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連接梯子的關節,即一種梯關節。
背景技術:
現有的折疊梯,兩片梯子之間可以相互轉動,形成一定的角度。但現有的折疊梯的兩片梯子之間的連接關節僅僅通過簡單的卡扣定位的方式進行定位,只設定幾個卡扣,一般為3個,所以,兩片梯子之間的調整角度也只有有限的幾個,一般也就是3個,調整不方便,影響梯子的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梯關節,以解決現有的梯子角度調整不方便,不連續的問題。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梯關節,用于鉸接連接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所述梯關節包括:
第一鎖緊齒,與所述第一片梯子固定連接;
第二鎖緊齒,與所述第二片梯子轉動連接;
第一片梯子和第二片梯子通過第一鉸軸轉動連接;
所述第一鎖緊齒和所述第二鎖緊齒相互嚙合,并且所述第一鎖緊齒和所述第二鎖緊齒為單向鎖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鎖緊齒為半環形齒輪,所述半環形齒輪的軸心與所述第一鉸軸同心,所述第二鎖緊齒具有兩端,分別為第二鎖緊齒的第一端和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鎖緊齒還具有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一端與第二片梯子通過第二鉸軸鉸接連接,所述半環形齒輪位于所述第一鉸軸與所述第二鉸軸之間;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上抵壓有起回復作用的柱簧,所述第二鎖緊齒的內側面為圓弧形,所述第二鎖緊齒的內側面與半環形齒輪相嚙合的咬合齒,所述柱簧抵壓在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處的所述外側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梯關節還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鎖緊齒之外的第一外盒,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二鎖緊齒之外的第二外盒,所述第一外盒與所述第二外盒通過所述第一鉸軸鉸接;
所述第一鎖緊齒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外盒上,所述第二鎖緊齒通過所述第二鉸軸鉸接連接在所述第二外盒上;所述第一鎖緊齒通過所述第一外盒與所述第一片梯子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鎖緊齒通過轉動連接在所述第二外盒上與所述第二片梯子連接,所述第二外盒中還設有支撐所述柱簧的彈簧座。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鉸軸上套設有使所述第二鎖緊齒回復的扭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盒具有第一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一外盒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外盒具有第二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二外盒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一端與第二外盒的第一端鉸接;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片梯子,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片梯子;
所述梯關節還包括:拉線,連接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所述拉線位于所述第二外盒中并伸出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
進一步的,所述拉線通過穿設在所述柱簧中連接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外盒中還設有對所述拉線導向的導向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半環形齒輪設有6至90個齒。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鎖緊齒為齒條,所述齒條的齒數為3至6個。
進一步的,所述半環形齒輪通過兩個以上的鉚釘固定在所述第一外盒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盒與所述第二外盒均為上下分體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采用齒輪鎖緊,兩個鎖緊齒分別與兩片梯子連接,所以能夠實現調整角度的多樣性的變化和調整的連續,因而能夠適應折疊梯張開角度的變化。
進而,本實用新型采用柱簧實現自動鎖緊,避免了傳統鎖緊需要將兩片梯子的卡扣人工對齊的操作,減少了梯子張開的危險。進而,本實用新型采用柱簧和扭簧共同回復第二鎖緊齒,一是形成了雙保險,二是減少了柱簧和扭簧的磨損,增加了整個關節的使用壽命。
