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村鎮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處理村鎮生活污水于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術:
平原水網地區村鎮一般沿河浜兩岸或湖塘四周分散而居,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河浜或湖塘,造成河浜、湖塘污染嚴重,有些河浜、湖塘已失去原有功能,成為納污池,造成南方水網地區出現水質性缺水的現象。村鎮生活污水的主要特點如下(1)污水成分復雜,含有較高的人畜糞尿成份,氮、磷含量較高,一般不含有毒物質,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2)污水排放量小,間歇排放,變化系數大(3)污染物的濃度較低,污水可生化性強,水質渾濁、色深且具有惡臭。隨著農村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提高和自身健康的重視,針對農村平原河網地區生活污水的特點,結合地勢地形、道路交通條件以及居民住宅建設布局等具體情況,探索因地制宜、造價低廉、效果良好、維護管理簡單的農村污水收集處理方式是順應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的時代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平原水網地區村鎮污水處理而提出的一種以生態混凝土板收集污水的生態法處理方式,該生態混凝土墻具有過濾截留和生物降解功能,污水滲過生態混凝土墻時過濾截留和被生物降解去除污染物,在不建設村鎮污水收集系統的前提下治理分散村鎮生活污水,具有效果良好、運行費用低、維護方便、生態效益顯著等特點。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建造方法,包括生態混凝土板建造、鋼渣填充、生態混凝土插槽建造、混凝土墊層建造。所述混凝土墊層建造首先按沿水中建筑物的形狀,采用夾板在設計混凝土墊層的兩側相向固定,在夾板之間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內同時加入C15混凝土,建設長度B4=0. 75-0. 85m,高度 H3=0. 25-0. 35m,寬度 H5=0. 05-0. lm,待墻體堅固后,取下夾板。所述生態混凝土插槽建造首先按照生態混凝土插槽尺寸長度B5=0. 4-0. 5m,高度H2=0. 95-1. 05m,寬度Hl=O. 4-0. 5m,插槽嵌入寬度H5=0. 05-0. lm,利用建筑磚建造墻體,同時留出生態混凝土板所需的插槽。所述生態混凝土板建造首先將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體積比30 30 40充分均勻混合,按生態混凝土板的設計尺寸,采用夾板在設計混凝土板的兩側相向固定,在夾板之間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內加入混合好的沸石、陶粒和混凝土,邊加入邊振蕩,使其完全結合在一起組成生態混凝土板,待堅固后,取下夾板,裝入生態混凝土插槽內。所述鋼渣填充填充鋼渣(鋼渣尺寸規格長< 3cm、寬< 1cm、厚度< 3mm),填充鋼渣量為長度 B2=l. 3-1. 5m,高度 H4=0. 7-0. 8m,寬度 H6=0. 2-0. 3m ;本發明的主要原理是
1、生態混凝土板具有過濾截留吸附功能如土壤顆粒孔隙的截留作用;黏土等硅酸鹽類物質的離子交換和吸附作用;重金屬離子與土壤膠體、腐植酸等的鰲合作用;與土壤中的某些組分形成難溶性化合物或因ρΗ、Η!改變而產生的沉淀、揮發;與土壤中的鐵、鋁、鈣、磷、碳酸鹽等發生反應,氨氮在堿性條件下揮發等。2、生態混凝土板內部能夠產生生物膜進而通過各種微生物的相互依存、協同作用,降解各種有機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質。本發明的具有以下優勢
1、本發明針對村鎮生活污水分散,難以收集的特點,設計出生態混凝土墻,將河浜變成污水收集處理一體設施,節約了土地資源,解決了村鎮生活污水收集困難的問題;
2、生態混凝土墻有過濾、截留、吸附、生物降解等多種功能。
圖1是生態混凝土墻布置俯視圖;圖2是生態混凝土墻布置側視圖3是生態混凝土墻布置剖面圖中1、生態混凝土板;2、填充鋼渣;3、生態混凝土插槽;4、C15混凝土墊層。Bl-生態混凝土板長度;Β2-填充鋼渣長度;Β3-單位生態混凝土墻長度;B4-C15混凝土墊層長度;Β5-生態混凝土插槽長度;Hl-生態混凝土插槽寬度;Η2-生態混凝土插槽高度;H3-C15混凝土墊層高度;Η4-填充鋼渣、生態混凝土板高度,H5-C15生態混凝土插槽嵌入寬度、填充鋼渣寬度、生態混凝土板寬度。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附圖1-3所示,生態混凝土墻由生態混凝土板、填充鋼渣、生態混凝土插槽、C15混凝土墊層組成。其中生態混凝土板長度Bl=L 2-1. 4m,高度 H4=0. 7-0. 8m,寬度 H5=0. 05-0. Im ;填充鋼渣長度 B2=l. 3-1. 5m,高度 H4=0. 7-0. 8m,寬度 H6=0. 2-0. 3m ;
