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果樹采摘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果樹采摘用梯子。
背景技術:
梯子的種類很多,有普通梯子、叉梯、伸縮梯等,樣式也很多,如梯子的兩個大桄的上端有齊頭的,有帶鉤的,齊頭的使用時靠在墻面上、房沿上、墻頭上等地方,需有一個平面或平行物,否則梯子放不正不能用,帶鉤的多用于天線施工,用于掛在線上或其他物體上,但也需要一個平行物。而在果樹生產中,不管是柿子樹、杏樹還是核桃樹,樹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長,所以沒有平行樹干來靠梯子和掛梯子,所以對高大果樹采摘果實時,只好把梯子靠在主干上,其實主干也沒有合梯子的地方靠掛,由于果實大多長在枝梢上,即樹冠外圍,人雖到了主樹干位置上,還需用長桿子采摘,難度依然不小,特別像柿子、杏等不能用打或搖的方法采摘的果實,采摘難度更大。為此,每年都有爬樹采摘果實的人從樹上掉下來發生事故。針對樹木高大,主干粗、側干側枝細,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長的,不適宜現有的梯子操作的結構,以及果實主干、內膛少;側干、側枝即樹冠外圍多的分布狀況,又考慮像柿子、杏的果實不能打,只能用手摘或桿子摘的實際情況,所以現在需要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果樹采摘用梯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果樹采摘用梯子,該梯子解決了針對樹木高大,主干粗、側干側枝細,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長的果樹采摘難度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果樹采摘用梯子,包括基礎梯、設置在基礎梯頂端部的偏心梯頭、設置在偏心梯頭上方的寬掛鉤和若干個穩定掛鉤,所述基礎梯包括第一大桄、第二大桄、若干個一端設置在第一大桄上且另一端設置在第二大桄上的梯蹬和若干個設置在第一大桄一側上的活動掛環;所述寬掛鉤包括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所述偏心梯頭包括長鋼筋、短鋼筋、垂直設置在長鋼筋上的第一垂直鋼筋、垂直設置在短鋼筋上的第二垂直鋼筋,兩個所述第一掛鉤設置在所述第一垂直鋼筋的頂端兩側,兩個所述第二掛鉤設置在所述第二垂直鋼筋的頂端兩側,所述長鋼筋的一端與所述短鋼筋的一端焊接形成一個相交點,所述相交點與所述基礎梯的中心線的距離L0為50mm,所述相交點分別與所述長鋼筋的距離和所述短鋼筋的距離相等,所述長鋼筋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大桄的頂端,所述短鋼筋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大桄的頂端,所述長鋼筋和所述短鋼筋形成“人”字形,所述第一垂直鋼筋與所述第二垂直鋼筋之間焊接有固定鋼筋,所述第一掛鉤與所述第二掛鉤之間焊接有固定鋼筋;所述穩定掛鉤包括外套管、能夠套在外套管內部的內套管和與外套管一端焊接的花籃螺絲,所述內套管的一端焊接有固定鉤,另一端焊接有掛柱,所述外套管上設有滑縫,所述滑縫一側上等間距設有若干個與所述掛柱相適配的卡套,所述花籃螺絲一端與所述外套管的一端焊接,另一端焊接有能夠與所述活動掛環配合使用的圓掛鉤。
優選地,所述第一大桄和所述第二大桄之間的角度a為5°~15°。
優選地,所述梯蹬的數量為8個且長度從所述第一大桄和所述第二大桄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增大,每個所述梯蹬之間呈等間距設置。
優選地,所述活動掛環的數量為3個且等間距設置在所述第一大桄一側上。
優選地,所述活動掛環的直徑為50mm。
優選地,所述穩定掛鉤的數量為2個。
優選地,所述相交點的下方焊接有直徑為60mm的安全掛環。
優選地,所述圓掛鉤上設有能夠將所述圓掛鉤開口處封閉的卡扣。