進而,本實用新型采用拉線控制第二鎖緊齒的位置,從而控制兩個鎖緊齒之間的鎖緊,這樣,可以不必像傳統的卡扣鎖緊需要爬到梯子的關節處,即梯子最高點的連接處,來鎖緊或解鎖卡扣,本實用新型可以在梯子的下部操縱拉線從而實現鎖緊或解鎖兩片梯子,避免了每次折疊或收起梯子時需要再爬到梯子頂點的操作,減少了事故發生的幾率,增加了安全性,也方便快速收起。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梯關節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梯關節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梯關節與梯子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0、梯關節 11、第一片梯子 12、第二片梯子
1、第一鎖緊齒2、第二鎖緊齒 3、第一外盒 4、第二外盒 5、第一鉸軸 6、拉線 7、第二鉸軸 8、彈簧座 9、柱簧 20、穿線槽 30、鉚釘 30、鉚釘 32、第一外盒的第二端 42、第二外盒的第二端 45導向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梯關節10,用于鉸接連接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如圖3所示,每片梯子都有支撐在地面的兩根平行的縱向支撐桿以及連接在兩根平行的縱向支撐桿之間的多個高低不同的橫梯,人通過橫梯進行攀爬;
如圖1、圖2所示,所述梯關節10包括:
第一鎖緊齒1,與所述第一片梯子11固定連接;
第二鎖緊齒2,與所述第二片梯子12轉動連接,即第二鎖緊齒2能夠相對于第二片梯子12轉動;
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通過第一鉸軸5轉動連接;
所述第一鎖緊齒1和所述第二鎖緊齒2相互嚙合,并且所述第一鎖緊齒1和所述第二鎖緊齒2為單向鎖緊,例如,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相互并攏時,第一鎖緊齒1和所述第二鎖緊齒2可以形成齒輪傳動,第一片梯子11和第二片梯子12相互遠離,角度變大時,第一鎖緊齒1和所述第二鎖緊齒2被鎖緊,以免梯子在使用過程中向外滑開。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鎖緊齒1為半環形齒輪,因為梯子的最大張開角度為180度,所以,采用半環形齒輪就足以滿足梯子的最大張開角度,從而減少了成本,減輕了重量,空間更緊湊;所述半環形齒輪1的軸心與所述第一鉸軸5同心,所述第二鎖緊齒2具有兩端,分別為第二鎖緊齒的第一端和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鎖緊齒還具有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一端與第二片梯子通過第二鉸軸7鉸接連接,所述半環形齒輪1位于所述第一鉸軸5與所述第二鉸軸7之間;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上抵壓有起回復作用的柱簧9,所述第二鎖緊齒2的內側面為圓弧形,該圓弧形與第一鎖緊齒的齒輪或與第一鉸軸同軸,以便第二鎖緊齒2與第一鎖緊齒相嚙合,所述第二鎖緊齒的內側面上設有半環形齒輪相嚙合的咬合齒,即第二鎖緊齒2為多個直線排布的齒,所述柱簧9抵壓在所述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處的所述外側面上,以實現單向鎖緊。
在沒有人的外力干擾的情況下,柱簧(柱形彈簧)9使得第二鎖緊齒2自動壓緊在第一鎖緊齒1上,當第二鎖緊齒2相對第一鎖緊齒1向內轉動時,第二鎖緊齒2受到向內的作用力,即第二鎖緊齒2受到從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向第二鎖緊齒的第一端方向的力,此時,由于第二鎖緊齒的第一端為固定端,第二鎖緊齒的第一端不能移動,從而阻止第二鎖緊齒2相對第一鎖緊齒1向內轉動,從而阻止兩片梯子張開;但對于第二鎖緊齒2相對第一鎖緊齒1向外轉動,此時,第二鎖緊齒2受到第一鎖緊齒1向外的推力,第二鎖緊齒的第二端為非固定端,由于第二鎖緊齒2受到第一鎖緊齒1向外的推力大于柱簧9的回復作用力,雖有柱簧9的回復作用力,但不影響第二鎖緊齒2相對第一鎖緊齒1向外轉動或移動,因而,第二鎖緊齒2壓緊在第一鎖緊齒1上的壓力與第二鎖緊齒2相對轉動并不矛盾,因而第二鎖緊齒2相對轉動不受影響,即兩片梯子合攏時,關節不影響梯子的收起或合攏。
進一步的,所述梯關節10還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鎖緊齒1之外的第一外盒3,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二鎖緊齒2之外的第二外盒4,所述第一外盒3與所述第二外盒4通過所述第一鉸軸5鉸接;第一外盒3與所述第二外盒4可以相對轉動,形成不同的角度,從而形成梯子的不同張角;