C15 混凝土墊層長度 B4=0. 75-0. 85m,高度 H3=0. 25-0. 35m,寬度 H5=0. 05-0. Im ;生態混凝土插槽長度B5=0. 4-0. 5m,高度H2=0. 95-1. 05m,寬度Hl=O. 4-0. 5m,插槽嵌入寬度 H5=0. 05-0. Im ;
單位混凝土墻長度B3=2-2.鈿。以下提供3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所述生態混凝土墻由生態混凝土板、填充鋼渣、混凝土插槽、混凝土墊層組成,其建造方法為(1)混凝土墊層建造首先按沿水中建筑物的形狀,采用夾板按墊層設計在混凝土墊層兩側相向固定,在夾板之間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內同時加入C15混凝土,待混凝土堅固后,取下夾板;(2)混凝土插槽建造首先按照混凝土插槽設計尺寸,用建筑磚建造插槽墻體,同時留出混凝土板所需的插槽;(3)生態混凝土板建造首先將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體積比充分均勻混合,按生態混凝土板的設計尺寸,采用夾板在設計混凝土板的兩側相向固定,在夾板之間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內加入混合好的沸石、陶粒和混凝土,邊加入邊振蕩,使其完全結合在一起組成生態混凝土板,待堅固后,取下夾板;(4)填充鋼渣將生態混凝土板依次裝入生態混凝土插槽內,在混凝土板之間的空腔內填充鋼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態混凝土板是由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體積比30 30 40制作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態混凝土板長度Bl=L 2 1. 4m,高度 H4=0. 7 0. 8m,寬度 H5=0. 05 0. l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墊層長度B4=0. 75 0. 85m,高度 H3=0. 25 0. 35m,寬度 H5=0. 05 0. l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插槽長度B5=0. 4 0. 5m,高度 H2=0. 95 1. 05m,寬度 Hl=O. 4 0. 5m,插槽嵌入寬度 H5=0. 05 0. l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填充鋼渣長度B2=l. 3 1. 5m,高度 H4=0. 7 0. 8m,寬度 H6=0. 2 0. 3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填充鋼渣的尺寸規格為長< 3 11、寬< 1cm、厚度< 3mm,填充鋼渣量為B2XH4XH6立方米,其中長度B2=1.3 m 1. 5m,高度 H4=0. 7 m 0. 8m,寬度 H6=0. 2 m 0. 3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生態混凝土墻板將河浜或湖塘沿著岸邊分割成為兩部分,靠岸邊的部分為生態調節溝,河浜另一邊或湖塘中心由凈化浮島和景觀浮島組成。
全文摘要
一種生態混凝土墻的建造方法,具體建造步驟如下首先根據建筑物的尺寸采用C15混凝土建造混凝土墊層;并利用建筑磚建造生態混凝土插槽,同時將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一定比例制成具有過濾、截留、吸附功能的生態混凝土板,裝入生態混凝土插槽內,最后填充鋼渣。這種生態混凝土墻為解決平原水網地區村鎮污水處理而提出的一種以生態混凝土板收集污水,河浜或湖塘自身作為污水處理載體,該生態混凝土墻在不建設村鎮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收集系統的前提下治理分散村鎮生活污水,具有效果良好、運行費用低、維護方便、生態效益顯著等特點。
文檔編號E02B3/12GK102383396SQ20111030453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0日
發明者何業俊, 劉明元, 張文藝, 李曉霞 申請人:馬鞍山市黃河水處理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