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嬰兒床護攔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17007閱讀:44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嬰兒床護攔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一種床,尤其是指一種可不需任何輔助元件或工具而加設于一般的任何床體邊緣的護攔。
通常的嬰兒床主要是基于無人隨時在旁照料的情況下,設計出來便于放置嬰兒的。為了避免嬰兒在床上翻滾,而掉落地面,一般的嬰兒床均設有護攔,但隨著都市居住空間的狹窄,一般家庭的空間在放置嬰兒床后都顯得過于擁擠,反而影響居家的生活質量,若不購買嬰兒床而直接將嬰兒放置于一般無護攔的床上,則好動的嬰兒將很可能因翻滾掉落在地面而受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主要由二上桿、二下桿、二直桿、二橫桿、上、下桿轉折裝置和上、下角接頭所組成的嬰兒床護攔的改良結構,它不僅可裝設于無護攔的床體,使得嬰兒可不必受限制地放置于嬰兒床,而具有選擇性放置于一般的床體,更具有可機動拆卸、折疊、便于收藏、節省空間的特點,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二支上桿、二支下桿、二支直桿及二支橫桿,該二支上桿之間設有一上桿轉折裝置,以控制該二支上桿可固定成直線對應或收折;該二支上桿分別與該二支直桿的上端之間樞設有一上角接頭,使得上桿可相對于直桿轉折;該二支直桿下端分別與二支橫桿之間樞設有一下角接頭(5)、(50),使得橫桿可相對于直桿轉折;該二支下桿之間設有一下桿轉折裝置以控制該二支下桿可固定成直線對應或收折,該二支下桿的端部可分別與上述的下角接頭組合或分離,當上述各桿件均展開,并使下桿組合于下角接頭時,可同時在上桿與下桿之間設以圍幕,而將橫桿由床體側邊伸入床體下以被床體壓掣,進而藉由圍幕提供護攔作用,以提供嬰兒在床時的安全防護,另外可在不將橫桿抽出床體的狀況下,將該直桿相對于橫桿作180°的轉折,以利于從床上抱取嬰兒。因此它具有實用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撐開后整體形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收合后整體形態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桿轉折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顯示圖3的上桿轉折裝置組成后并展開時的立體圖。
圖5為顯示圖4的上桿轉折裝置折收時的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下桿轉折裝置展開固定時的平面視圖。
圖7為顯示圖6的下桿轉折裝置折收時的平面視圖。
圖8為顯示本實用新型的下桿與下角接頭組合關系的立體分解圖。
圖9為顯示本實用新型的下角接頭轉折結構的平面剖視動作圖。
圖10為顯示本實用新型裝設于床體時的實施例立體圖。
現在結合上述各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如
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二支上桿(1)、二支下桿(2)、二支直桿(3)及二支橫桿(4),在該二支上桿(1)之間設有一上桿轉折裝置(11),以控制該二支上桿(1)可固定成直線對應或收折;該二支上桿(1)分別與該二支直桿(3)的上端之間樞設有一上角接頭(6),使得上桿(1)可相對于直桿(3)轉折;該二支直桿(3)下端分別與二支橫桿(4)之間樞設有一下角接頭,使得橫桿(4)可相對于直桿(3)轉折;該二支下桿(2)之間設有一下桿轉折裝置(21),以控制該二支下桿(2)可固定成直線對應或收折;該二支下桿(2)的端部是可分別與上述的下角接頭組合或分離,當上述各桿件均展開,并使下桿(2)組合于下角接頭時,可同時在上桿(1)與下桿(2)之間設以圍幕(8),藉以可將橫桿(4)由床體(7)側邊伸入床體(7)下以被床體壓掣固定,如
圖10所示,進而藉由圍幕(8)提供護攔的功能。

