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3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相連,且運放器A3的輸出端為濾波電路9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4。上述技術方案設計的智能濾波控制門,基于現有設計門結構基礎之上進行改進,設計引入智能濾波檢測電控結構,通過設計設置的加速度傳感器7進行實時檢測,采集關門動作信號作為觸發信號,獲取設置在轉動軸3上角度傳感器6的實時檢測結果,并在預設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干預夾角的情況下,控制所設計轉動電機8進行工作,進而實現門本體I的自動關閉操作,這其中,一方面在轉動電機8切入工作之后,實現了門本體I的自動關閉操作,另一方面在轉動電機8切入工作之前,使得門本體I能夠伴隨操作者的關門力量實現轉動,滿足了操作者關門力量的個性化要求;并且針對加速度傳感器7和角度傳感器6的檢測信號,設計高效濾波檢測方案,通過具體設計的濾波電路9,能夠提高所接收來自各傳感器檢測信號的精度,進而有效保證了所設計智能濾波控制門整體工作的穩定性。
[0018]基于上述設計智能濾波控制門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本發明還進一步設計了如下優選技術方案:針對加速度傳感器7設置位置,進一步設計設置在所述門本體I上,與連接所述轉動軸3的側邊相對應的另一條側邊上,使得加速度傳感器7伴隨門本體I最大轉動路徑,具有更加高效、靈敏的檢測精度,能夠更加快速捕捉到操作者的關門動作,進而使得所設計的智能濾波控制門,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工作過程;而且針對轉動電機8,進一步設計采用無刷轉動電機,使得本發明所設計智能濾波控制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實現靜音工作,既保證了所設計智能濾波控制門所具有的個性化操作功能與自動關門功能,又能保證其工作過程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體現了設計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還有針對控制模塊4和各組濾波電路9的位置設置,進一步在門本體I中設置夾層,將所述控制模塊4和各組濾波電路9設置在夾層中,能夠有效避免控制模塊4和各組濾波電路9受到外部環境的破壞,并且針對控制模塊4,進一步設計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智能濾波控制門的擴展需求,另一方面,簡潔的控制架構模式能夠便于后期的維護;不僅如此,針對電源模塊5,進一步設計采用外接電源,能夠有效保證所設計智能濾波檢測電控結構取電、用電的穩定性。
[0019]本發明設計智能濾波控制門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包括門本體I和與之對應的門框2 ;還包括轉動軸3、角度傳感器6、加速度傳感器7、單片機,以及分別與單片機相連接的外接電源、無刷轉動電機和兩組濾波電路9 ;角度傳感器6和加速度傳感器7分別經過各組濾波電路9與單片機相連接;外接電源經過單片機為無刷轉動電機進行供電,同時,外接電源經過單片機后,分別經過各組濾波電路9為角度傳感器6和加速度傳感器7進行供電;其中,門本體I中設置夾層,單片機和各組濾波電路9設置在夾層中;門本體I的一條側邊經轉動軸3與門框2上對應的一邊活動連接,門本體I以轉動軸3為軸進行轉動,實現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閉合與開啟;無刷轉動電機的驅動端與轉動軸3的一端相連接,且無刷轉動電機的驅動端與轉動軸3共線;角度傳感器6設置在轉動軸3上,用于檢測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角度;加速度傳感器7設置在門本體I上,與連接轉動軸3的側邊相對應的另一條側邊上;各組濾波電路9分別包括運放器Al、運放器A2和運放器A3,運放器Al的同相輸入端接地,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依次串聯電阻R3、電阻R2和電阻R1,電阻Rl上相對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為濾波電路9輸入端,連接對應傳感器,并且電阻R3串聯在運放器Al輸出端與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和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相連,同時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依次與電容Cl、電阻R4串聯,并接地,電容Cl串聯在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輸出端之間,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與電阻Rl串聯;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電容C2串聯,并接地,且電阻R5串聯在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3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相連,且運放器A3的輸出端為濾波電路9輸出端,連接單片機。實際應用過程當中,設計的加速度傳感器7實時工作,實時采集信號,并經過對應濾波電路9上傳至單片機當中,其中,濾波電路9針對實時接收到加速度傳感器7的檢測信號進行過濾,能夠有效提高單片機所接收來自加速度傳感器7的檢測信號的準確性,接著,單片機實時接收經過對應濾波電路9的加速度傳感器7檢測信號進行判斷,由于加速度傳感器7設置在門本體I上,與連接轉動軸3的側邊相對應的另一條側邊上,因此,加速度傳感器7能夠檢測出門本體I的轉動方向,當單片機根據加速度傳感器7的采集信號,判斷門本體I處于關門狀態時,則單片機隨即控制與之相連的角度傳感器6開始工作,開始檢測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角度,并經過對應濾波電路9上傳至單片機當中,其中,濾波電路9針對實時接收到角度傳感器6的檢測信號進行過濾,能夠有效提高單片機所接收來自角度傳感器6的檢測信號的準確性,接著,單片機實時接收經過對應濾波電路9的角度傳感器6檢測信號進行判斷,當單片機判斷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夾角達到預設干預夾角時,單片機隨即控制與之相連的無刷轉動電機開始工作,無刷轉動電機工作帶動