塵有的是由于紡紗廠生產環境干燥,隨空氣流動而形成的沙塵,有的是由于紡紗原料攜帶的棉絮和雜質,飄散到車間環境中而形成的異物粉塵。紡紗車間的粉塵不僅使得生產環境惡劣,而且容易隨混入紡紗過程,使紡紗品的摻雜異物,影響產品質量。
為了減輕紡紗車間中的粉塵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實際生產中需要頻繁使用吸塵器對車間環境進行除塵。由于紡紗原料中包括細小的纖維材料,這些細小的纖維材料飄散到環境中與粉塵顆粒混合,使得現有的吸塵器在使用中極容易堵塞。當吸塵器堵塞時,除塵能力大大降低,并且隨著堵塞物的逐漸增多,驅動電機的負荷也越來越大,若不及時清理很容易使電機因長期處于過載而燒毀。
現有吸塵器為了減輕堵塞現象,在設計時通過增大吸塵器的風筒直徑,來減少粉塵在風筒中的堆積,但風筒直徑的增大必然會造成風力的下降,同時也不便于操作。還可以通過增大過濾網的網孔直徑來避免粉塵顆粒的累積,從而減輕堵塞現象,但過濾網網孔直徑的增加會在吸塵器吸入較大的物品時進入集塵腔體內,對腔體內或者吸塵器電機造成損壞,因此,現有的吸塵器在紡紗車間中使用,存在容易損壞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紡紗車間吸塵器,以解決傳統吸塵器容易因堵塞而造成吸塵器電機損壞的問題。
本申請提供的紡紗車間吸塵器,包括:吸塵裝置,集塵裝置以及動力裝置;
所述吸塵裝置包括吸塵管以及設置在所述吸塵管一端的清掃接頭,所述清掃接頭的端面邊緣均勻設置數個柱狀防堵條;所述清掃接頭內部還設有剪斷機構,所述剪斷機構包括連接氣缸的動刀片以及與所述動刀片鉸接的靜刀片,所述靜刀片固定在所述清掃接頭內部的外殼上;
所述吸塵裝置用于提供防止紡紗車間中的纖維材料堵塞的清掃接頭,以便在紡紗車間內操作吸塵器進行除塵工作;
所述集塵裝置包括集塵腔以及設置在所述集塵腔內的集塵袋;所述集塵腔設有圓柱狀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貫穿所述集塵腔的側壁,且在所述集塵腔側壁外側設有與所述進風口同軸的過載保護腔體,所述過載保護腔體內部設有風速計;
所述集塵裝置還包括圓柱狀粗濾部件,所述過載保護腔體通過所述粗濾部件與所述吸塵管連接,所述粗濾部件的一個端面設有濾網,所述粗濾部件的另一端面設有環狀凸起,所述環狀凸起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過載保護腔體的端面上;所述粗濾部件的內壁設有螺紋,所述吸塵管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粗濾部件;
所述集塵裝置用于將吸入吸塵器內的空氣與雜質分離,并且檢測吸塵器工作時的風速,以判斷吸塵器電機是否處于過載狀態;
所述動力裝置包括吸塵器電機,調速器以及過載保護電路,其中,所述吸塵器電機連接所述調速器及其調速面板,所述過載保護電路連接所述風速計;
所述動力裝置用于提供負壓,產生吸塵作用。
可選的,所述靜刀片為雙層刀片結構,所述靜刀片兩個刀片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動刀片的厚度。
可選的,所述集塵腔的內壁還設有防堵部件,所述防堵部件為設置在靠近所述進風口的筋條;
所述防堵部件用于將所述集塵袋與所述進風口隔開,避免所述集塵袋堵塞所述進風口。
可選的,所述粗濾部件的外徑小于或等于所述過載保護腔體的內徑,所述粗濾部件的內徑等于所述吸塵管的外徑。
可選的,所述吸塵管為鋼絲軟管,且所述吸塵管與所述清掃接頭連接的位置還設有手持部件。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申請提供的紡紗車間吸塵器包括吸塵裝置,集塵裝置以及動力裝置,實際使用時,動力裝置為整個吸塵器內部腔體產生負壓,通過吸塵裝置產生的吸力將環境中粉塵吸入,再通過集塵裝置實現粉塵分離和過濾,完成除塵過程。其中,吸塵裝置內的清掃接頭和剪斷機構可以防止紡紗車間內的棉絮或紗品因吸入吸塵管而造成的堵塞;集塵裝置中的風速計可以實時檢測吸塵器的風力大小,進而判斷是否因堵塞而出現過載運行的問題;集塵裝置還通過可拆卸的粗濾部件對吸入吸塵管中的纖維材料進行過濾,避免纖維材料進入集塵裝置的進風口以及集塵腔體內,造成堵塞或影響過濾效果;動力裝置中的過載保護電路與所述風速計連接,根據測量的風速以及吸塵器電機轉動時的溫度,控制吸塵器電機的運行狀態,避免過載。
