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節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安裝于便器水箱中的節水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便器一般都是僅僅靠從水箱中排出來的水對便盆進行沖洗,雖然便盆底部有噴射孔,但從此噴射孔噴出的水也來自水箱,由于水箱高度有限,從水箱中出來的水壓力很低,需要較多的水才能沖洗干凈便盆;也有部分便器完全直接利用壓力水如自來水沖洗, 但對水壓要求較高,需要300KPa以上的壓力,否則也很難沖洗干凈,并且沖洗時會有很大的響聲。現有的向便器水箱內進水的進水閥一般都只有一個連接外接水源的進水管與一個使水箱進水的出水口,一種低水箱便器由于從水箱排放出的水不能到達便器坐圈從而不能清洗便器內上壁,所以市場上也有一種專用于低水箱便器的大補水進水閥,此大補水進水閥雖然比普通的進水閥多了一個出水口,但從這個出水口流出的水是流向坐圈用于清洗便器內上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水裝置,安裝于便器水箱內既向水箱內進水又可利用外接水源推動從便器水箱流入便盆內的水流,達到可利用高壓水源或低壓水源沖洗污物又能節水的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外接水源的進水管,與所述進水管相連通的主閥,與所述主閥相鄰的副閥,與所述副閥相連通的噴射管,向水箱內出水的出水口,所述副閥控制向便器中部或底部或排污管道入口底部噴水,所述主閥控制向便器水箱進水及控制所述副閥的開啟;所述主閥與所述副閥均包括閥體、閥芯、閥蓋、轉動臂、浮體機構和浮體罐,閥體內放置閥芯,閥芯將閥體內部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包括進水腔和出水腔,閥芯具有上下貫通的孔,閥蓋上設置有內外貫通的泄壓孔,浮體機構放置在浮體罐中,浮體機構和閥蓋之間由轉動臂連接,轉動臂提供有封孔物,該封孔物隨著轉動臂的運動選擇性地封閉或打開閥蓋上的泄壓孔,浮體罐的底部設置有單向閥,副閥的浮體罐底部的單向閥的開口度小于主閥的浮體罐底部的單向閥的開口度;主閥的出水腔和副閥的進水腔相連通,噴射管與副閥的出水腔相連通,出水口位于主閥的出水腔和副閥的進水腔相連通的通道上;在主閥的浮體機構上浮時主閥被關閉, 下浮時被開啟;副閥的浮體機構上浮時副閥處于可開啟狀態或被開啟,下浮時被關閉,主閥浮體機構下浮一定時間后,副閥浮體機構才下浮。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主閥和副閥的轉動臂上有位于所述主閥和副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與主閥和副閥閥蓋相連的轉動支點,與主閥浮體機構和副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所述主閥轉動臂的所述主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和所述與主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在所述與主閥閥蓋相連的轉動支點的兩側;所述副閥轉動臂的所述副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和所述與副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在所述與副閥閥蓋相連的轉動支點的同側。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進水管與所述噴射管平行, 所述進水閥與所述噴射閥為浮體機構控制閥,所述閥芯上設有彈性閥芯膜片。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上述主閥轉動臂的下方有第一擋水板,所述第一擋水板位于轉動支點和連接接頭之間;所述主閥的所述閥蓋上有第二擋水板,所述副閥的所述閥蓋上有第三擋水板。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主閥浮體罐側壁上沿有主進水位,所述副閥浮體罐側壁上沿有副進水位,所述副進水位與所述主閥浮體罐相連通,所述主閥浮體罐側壁上沿的主進水位低于所述副閥浮體罐的上沿。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副閥浮體罐側壁上沿的副進水位不高于所述主閥浮體罐的主進水位。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節水裝置中還包括一個防虹吸閥,所述主閥、副閥、防虹吸閥均包括,閥體,位于閥體上方的閥蓋,位于閥體中的閥芯; 所述閥芯將閥體內部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包括進水腔和出水腔。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主閥的進水腔與所述進水管相連通,所述主閥的出水腔與所述防虹吸閥的進水腔相連通,所述防虹吸閥的出水腔與所述副閥的進水腔相連通,所述副閥的出水腔與所述噴射管相連通。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防虹吸閥的所述閥蓋上有第四擋水板。作為本發明節水裝置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節水裝置的所述進水管、所述主閥進水腔、所述主閥出水腔、所述防虹吸閥進水腔、所述防虹吸閥出水腔、所述副閥進水腔、所述副閥出水腔、所述噴射管的通水截面積為30mm2至250mm2之間。