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簡便式防洪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洪墻。
背景技術:
現有的防洪墻,一般采用防洪砂袋堆垛而成,材料消耗大,人工需要量大,而且無法回收使用,成本高,且易滲漏和被沖倒。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防洪效果好的簡便式防洪墻。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包括內部為空腔的硬質殼體,空腔中設有填充材料,殼體上設有充注填充材料的進料口和排出填充材料的排料口,硬質殼體的左右兩側設置與相鄰硬質殼體組合成一體的連接結構;在硬質殼體的底部設置吸水膨脹的材料層。在相鄰硬質殼體連接面之間,設置吸水膨脹的材料層。在硬質殼體上設置排氣口。所述硬質材料為塑料或金屬。所述填充材料為水和/或砂。進料口設置在硬質殼體的上部,排料口設置在硬質殼體的底部。排料口為排料閥裝置。個硬質殼體的長度為廣3米,寬度為0.3 2米。硬質殼體的底面呈凹弧形。本發明結構合理,防洪效果好,成本低,運輸方便,可以回收使用。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簡便式防洪墻,包括內部為空腔的硬質殼體1,空腔中設有填充材料,殼體上設有充注填充材料的進料口 2和排出填充材料的排料口 3,硬質殼體的左右兩側設置與相鄰硬質殼體組合成一體的連接結構7 (凹凸鑲嵌結構形式或搭接、釘子固定結構等結構);在硬質殼體的底部設置吸水膨脹的材料層4 (可采用吸水樹脂材料、吸水棉等,使底部與地面密封式配合)。在相鄰硬質殼體連接面之間,設置吸水膨脹的材料層5 (可采用吸水樹脂材料、吸水棉等,使連接面密封式配合)。在硬質殼體上設置排氣口 6。所述硬質材料為塑料或金屬。 所述填充材料為水和/或砂。進料口設置在硬質殼體的上部,排料口設置在硬質殼體的底部。排料口為排料閥裝置。個硬質殼體的長度為廣3米,寬度為0.3 2米(或其他合適尺寸)。硬質殼體的底面呈凹弧形。
權利要求
1.一種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包括內部為空腔的硬質殼體,空腔中設有填充材料, 殼體上設有充注填充材料的進料口和排出填充材料的排料口,硬質殼體的左右兩側設置與相鄰硬質殼體組合成一體的連接結構;在硬質殼體的底部設置吸水膨脹的材料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在相鄰硬質殼體連接面之間,設置吸水膨脹的材料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在硬質殼體上設置排氣口。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所述硬質材料為塑料或金屬 ο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所述填充材料為水和/或砂。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進料口設置在硬質殼體的上部,排料口設置在硬質殼體的底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排料口為排料閥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每個硬質殼體的長度為 1 3米,寬度為0. 3 2米。
9.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簡便式防洪墻,其特征是硬質殼體的底面呈凹弧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簡便式防洪墻,包括內部為空腔的硬質殼體,空腔中設有填充材料,殼體上設有充注填充材料的進料口和排出填充材料的排料口,硬質殼體的左右兩側設置與相鄰硬質殼體組合成一體的連接結構;在硬質殼體的底部設置吸水膨脹的材料層。本發明結構合理,防洪效果好,成本低,運輸方便,可以回收使用。
文檔編號E02B3/04GK102444105SQ201110332488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尹魯兵 申請人:尹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