本申請提供的紡紗車間吸塵器可以減少較大的纖維雜質被吸入吸塵器內,降低堵塞概率;設置粗濾部件、過載保護腔體和過載保護電路來避免吸塵器長時間處于過載工作狀態,防止電機過熱燒毀,解決了傳統吸塵器容易因堵塞而造成吸塵器電機損壞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一種紡紗車間吸塵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剪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紡紗車間吸塵器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示說明:
其中,1-吸塵裝置;11-吸塵管;12-清掃接頭;13-防堵條;14-剪斷機構;141-動刀片;142-靜刀片;15-氣缸;16-手持部件;2-集塵裝置;21-集塵腔;22-集塵袋;23-進風口;24-過載保護腔體;25-風速計;26-粗濾部件;261-濾網;262-環狀凸起;27-防堵部件;3-動力裝置;31-吸塵器電機;32-調速器;33-過載保護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為一種紡紗車間吸塵器的結構示意圖。
本申請提供的紡紗車間吸塵器,包括:吸塵裝置1,集塵裝置2以及動力裝置3;
所述吸塵裝置1包括吸塵管11以及設置在所述吸塵管11一端的清掃接頭12,所述清掃接頭12的端面邊緣均勻設置數個柱狀防堵條13;所述清掃接頭12內部還設有剪斷機構14,所述剪斷機構14包括連接氣缸15的動刀片141以及與所述動刀片141鉸接的靜刀片142,所述靜刀片142固定在所述清掃接頭12內部的外殼上。
所述吸塵裝置1用于提供防止紡紗車間中的纖維材料堵塞的清掃接頭12,以便在紡紗車間內操作吸塵器進行除塵工作。吸塵裝置1中,清掃接頭12通過吸塵管11與集塵裝置2連接,形成吸塵通道,利用吸塵器電機產生的負壓將灰塵吸入。清掃接頭12上均勻設置的數個柱狀防堵條13可以在清掃接頭12與接觸面之間形成較小的吸附空間,避免面積較大的纖維材料進入吸塵管11中,同時,防堵條13也將清掃接頭12和生成中的物料分離,避免紡紗物料受吸塵器吸附作用而遭到污染和破壞。
如圖2所示,清掃接頭12內部設置的剪斷機構14由動刀片141和靜刀片142鉸接在一起組成,兩種刀片均設置刃口,且緊密貼合,動刀片141與氣缸15連接,氣缸15可以帶動動刀片141進行剪切作用。剪斷機構14用于在吸塵器吸入條狀纖維材料或者細線材料時,將纏繞或牽連在裝置內部的紡紗材料剪斷,避免紡紗材料堵塞吸塵管11。
所述集塵裝置2包括集塵腔21以及設置在所述集塵腔21內的集塵袋22;所述集塵腔21設有圓柱狀進風口23,所述進風口23貫穿所述集塵腔21的側壁,且在所述集塵腔21側壁外側設有與所述進風口23同軸的過載保護腔體24,所述過載保護腔體24內部設有風速計25。
如圖3所示,所述集塵裝置2還包括圓柱狀粗濾部件26,所述過載保護腔體24通過所述粗濾部件26與所述吸塵管11連接,所述粗濾部件26的一個端面設有濾網261,所述粗濾部件26的另一端面設有環狀凸起262,所述環狀凸起262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過載保護腔體24的端面上;所述粗濾部件26的內壁設有螺紋,所述吸塵管11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粗濾部件26。
所述集塵裝置2用于將吸入吸塵器內的空氣與雜質分離,并且檢測吸塵器工作時的風速,以判斷吸塵器電機31是否處于過載狀態。本實施例中,灰塵隨氣流經過清掃接頭12和吸塵管11進入過載保護腔體24內,先由粗濾部件26灰塵中體積較大的纖維材料分離出來,再通過過載保護腔體24進入集塵腔21中,通過集塵袋22的作用實現塵土與空氣分離,分離后的純凈空氣通過排氣孔排出。過載保護腔體24內設置的風速計25能夠測試進入吸塵器中的空氣流動速度,判斷吸塵力的大小,從而判斷吸塵器電機31是否處于過載運行的狀態。顯然,吸塵器電機31過載運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堵塞,堵塞時風力會明顯下降,因此通過檢測風速可以直接判斷出過載運行情況。
如圖4所示,所述動力裝置3包括吸塵器電機31,調速器32以及過載保護電路33,其中,所述吸塵器電機31連接所述調速器32及其調速面板,所述過載保護電路33連接所述風速計25;
