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連接件,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
背景技術:
現有高層住宅排水系統多采用雙立管排水系統,該排水系統要求專用通氣管與排水管必須隔層連通或層層連通,其所采用的連通件是H型專用連通件或者使用兩個斜三通連接;由于安裝操作和管件間距要求,兩個直徑IlOmm的排水管和通氣管中心距離不得小于 250mm。應用中發現,當前設計安裝方式存在以下問題:1、占用空間大:排水管和通氣管要占用空間300mm寬、500mm長的一塊空間,加上裝修包柱,將占用0.2平方米的建筑面積,這使衛生間顯得更加擁擠。2、排氣效果不好:水在立管內豎向流動,屬于重力排水,S卩,水沿管壁向下流動,整個管壁會形成水膜,而目前在立管層間中部連接H管,連接處管壁斷開,會形成慣性水膜或者水幕,不利于氣體從連通管進入通氣管,進而影響排氣效果。3、雙立管管道穿越樓板處防水層施工難,容易滲漏:由于兩根管道距離較近,兩根管道中間防水層非常難施工,經常是滲漏多發區;對于采用下沉式同層排水的衛生間,雙立管穿越樓板部位更難施工,而且是夾層積水外滲的主要部位。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占用空間小、通氣效果好、易于生產和施工、成本低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它包括匯集箱,所述匯集箱頂部設置有上排水管孔和上通氣管孔,所述匯集箱底部設置有下排水管孔和下通氣管孔。基于上述,所述上排水管孔與所述下排水管孔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且所述上排水管孔的孔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孔的孔徑。基于上述,所述匯集箱由箱體和設置在所述箱體上部的箱蓋構成,所述上排水管孔和所述上通氣管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箱蓋上,所述下排水管孔和所述下通氣管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箱體底部。基于上述,對應所述上排水管孔、所述上通氣管孔、所述下排水管孔和所述下通氣管孔分別設置有上排水管連接管、上通氣管連接管、下排水管連接管和下通氣管連接管,所述箱蓋、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和所述上通氣管連接管是一次注塑成型的連接蓋體,所述箱體、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和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是一次注塑成型的換氣箱體。基于上述,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下端的管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孔的孔徑或者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上端的管徑,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的下端插設在所述下排水管孔內或者對應所述下排水管孔設置,或者,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的下端插設在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的上端或者對應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的上端設置。基于上述,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的上端不高于所述匯集箱底部內表面,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的上端高于所述匯集箱底部內表面。基于上述,所述上通氣管連接管和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基于上述,所述匯集箱頂部設置有地面積水排除孔,所述地面積水排除孔內安裝有水封裝置。基于上述,所述上通氣管孔與所述下通氣管孔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具體的說,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具有以下優點:1、節約了室內空間:采用整體連接件設計結構,兩個立管中心距最小能夠做到140mm,比采用H型連接管節約空間近I倍。2、排氣效果好:每層均設置連接件,層層連通,每層水汽分離,有利于排水管內的氣體排出,減小立管內氣壓波動,有利于防止水封被氣壓沖擊破壞,保證室內空氣環境免受排水系統返臭污染。3、方便防水層施工:防水層施工時可以直接用浙青等粘接劑將防水層粘在頂板上方,有利于防止滲漏。4、室內空間美觀,而且節約管材,減少粘接接頭,減少管道滲漏。5、方便安裝施工,節約安裝工作量。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它包括匯集箱,所述匯集箱由箱體I和密封設置在箱體I上部的箱蓋2構成,所述匯集箱的箱蓋2上設置有上排水管孔和上通氣管孔,所述匯集箱的箱體I底部設置有下排水管孔和下通氣管孔,以此結構形成模塊化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將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模塊化,便于采用模具澆注成型,簡化生產工藝,利于生產制造,可降低人工生產成本。所述上排水管孔與所述下排水管孔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且所述上排水管孔的孔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孔的孔徑。自上而下的水氣混合物,在匯集箱內分離,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層排水管51直接進入下層排水管31或經匯集箱進入下層排水管31,氣體在壓力作用下經匯集箱進入呈負壓狀態的上層通氣管61,并從屋頂向上排走,正是通過該結構設計,即利于水氣更順暢的分離,又利于污水的及時排走。