優選地,所述長鋼筋、所述短鋼筋、所述固定鋼筋的直徑為20mm,所述長鋼筋與所述短鋼筋之間的角度β為100°~120°,所述長鋼筋的長度L1為400mm,所述短鋼筋的長度L2為300mm,所述固定鋼筋的長度L3為100mm。
優選地,所述第一掛鉤、所述第二掛鉤、所述固定鉤包括圓弧段和直線段,所述圓弧段兩端的長度L4為50mm,所述直線段的一端與所述圓弧段的一端連接,所述直線段的另一端與圓弧段的另一端的長度L5為200m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通過設置偏心梯頭、穩定掛鉤和寬掛鉤,解決了針對樹木高大,主干粗、側干側枝細,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長的果樹采摘難度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偏心梯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主視圖;
圖4是圖2的左視圖;
圖5是圖1中穩定掛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礎梯;11、第一大桄;12、第二大桄;13、梯蹬;14、活動掛環;2、偏心梯頭;21、長鋼筋;22、短鋼筋;23、第一垂直鋼筋;24、第二垂直鋼筋;25、第一掛鉤;26、第二掛鉤;27、固定鋼筋;3、穩定掛鉤;31、外套管;310、滑縫;311、卡套;32、內套管;33、花籃螺絲;34、固定鉤;35、掛柱;36、圓掛鉤;37、卡扣;4、相交點;41、安全掛環。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果樹采摘用梯子的一個實施例,包括基礎梯1、設置在基礎梯1頂端部的偏心梯頭2、設置在偏心梯頭2上方的寬掛鉤和若干個穩定掛鉤3,所述基礎梯1包括第一大桄11、第二大桄12、若干個一端設置在第一大桄11上且另一端設置在第二大桄12上的梯蹬13和若干個設置在第一大桄11一側上的活動掛環14;所述寬掛鉤包括第一掛鉤25和第二掛鉤26,所述偏心梯頭2包括長鋼筋21、短鋼筋22、垂直設置在長鋼筋21上的第一垂直鋼筋23、垂直設置在短鋼筋22上的第二垂直鋼筋24,兩個所述第一掛鉤25設置在所述第一垂直鋼筋23的頂端兩側,兩個所述第二掛鉤26設置在所述第二垂直鋼筋24的頂端兩側,所述長鋼筋21的一端與所述短鋼筋22的一端焊接形成一個相交點4,所述相交點4與所述基礎梯1的中心線的距離L0為50mm,所述相交點4分別與所述長鋼筋21的距離和所述短鋼筋22的距離相等,所述長鋼筋21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大桄11的頂端,所述短鋼筋22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大桄12的頂端,所述長鋼筋21和所述短鋼筋22形成“人”字形,所述第一垂直鋼筋23與所述第二垂直鋼筋24之間焊接有固定鋼筋27,所述第一掛鉤25與所述第二掛鉤26之間焊接有固定鋼筋27;所述穩定掛鉤3包括外套管31、能夠套在外套管31內部的內套管32和與外套管31一端焊接的花籃螺絲33,所述內套管32的一端焊接有固定鉤34,另一端焊接有掛柱35,所述外套管31上設有滑縫310,所述滑縫310一側上等間距設有若干個與所述掛柱35相適配的卡套311,所述花籃螺絲33一端與所述外套管31的一端焊接,另一端焊接有能夠與所述活動掛環14配合使用的圓掛鉤36。
果樹的主干是向上生長的,其主干上生出的枝干基本都是斜向上生長的,沒有平行的枝干可以靠掛梯子。既然樹木的枝干都是斜向上生長,不但沒有平行的枝干,而且斜向上的生長的枝干也是無規則的,要想使基礎梯1不顫動又穩定,須有一個重心才能達到此目的,其重心只能是基礎梯1與穩定掛鉤3之間,只要保持重心的下沉的,基礎梯1才能夠穩定,要做到這一點,須將基礎梯1頂端部的偏心梯頭2的相交點4距離向基礎梯1的中心線的位置偏移50mm,這樣本實用新型的重心便有了,其重心的位置在基礎梯1與穩定掛鉤3之間,由于重心的存在,穩定掛鉤3便不再脫鉤。偏心梯頭2上第一掛鉤25和第二掛鉤26可以設計成插入式,可變動第一掛鉤25和第二掛鉤26的方向,也可以在偏心梯頭2上設置成相對的兩個第一掛鉤25和第二掛鉤26,這樣不管在樹的那個方位均能進行工作。