本發明的主閥和副閥的開閉原理與普通的進水閥的開閉原理或普通的電磁閥的開閉原理相同,都是通過開閉閥蓋上的泄壓孔控制閥芯的上腔和下腔的壓力差來達到開閉閥的;當有水流經過時,閥蓋上的泄壓孔關閉閥就被關閉,閥蓋上的泄壓孔開啟閥就被開啟,具體如下閥體內放置閥芯,閥芯具有上下貫通的孔,閥芯將閥體內部分為上腔和下腔,下腔包括進水腔和出水腔,閥體上腔通過閥芯上的小孔與下腔相通,在泄壓孔處于關閉狀態有水流進入時,一部分水通過閥芯上的小孔達到閥體上腔,此時閥芯受到上腔中的水向下施加的壓力和進水腔中的水向上施加的壓力,向下的壓力大小為水壓乘以上腔的橫截面,即閥芯的橫截面,向上的壓力大小為水壓乘以進水腔的橫截面,由于水壓是一樣的,而進水腔的橫截面遠小于上腔的橫截面,因此閥芯受到的向下的壓力大于向上的壓力,閥芯處于下移狀態,隔斷進水腔和出水腔的連通。這種狀態稱為該閥體的關閉狀態。在泄壓孔處于開啟狀態時,閥體上腔通過泄壓孔與外界相通,由于閥芯上的小孔直徑小于閥蓋上泄壓孔的直徑,當水流進入時,通過閥芯上的小孔達到閥體上腔的水很快通過泄小壓孔流出閥體,閥芯受到的向下的壓力小于其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在到達某一壓力差時,閥芯處于上移狀態,進水腔與出水腔連通,水流從進水腔流入出水腔。這種狀態稱為該閥體的開啟狀態。綜上可以看出,當水流通過時,泄壓孔關閉則導致閥關閉,泄壓孔開啟則導致閥開啟。因此,控制了泄壓孔的開閉,就控制了閥的開閉,從而控制水流的流出。本發明的工作流程如下a.將本發明的節水裝置固定安裝在水箱內,使進水管與噴射管的下端在水箱外, 把進水管與外接水源連接,噴射管上連接軟管,所述軟管的另一端接向便盆中部或底部或排污管道入口底部。此時水箱中無水,主閥浮體機構與副閥浮體機構未浮起。當主閥浮體機構未浮起時,主閥轉動臂上與主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為下降狀態,由于主閥轉動臂的主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和連接接頭在轉動支點的兩側, 因此主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為上升狀態,主閥泄壓孔為打開狀態。當副閥浮體機構未浮起時,副閥轉動臂上與副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為下降狀態,由于副閥轉動臂的副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和連接接頭在轉動支點的同側, 因此副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為下降狀態,副閥泄壓孔為關閉狀態。b.打開外接水源,水流從進水管進入主閥的進水腔,由于主閥泄壓孔為打開狀態, 當水流通過時,主閥開啟,主閥進水腔和出水腔相連通;水流依次通過主閥進水腔、主閥出水腔、進入副閥進水腔;或水流依次通過主閥進水腔、主閥出水腔、防虹吸閥進水腔、防虹吸閥出水腔、進入副閥進水腔;由于副閥泄壓孔為關閉狀態,副閥閥芯處于下移狀態,副閥進水腔和出水腔不連通,水流通過位于主閥的出水腔和副閥的進水腔相連通的通道上的出水口進入水箱。c.外接水源持續流入一段時間后,水箱中水位上升,由于主閥浮體罐和副閥浮體罐的進水結構不同能使得主閥浮體機構首先浮起,主閥轉動臂上與主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上升,主閥轉動臂上的主閥閥蓋上方的彈性塞下降,主閥泄壓孔關閉,主閥關閉, 主閥的進水腔和出水腔不連通,向水箱的供水停止。d.當主閥關閉后,副閥浮體機構浮起,帶動副閥轉動臂上與副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上升,從而使副閥轉動臂上的副閥閥蓋上方的彈性塞也上升,副閥的泄壓孔開啟,但由于此時主閥已關閉所以沒有水流通過,副閥處于一種待開的狀態。e.水箱開啟排水,水箱內水位下降,由于主閥浮體罐下部的單向閥與副閥浮體罐下部的單向閥開口度不同使得出水時主閥浮體罐的出水量大于副閥浮體罐的出水量,因此主閥浮體機構先于副閥浮體機構下沉,主閥轉動臂上與主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下降,主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上升,打開主閥泄壓孔,主閥開啟;此時由于副閥浮體罐的出水量少,副閥浮體機構仍處于浮起狀態,副閥泄壓孔仍處于打開狀態,水流經過時,副閥打開, 外接水源從噴射管到達所需噴射的部位,其中一股水流通過出水口進入水箱。f.副閥浮體罐的出水達到一定程度后,副閥浮體罐中的水量不足以讓副閥浮體機構浮起,副閥浮體機構下沉,副閥的轉動臂上與副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下降,副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下降,副閥泄壓孔關閉,副閥關閉。以及g.重復步驟b至步驟f。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裝簡便,將進水管與外接水源連接,噴射管上連接軟管,所述軟管的另一端接向便盆中部或底部或排污管道入口底部即可使用。
成本低廉,本發明使用浮體機構自動控制閥的開閉,與現有電磁閥等相比,成本低廉
MTv ο自動控制,沖刷有力節水,當水箱排水時,節水裝置中的噴射管自動開啟,進水管、 主閥、副閥、噴射管形成通路,外接水源經過節水裝置直接從噴射管噴射至便盆中部或底部或排污管道入口底部,推動從水箱中所排出的水進行沖洗,本發明可利用不同水壓的外接水源,噴射出來的水壓力大,沖洗干凈節水。
