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田水利技術領域中收集坡面壤中流的裝置,確切的是一種適用 于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
背景技術:
傳統的坡地農業生產用水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但作物需水和自然降水時間上的不 同步造成了坡地農業用水的供需矛盾,極大地制約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所以提高坡地農 業生產力的關鍵是保證充足的灌溉水源。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過修建溝渠和蓄水池, 攔蓄降水產生的地表徑流,供旱季農業生產灌溉使用。但從實際情況看,由于蓄水池的集水 面積不足,收集的地表徑流有限,建成的蓄水池往往陷入“吃不飽”的困境。如何提高徑流的 收集率,在有限的集水面積內盡可能多的收集降雨產流成為解決這個困境的出路之一。據 四川省林科院的多年觀測,長江上游地區的坡面壤中流可占坡面全部產流的25. 7% 55. 4%,如能加以收集利用,對于坡地農業的灌溉水來源是重要的補給。但傳統的坡面徑流收 集技術多采用環山堰、路(地埂)邊溝收集降雨期間的坡地及道路表面產生的地表徑流,使 用的混凝土或漿砌石材料均為不透水材料,伏流于地表土壤下的壤中流被溝渠側壁阻擋, 僅有少部分能歸入溝渠內,如能對現有溝渠側壁構造加以改進,使坡面壤中流能匯入溝渠, 將增加溝渠的匯水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增加灌溉用水來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常用的農田溝渠構造側壁不透水,阻擋坡面壤中流匯入的缺 點,提出一種能有效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混凝土預制 渠體內部為U形內凹弧面,該渠體的迎水側壁上設有壤中流滲出孔,背水側壁為實心渠面, 迎水側壁外側填埋碎石過濾層。上述壤中流滲出孔在迎水側壁上從迎水側壁頂面算起的垂直深度20cm范圍以內 布置,該滲出孔在迎水側壁上的開孔率為20% 30% ;碎面過濾層從迎水側壁頂面算起的填 埋垂直深度為20cm,碎石過濾層的厚度為15cm。上述壤中流滲出孔的孔徑為15mm ;碎石過濾層中碎石直徑不大于20mm。本實用新型的優點體現在1、改變現有溝渠側壁不透水的缺點,迎水側壁預留壤中流匯出小孔,充分有效收 集坡面壤中流。2、迎水側壁外側填埋碎石層,過濾壤中流挾帶的泥沙。3、渠體整體成型,采用模具大規模預制,運送到現場可以直接埋設,施工方便快 捷。
圖1是本新型渠體截面構造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渠體迎水側壁開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針對了現有溝渠側壁不透水,坡面壤中流無法匯入的缺點,提供了一 種可以有效收集壤中流的溝渠構造,混凝土預制渠體1內部為U形內凹弧面,該渠體的迎水 側壁Ia上設有壤中流滲出孔2,背水側壁Ib為實心渠面,迎水側壁Ia外側填埋碎石過濾 層3。壤中流滲出孔2在迎水側壁Ia上從迎水側壁頂面算起的垂直深度20cm范圍以內布 置,該滲出孔在迎水側壁上的開孔率為20% 30% ;碎面過濾層3從迎水側壁頂面算起的填 埋垂直深度為20cm,碎石過濾層的厚度為15cm。壤中流滲出孔的孔徑為15mm ;碎石過濾層 3中碎石直徑不大于20mm。該種溝渠由多孔預制渠體和外側碎石過濾層構成。渠體采用C20混凝土預制。
權利要求1.一種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預制渠體(1)內部為U形內 凹弧面,該渠體的迎水側壁(la)上設有壤中流滲出孔(2),背水側壁(lb)為實心渠面,迎水 側壁(Ia)外側填埋碎石過濾層(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壤中流滲出孔(2) 在迎水側壁(Ia)上從迎水側壁頂面算起的垂直深度20cm范圍以內布置,該滲出孔在迎水 側壁上的開孔率為20% 30% ;所述碎面過濾層(3)從迎水側壁頂面算起的填埋垂直深度為 20cm,碎石過濾層的厚度為15c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壤中流滲出孔的 孔徑為15mm ;所述碎石過濾層(3)中碎石直徑不大于20mm。
專利摘要一種收集坡面壤中流的溝渠構造,混凝土預制渠體內部為U形內凹弧面,該渠體的迎水側壁上設有壤中流滲出孔,背水側壁為實心渠面,迎水側壁外側填埋碎石過濾層。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壤中流豐富地區的坡面農田水利建設,能有效收集坡面壤中流,增加農田灌溉用水來源,而且預制渠體整體性好,不易損壞,施工現場直接埋設,方便快捷。
文檔編號E02B13/00GK201843125SQ20102054410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7日
發明者嚴冬春, 熊東紅, 龍翼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