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墊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座墊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裝備于車輛或船舶、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座椅或家具等椅子等所使用的座墊(seat pad)中,存在一種特性互不相同的內襯墊和襯墊主體一體發泡成型的座墊(例如專利文獻I)。對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現有的座墊101,參照圖8進行說明。圖8a是示出現有的構成座墊101 —部分的內襯墊102的剖視圖,圖8b是示出用于發泡成型襯墊主體103的成型模110的剖視圖,圖Sc是示出與背面加強布104 —體發泡成型的座墊101的剖視圖。下面,對汽車用座椅所使用的座墊101進行說明。
[0003]如圖8c所示,座墊101是在設置于汽車車身的座墊彈簧及表皮材料(均未圖示)之間配置的柔軟的襯墊,座墊101具備:發泡合成樹脂制的內襯墊102(合成樹脂發泡體);用于覆蓋內襯墊102的表面側(圖Sc的上側)的發泡合成樹脂制的襯墊主體103 (合成樹脂發泡體);及在襯墊主體103及內襯墊102的背面側配置的無紡布等背面加強布104。
[0004]內襯墊102及襯墊主體103均由軟質聚氨酯泡沫或半硬質聚氨酯泡沫等合成樹脂制的軟質泡沫形成,并設定成互不相同的特性。背面加強布104是由無紡布(粗毛氈等)等構成并一體發泡而成的座墊構件,若座墊101用于汽車用座椅,則將介入設置在座墊彈簧或座椅部件(均未圖示)、和內襯墊102及襯墊主體103之間。
[0005]接著,對座墊101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8a所示,準備用成型模(未圖示)發泡成型的內襯墊102。接著,如圖Sb所示,通過磁鐵或銷等將背面加強布104及內襯墊102安裝在用于發泡成型襯墊主體103的成型模110內。
[0006]此時,成型模110具備下模111及上模114而構成。下模111是上部開口的大致箱型的構件,形成有用于成型襯墊主體103表面側的成型面112,并在成型面112的周邊形成有分型面113。上模114是以可密封下模111的成型面112的蓋狀形成的構件,在用于成型襯墊主體103背面側的成型面115的周邊,形成有成為與下模111之間接合面的分型面116。
[0007]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上模114的成型面115安裝背面加強布104,并且將內襯墊102重疊于背面加強布104而安裝于上模114。將作為襯墊主體103原料的發泡合成樹脂材料P (液狀原料)注入到下模111,對齊分型面113、116而合模后,使發泡合成樹脂材料P發泡。以規定時間固化后,實施開模并使所成型的座墊101脫模。
[0008]當發泡成型襯墊主體103時,發泡合成樹脂材料P浸漬于背面加強布104及內襯墊102的表面側,因此,襯墊主體103 —體粘合在背面加強布104及內襯墊102的表面側。浸漬并固化了發泡合成樹脂材料P的背面加強布104的硬度提高,因此成為座墊彈簧或座椅部件(均未圖示)的支撐體。
[0009]現有技術文獻:
[0010]專利文獻
[0011]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6-14829號公報(特別是段落0038)
【發明內容】
[0012]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3]在上述的現有技術中,能夠提高襯墊主體背面側的硬度,但是在位于內襯墊背面側的背面加強布,未浸漬有發泡合成樹脂材料,因此,無法提高內襯墊背面側的硬度。因此,會有柔軟的內襯墊背面側的背面加強布和座墊彈簧或座椅部件發生摩擦,使背面加強布破損或內襯墊背面側受損的情況。