所述第一大桄11和所述第二大桄12之間的角度a為5°~15°。這樣使得第一大桄11和第二大桄12的頂端較窄,第一大桄11和第二大桄12的底端較寬,增加了基礎梯1的穩定性,保證了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梯蹬13的數量為8個且長度從所述第一大桄11和所述第二大桄12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增大,每個所述梯蹬13之間呈等間距設置。這樣增加了工人登梯時的便攜性和穩定性,保證了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活動掛環14的數量為3個且等間距設置在所述第一大桄11一側上。在第一大桄11一側上距離地面2米、3米、4米各設置一個活動掛環14,具體用哪個活動掛環14,視實際情況而定。
所述活動掛環14的直徑為50mm。這樣使得活動掛環14能夠與穩定掛鉤3更好地配合使用。
所述穩定掛鉤3的數量為2個。2個穩定掛鉤3掛在樹干時,要采取不同角度,使得基礎梯1的穩定性更強。
所述相交點4的下方焊接有直徑為60mm的安全掛環41。采摘時,可將安全繩掛在安全掛環41上,起到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所述圓掛鉤36上設有能夠將所述圓掛鉤36開口處封閉的卡扣37。卡扣37能夠將圓掛鉤36開口處封閉,起到提高圓掛鉤36牢靠性的作用,不會出現脫鉤的現象。
所述長鋼筋21、所述短鋼筋22、所述固定鋼筋27的直徑為20mm,所述長鋼筋21與所述短鋼筋22之間的角度β為100°~120°,所述長鋼筋21的長度L1為400mm,所述短鋼筋22的長度L2為300mm,所述固定鋼筋27的長度L3為100mm。這樣使得偏心梯頭2能夠更好地掛在樹干上,與樹干的接觸面加大,增加了基礎梯1的穩定性,保證了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掛鉤25、所述第二掛鉤26、所述固定鉤34包括圓弧段和直線段,所述圓弧段兩端的長度L4為50mm,所述直線段的一端與所述圓弧段的一端連接,所述直線段的另一端與圓弧段的另一端的長度L5為200mm。如果樹的枝干直徑小于50mm時,其承受能力不能掛靠梯子而易引發事故的發生。
使用過程:采摘果樹的工人到達果園后,先將基礎梯1頂端的偏心梯頭2掛于果樹的枝干上,然后將第一個穩定掛鉤3掛在適當枝干上,轉動穩定掛鉤3上的內套管32,將內套管32上的掛柱35卡到外套管31上的卡套311內的合適位置,外套管31與內套管32的長度為2m,調節長度為1m,調節好合適的長度后,把另一端的圓掛鉤36掛在距離地面最近的活動掛環14上,扣好卡扣37,然后調節花籃螺絲33,花籃螺絲33的長度為500mm,花籃螺絲33能夠調節長短300mm,調節花籃螺絲33后使穩定掛鉤3拉緊,以上操作工人站在地上進行。第一個穩定掛鉤3安裝好后,基礎梯1的下半部就穩定了,爬上梯再安裝第二個穩定掛鉤3,掛在第二個還是第三個活動掛環14視情況而定,安裝第二個穩定掛鉤3的操作步驟同安裝第一個穩定掛鉤3的操作步驟一致,在此不再闡述,操作時,第一個穩定掛鉤3和第二個穩定掛鉤3要采取不同角度,使得基礎梯1的穩定性更強。然后工人把安全繩系于腰間,攜帶好筐、桿等采摘工具,采摘時,將安全繩的另一頭掛在安全掛環41上,起到提高安全性的作用。用手先將基礎梯1兩側及上方的果實采摘,樹冠最外圍的用短桿子采摘,其功效提升數倍以上。收基礎梯1時,先收上部的第二個穩定掛鉤3,再收下部的第一個穩定掛鉤3,收時松開花籃螺絲33并摘下圓掛鉤36,取下第二個穩定掛鉤3,解除腰間安全帶,再取下下部的第一個穩定掛鉤3,最后從樹干上將基礎梯1取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通過設置偏心梯頭2、穩定掛鉤3和寬掛鉤,解決了針對樹木高大,主干粗、側干側枝細,且大都是斜向上生長的果樹采摘難度大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數詞,是為了區分相同名稱的不同結構,僅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種順序,更不應該理解為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