所述上通氣管孔與所述下通氣管孔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且所述上通氣管孔與所述下通氣管孔的管孔相同;通過該結構設計,在上下層通氣管道安裝時,保證了上下層的對應關系,能使進入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內的氣體流通順暢,利于及時排走管道內的氣體,另外,上通氣管孔與下通氣管孔的管孔相同,以便于安裝同等規格的管道,利于排水系統的規范。所述匯集箱頂部設置有地面積水排除孔7,所述地面積水排除孔7內安裝有水封裝置8 ;通過地面積水排除孔7收集室內地面污水,并可通過水封裝置8防止匯集箱返臭。為了便于地面積水排除孔7排走地面積水,所述箱蓋2呈凹面形。在樓房衛生間結構樓板施工時預留洞,安裝排水系統前,將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鑲嵌進結構樓板預留洞內,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頂部與結構樓板頂平,防水層鋪設在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頂部;然后,將上層排水管51和上層通氣管61與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頂部的上排水管孔和上通氣管孔連接,將下層排水管31和下層通氣管41與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底部的下排水管孔和下通氣管孔連接,即可完成排水系統的安裝;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安裝的時候,注意上層排水管51與下排水管孔的位置關系以利于水氣分離,下層排水管31上端、下層通氣管41上端分別與箱體底部的位置關系,以便于排出箱體積水和不影響通氣。使用中,衛生間的排水沿排水立管進入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在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內,由于所述上排水管孔的孔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孔的孔徑,且屬于斷開狀態,利于水氣在箱體內進行分離,氣體向上飄逸進入連接件內,水在重力作用下會繼續沿下排水管孔進入下層排水管31內排出室外;進入連接件內的氣體會迅速從上通氣管孔進入呈負壓狀態的上層通氣管61,并從屋頂排出。地面積水可以從地面積水排除孔7進入水封裝置8,并從水封裝置8進入連接件內,然后從下排水管孔排入下層排水管31,流出室外。實施例2如圖2所示,一種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它包括匯集箱,所述匯集箱由箱體I和密封設置在箱體I頂部的箱蓋2構成,所述匯集箱的箱蓋2上設置有上排水管孔和上通氣管孔,所述匯集箱的箱體I底部設置有下排水管孔和下通氣管孔,所述上排水管孔、所述上通氣管孔、所述下排水管孔和所述下通氣管孔內分別設置有上排水管連接管5、上通氣管連接管6、下排水管連接管3和下通氣管連接管4,以此結構形成模塊化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將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模塊化,便于采用模具澆注成型,簡化生產工藝,利于生產制造,可降低人工生產成本,而且,通過設置上排水管連接管、上通氣管連接管、下排水管連接管和下通氣管連接管,可便于上下層管道與本連接件的安裝、連接、密封,也可防止安裝匯集箱處的樓板出現滲漏。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5下端的管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3上端的管徑,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5的下端插設在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3的上端。由該結構設計可知,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5下端與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3上端之間有管道間隙或呈斷開狀態,自上而下的水氣混合物,在匯集箱內分離,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排水管連接管5直接進入下排水管連接管3或經匯集箱進入下排水管連接管3,氣體在壓力作用下自管道間隙或者斷口處向上流動,并經匯集箱、上通氣管連接管6進入呈負壓狀態的上層通氣管,并從屋頂向上排走,正是通過該結構設計,即利于水氣更順暢的分離,又利于污水的及時排走。[0037]所述上通氣管孔與所述下通氣管孔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且所述上通氣管孔與所述下通氣管孔的管孔相同;通過該結構設計,在上下層通氣管道安裝時,保證了上下層的對應關系,能使進入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內的氣體流通順暢,利于及時排走管道內的氣體,另外,上通氣管孔與下通氣管孔的管孔相同,以便于安裝同等規格的管道,利于排水系統的規范。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3的上端不高于所述匯集箱底部內表面,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4的上端高于所述匯集箱底部內表面;匯集箱內積聚污水后,可通過匯集箱底部的下排水管孔經下排水管連接管3直接排走,而不至于使污水流至下通氣管孔,進而影響整個通氣系統的性能。所述匯集箱頂部設置有地面積水排除孔7,所述地面積水排除孔7內安裝有水封裝置8 ;通過地面積水排除孔7收集室內地面污水,并可通過水封裝置8防止匯集箱返臭。為了便于地面積水排除孔7排走地面積水,所述箱蓋2呈凹面形。