[0014]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確保襯墊主體背面側的硬度,并能夠提高內襯墊背面側的硬度的座墊及其制造方法。
[0015]解決課題的方法及發明的效果
[0016]為了達到該目的,根據第一方案所述的座墊,設定成具有與發泡合成樹脂制的內襯墊不同的特性的發泡合成樹脂制的襯墊主體,覆蓋內襯墊表面側而一體粘合在內襯墊。在襯墊主體及內襯墊的背面側配置有背面加強布。就背面加強布而言,浸透有構成內襯墊及襯墊主體的發泡合成樹脂材,并且一體粘合在內襯墊及襯墊主體的背面側,因此,能夠使發泡合成樹脂材料浸漬在位于內襯墊及襯墊主體的背面側的背面加強布。其結果,具有能夠確保襯墊主體背面側的硬度,并能夠提高內襯墊的背面側的硬度的效果。
[0017]根據第二方案所述的座墊的制造方法,在用于使發泡合成樹脂制的內襯墊發泡成型的成型模內,背面加強布通過加強布安裝工藝安裝,并且通過內襯墊成型工藝使內襯墊與該背面加強布一體發泡成型。由此,能夠粘合背面加強布和內襯墊的背面側。接著,通過內襯墊安裝工藝,將通過內襯墊成型工藝一體發泡成型的內襯墊及背面加強布安裝在用于使發泡合成樹脂制的襯墊主體發泡成型的成型模內,其中,發泡合成樹脂制的襯墊主體被設定成具有與內襯墊不同的特性。通過襯墊主體成型工藝,襯墊主體與通過內襯墊安裝工藝安裝的內襯墊及背面加強布一體發泡成型。由此,能夠使背面加強布還粘合在襯墊主體的背面側。其結果,具有能夠確保襯墊主體背面側的硬度,并能夠提高內襯墊背面側的硬度的效果。
[0018]根據第三方案所述的座墊的制造方法,就用于發泡成型內襯墊的成型模而言,用于成型內襯墊的表面側的成型面由下模形成,在以可密封下模的方式構成的上模,形成有用于成型內襯墊的背面側的成型面。通過加強布安裝工藝,背面加強布以折疊的狀態安裝在比上模與下模之間的分型面更靠近內側的上模的成型面,通過內襯墊安裝工藝,在用于發泡成型襯墊主體的成型模內,背面加強布及內襯墊以解除折疊的狀態安裝。由此,能夠使解除折疊的一個背面加強布粘合在內襯墊及襯墊主體的背面側,因此,在第二方案的效果的基礎上,與使用多個背面加強布的情況相比,具有能夠減少產品成本的效果。
[0019]根據第四方案所述的制造方法,用于使內襯墊發泡成型的成型模具備凹設在上模的成型面的加強布容納部,并且背面加強布以折疊的狀態容納在加強布容納部。由于背面加強布的厚度因折疊而增大,因此,若將折疊的背面加強布安裝在上模的成型面,則下模的成型面與背面加強布的距離將拉近,其中在下模的成型面注入有內襯墊的發泡合成樹脂材料(液狀原料)。由于距離被拉近,存在內襯墊的厚度減小,難以達到所需性能的情況。
[0020]對此,通過將容納有折疊狀態的背面加強布的加強布容納部設置在上模的成型面,能夠容納厚度增大的背面加強布,因此,在第三方案的效果基礎上,具有能夠容易地確保所需的內襯墊厚度的效果。
[0021]根據第五方案所述的座墊的制造方法,就用于發泡成型內襯墊的成型模而言,用于成型內襯墊的表面側的成型面由下模形成,在以可密封下模的方式構成的上模,形成有用于成型內襯墊的背面側的成型面。通過加強布安裝工藝,用上模與下模之間的分型面夾持并安裝背面加強布,并且通過內襯墊安裝工藝,背面加強布及內襯墊安裝在用于發泡成型襯墊主體的成型模內。由此,能夠將被分型面夾持并安裝的一個背面加強布粘合在內襯墊及襯墊主體的背面側。其結果,在第二方案的效果的基礎上,與使用多個背面加強布的情況相比,具有能夠減少產品成本的效果。
[0022]進一步地,發泡了的內襯墊的原料浸漬于分型面的內側的背面加強布,但不能浸漬在位于分型面的外側的背面加強布的周邊側,因此,能夠防止背面加強布的周邊側粘合在內襯墊的背面側。假設,背面加強布的周邊側與內襯墊背面側粘合,則在通過內襯墊安裝工藝將背面加強布及內襯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