圖Ia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體的正視立體圖。圖I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體的仰視立體圖。圖Ic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體的俯視圖。圖加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體的圖Ic中所示的A-A剖面圖。圖2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體的圖Ic中所示的B-B剖面圖。圖2c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體的圖Ic中所示的C-C剖面圖。圖3a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蓋的俯視圖。圖北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蓋的仰視立體圖。圖3c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蓋的正視立體圖。圖如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閥轉動臂的立體圖。圖4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閥轉動臂的側視圖。圖fe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副閥轉動臂的立體圖。圖恥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副閥轉動臂的側視圖。圖6a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副閥浮體機構的正視立體圖。圖6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副閥浮體機構的反視立體圖。圖7a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閥浮體機構的正視立體圖。圖7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閥浮體機構的反視立體圖。圖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浮體罐的正視立體圖。圖8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浮體罐的反視立體圖。圖9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異形墊片的立體圖。圖10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出水接頭的立體圖。圖11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防虹吸閥芯的立體圖。圖12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脫模口蓋的立體圖。圖13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疏通彈簧的立體圖。圖14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密封圈的立體圖。圖15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彈性塞的立體圖。圖16a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副閥彈性閥芯膜片的正視立體圖。圖16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副閥彈性閥芯膜片的反視立體圖。圖16c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副閥彈性閥芯膜片的剖面圖。圖17a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副閥閥芯膜片坐的立體圖。圖17b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副閥閥芯膜片坐的剖面圖。
圖18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副閥閥芯的剖面圖。圖19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單向閥的立體圖。圖20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在水箱無水或進水狀態下的各部件狀態示意圖。圖20a是圖20的在水箱進水狀態下的圖3a中所示的A A剖面示意圖。圖20b是圖20的在水箱進水狀態下的圖3a中所示的B-B剖面示意圖。圖20c是圖20的在水箱進水狀態下的圖3a中所示的C-C剖面示意圖。圖21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在水箱進水剛結束時的各部件狀態示意圖。圖21a是圖21的圖3a中所示的A_A剖面示意圖。圖22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在水箱進水結束一定時間后的各部件狀態示意圖。圖2 是圖22的圖3a中所示的A-A剖面示意圖。圖23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在水箱排水初期的各部件狀態示意圖。