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便器水箱虹吸式排水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廁所用的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通過即時改變虹吸管路長短,使廁所的便器水箱的水排出。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國家都面臨水資源缺乏的困境,而我國也是世界上缺水國家之一,節約用水是我們歷來所倡導的。家庭用水中,廁所便器的用水量占了很大一部份比例。而廁所便器開始利用虹吸原理進行排水,參見圖I所示,該排水裝置的結構由裝在便器水箱4內的排水管I、薄膜柔性管2、進水管3組成。排水管I為管狀體結構,垂直并固定在水箱4的底面,并與水箱4外部的便器相通。進水管為倒置的U形管,排水管I上口與薄膜柔性管2下口連接;薄膜柔性管2上口與進水管3出水口直管部分的下端,接成倒置U形虹吸式排水裝 置,O其工作原理是,管與管相互接成倒置U形的虹吸排水裝置,在外力作用下,薄膜柔性管開始形變,進水管3虹的部位被壓入水中,水箱中的水由U形管的一側連續進入,經過倒置的U形管中部,水將空氣排出,水由另一側排出,形成虹吸現象,此時除去外力,因U形管內沒有空氣,全是水,即進水管隨著水位下降而下降,直到進水管到底,水位繼續下降至低于進水管口的瞬間,進入空氣,虹吸破壞,排水結束,見圖2所示,氣囊5上升的作用下U形管復位。實際應用中,見圖3所示,進水管8是倒置的U形鐘罩體結構,為U形管特例,相當于無數個U形管以排水管I軸心為中心,旋轉排列360°后形成的結構,是和前者等效的。圖3所示,由鐘罩體8、復合管狀體7、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柔性管2、一個固定在水箱4底部的排水管,組成倒置U形虹吸式排水閥。復合管狀體7是一個在直管和直管上端外翻后形成外環的組合體,外環與直管間形成柱式環形空腔,此空腔上端密封,外環下緣在水中被水密封時,形成復位裝置的氣囊A鐘罩體8大于復合管狀體7,并內有支架,鐘罩體8,放置在復合管狀體7上,使復合管狀體7上端與鐘罩體8留出弧形空間;鐘罩體8與復合管狀體7的外環所形成的空間,加上復合管狀體7的直管,組成虹吸管路。薄膜柔性管8 —端與復合管狀體7的直管相連接,另一端與第排水管I上端相聯,排水管I下端垂直固定水箱4底部與便器向通組成一個虹吸式排水閥。該虹吸式排水閥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產生漏水,其原因為了要有足夠升力,盡量增加氣囊的空間,復合管狀體7的外環下緣與鐘罩體8下緣,在同一水平線高度,當外力P加到鐘罩體8后,水越過鐘罩體8最高點,虹吸管路內氣體全部被水替代,虹吸產生,排水開始,隨著排水繼續,水位下降,鐘罩體8、復合管狀體7也隨著水位下降而下移,當鐘罩體8下降到最底點,而水位繼續下降到超過鐘罩體8下緣的瞬間,氣體進入虹吸管內,虹吸破壞,排水立即停止,沒有越2過鐘罩體8內最高點的水退回水箱,加上開始排水時進水閥已打開,向水箱注新水,瞬間水箱水位上升,均高出兩者下緣,造成復合管狀體7外環,始終被水密封,見圖4所示.;此時排水管I的上端原來在水下,現進入氣囊內,與氣囊內的氣體接觸,由于排水管I的上端,結構原因有很多溝槽,當水位回升,氣囊隨之上升,排水管I是固定在水箱上的,其上端這些溝槽在退出氣囊時,不同程度會從氣囊內帶出氣體,溶入水中,反回大氣,雖然帶出氣體微量,沒有氣體補入,天長日久,經過無數次反復,承擔復位的氣囊的氣體逐慚減少,浮力減少,導致不能復位,最終造成漏水原因之一。原因之二 排水閥在排水時,復合管狀體7的直管部份、薄膜柔性管2,均要插入排水管I體內,薄膜柔性管2處在排水管I和復合管狀體7的直管部份兩者之間,由于缺少中心定位系統,復合管狀體7的直管與排水管I不能保持在同一軸心上,產生軸心偏移,導致薄膜柔性管8上下運動時,薄膜相互折疊,粘連產生,阻尼,復位時氣囊浮力不足,發生漏水。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抗疲 勞性能好、壽命長、密封環節少、節水效率高、消除漏水隱患、長期保持穩定運行的便器水箱虹吸式排水閥。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包括鐘罩體、復合管狀體、薄膜柔性管、排水管和水箱,該排水閥上有復位裝置,其特證在于復合管狀體的外環壁底部至少有一根水平的小管狀體串過鐘罩體壁,與大氣連通,小管狀體高出鐘罩體底緣,當復合管狀體的部份外環壁與鐘罩體之間為零距離,小管狀體為零長度;復合管狀體與排水管之間有一定位連接管與復合管狀體的外環內壁連接,呈上下滑配合,與排水管外壁連接,呈上下滑配合。所述復合管狀體是一個在直管和直管上端外翻成外環的組合體,外環與直管間形成柱式環形空腔,上端是弧形封口,下端開口處被水密封時,環形空腔成為在水中有升力的氣囊,呈所述復位裝置。所述鐘罩體大于復合管狀體,體內有支架,鐘罩體放置復合管狀體上,兩者間的間隙成為一倒置U形虹吸管路。所述薄膜柔性管上端與復合管狀體直管連接,下端與排水管上端連接。所述排水管固定在水箱底部與便器相通。綜合上述即組成虹吸式排水閥,當向鐘罩體施壓,薄膜柔性管變形,虹吸產生,開始排水,隨著水箱水位下降鐘罩體、復合管狀體隨之下降,由于一定位連接管存在,復合管狀體的直管始終和排水管保持在同一軸心上,在薄膜柔性管在翻轉時,薄膜間始終保持相等距離,并有水隔離,不易產生折疊、粘連而影響復位;當排水結束瞬間,水位處在鐘罩體底緣,此時在鐘罩體上的水平的小管狀體的管口已經露出水面,氣體瞬間進入氣囊內,在氣囊內的水回落,隨后水位上升,環形空腔再度被水密封,氣囊始終保恃恒定容積和升力,使復位穩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虹吸式排水閥的性能與同類產品相比,結構簡單、密封可靠、管路阻力系數低,排水速率高;隨著復合管狀體直管中心定位問題、向氣囊補氣問題解決、薄膜柔性管折疊粘連消失、疲勞壽命增加、復位裝置的恒定升力、虹吸式排水閥可以穩定實施,對節水有著積極意義。