所述動力裝置3用于提供負壓,產生吸塵作用。另外,過載保護電路33通過風速計25的測量結果,以及吸塵器電機31的運行狀態,如溫度,電流等,判斷所述吸塵器電機31是否處于過載運行;如果吸塵器電機31是過載運行,保護電路可以斷電,使所述吸塵器電機31停止工作,避免電機過熱損壞。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靜刀片142為雙層刀片結構,所述靜刀片142兩個刀片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動刀片141的厚度。由于纖維材料質地柔軟,不能輕易剪斷,因此本實施例中,靜刀片142設置成雙片,通過與動刀片141配合,便于將纖維材料切斷。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集塵腔21的內壁還設有防堵部件27,所述防堵部件27為設置在靠近所述進風口23的筋條,所述防堵部件27用于將所述集塵袋22與所述進風口23隔開,避免所述集塵袋22堵塞所述進風口23。在實際使用中,集塵袋22質地柔軟,在吸塵器電機31的作用下容易覆蓋到所述進風口23,使集塵袋22堵住進風口23,進而造成堵塞增加吸塵器電機31的負載。因此,在吸塵器工作時應該盡量將集塵袋22與進風口23分隔開。本實施例中,為了分隔開集塵袋22與進風口23,采用在進風口23附近設置防堵部件27,防堵部件27是設置在所述集塵腔21內壁上的數個筋條,通過筋條將集塵袋22與進風口23分隔,使集塵袋22不能接觸到進風口23。筋條的厚度應在不影響集塵效果的前提下盡量設置的更寬,以使集塵袋22與所述進風口23之間間隔足夠的距離。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粗濾部件26的外徑小于或等于所述過載保護腔體24的內徑,所述粗濾部件26的內徑等于所述吸塵管11的外徑。本實施例中,先將所述粗濾部件26安裝在所述過載保護腔體24內,通過螺栓進行固定。再將所述吸塵管11通過螺紋連接到所述粗濾部件26的內壁。因此,將粗濾部件26的外徑設置成小于或等于所述過載保護腔體24的內徑,可以便于粗濾部件26在使用中的安裝和拆卸,而將所述粗濾部件26的內徑設置為等于所述吸塵管11的外徑,可以保證兩個部件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并且增加密封性,防止灰塵散出。
在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吸塵管11為鋼絲軟管,且所述吸塵管11與所述清掃接頭12連接的位置還設有手持部件16。鋼絲軟管可以在彎折的同時,保證吸塵通道不被折疊,實現靈活移動的同時保證吸塵通道的暢通。手持部件16是相對鋼絲軟管硬度較大的筒狀結構,在使用中可為清掃人員提供握持部位方便清掃。進一步地,所述手持部件16上可以設置氣缸15的控制開關,以便出現纖維物質堵塞時進行剪斷。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申請提供的紡紗車間吸塵器包括吸塵裝置1,集塵裝置2以及動力裝置3,實際使用時,動力裝置3為整個吸塵器內部腔體產生負壓,通過吸塵裝置1產生的吸力將環境中粉塵吸入,再通過集塵裝置2實現粉塵分離和過濾,完成除塵過程。其中,吸塵裝置1內的清掃接頭12和剪斷機構14可以防止紡紗車間內的棉絮或紗品因吸入吸塵管11而造成的堵塞;集塵裝置2中的風速計25可以實時檢測吸塵器的風力大小,進而判斷是否因堵塞而出現過載運行的問題;集塵裝置2還通過可拆卸的粗濾部件26對吸入吸塵管中的纖維材料進行過濾,避免纖維材料進入集塵裝置2的進風口23以及集塵腔21內,造成堵塞或影響過濾效果;動力裝置3中的過載保護電路33與所述風速計25連接,根據測量的風速以及吸塵器電機轉動時的溫度,控制吸塵器電機31的運行狀態,避免長時間過載運行。
本申請提供的紡紗車間吸塵器可以減少較大的纖維雜質被吸入吸塵器內,降低堵塞概率;設置粗濾部件26、過載保護腔體24和過載保護電路33來避免吸塵器電機31長時間處于過載工作狀態,防止電機過熱燒毀,解決了傳統吸塵器容易因堵塞而造成吸塵器電機損壞的問題。
本申請提供的實施例之間的相似部分相互參見即可,以上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只是本申請總的構思下的幾個示例,并不構成本申請保護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依據本申請方案所擴展出的任何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