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百葉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太陽能百葉窗。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太陽能在樓宇建筑上的應用主要是太陽能光熱轉換利用和光電轉換利用。太陽能的光電轉換利用往往是在樓宇建筑的向陽面屋頂布置太陽能電池板,并由其向蓄電池供能,由于受到屋頂面積的限制和建筑美觀的限制,使得樓宇建筑的太陽能利用率不高。當前,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樓宇建設高度愈來愈高,玻璃幕墻大量使用,樓宇向陽面面積大幅度增加。為了避免夏日陽光曝曬造成室內冷負荷增大,往往在室內設置窗簾,用于遮陽、節能、防止眩光、阻擋紫外線等。與傳統窗簾相比,百葉窗具有更好的通風透氣效果,且可調節室內光線,因此,在民用家庭、公共建筑內都大量使用著不同樣式的百葉窗。但是,常用的百葉窗雖然實現了阻隔太陽輻射的功能,卻不能實現對太陽能加以收集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能滿足遮陽功能、又能實現太陽能收集利用的智能太陽能百葉窗。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太陽能百葉窗,包括:支撐槽;太陽能收集系統,包括設于支撐槽下方的多個太陽能電池簾片、將多個太陽能電池簾片串聯起來的傳輸線、與傳輸線連接的控制器和與控制器連接的蓄電池;運行系統,包括設于支撐槽的一端的升降機構和設于支撐槽的另一端的扭轉機構,升降機構具有接收驅動其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一信號端,扭轉機構具有接收驅動其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二信號端;以及控制系統,包括光感傳感器和單片機控制盒,光感傳感器具有輸出表示光強度的模擬信號的第一信號輸出端,單片機控制盒具有與第一信號輸出端連接的第一信號接收端、發射驅動升降機構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一信號發射端和發射驅動扭轉機構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二信號發射端,第一信號發射端與第一信號端連接,第二信號發射端與第二信號端連接。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蓄電池以為單片機控制盒、升降機構和扭轉機構提供電能的方式分別與單片機控制盒、升降機構和扭轉機構連接。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蓄電池以為用電器提供電能的方式與用電器連接。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升降機構包括:設于支撐槽內的升降繩輪、轉動軸與升降繩輪連接的升降馬達和依次串聯多個太陽能電池簾片的升降繩,升降繩的上端與升降繩輪連接。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支撐槽內設有第一護繩管,升降繩的上端穿過第一護繩管后與升降繩輪連接。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扭轉機構包括:設于支撐槽內的擺動槌形輪、轉動軸與擺動槌形輪連接的擺動馬達和依次串聯多個太陽能電池簾片的擺動繩,擺動繩的上端與擺動槌形輪連接。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支撐槽內設有第二護繩管,擺動繩的上端穿過第二護繩管后與擺動槌形輪連接。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擺動繩的下端連接有擺動繩支座。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在位于最下層的太陽能電池簾片上設有下降限位開關,下降限位開關具有輸出表示下降過程完畢的數字信號的第二信號輸出端,單片機控制盒具有與第二信號輸出端連接的第二信號接收端。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在位于最下層的太陽能電池簾片上還設有上升限位開關,上升限位開關具有輸出表示上升過程完畢的數字信號的第三信號輸出端,第三信號輸出端與單片機控制盒的第二信號接收端連接。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0018](I)本實用新型智能太陽能百葉窗,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加工成的太陽能電池簾片,實現遮陽功能的同時,通過太陽能電池簾片、控制器和蓄電池連接形成太陽能發電充電回路,由傳輸線將太陽能電池簾片的電能經控制器傳輸至蓄電池儲存,可根據需要加以利用,從而實現了太陽能的收集利用。并且,該智能太陽能百葉窗通過光感傳感器和單片機控制盒對升降機構和扭轉機構的運行進行控制,實現了根據室外光照強度對太陽能電池簾片的升降及向陽角度進行智能控制。
[0019](2)本實用新型智能太陽能百葉窗,單片機控制盒的電源、升降機構和扭轉機構的動力源均由蓄電池儲存的電能提供,蓄電池的電能補充則由太陽能電池簾片供給。由此,該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運行與控制通過太陽能發電產生的電能即可實現,而不需要借助外界電源,充分利用了太陽能,達到了節省能源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示出的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升降機構的俯視示意圖;
