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隱形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室內排水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隱形地漏。
背景技術:
地漏,是連接排水管道系統與室內地面的重要接口,作為住宅中排水系統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室內空氣質量,衛生間排水是否順暢等問題。現有技術中,地漏常通包括一固定在裝飾地面板材101(如地磚)上與下水管道102連通的基座103,以及安裝在基座103上過濾網(篩),在安裝時,需將基座103居中安裝,即地漏處于裝飾地面板材101的中間(對角線中間)或者四塊板材拼縫的中間處,如圖1、2所示,這是為了實現每一小塊裝飾地面板材101向中心傾斜,以便于排水,水流順著傾 斜面向中心地漏匯聚,排水。由于大部分的下水管道均在主體結構(地面)施工前已安裝好,故而上述結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地漏安裝需提前精確排版,耗時較多;②根據排版版圖,幾乎所有的地漏下水管道需拆除重新施工,浪費材料浪費人工;③重新布管后的下水管道位置需重新吊模做防水措施,工序較多,且易引起滲水等問題;④選擇地漏處于一塊板材的中間,需要將一塊板材45°精確分四切割后再密拼鋪設,由于精度高,費時,且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⑤選擇地漏居四塊板材接縫中間,需對四塊面材進行精確切割,影響整體裝修效果,費時,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也比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隱形地漏,通過對結構的改良,使施工更為方便,對施工人員無特別要求,且無需重新排管,縮短施工時間。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隱形地漏,包括基座、設置于基座內的網格架空層,以及設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面材板,所述基座由內凹式底座及設置于內凹式底座外緣的翻邊構成,所述內凹式底座對應下水管處開有落水孔,該基座外圍大小與面材板大小相配合;所述網格架空層卡設于所述內凹式底座內,由網格層及設置于該網格層下方的復數個支柱構成,所述網格架空層的底面與所述內凹式底座內底面相配合,其頂面與所述翻邊平齊;所述面材板中間開設有安裝孔,地漏蓋板設置于所述安裝孔內。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座為預埋件,對應下水管的位置,將基座底部開設置落水孔后,預埋于水泥沙漿中,然后將網格架空層置于基座內,最后蓋上面材板,基座四周設置的翻邊以及網格架空層中的支柱作為面材板的支撐,面材板的中心位置上開設地漏蓋板(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地漏蓋板)安放的安裝孔,由于僅在面材板上開設孔,而無需切分面材板,或是拼接出安裝孔,在安裝中易于實現,且可保證地漏蓋板位于面材板的中心位置,滿足驗收的要求。在本發明中,底部基座對應已有的下水管位置開孔安裝,無需改變下水管的位置,避免滲水問題,施工方便;面層以面材板中心開設安裝孔,放置地漏蓋板,滿足驗收要求,而面材板為地面飾面板,如地磚,與周圍地面飾面一致,無需另外選材備制,便于施工。面材板及地漏蓋板放置于網格架空層上,當下水管堵塞,或需要清理時,可直接打開,方便清除毛發等污物。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網格架空層為PVC—體成型結構,所述網格層的每一交叉點處設有一所述支柱,每一所述支柱頂面及底面分別向中心凹陷,形成吸盤結構。通過支柱將網格架空層架空,形成小型的暗排水溝,排水更加流暢,支柱上的吸盤結構在支撐面材板的同時,一方面底部與基座定位,另一方面使面材板貼合在網格架空層上,限位。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網格架空層由金屬網格層與復數個金屬支柱焊接固定構成,對應所述金屬網格層的每一交叉點處設有一所述金屬支柱。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座為PVC或陶瓷一體成型結構,通過開模成型工藝獲得。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座為金屬板沖壓、折彎構成。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地漏蓋板由中間置入部及周圍翻邊構成,所述安裝孔與所述中間置入部外緣相配合,所述周圍翻邊擱置于所述面材板上。定期可取下地漏蓋板,打開面材板,清理網格架空層及下水管口的污物,避免堵塞。本發明中地漏的安裝方法為②對應下水管位置,在基座底面上開設落水孔;③預埋基座,水泥沙衆固定; ④密封膠對落水孔與下水管接口處進行密封處理;⑤將網格架空層卡設于基座內;⑥在面材板的中心位置處開設安裝孔,擱置于基座上;⑦地漏蓋板設置于安裝孔內,完成地漏的安裝。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本發明由基座、網格架空層、面材板組成,通過面材板居中的安裝孔引流、網格架空層的導流、基座與下水管的連接,從而完成整個地漏排水工序,由于表面的地漏蓋板并非直接與下水管連接,而通過基座、網格架空層過渡,因此無需對下水管進行重排,施工、檢查、維修、更換等均方便,無滲水現象;2、面材板上直接在后場開設安裝孔,確保地漏蓋板的中心位置,減少對現場的環境污染,符合評優驗收要求,與以往開孔方式相比,施工方便,且外形美觀。3、本發明中,支柱將網格架空層架空,形成小型的暗排水溝,使排水更加順暢,同時,網格架空層的高度與基座的翻邊相匹配,起到了對面材板支撐的作用,提高承重力。