圖23a是圖23的圖3a中所示的A-A剖面示意圖。圖2 是圖23的圖3a中所示的B-B剖面示意圖。圖23c是圖23的圖3a中所示的C-C剖面示意圖。圖M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關閉主閥閥蓋泄壓孔時的狀態示意圖。圖25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開啟主閥閥蓋泄壓孔時的狀態示意圖。圖沈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副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關閉副閥閥蓋泄壓孔時的狀態示意圖。圖27是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副閥轉動臂上的彈性塞開啟副閥閥蓋泄壓孔時的狀態示意圖。圖觀是安裝有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便器水箱示意圖。(為了使圖清晰在剖面圖中都省略了疏通彈簧)具體實施方式
一參閱圖la、圖lb、圖lc,在總閥體1上有主閥進水腔2、主閥出水腔3、防虹吸閥進水腔4、防虹吸閥出水腔5、副閥進水腔6、副閥出水腔7、脫模腔8、出水頭9、出水接頭勾10、 閥芯坐11、進水管12、噴射管13、出水口 14及密封圈溝15。其中,進水管12與噴射管13平行。參閱圖2a、圖2b、圖2c,進水管12與主閥進水腔2相連通,主閥出水腔3與防虹吸閥進水腔4相連通,防虹吸閥出水腔5與副閥進水腔6相連通,副閥出水腔7與噴射管13 相連通,副閥進水腔6與出水口 14相連通。參閱圖3b、圖3c,在總閥蓋16正面上有上下連通的主閥泄壓孔17、上下連通的副閥泄壓孔18、上下連通的防虹吸通氣槽19、二個主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0、二個副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1、出水接頭扣22、第二擋水板23、第三擋水板M、第四擋水板25、流水缺口沈、流水缺口 27、流水缺口 28,在總閥蓋16反面上有防虹吸閥密封圈槽70。其中,主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0在主閥泄壓孔17與第二擋水板23之間,副閥泄壓孔18在副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1與第三擋水板M之間;即主閥泄壓孔17與第二擋水板23在主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0的兩側,副閥泄壓孔18與第三擋水板M在副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1的同側;也即主閥泄壓孔17與副閥泄壓孔18相對于它們各自的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位置正好相反。參閱圖4a、圖4b、圖5a、圖恥,在主閥轉動臂四與副閥轉動臂34的一端上都有各自的彈性塞孔30與二個轉動支點31,另一端上都有各自的連接接頭32,與連接接頭32上的連接孔35,在主閥轉動臂四的下方有第一擋水板33。其中,主閥轉動臂四的彈性塞孔30和連接接頭32在二個轉動支點31的兩側,副閥轉動臂34的彈性塞孔30和連接接頭32在二個轉動支點31的同側;即主閥彈性塞孔30 與副閥彈性塞孔30相對于它們各自的二個轉動支點31位置正好相反。其中,主閥轉動臂四下方的第一擋水板33位于二個轉動支點31和連接接頭32 之間。參閱圖3c、圖4a、圖5a,主閥轉動臂四上的彈性塞孔30與總閥蓋16上的主閥泄壓孔17相對應,副閥轉動臂34上的彈性塞孔30與總閥蓋16上的副閥泄壓孔18相對應。參閱圖6a、圖6b、圖7a、圖7b,在副閥浮體機構36與主閥浮體機構38上都有各自的連接頭37,連接頭37下部有凹槽,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反面空心有空腔。參閱圖4a、圖5a、圖6a、圖7a,主閥轉動臂四與副閥轉動臂34上的連接孔35及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上的連接頭37都約為同比例長方形,且連接孔35的長方形略大于連接頭37的長方形,即連接頭37能伸入連接孔35中。參閱圖8a、圖8b,浮體罐39分為主閥浮體罐A和副閥浮體罐B,在主閥浮體罐A底部有單向閥孔40,在副閥浮體罐B底部有單向閥孔41,在主閥浮體罐A側部有進水管孔42, 在副閥浮體罐B側部有噴射管孔43,在主閥浮體罐A上沿有主進水位44,在主閥浮體罐A 與副閥浮體罐B的共用側壁上沿有互相連通的副進水位45 ;其中,主閥浮體罐A側壁上的主進水位44低于副閥浮體罐B的上沿,副進水位45 低于主進水位44。參閱圖10,出水接頭47上有補水管48與出水管49及進水口 50。其中,出水接頭47內部中空,即補水管48與出水管49及進水口 50都互相連通。參閱圖11,防虹吸閥芯51為單向開口的扁狀圓筒體。其中,防虹吸閥芯51為彈性膠體制成。參閱圖13,疏通彈簧53上有疏通針M。