[0022]圖3是圖1示出的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扭轉機構的主視示意圖。
[0023]圖中:1:支撐槽;10:支撐槽封口 ; 2:太陽能電池簾片;3:升降機構;31:升降繩輪;32:升降馬達;33:升降繩;34:升降馬達盒;35:第一護繩管;4:扭轉機構;41:擺動槌形輪;42:擺動馬達;43:擺動繩;44:擺動馬達盒;45:第二護繩管;46:擺動繩支座;5:光感傳感器;6:單片機控制盒。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一種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智能太陽能百葉窗包括:支撐槽1、太陽能收集系統、運行系統和控制系統。其中,支撐槽I的兩端設有支撐槽封口 10。太陽能收集系統包括多個太陽能電池簾片2、傳輸線、控制器和蓄電池(圖中未示出),多個太陽能電池簾片2設于支撐槽I的下方,太陽能電池簾片2由太陽能電池板加工而成;傳輸線將多個太陽能電池簾片2串聯起來,控制器與傳輸線連接,蓄電池與控制器連接,即經傳輸線串聯的太陽能電池簾片2、控制器和蓄電池連接形成太陽能發電充電回路,由傳輸線將太陽能電池簾片2的電能經控制器傳輸至蓄電池儲存。控制器對蓄電池起到過充電保護、過放電保護以及光控開關的作用,能夠對太陽收集系統的工作狀態進行控制。在本實施例中,蓄電池采用12V鎳氫電池,蓄電池和控制器均設于位于支撐槽I上方的窗體上(圖中未示出)。運行系統包括升降機構3和扭轉機構4,升降機構3設于支撐槽I的一端,用于控制太陽能電池簾片2的升降,升降機構3具有接收驅動升降機構3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一信號端;扭轉機構4設于支撐槽I的另一端,用于控制太陽能電池簾片2的扭轉以控制太陽能電池簾片2的向陽角度,扭轉機構4具有接收驅動扭轉機構4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二信號端。控制系統包括光感傳感器5和單片機控制盒6,光感傳感器5具有輸出表示光強度的模擬信號的第一信號輸出端,單片機控制盒6具有與光感傳感器5的第一信號輸出端連接的第一信號接收端、發射驅動升降機構3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一信號發射端和發射驅動扭轉機構4啟動運行和停止運行的信號的第二信號發射端,單片機控制盒6的第一信號發射端與升降機構3的第一信號端連接,單片機控制盒6的第二信號發射端與扭轉機構4的第二信號端連接。換言之,單片機控制盒6的第一信號接收端接收光感傳感器5的第一信號輸出端輸出的表示光強度的模擬信號,根據該模擬信號,單片機控制盒6的第一信號發射端發出驅動升降機構3啟動運行或停止運行的信號,或者單片機控制盒6的第二信號發射端發出驅動扭轉機構4啟動運行或停止運行的信號,升降機構3的第一信號端接收單片機控制盒6的第一信號發射端發出的信號,并響應于此信號啟動運行或停止運行,扭轉機構4的第二信號端接收單片機控制盒6的第二信號發射端發出的信號,并響應于此信號啟動運行或停止運行。由此實現對太陽能電池簾片2升降和扭轉的智能控制。在本實施例中,光感傳感器5設置在支撐槽I中部的下方,并朝向室外;單片機控制盒6設置在支撐槽I中部的外側,并朝向室內,單片機控制盒6內具有單片機控制模塊。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蓄電池、控制器、光感傳感器5和單片機控制盒6的設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實施例,也可以以其它方式設置,例如集成設置。
[0026]本實施例的上述智能太陽能百葉窗,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加工成的太陽能電池簾片2,實現遮陽功能的同時,通過太陽能電池簾片2、控制器和蓄電池連接形成太陽能發電充電回路,由傳輸線將太陽能電池簾片2的電能經控制器傳輸至蓄電池儲存,可根據需要加以利用,從而實現了太陽能的收集利用。并且,本實施例的智能太陽能百葉窗通過光感傳感器5和單片機控制盒6對升降機構3和扭轉機構4的運行進行控制,實現了根據室外光照強度對太陽能電池簾片2的升降及向陽角度進行智能控制。
[0027]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蓄電池以為單片機控制盒6、升降機構3和扭轉機構4提供電能的方式分別與單片機控制盒6、升降機構3和扭轉機構4連接。即,單片機控制盒6的電源、升降機構3和扭轉機構4的動力源均由蓄電池儲存的電能提供,蓄電池的電能補充則由太陽能電池簾片2供給。由此,本實施例的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運行與控制通過太陽能發電產生的電能即可實現,而不需要借助外界電源,充分利用了太陽能,達到了節省能源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蓄電池通過逆變器分別與單片機控制盒6、升降機構3和扭轉機構4連接。
[0028]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蓄電池以為用電器提供電能的方式與用電器連接。由此,蓄電池中儲存的電能不僅能夠用于本實施例的智能太陽能百葉窗的運行系統和控制系統,還可以為外界用電器提供電能,進一步提高太陽能利用率。用電器可以為室內照明器等電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