圖I為現有技術中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的排水原理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的排完水的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便器水箱倒U形鐘罩體虹吸排水閥示意圖。圖4現有技術中便器水箱而水位繼續下降到超過鐘罩體6下緣的瞬間,氣體進入,虹吸破壞,氣囊仍是被水密封狀態示意圖。 圖5改進后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的示意圖。圖6改進后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排完水瞬間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說明圖5所示一種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包括鐘罩體8、復合管狀體7、薄膜柔性管2、小管狀體9、定位連接管10、排水管I和水箱4,該排水閥上的復位裝置氣囊A。所述復合管狀體7,是一根直管和直管上端向外翻轉成外環組合體,外環與直管間形成柱式環形空間,上頂是圓弧封閉,外環下端在水中時,成為有升力的氣囊A,為所述復位裝置。所述倒U形鐘罩體8,大于復合管狀體7,鐘罩體8放在復合管狀體7上,由于鐘罩體8內有支架,兩者所形成間歇,為一種特例的虹吸管,即四周均為進水端,中間為出水端。排水管I 口徑大于復合管狀體7直管,小于復合管狀體7中的外環,排水管I下端垂直固定在水箱4底部。薄膜柔性管2為高分子彈性體制成,其兩端分別與排水管I上端、復合管狀體7的直管連接,它連同復合管狀體7的直管,插入排水管I內,薄膜柔性管2在排水管I內可以來回翻轉,為保持順利翻轉,由于薄膜只有O. 05至O. 2_之間的厚度,避免相互粘連、重疊,所設立一定位連接管10,其外壁與復合管狀體7中的外環內壁連接,呈上下滑配合;定位連接管10其內壁與排水管I的外壁連接,呈上下滑配合;定位連接管10外壁與復合管狀體7的外環內壁處,各設有至少一組,相對應凹、凸咬合塊,在上升復位中,達到凹、凸塊相互咬合點后,定位連接管10被復合管狀體7拉起,,到原位。在復合管狀體7中的外環壁,靠近底緣處,至少有一根水平的小管狀體9,通向鐘罩體8,串透鐘罩體8壁,上大氣向通,在鐘罩體8壁上所形成的孔的位置稍高于鐘罩體8底緣。當排水結束時,水位低于小管狀體,即大氣越過鐘罩體8直接與氣囊A向通。當該鐘罩體橫斷面呈扁狀時,水從兩側而入,鐘罩體8部份與復合管狀體7中的外環間為零距離時,兩者壁上小管狀體所形成兩孔重合,小管狀體9則為零長度。使用時,在外力作用下,鐘罩體8、復合管狀體7下降,薄膜柔性管2發生形變,當鐘罩體8被壓到水面以下,空氣排出,虹吸產生,由于在虹吸管內全是水,隨著排水繼續,鐘罩體8、復合管狀體7隨著水位下降而下降,此時的定位連接管10與復合管狀體7上的凹、凸咬合塊已脫離,并由復合管狀體7氣囊上端,壓在定位連接管10的上端后隨著下降,直到空氣進入虹吸管內,排水結束,小管狀體在鐘罩體8壁上孔已露出水面,大氣進入氣囊,氣囊底部存水回落、虹吸管內剩余水回落,新水注入,水位上升,當水位超過小管狀體時氣囊A被水密封并開始上升,隨著鐘罩體8、復合管狀體7上升,接著定 位連接管10、復合管狀體7上的凹、凸塊咬合,定位連接管10被拉起至初始位置,其余均復原。
權利要求1.一種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包括鐘罩體、復合管狀體、薄膜柔性管、排水管和水箱,該排水閥上有復位裝置,其特證在于復合管狀體的外環壁底部至少有一根的小管狀體串過鐘罩體壁,與大氣連通或復合管狀體的部份外環壁與鐘罩體之間零距離,兩者壁上的兩個孔重合,小管狀體為零長度;復合管狀體與排水管之間有定位連接管與復合管狀體的外環內壁連接,呈上下滑配合,與排水管外壁連接,呈上下滑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其特征在于定位連接管外壁與復合管狀體的外環內壁處,各設有至少一組,相對應凹、凸咬合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器水箱虹吸排水閥,用于水箱排水控制。通過一鐘罩體和復合構體、薄膜柔性管和固定在水箱底部的排水管,組成倒U形虹吸排水裝置。在外力作下,通過薄膜柔性管變形使“虹”的部份被壓入水中,產生虹吸排水。為防止薄膜柔性管薄膜自身粘連及氣囊漏氣,本裝置設有中心定位構件及補氣管,確保虹吸排水閥有恒定的復位性能。
文檔編號E03D1/34GK202595858SQ20122022636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8日
發明者謝志明 申請人:謝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