參閱圖16a、圖16b,在彈性閥芯膜片57上有二小一大的定位柱孔58。其中,彈性閥芯膜片57為彈性膠體。參閱圖17a、圖17b,在閥芯膜片坐59上有與在彈性閥芯膜片57上的二小一大的定位柱孔58相對應的二小一大的定位柱60,且在其中一個小定位柱60上有閥芯小孔61。其中,總閥蓋16上的上下連通的主閥泄壓孔17的橫截面積大于主閥閥芯小孔61 的橫截面積與疏通彈簧53上的疏通針M的橫截面積之差,總閥蓋16上的上下連通的副閥泄壓孔18的橫截面積大于副閥閥芯小孔61的橫截面積與疏通彈簧53上的疏通針M的橫截面積之差。參閱圖19,單向閥62上有腳扣63。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各部件的具體裝配步驟參閱圖16a、圖16b、圖17a、圖17b、圖18,把彈性閥芯膜片57安裝在閥芯膜片坐59上,使彈性閥芯膜片57上的二小一大的定位柱孔58套在閥芯膜片坐59上的二小一大的定位柱60上,這樣就組合成了一個閥芯,如圖18所示;參閱圖la、圖lb、圖lc、圖2a、圖3b、圖3c、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圖18、
圖20,首先把脫模口蓋52蓋在總閥體1上的脫模腔8上并用超聲波把它們熔接在一起,再把二個閥芯分別安裝于總閥體1上的二個閥芯坐11上,使閥芯膜片坐59上有定位柱60的一面朝下;在總閥蓋16與閥芯之間放置強度適宜的疏通彈簧53并使疏通彈簧53上的疏通針M伸入閥芯小孔61中;把防虹吸閥芯51開口的一面套在總閥體1上的防虹吸閥進水腔 4上;把大小適宜的密封圈55套入總閥體1上出水頭9部的密封圈溝15中;再把出水接頭 47上的進水口 50套在出水頭9上,轉動出水接頭47使補水管48朝上,出水管49朝下且在總閥體1上的出水接頭勾10內;把大小適宜的密封圈55放置在總閥蓋16上的防虹吸閥密封圈槽70中;把已安裝上密封圈55的總閥蓋16正面朝上反面朝下蓋在已完成上述安裝的總閥體1上,并使總閥蓋16反面上的防虹吸閥密封圈槽70與總閥體1上的防虹吸閥出水腔5 相對,且使總閥蓋16上的出水接頭扣22套入已安裝在總閥體1上的補水管48上;最后把總閥蓋16用螺絲固定于總閥體1的上面,這樣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總閥體1的內部安裝完成了。其中,閥芯把閥內部分成了上腔和下腔,在閥芯的上部腔稱為上腔,下部腔稱為下腔,在主閥下腔中有主閥進水腔2、主閥出水腔3,在副閥下腔中有副閥進水腔6、副閥出水腔7,在防虹吸閥下腔中有防虹吸閥進水腔4、防虹吸閥出水腔5。參閱圖19、圖8a、圖8b,把二個單向閥62上的腳扣63從主閥浮體罐A及副閥浮體罐B的外底部安裝到單向閥孔40及單向閥孔41中;其中,扣在主閥浮體罐A底部的單向閥62上的腳扣63比扣在副閥浮體罐B底部的單向閥62上的腳扣63長,即扣在主閥浮體罐A底部的單向閥62的開口度比扣在副閥浮體罐B底部的單向閥62的開口度大;參閱圖6a、圖7a、圖8a,把主閥浮體機構38安裝到已裝配上單向閥62的主閥浮體罐A中,把副閥浮體機構36安裝到已裝配上單向閥62的副閥浮體罐B中;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浮體罐組;把先前已完成內部安裝蓋上總閥蓋16的總閥體1上的進水管12與噴射管13插入剛剛裝配好的浮體罐組中的主閥浮體罐A側部的進水管孔42與副閥浮體罐B側部的噴射管孔43中,使進水管12與進水管孔42對正,噴射管13與噴射管孔43對正并一插到底;參閱圖9、圖20,把二個異形墊片46緊緊套入進水管12與噴射管13中,并使它們頂住閥浮體罐39的下部;這樣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下部安裝也完成了。參閱圖15、圖4a、圖5a,先把二個彈性塞56分別安裝在主閥轉動臂四與副閥轉動臂34的一端上的彈性塞孔30上;參閱圖3c、圖4a、圖7a、圖20,把主閥轉動臂四一端連接接頭32上的連接孔35 從已完成上述裝配的主閥浮體機構38上的連接頭37套入,套到連接頭37下部的凹槽上, 轉動主閥轉動臂四約90度,使主閥浮體機構38上的連接頭37扣在主閥轉動臂四一端的連接接頭32上;再把主閥轉動臂四上的二個轉動支點31通過材料彈性安裝在總閥蓋16 上的二個主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0中,使主閥轉動臂四上的彈性塞56位于上下連通的主閥泄壓孔17的上方;參閱圖3c、圖5a、圖6a、圖20,把副閥轉動臂34 —端連接接頭32上的連接孔35 從已完成上述裝配的副閥浮體機構36上的連接頭37套入,套到連接頭37下部的凹槽上, 轉動副閥轉動臂34約90度,使副閥浮體機構36上的連接頭37扣在副閥轉動臂34 —端的連接接頭32上;再把副閥轉動臂34上的二個轉動支點31通過材料彈性安裝在總閥蓋16 上的二個副閥轉動臂轉動支點孔21中,使副閥轉動臂34上的彈性塞56位于上下連通的副閥泄壓孔18的上方;這樣,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所有部件都已安裝完畢,參閱圖20。參閱圖觀,把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整體安裝在便器水箱64內,在水箱64內有排水組件65,只有噴射管13與進水管12上的下面有螺紋的一端在水箱外64,并用螺帽67鎖定,把進水管12連接外接水源,把噴射管13用軟管接向便盆中部或底部排污管道入口底部。如前面所述,本發明的節水裝置的主副閥開閉原理與普通的進水閥的開閉原理及普通的電磁閥的開閉原理一樣,都是通過開閉閥蓋上的泄壓孔控制閥芯的上腔和下腔的壓力差來達到開閉閥的;當有水流經過時,閥蓋上的泄壓孔關閉閥就被關閉,閥蓋上的泄壓孔開啟閥就被開啟,這是現有公知技術,每一個本行業的專業人員都懂,前面已略有介紹,在這里不再重復敘述。