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電站施工領域,特別是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
技術背景
某水電站泄洪洞事故閘門總重為375.4噸,閘門尺寸 15180mmX 13850mmX 2540mm,,水頭設計為63m,分五節制作,五節總量分別為79. 4噸、73 噸、73噸、36噸、67噸、由2 X 25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進行啟閉。事故門下游設有一扇弧形工作閘門,弧門上方為天井,天井與山體之間是混凝土平臺,平臺安裝面為“回”字形場地, 而事故門寬度方向在弧門上方天井兩側混凝土面上的接觸部分只有^K)mm,場地狹窄,該部分混凝土強度無法承載事故門重量,平臺上方配備一臺用于檢修弧門液壓啟閉機32t檢修門機,起吊能力不夠,門機軌道過短,剛好沿著弧門孔口,門機正好擋住車輛通向事故門槽的去路,大型起吊設備無法使用。閘門運輸要跨過長14. 6m、寬24. ^!、深69m的天井,易發生安全事故。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可以安全實現帶天井,現場吊車無法駛入地形的閘門安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在天井兩側設置滑軌;二、在水平放置的閘門門葉兩側設置與滑軌配合的延伸裝置;三、在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上游側設置牽引卷揚機,牽引間門門葉沿滑軌平穩通過天井;通過上述步驟實現間門跨天井施工。
優化的方案中,還包括以下步驟在工件平臺上將閘門門葉處于水平狀態,安裝閘門主輪裝置。
優化的方案中,還包括以下步驟在事故門槽孔口用卷揚式啟閉機起吊并拼裝各個閘門門葉。
拼裝各個閘門門葉時,在閘門轉運時將閘門門葉按底節到頂節的順序依次從上游向下游排放好,先將底節閘門門葉吊至事故門槽的閘門孔口,并鎖定,然后將上節閘門門葉吊至底節閘門門葉,調整尺寸后加焊,再將兩節閘門門葉整體吊起,將鎖定裝置鎖定到上節閘門門葉,依次進行其他幾節閘門門葉安裝,待所有閘門門葉完成整體拼裝后吊至門槽底坎面,檢查尺寸合格后進行整體焊接,最后安裝側輪、水封及其他附件。
所述的牽引卷揚機為兩臺,并在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下方及中間位置布置多個滑車進行導向,在排架柱下方和被牽弓I的閘門門葉上分別安裝導向輪。
在下游側的工件平臺上還設有兩臺反向牽引卷揚機,保證閘門門葉在移動及翻面3吊裝過程中保持平穩,在延伸裝置與滑軌的配合面上、位于滑軌兩側設有防止閘門門葉晃動的定位塊8。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帶天井、現場吊車無法駛入的狹窄地形中閘門安裝的技術難題,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運輸及安裝的安全風險,安全、順利、高效地完成了泄洪洞事故門安裝任務,而且大大降低了事故門安裝施工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布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閘門門葉過天井時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中閘門門葉過天井時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中閘門門葉延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工件平臺1,天井2,工作門槽3,事故門槽4,筋板5,延伸裝置6,滑軌7,定位塊8,閘門門葉9,牽引卷揚機10,反向牽引卷揚機11,現場門機12,蓋板平臺13,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14。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中,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在天井2兩側設置滑軌7;泄洪洞壩頂天井寬度為14600mm,閘門(面板長度為15180mm)兩側在混凝土上面的接觸部分只有^K)mm,在平移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為此,在壩頂從弧門上方天井處開始,鋪設了兩根長度50m,跨距15400mm的臨時滑軌7,滑軌7距孔口邊400mm,一直鋪設至2 X 2500KN 固定式卷揚式啟閉機的排架柱內側,即事故門槽口,在滑軌7兩側鉆孔打入螺桿并灌漿,間距為500mm,用軌道壓板將軌道加固牢固。并在軌道表面設置潤滑材料,以減少摩擦力。
二、在水平放置的閘門門葉9兩側設置與滑軌7配合的延伸裝置6 ;在閘門門葉9兩側邊梁腹板上分別焊接三塊-50 X 250 X 500mm的鋼板即延伸裝置6,作為閘門門葉延伸支撐裝置,并用筋板5進行加固,使延伸支撐裝置呈“豐”字形,既起到連接作用又起到支撐作用,并在延伸裝置6與滑軌7的配合面上、位于滑軌7兩側焊接防止閘門門葉9晃動的定位塊8,用來防止在過天井時閘門門葉9左右晃動。
三、在2X25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14上游側蓋板平臺13上設置牽引卷揚機10,牽引閘門門葉9沿滑軌7通過天井2,在下游遠離事故門槽4 一側的工件平臺1上設有兩臺反向牽引卷揚機11,保證閘門門葉在移動及翻面吊裝過程中保持平穩。
在壩頂平臺2X25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上游側布置2臺IOt卷揚機作為閘門轉運的牽引卷揚機10,并2 X 25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14另一側下方及中間位置布置多個滑車進行導向,在2 X 25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14下方和被牽弓|的閘門門葉9上分別安裝導向輪。在轉運時兩臺牽引卷揚機10同步啟動,將閘門門葉平穩移動到事故門槽口,為防止牽引卷揚機10速度過快,采用多倍率滑車進行牽引,并用反向牽引卷揚機11拉拽。閘門門葉運至事故門槽口后,用2X2500KN的固定卷揚式啟閉機吊裝至事故門槽孔口內進行安裝。