圖1至圖4所示,該設于二上桿(1)間的上桿轉折裝置(11),其結構包括有一轉折成型為端部概呈倒U形的座體(111),且座體(111)的二端二側面間分別藉樞軸樞設于上桿(1)的端部;在該座體(111)的二側面中央適當處各設有一貫穿的槽孔(1110),而在該槽孔(1110)二側的座體(111)壁面設有卡孔(1111),在上桿(1)的內徑中設有形成為V形狀的彈片(113),在該彈片(113)的二端外側面適當處結合有卡梢(1131)而突伸出上桿(1)的洞孔(10)并對應于座體(111)的卡孔(1111)而可卡入。且該卡梢(1131)是設在與彈片(113)的最外端有適當距離的狀態,使得該彈片(173)的二端部可對應于座體(111)的槽孔(1110)位置;在座體(111)的二側中央下方各設有洞孔,使它可藉由螺絲同時穿過予設于套合座(112)二邊的洞孔而將套合座(112)固定于座體(111)的上方,而該套合座的二側面以一體成型方式設有上邊連接于套合座(112)所設的開槽上端邊的按壓部(1121),而使得該按壓部(1121)具有向外彈移的趨勢,且在按壓部(1121)二側的套合座(112)壁面上設有對應于座體(111)的卡孔(1111)的洞孔,而使得卡梢(1131)得以伸入該洞孔,藉由這種結構,當壓掣該按壓部(1121)時,得以將卡梢(1131)向內壓掣而縮入上桿(1)內,此時即可將上桿(1)作轉折,如圖5所示而當將上桿(1)轉回原位以使卡梢(1131)對應于卡孔(1111)時,則藉由彈片(113)的彈力將卡梢(1131)再卡入卡孔(1111)而使二支上桿(1)固定于水平狀態,如圖4所示。
再如圖8和圖9所示,該樞設于其中一直桿(3)下端的下角接頭(5)X軸方向設有一開口朝上的套置部(51),使直桿(3)位于下角接頭(5)的Y軸方向,該套置部(51)的較佳實施是在其二側壁設有缺口(511),并在該相對應的二缺口(511)各設有洞孔(5110)而使該二洞孔(5110)呈相對應,在該下角接頭(5)的Z軸方向是固設橫桿(4)。另一直桿(3)下端所設的下角接頭(50)的X軸方向設有一套筒(501),Z軸方向固設有一橫桿(4),該套筒(501)具有一可容納下桿(2)可穿入的套孔(5011),在該套筒(501)的套孔(5011)相對二側設有導槽(50111),并在該導槽(50111)的二側壁設有相對應的洞孔(50112)。該下角接頭(5)、(50)的二側板均設有位于呈九十度夾角位置的定位孔(50),而直桿(3)的靠近下端處內部設有一上卡梢(31)與一下卡梢(32),該上、下卡梢(31)、(32)均結合于同一彈片(33),再將該彈片(33)設入直桿(3)的內部,使得該上、下卡梢(31)、(32)分別突出予設于直桿(3)的洞孔,該下卡梢(32)主要是用于供卡入下角接頭(5)、(50)的定位孔(52),而上卡梢(31)是用于供手指按壓以控制下卡梢伸縮。
如圖2所示,該下桿(2)的端部二側壁各設有一可彈性伸縮的突梢(22),該突梢(22)是如同圖3所示的卡梢(1131)一般地結合于一彈片后再裝設于下桿(2)內部,(圖中未示),使突梢(22)在裝入下桿(2)內后令其突出下桿(2)端部二側壁所設的洞孔。
如圖2、圖6及圖7所示,該下桿轉折裝置的結構,是包括有一筒體(211)與一固定件(212),并使筒體(211)與固定件(212)的外端分別固定一下桿(2),而將該筒體(211)與固定件(212)予以彼此樞接而呈成轉折狀態;該固定件(212)的里端設有一卡掣孔(213),該套筒(211)的里端所設的長孔內穿設有一卡掣軸(2111),該卡掣軸(2111)的外端形成有斜面,該卡掣軸(2111)位于套筒(211)內的端部與套筒(211)內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2113)。藉由該彈性元件(2113)的彈力作用使得該卡掣軸(2111)具有向外彈出之勢;另在該套筒(211)的側壁設有一滑槽(2110),在該卡掣軸(2111)的相對二側壁各固定地結合有一推鈕(2112)并使該推鈕(2112)露出該滑槽(2110)。藉由這種結構,使得轉動固定件(21)而使它與套筒(211)成直線對應時,該卡掣孔(213)的邊緣將作用于卡掣軸(2111)端部的斜面而將其稍微壓縮而伸入內部,待其固定件(21)與套筒(211)完全成直線對應時,該卡掣軸(2111)將完全伸出而卡入卡掣孔(213)以將固定件(21)與套筒(211)彼此完全固定成一直桿子,而欲收折下桿(2)時,則可推動該推鈕(2112)朝彈性元件(2113)的方向移動,以使卡掣軸(2111)脫離對卡掣孔(213)的卡掣,以便于將二下桿(2)相對轉折。
如圖2所示,該下桿(2)與下桿轉折裝置(21)是一獨立的組合體,該上桿(1)在裝設于上角接頭(6)之前即予先穿設于圍幕(8)上端邊所縫設的長套孔而使圍幕(8)與上桿(1)結合在一起;當其整體欲展開供裝設于床體時,是先將二上桿(1)轉成直線對應的狀態,并藉由上述的上桿轉折裝置(11)予以固定,再將橫桿(4)轉折成水平狀態,如圖8所示,此時,該下桿梢(32)即卡入下角接頭(5)、(50)的垂直方向的定位孔(52)而將直桿(3)固定;而后將下桿(2)轉折成直線對應并固定成一直桿子的狀態,并將此直桿子穿入圍幕(8)下邊所縫設的長套孔,此時,即可將下桿(2)的一端由下角接頭(50)的套筒(501)穿入,并使下桿(2)所設的突梢(22)沿著該套筒(501)二側所設的導槽(50111)而滑入套筒(501)中,使得突梢(22)對應于洞孔(50112)時令突梢(22)卡掣該洞孔(50112),而后再將下桿(2)的另一端與下角接頭(5)的套置部(51)組合,其組合時,是將下桿(2)的突梢(22)對應于套置部(51)的二缺口(511)后再予置入,使得突梢(22)可在對應于洞孔(5110)時卡入而固定。其組合完成后,即可將橫桿(4)由床體(7)的側邊插入其底面,并藉由床體(7)本身的重量壓掣該橫桿(4)以使圍幕(8)維持于垂直位置,如