圖1是背景技術中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面材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基座結構示意圖5是圖4的立體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網格架空層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立體圖。其中1、基座;2、網格架空層;3、面材板;4、內凹式底座;5、翻邊;6、下水管;7、網格層;8、支柱;9、安裝孔;10、地漏蓋板;11、落水孔;101、裝飾地面板材;102、下水管道;103、基座。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2 7所不,一種隱形地漏,包括基座1、設置于基座I內的網格架空層2,以及設置于所述基座I上的面材板3,所述基座I為PVC —體成型結構,該基座I外圍大小與面材板3大小相配合,基座I由內凹式底座4及設置于內凹式底座4外緣的翻邊5構成,所述內凹式底座4對應下水管6處開有落水孔11,所述落水孔11與下水管6接口處經密封膠密封處理,內凹式底座4外緣的翻邊5,可用于對面材板3起到支撐,作為承重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面材板3為地磚,30cmX 30cm,如圖6、7所示,所述網格架空層2卡設于所述內凹式底座4內,所述網格架空層2為PVC —體成型結構,由網格層7及設置于該網格層7下方的7X7 = 49個支柱8構成,所述網格層7的每一交叉點處設有一所述支柱8,每一所述支柱8頂面及底面分別向中心凹陷,形成吸盤結構,該支柱8底面與所述內凹式底座4內底面相配合,并利用吸盤結構定位,網格層7頂面與所述翻邊5平齊,起到對面材板3中間部分的支撐作用。如圖3所示,所述面材板3中間開設有安裝孔9,地漏蓋板10設置于所述安裝孔9內,所述地漏蓋板10由中間置入部及周圍翻邊構成,所述安裝孔9與所述中間置入部外緣相配合,所述周圍翻邊擱置于所述面材板3上。施工時,基座I為預埋件,對應下水管6的位置,先開設落水孔11,用水泥沙衆預埋基座I,然后將網格架空層2卡于內凹式底座4內,面材板3中心位置開設安裝孔9后擱置于基座I上,最后將地漏蓋板10放置于安裝孔9內。當發生堵塞時,可以取下地漏蓋板10,打開面材板3,進行對網格架空層2及下水管6的清理。實施例二 一種隱形地漏,其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似,不同點在于所述基座為陶瓷一體成型結構。實施例三一種隱形地漏,其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似,不同點在于所述基座為金屬板沖壓、折彎構成;所述網格架空層由金屬網格層與7X8 = 56個金屬支柱焊接固定構成,對應所述金屬網格層的每一交叉點處設有一所述金屬支柱。
權利要求
1.一種隱形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設置于基座內的網格架空層,以及設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面材板,所述基座由內凹式底座及設置于內凹式底座外緣的翻邊構成,所述內凹式底座對應下水管處開有落水孔,該基座外圍大小與面材板大小相配合;所述網格架空層卡設于所述內凹式底座內,由網格層及設置于該網格層下方的復數個支柱構成,所述網格架空層的底面與所述內凹式底座內底面相配合,其頂面與所述翻邊平齊;所述面材板中間開設有安裝孔,地漏蓋板設置于所述安裝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形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網格架空層為PVC—體成型結構,所述網格層的每一交叉點處設有一所述支柱,每一所述支柱頂面及底面分別向中心凹陷,形成吸盤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形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網格架空層由金屬網格層與復數個金屬支柱焊接固定構成,對應所述金屬網格層的每一交叉點處設有一所述金屬支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形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為PVC或陶瓷一體成型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形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為金屬板沖壓、折彎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形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蓋板由中間置入部及周圍翻邊構成,所述安裝孔與所述中間置入部外緣相配合,所述周圍翻邊擱置于所述面材板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隱形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設置于基座內的網格架空層,以及設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面材板,所述基座由內凹式底座及設置于內凹式底座外緣的翻邊構成,所述內凹式底座對應下水管處開有落水孔,該基座外圍大小與面材板大小相配合;所述網格架空層卡設于所述內凹式底座內,由網格層及設置于該網格層下方的復數個支柱構成,所述網格架空層的底面與所述內凹式底座內底面相配合,其頂面與所述翻邊平齊;所述面材板中間開設有安裝孔,地漏蓋板設置于所述安裝孔內。本發明在基座上對應下水管處開設落水孔,面材板擱置于基座上,實現隱形地漏,無需更改排水管,使施工更為方便,縮短施工時間。
文檔編號E03C1/282GK103015501SQ201210555229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管勇美, 許超 申請人:蘇州蘇明裝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