通過上述步驟實現閘門跨天井施工。
優化的方案中,還包括以下步驟在閘門門葉9處于水平狀態時以現場32t門機12安裝主輪裝置;泄洪洞事故門共有27個主輪裝置,裝配于事故門邊梁后翼板,其單重1.93t,主輪踏面與止水面之間的距離偏差要求為士 1.0mm,若是在閘門拼裝成整體后在門槽孔口垂直進行主輪安裝,則不易保證其精度,從而影響閘門最終止水效果。另外,由于 2X25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影響,32t門機行走機構無法行走到事故門槽附件進行主輪裝置吊裝,為此,根據事故門主輪數量多,重量大,垂直安裝難度大等實際情況,制訂了在壩頂平臺利用32t門機作為起吊設備,水平(閘門面板向下)安裝主輪,然后將閘門及主輪裝置整體運至事故門槽口進行拼裝的方案,不僅保證了主輪安裝精度,而且有效利用了現場32t門機,縮短了安裝時間,降低了安裝難度。
優化的方案中,還包括以下步驟在事故門槽4的閘門孔口以2 X 25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起吊并拼裝各個閘門門葉9。
拼裝各個閘門門葉9時,在閘門轉運時即將閘門門葉9按底節到頂節的順序依次從上游向下游排放好,先將底節閘門門葉吊至事故門槽4的閘門孔口,并鎖定,然后將上節閘門門葉吊至底節閘門門葉,調整尺寸后加焊,再將兩節閘門門葉整體吊起,將鎖定裝置鎖定到上節閘門門葉,依次進行其他幾節閘門門葉安裝,待所有閘門門葉完成整體拼裝后吊至門槽底坎面,檢查尺寸合格后進行整體焊接,最后安裝側輪、水封等附件。本發明的方案不會因為洞內過流而耽誤閘門安裝,而且使閘門能夠在門槽工作范圍內以加工面為基準進行焊接而保證了安裝質量。在起吊、翻面閘門門葉9時,以反向牽引卷揚機11配合拖拽。
權利要求
1.一種間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在天井(2)兩側設置滑軌(7 );二、在水平放置的閘門門葉(9)兩側設置與滑軌(7)配合的延伸裝置(6);三、在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14)上游側設置牽引卷揚機(10),牽引閘門門葉(9)沿滑軌(7)平穩通過天井(2);通過上述步驟實現間門跨天井施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間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在工件平臺(1)上將閘門門葉(9 )處于水平狀態,安裝閘門主輪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間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在事故門槽(4 )孔口用卷揚式啟閉機起吊并拼裝各個閘門門葉(9 )。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拼裝各個閘門門葉(9)時,在閘門轉運時將閘門門葉(9)按底節到頂節的順序依次從上游向下游排放好,先將底節閘門門葉吊至事故門槽(4)的閘門孔口,并鎖定,然后將上節閘門門葉吊至底節閘門門葉,調整尺寸后加焊,再將兩節閘門門葉整體吊起,將鎖定裝置鎖定到上節閘門門葉,依次進行其他幾節閘門門葉安裝,待所有閘門門葉完成整體拼裝后吊至門槽底坎面,檢查尺寸合格后進行整體焊接,最后安裝側輪、水封及其他附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間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牽引卷揚機(10)為兩臺,并在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14)下方及中間位置布置多個滑車進行導向,在排架柱下方和被牽弓I的閘門門葉(9)上分別安裝導向輪。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間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游側的工件平臺(1)上還設有兩臺反向牽引卷揚機(11),保證閘門門葉(9)在移動及翻面吊裝過程中保持平穩,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延伸裝置(6)與滑軌 (7 )的配合面上、位于滑軌(7 )兩側設有防止閘門門葉(9 )晃動的定位塊(8 )。
全文摘要
一種閘門跨天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天井兩側設置滑軌;2.在水平放置的閘門門葉兩側設置與滑軌配合的延伸裝置;3.卷揚式啟閉機排架柱上游側設置牽引卷揚機,牽引閘門門葉沿滑軌通過天井,并在工件平臺上設有兩臺反向牽引的卷揚機,保證閘門門葉在移動及翻面吊裝過程中保持平穩。通過上述步驟實現閘門跨天井施工。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帶天井、現場吊車無法駛入的狹窄地形中閘門安裝的技術難題,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運輸及安裝的安全風險,安全、順利、高效地完成了泄洪洞事故門安裝任務,而且大大降低了事故門安裝施工成本。本發明的方案不會因為洞內過流而耽誤閘門安裝,而且保證了安裝質量。
文檔編號E02B8/04GK102518089SQ20111040444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8日
發明者何啟忠, 彭景亮, 李麗麗, 李文濤, 賀振, 鄒守軍, 陳衛平, 韓烈彪 申請人:中國葛洲壩集團機械船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