圖10所示,因此嬰兒放置于床體(7)上時,即可藉由該圍幕(8)作為護攔而防止嬰兒滾落地面。當欲抱取嬰兒時,也可按壓二直桿(3)所設的上卡梢(31),進而使下卡梢(32)縮入直桿(3)內,此時即可將二直桿連同圍幕(8)朝向床體(7)外部的方向作180度的掀轉下垂,使在不需取下本實用新型的情況下即可抱取嬰兒。
當不使用時,則可將橫桿(4)由床體(7)底部抽出,并按壓位于套置部(51)的突梢(22)而將下桿(2)由下角接頭(5)取出,再按壓位于下角接頭(50)的下桿(2)的突梢(22),以使下桿(2)的另一端由下角接頭(50)的套筒(501)抽出,并操作下桿轉折裝置(21)以將二下桿(2)相對地轉折;另外再操作上桿轉折裝置(11)而將二上桿(1)相對轉折,且按壓上卡梢(31)而使下卡梢(32)同時縮入直桿內以脫離對定位孔(52)的卡掣,使得橫桿(4)可相對于直桿(3)轉折,以收合成較小的體積形態而便于收藏,如圖2所示。
權利要求1.一種嬰兒床護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二支上桿、二支下桿、二支直桿、二支橫桿、一上桿轉折裝置、一下桿轉折裝置、上角接頭和下角接頭,其中該二支上桿之間設有一上桿轉折裝置,二支上桿分別與二支直桿的上端之間樞設有一上角接頭,該二支直桿下端分別與二支橫桿之間樞設有一下角接頭,該二支下桿之間設有一下桿轉折裝置,該二支下桿的端部分別與上述的下角接頭組合或分離,在上桿與下桿之間設以圍幕。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嬰兒床護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下角接頭,其X軸方向設有一套置部,該套置部的二側壁設有相對應的洞孔,在下桿的端部二側壁各設有一可彈性伸縮的突梢。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說的嬰兒床護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套置部,它的內二側設有缺口,并將洞孔設于該缺口的二側壁。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嬰兒床護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下角接頭,它的X軸方向設有一套筒,該套筒具有一可容下桿穿入的套孔,并在該套孔的二側壁設有洞孔,另一直桿是樞設于下角接頭的Y軸方向,另一橫桿固設于該下角接頭的Z軸方向。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說的嬰兒床護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套筒,它的套孔相對二側設有導槽。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嬰兒床護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下桿轉折裝置,它包括有彼此樞接的一筒體與一固定件,該筒體與固定件的外端各固設一下桿,該固定件的里端設有一卡掣孔,該套筒的里端所設的長孔內穿設有一卡掣軸,該卡掣軸的外端形成有斜面,該卡掣軸位于套筒內的端部與套筒內之間設有一彈性元件,另在套筒的側壁設有一滑槽,在該卡掣軸結合有一推鈕并使該推鈕露出該滑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一種床,它包括有二支上桿、二支下桿、二支上端分別與二支上桿樞接的直桿、及二支分別與直桿下端樞接的橫桿,這些上桿、直桿與橫桿是樞接組合為一體,使其可作展開、收合的狀態,當其展開時,可將二支下桿作直線對應固定并組裝于二直桿下端之間,且在上桿與下桿之間設以圍幕,它可將該橫桿由床體的底部伸入而被床體壓掣固定,以提供嬰兒在床上時的安全保護,并可在不將橫桿從床體抽出的狀態下而將直桿相對橫桿作180°的轉折以利于從床上抱取嬰兒。
文檔編號A47D13/02GK2262858SQ9624187
公開日1997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6年11月8日
發明者吳松村 申請人:吳松村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