參閱圖20,在便器水箱64內無水時也即主閥浮體罐A和副閥浮體罐B內無水時, 由于受到自重的作用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都會下移,與它們相活動連接的主閥轉動臂四與副閥轉動臂34的有連接接頭32的一端也都呈下轉狀態;參閱圖22,在便器水箱64內進滿水時也即主閥浮體罐A和副閥浮體罐B內有水時,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都會上浮,與它們相活動連接的主閥轉動臂四與副閥轉動臂34的有連接接頭32的一端也都呈上轉狀態;參閱圖對,主閥轉動臂四的有連接接頭32的一端上轉,主閥轉動臂四有彈性塞孔30的另一端就會下轉,通過杠桿作用,從而使已安裝在主閥轉動臂四的彈性塞孔30上的彈性塞56壓住總閥蓋16上的主閥泄壓孔17,即主閥泄壓孔17被關閉;反之,參閱圖25, 主閥轉動臂四的有連接接頭32的一端下轉就會使主閥泄壓孔17被開啟;參閱圖27,副閥轉動臂34的有連接接頭32的一端上轉,副閥轉動臂34有彈性塞孔30的另一端會跟著上轉,從而使已安裝在副閥轉動臂34的彈性塞孔30上的彈性塞56 會與總閥蓋16上的副閥泄壓孔18離開一小段距離,即副閥泄壓孔18被開啟;反之,參閱圖 26,副閥轉動臂34的有連接接頭32的一端下轉就會使副閥泄壓孔18被關閉。綜上所述,當主閥浮體機構38上浮時,主閥泄壓孔17就會被關閉,當主閥浮體機構38下移時,主閥泄壓孔17就會被開啟;當副閥浮體機構36上浮時,副閥泄壓孔18就會被開啟,當副閥浮體機構36下移時,副閥泄壓孔18就會被關閉。綜合前述的主副閥的開閉原理,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在本發明的節水裝置連接外接水源的情況下,當主閥浮體機構38上浮時,主閥被關閉,當主閥浮體機構38下移時,主閥被開啟;當副閥浮體機構36上浮時,副閥被開啟或處于可開啟狀態,當副閥浮體機構36下移時,副閥被關閉。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安裝在水箱64內時的工作過程
參閱圖觀、圖20,在水箱64內本來無水,當時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外部各部件狀態如圖20所示,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都呈下移狀態,如圖20中箭頭X箭頭 Y所示,參閱圖25、圖沈,當時主閥泄壓孔17開啟,副閥泄壓孔18關閉;因為無外接水源或自來水,主閥與副閥內部的閥芯因為彈性閥芯膜片57的彈性而呈下移狀態,防虹吸閥內部的防虹吸閥芯51因為自重也呈下移狀態,主閥浮體罐A底部與副閥浮體罐B底部的單向閥 62也因為自重而呈下移狀態;當有外接水源或自來水向水箱64外底部的進水管12進水時,參閱20a,在主閥進水腔2中就會有水流A流入,水流A使主閥芯上移,主閥出水腔3內就有水流B流入;參閱圖20b,水流B通過主閥出水腔3與防虹吸閥進水腔4之間相連通的通道,防虹吸閥進水腔 4內就有水流C流入,水流C使防虹吸閥芯51上移,防虹吸閥出水腔5就有水流D流出,防虹吸閥芯51的上移封住了總閥蓋16上的上下連通的防虹吸通氣槽19 ;參閱圖20c,水流 D通過防虹吸閥出水腔5與副閥進水腔6相連通的通道,副閥進水腔6內就有水流E流入; 重新參閱圖20a,水流E會沿著副閥進水腔6到達出水口 14,出水口 14中就會有水流F流出,出水接頭47上的補水管48中就會有水流G流出,出水管49中就會有水流H流出,從補水管48中流出的水流G可接入便盆用于便盆補水,從出水管49中流出的水流H流入水箱, 水箱開始進入進水狀態(當時由于副閥浮體機構36下移副閥泄壓孔18關閉而副閥不能打開);當時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的外部各部件狀態如圖20所示,主閥與副閥的彈性塞 56及主閥與副閥的閥芯及防虹吸閥芯51的狀態如圖20a、圖20b、圖20c中所示。參閱圖21,隨著水流H從出水管49中不斷流出流入水箱64內,水箱64內水位漸漸升高,由于在主閥浮體罐A及副閥浮體罐B的底部都有單向閥62,所以在水箱66內水位從主閥浮體罐A與副閥浮體罐B的底部上升到上沿部的過程中,主閥浮體罐A及副閥浮體罐B底部的單向閥62因為受到浮力作用上移而封閉單向閥孔40及單向閥孔41,所以主閥浮體罐A與副閥浮體罐B都不會進水,只有極少量的滲水,不足以產生浮力使主閥浮體機構 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上浮,只有當水位上升到了主閥浮體罐A的上部主進水位44時,水流才會從主進水位44進入主閥浮體罐A內,當有水進入后,其內的主閥浮體機構38才會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上浮,從而使主閥泄壓孔17關閉,并最終關閉主閥,主閥關閉后,出水接頭47上的補水管48與出水管49也就無水可出,水箱的進水就停止了 ;當時主閥浮體機構 38呈上移狀態如圖21中箭頭X所示,副閥浮體機構36還呈下移狀態如圖20中箭頭Y所示;當時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外部各部件狀態如圖21所示,主閥與副閥的彈性塞56 及主閥與副閥的閥芯狀態如圖21a中所示,沒有了水流的沖擊防虹吸閥內部的防虹吸閥芯 51因為自重又下移。參閱圖&i,因為主閥浮體罐A側壁上沿的主進水位44低于副閥浮體罐B的上沿, 所以當主閥浮體罐A內有水進入時副閥浮體罐B內還不會有水進入,只有當主閥浮體罐A 內的水進滿后,才會有水從主閥浮體罐A與副閥浮體罐B的共用側壁上部的互相連通的副進水位45流向副閥浮體罐B內,等到流入副閥浮體罐B內的水滿到一定程度后,副閥浮體罐B內的副閥浮體機構36才會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上浮,從而使副閥泄壓孔18開啟,而此時主閥已被關閉,副閥沒有了進水,雖然副閥泄壓孔18開啟也不會被打開,副閥只是處于一種待開啟狀態,只要一有水流流入副閥進水腔6就可以立刻被打開;當時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都呈上移狀態,如圖22中箭頭X箭頭Y所示;當時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外部各部件狀態如圖22所示,主閥與副閥的彈性塞56 及主閥與副閥的閥芯狀態如圖2 所示。