轉動軸3進行轉動,此時門本體I隨轉動軸3的轉動,向門框2方向轉動,實現門本體I與門框2間的閉合,上述過程中,在操作者關門動作執行過程中,當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角度大于預設干預夾角時,單片機不會控制無刷轉動電機參與工作,因此,在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角度大于預設干預夾角的情況下時,門本體I的轉動會隨操作者關門時的作用力成正比,不會像現有門閉合器那樣,按照預設結構所規定的速率進行轉動,即實現了門本體I實際操作的人性化,操作者用力大些,門本體I閉合速度快些,用力小些,門本體I閉合速度慢些;當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角度小于等于預設干預夾角的情況下時,此時,再引入無刷轉動電機的控制,在規定的速率下,實現門本體I進一步的轉動閉合操作,上述設計結構的應用過程中,將門本體I的關門過程分為兩部分,在實現門本體I智能閉合的同時,滿足了操作者個性化的關門動作要求;綜上所述,本發明設計的智能濾波控制門僅僅作用在門本體I閉合操作,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0020]上面結合說明書附圖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智能濾波控制門,包括門本體(I)和與之對應的門框(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轉動軸(3 )、角度傳感器(6 )、加速度傳感器(7 )、控制模塊(4),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4)相連接的電源模塊(5)、轉動電機(8)和兩組濾波電路(9);角度傳感器(6)和加速度傳感器(7)分別經過各組濾波電路(9)與控制模塊(4)相連接;電源模塊(5)經過控制模塊(4)為轉動電機(8)進行供電,同時,電源模塊(5)經過控制模塊(4)后,分別經過各組濾波電路(9)為角度傳感器(6)和加速度傳感器(7)進行供電;其中,門本體(I)的一條側邊經轉動軸(3)與門框(2)上對應的一邊活動連接,門本體(I)以轉動軸(3)為軸進行轉動,實現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閉合與開啟;轉動電機(8)的驅動端與轉動軸(3)的一端相連接,且轉動電機(8)的驅動端與轉動軸(3)共線;角度傳感器(6)設置在轉動軸(3)上,用于檢測門本體(I)與門框(2)之間的角度;加速度傳感器(7)設置在門本體(I)上;各組濾波電路(9 )分別包括運放器Al、運放器A2和運放器A3,運放器Al的同相輸入端接地,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依次串聯電阻R3、電阻R2和電阻R1,電阻Rl上相對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為濾波電路(9)輸入端,連接對應傳感器,并且電阻R3串聯在運放器Al輸出端與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和運放器Al的反相輸入端相連,同時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依次與電容Cl、電阻R4串聯,并接地,電容Cl串聯在運放器A2的反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輸出端之間,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與電阻Rl串聯;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電容C2串聯,并接地,且電阻R5串聯在運放器A3的同相輸入端與運放器A2的同相輸入端之間,運放器A3的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相連,且運放器A3的輸出端為濾波電路(9 )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智能濾波控制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傳感器(7)設置在所述門本體(I)上,與連接所述轉動軸(3 )的側邊相對應的另一條側邊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智能濾波控制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電機(8)為無刷轉動電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智能濾波控制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門本體(I)中設置夾層,所述控制模塊(4 )和所述各組濾波電路(9 )設置在夾層中。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智能濾波控制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4)為單片機。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智能濾波控制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模塊(5)為外接電源。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濾波控制門,包括門本體(1)、門框(2)、轉動軸(3)、角度傳感器(6)、加速度傳感器(7)、控制模塊(4),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4)連接的電源模塊(5)、轉動電機(8)和兩組濾波電路(9),角度傳感器(6)和加速度傳感器(7)分別通過各組濾波電路(9)與控制模塊(4)連接;門本體(1)經轉動軸(3)與門框(2)活動連接;轉動電機(8)的驅動端與轉動軸(3)的一端連接;角度傳感器(6)設置在轉動軸(3)上;加速度傳感器(7)設置在門本體(1)上;本發明設計的智能控制們,在實現自動閉合功能的同時,能夠有效實現操作者個性化關門動作。
【IPC分類】E06B3/70, E06B3/36, E05F15/70, E05F15/614
【公開號】CN105019781
【申請號】CN201510400693
【發明人】葉飛, 丁演, 章隆泉, 過俊宏, 顧肖紅
【申請人】無錫市崇安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
【公開日】2015年11月4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