第一外盒3與第一片梯子11固定連接,第二外盒4第二片梯子12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鎖緊齒1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外盒3上,所述第二鎖緊齒2通過所述第二鉸軸5鉸接連接在所述第二外盒4上;所述第一鎖緊齒1通過所述第一外盒3與所述第一片梯子1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鎖緊齒2通過第二鉸軸7轉動連接在所述第二外盒上與所述第二片梯子12連接,所述第二外盒4中還設有支撐所述柱簧9的彈簧座8。第一外盒3與所述第二外盒4主要起分別封閉和保護相應鎖緊齒的作用,并且為相應鎖緊齒提供固定和支撐;還可以為柱簧9提供支撐。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鉸軸7上套設有使所述第二鎖緊齒2回復的扭簧(圖中未示出)。扭簧也起到回復作用,能夠在沒有人的外力干擾的情況下,使兩個鎖緊齒自動鎖緊。其中,第二鉸軸7設置在第二外盒4上,第二鉸軸7的底部伸出第二鎖緊齒2并且露出第二外盒4,第二鉸軸7的頂部伸出第二鎖緊齒2,扭簧分別套設在第二鉸軸7的底部和第二鉸軸7的頂部,即分別套設在第二鉸軸7的兩端,一方面能夠起到回復作用,另一方面,還能起到對第二鉸軸7進行軸向定位和緩沖的作用,起到很好的平衡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盒3具有第一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一外盒的第二端32,所述第二外盒4具有第二外盒的第一端和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一端與第二外盒的第一端鉸接;所述第一外盒的第二端32連接所述第一片梯子11,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片梯子12;
所述梯關節10還包括:拉線6,連接所述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所述拉線6位于所述第二外盒4中并伸出所述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與第一鎖緊齒1鎖緊后,拉線能夠克服扭簧的壓力,拉動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使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脫離與第一鎖緊齒1的接觸,從而解除與第一鎖緊齒1的鎖緊,這樣,可以張開梯子;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與第一鎖緊齒1鎖緊后,當不對拉線施力時,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與第一鎖緊齒1則保持咬合,維持鎖緊,此時,兩片梯子向外不能張開,但兩片梯子向內則可以收起;由于第二外盒的第二端4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片梯子12,這樣相當于延長了對第二鎖緊齒2的控制長度,可以從鎖緊齒處,延長到第二片梯子處,降低了控制高度。采用拉線控制第二鎖緊齒的位置,從而控制兩個鎖緊齒之間的鎖緊,這樣,可以不必像傳統的卡扣鎖緊需要爬到梯子的關節處,即梯子最高點的連接處,來鎖緊或解鎖卡扣,本實用新型可以在梯子的下部操縱拉線從而實現鎖緊或解鎖兩片梯子,避免了每次折疊或收起梯子時需要再爬到梯子頂點的操作,減少了事故發生的幾率,增加了安全性,也方便快速收起。
進一步的,所述拉線6通過穿設在所述柱簧9中連接所述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這樣,設置巧妙,不會發生拉線纏繞其他部件的問題。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可以設有穿線槽20,以供拉線固定到第二鎖緊齒2的第二端。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外盒4中還設有對所述拉線6導向的導向裝置45,可以調整拉線6的方向。導向裝置45例如為導向柱。
進一步的,所述半環形齒輪設有6至90個齒,例如為20至60個均勻分布的齒,這樣可以實現180度范圍內的連續的多角度的精細調節,能夠滿足梯子張開的各種需要。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鎖緊齒2為具有圓環形內側面的齒條,所述齒條的(咬合齒)齒數為3至6個。由于第一鎖緊齒1具有多個齒,能夠進行180度轉動,因而,第二鎖緊齒2僅需幾個齒就夠,第二鎖緊齒2的長度可以做到較小,齒數可以做的較少,方便制造加工和安裝,減輕梯子質量。
進一步的,所述半環形齒輪通過兩個以上的鉚釘30固定在所述第一外盒3上,例如,用3個鉚釘固定,這樣,第一鎖緊齒1固定穩定,不會相對第一外盒3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盒3與所述第二外盒4均為上下分體式結構,主要保護和封閉第一鎖緊齒1和所述第二鎖緊齒2的上下兩端,第一外盒3與所述第二外盒4在第一鎖緊齒1和所述第二鎖緊齒2相互嚙合處設有開口,以不影響兩個鎖緊齒的嚙合和轉動,第一外盒3與所述第二外盒4均分為上下兩半,以便安裝第一鎖緊齒1和所述第二鎖緊齒2后再形成封閉。
本實用新型的梯關節能夠實現折疊梯的穩定鎖緊和多角度精確調整。本實用新型采用拉線控制鎖緊,可以不必像傳統的卡扣鎖緊需要爬到梯子的關節處,即梯子最高點的連接處,來鎖緊或解鎖卡扣,本實用新型可以在梯子的下部操縱拉線從而實現鎖緊或解鎖兩片梯子,避免了每次折疊或收起梯子時需要再爬到梯子頂點的操作,減少了事故發生的幾率,增加了安全性,也方便快速收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為本實用新型的各組成部分在不沖突的條件下可以相互組合,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