參閱圖觀、圖23,當打開水箱64內的排水組件65使水箱排水時,隨著水箱64內水位的快速下降,主閥浮體罐A及副閥浮體罐B的外底部的單向閥62由于沒有了浮力的作用就會下移,主閥浮體罐A及副閥浮體罐B內的水就會從它們各自底部的單向閥孔40單、 向閥孔41流出,但由于主閥浮體罐A底部的單向閥62的開口度大,副閥浮體罐B的底部的單向閥62的開口度相對較小,所以主閥浮體罐A內的水就會馬上從單向閥孔40排空,隨之主閥浮體機構38也就立刻下移,從而使主閥泄壓孔17被開啟;而副閥浮體罐B內的水不會立刻流盡,副閥浮體機構36在一定時間內還會呈上浮狀態,也就是還能使副閥泄壓孔18保持開啟狀態;參閱23a,主閥泄壓孔17被開啟后,在主閥進水腔2中的水流A就會使主閥芯上移,主閥出水腔3內就有水流B流入;參閱圖23b,水流B通過主閥出水腔3與防虹吸閥進水腔4之間相連通的通道,防虹吸閥進水腔4內就有水流C流入,水流C使防虹吸閥芯51 上移,防虹吸閥出水腔5就有水流D流出,防虹吸閥芯51的上移封住了總閥蓋16上的上下連通的防虹吸通氣槽19 ;參閱圖23c,水流D通過防虹吸閥出水腔5與副閥進水腔6相連通的通道,副閥進水腔6內就有水流E流入,一方面,水流E使副閥芯上移,也即使得副閥被開啟,副閥出水腔7內就有水流I流出,噴射管13上有水流J噴射出;當時主閥浮體機構38 呈下移狀態如圖23中箭頭X所示,副閥浮體機構36還呈上移狀態如圖23中箭頭Y所示;重新參閱圖23a,另一方面,水流E會沿著副閥進水腔6到達出水口 14,出水口 14 中就會有水流F流出,出水接頭47上的補水管48中就會有水流G流出,出水管49中就會有水流H流出,從補水管48中流出的水流G可接入便盆用于便盆補水,從出水管49中流出的水流H流入水箱,水箱同時進入進水狀態;當時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外部各部件狀態如圖23所示,主閥與副閥的彈性塞56 及主閥與副閥的閥芯及防虹吸閥芯51的狀態如圖23a、圖23b、圖23c中所示。重新參閱圖20,等到過了一段時間后,如3至8秒后,副閥浮體罐B內的水量漸漸流盡,在其內部的副閥浮體機構36由于失去了浮力的作用而下移,這樣就會使副閥泄壓孔 18被關閉,副閥芯下移,S卩副閥被關閉;當時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的外部各部件狀態如圖20所示,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都呈下移狀態,如圖20中箭頭X箭頭Y所示,主閥與副閥的彈性塞56及主閥與副閥的閥芯及防虹吸閥芯51的狀態如圖20a、圖20b、圖20c中所示。至此,本發明的節水裝置66的所有部件都已進入初始的水箱64的進水狀態,開始進入了下一輪的循環。
具體實施方式
二在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設置了一個防虹吸閥,其實防虹吸閥的存在與否對主副閥的開閉沒有一點影響,主要是為了在自來水停水時自來水管道會產生負壓,防虹吸閥芯51 下移蓋住防虹吸閥進水腔4,空氣又可以從總閥蓋16上上下連通的防虹吸通氣槽19中進入閥內,這樣自來水管道產生的負壓不會對噴射管13與出水管49及補水管48起到作用,這樣保證了水箱與便盆里的水不會被倒吸;如果不考慮上述因素,可以不要防虹吸閥,在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基礎上,只要去掉防虹吸閥芯51及把總閥蓋16上上下連通的防虹吸通氣槽19堵住,這樣等于沒有了防虹吸閥,原來的防虹吸閥進水腔4與防虹吸閥出水腔5都變成了主閥出水腔3與副閥進水腔6的連通通道,這樣本具體實施方式
二中就只有主閥及與之相鄰的副閥,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二中除了上述去掉了防虹吸閥芯51及把總閥蓋16上上下連通的防虹吸通氣槽19堵住外,其余的所有部件都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的一模一樣,工作原理及步驟也一模一樣,在這里不再重復斜述。補充說明一下把主閥浮體罐A側壁上的主進水位44設計成低于副閥浮體罐B的上沿的目的,是為了當水箱64內水位上升時主閥浮體罐A內先進水,副閥浮體罐B內慢一步進水,若同時進水的話,副閥浮體機構36也會象主閥浮體機構38 —樣馬上上移,打開副閥泄壓孔18,而此時主閥浮體機構38雖然也同步馬上上移,關閉了主閥泄壓孔17,但不會即刻關閉主閥, 因為主閥芯的移動過程需要短暫的時間,這樣副閥就會短暫的開啟從而導致噴射管13有短暫的噴水。在主閥轉動臂四的下方設置第一擋水板33及在總閥蓋16上設置第二擋水板23、 第三擋水板M及流水缺口 26、流水缺口觀的目的,是為了當主閥泄壓孔17、副閥泄壓孔18 開啟時從它們處流出的雖然是很小的水流能被第一擋水板33、第二擋水板23、第三擋水板 M擋住后從流水缺口 26、流水缺口觀流出,而不至于流入下面的主閥浮體罐A與副閥浮體罐B內影響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的正常上浮。在總閥蓋16上設置第四擋水板25及流水缺口 27的目的,是為了當有水流通過防虹吸閥時從防虹吸通氣槽19處流出的微弱水流能被第四擋水板25擋住后從流水缺口 27 流出,而不至于流入下面的主閥浮體罐A與副閥浮體罐B內影響主閥浮體機構38與副閥浮體機構36的正常上浮。在主閥和副閥的閥芯小孔61中均設置疏通針討的目的,是為了當閥芯上下移動時,使疏通針M與閥芯小孔61作相對移動,起到疏通閥芯小孔61的作用,使閥芯小孔61 不太容易被污垢堵塞。把進水管、主閥進水腔、主閥出水腔、副閥進水腔、副閥出水腔、噴射管的通水面積設計為30mm2至250mm2之間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通水通道對水流的阻力,使本發明的節水裝置能夠適用更低的水壓。本行業的閥類專業人員可以通過改變閥的內部部件來改變本發明的具體內部結構,如把本發明中的主副閥的四周進水中部出水改為如普通進水閥的中部進水四周出水, 即把進水腔與出水腔反過來;也可以通過改變閥的外部部件來改變本發明的具體外部結構,如把主副閥轉動臂及浮體機構以及單向閥進行變形,上述改變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節水裝置,安裝于便器水箱內向水箱內進水及推動從便器水箱流入便器內的水流,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外接水源的進水管,與所述進水管相連通的主閥,與所述主閥相鄰的副閥,與所述副閥相連通的噴射管,向水箱內出水的出水口,所述副閥控制向便器中部或底部或排污管道入口底部噴水,所述主閥控制向便器水箱進水及控制所述副閥的開啟;所述主閥與所述副閥均包括閥體、閥芯、閥蓋、轉動臂、浮體機構和浮體罐,閥體內放置閥芯,閥芯將閥體內部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包括進水腔和出水腔,閥芯具有上下貫通的孔,閥蓋上設置有內外貫通的泄壓孔,浮體機構放置在浮體罐中,浮體機構和閥蓋之間由轉動臂連接,轉動臂提供有封孔物,該封孔物隨著轉動臂的運動選擇性地封閉或打開閥蓋上的泄壓孔,浮體罐的底部設置有單向閥,副閥的浮體罐底部的單向閥的開口度小于主閥的浮體罐底部的單向閥的開口度;主閥的出水腔和副閥的進水腔相連通,噴射管與副閥的出水腔相連通,出水口位于主閥的出水腔和副閥的進水腔相連通的通道上;在主閥的浮體機構上浮時主閥被關閉,下浮時被開啟;副閥的浮體機構上浮時副閥處于可開啟狀態或被開啟,下浮時被關閉,主閥浮體機構下浮一定時間后,副閥浮體機構才下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和副閥的轉動臂上有位于所述主閥和副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與主閥和副閥閥蓋相連的轉動支點,與主閥浮體機構和副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所述主閥轉動臂的所述主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和所述與主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在所述與主閥閥蓋相連的轉動支點的兩側; 所述副閥轉動臂的所述副閥閥蓋泄壓孔上方的彈性塞和所述與副閥浮體機構相連接的連接接頭在所述與副閥閥蓋相連的轉動支點的同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與所述噴射管平行,所述進水閥與所述噴射閥為浮體機構控制閥,所述閥芯上設有彈性閥芯膜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閥轉動臂的下方有第一擋水板, 所述第一擋水板位于轉動支點和連接接頭之間;所述主閥的所述閥蓋上有第二擋水板,所述副閥的所述閥蓋上有第三擋水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浮體罐側壁上沿有主進水位, 所述副閥浮體罐側壁上沿有副進水位,所述副進水位與所述主閥浮體罐相連通,所述主閥浮體罐側壁上沿的主進水位低于所述副閥浮體罐的上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閥浮體罐側壁上沿的副進水位不高于所述主閥浮體罐的主進水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水裝置中還包括一個防虹吸閥, 所述主閥、副閥、防虹吸閥均包括,閥體,位于閥體上方的閥蓋,位于閥體中的閥芯;所述閥芯將閥體內部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包括進水腔和出水腔。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的進水腔與所述進水管相連通,所述主閥的出水腔與所述防虹吸閥的進水腔相連通,所述防虹吸閥的出水腔與所述副閥的進水腔相連通,所述副閥的出水腔與所述噴射管相連通。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虹吸閥的所述閥蓋上有第四擋水板。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水裝置的所述進水管、所述主閥進水腔、所述主閥出水腔、所述防虹吸閥進水腔、所述防虹吸閥出水腔、所述副閥進水腔、 所述副閥出水腔、所述噴射管的通水截面積為30mm2至250mm2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安裝于便器水箱內向水箱內進水及推動從便器水箱流入便盆內的水流的節水裝置,包括連接外接水源的進水管,與進水管相通的主閥,與主閥相鄰的副閥,與副閥相連通的噴射管,向水箱內出水的出水口,副閥控制向便盆中部或底部或排污管道入口底部噴水,主閥控制向便器水箱進水及控制所述副閥的開啟;本發明利用外接水源水壓推動從水箱中排放出來的水流進行沖洗,有效解決了用水量大的問題,用水量少,安裝簡便,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E03D1/36GK102409734SQ20111022276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4日
發明者虞吉偉 申請人:虞吉偉, 謝偉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