在樓房衛生間結構樓板施工時預留洞,安裝排水系統前,將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鑲嵌進結構樓板預留洞內,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頂部與結構樓板頂平,防水層鋪設在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頂部;然后,將上層排水管和上層通氣管與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頂部的上排水管連接管5和上通氣管連接管6連接,將下層排水管和下層通氣管與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底部的下排水管連接管3和下通氣管連接管4連接,即可完成排水系統的安裝。使用中,衛生間的排水沿排水立管進入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在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內,由于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5下端的管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3上端的管徑,且有管道間隙或屬于斷開狀態,水和氣在此部位會進行分離,氣體向上飄逸進入連接件內,水在重力作用下會繼續沿下排水管孔、下排水管連接管3進入下層排水管內排出室外;進入連接件內的氣體會迅速從上通氣管孔、上通氣管連接管6進入呈負壓狀態的上層通氣管,并從屋頂排出。地面積水可以從地面積水排除孔7進入水封裝置8,并從水封裝置8進入連接件內,然后從下排水管孔排入下層排水管31,流出室外。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不同主要在于:如圖3所示,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5下端的管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孔的孔徑,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5的下端對應所述下排水管孔設置。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匯集箱,所述匯集箱頂部設置有上排水管孔和上通氣管孔,所述匯集箱底部設置有下排水管孔和下通氣管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管孔與所述下排水管孔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且所述上排水管孔的孔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孔的孔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匯集箱由箱體和設置在所述箱體上部的箱蓋構成,所述上排水管孔和所述上通氣管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箱蓋上,所述下排水管孔和所述下通氣管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箱體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對應所述上排水管孔、所述上通氣管孔、所述下排水管孔和所述下通氣管孔分別設置有上排水管連接管、上通氣管連接管、下排水管連接管和下通氣管連接管,所述箱蓋、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和所述上通氣管連接管是一次注塑成型的連接蓋體,所述箱體、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和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是一次注塑成型的換氣箱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下端的管徑小于所述下排水管孔的孔徑或者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上端的管徑,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的下端插設在所述下排水管孔內或者對應所述下排水管孔設置,或者,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的下端插設在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的上端或者對應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的上端設置。
6.根據權利要4或5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的上端不高于所述匯集箱底部內表面,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的上端高于所述匯集箱底部內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氣管連接管和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匯集箱頂部設置有地面積水排除孔,所述地面積水排除孔內安裝有水封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匯集箱頂部設置有地面積水排除孔,所述地面積水排除孔內安裝有水封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氣管孔與所述下通氣管孔的管孔中心豎向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它包括匯集箱,所述匯集箱由箱體和設置在所述箱體上部的箱蓋構成,所述箱蓋上設置有上排水管孔和上通氣管孔,所述箱體底部設置有下排水管孔和下通氣管孔;對應所述上排水管孔、所述上通氣管孔、所述下排水管孔和所述下通氣管孔分別設置有上排水管連接管、上通氣管連接管、下排水管連接管和下通氣管連接管,所述箱蓋、所述上排水管連接管和所述上通氣管連接管是一次注塑成型的連接蓋體,所述箱體、所述下排水管連接管和所述下通氣管連接管是一次注塑成型的換氣箱體。該高層建筑通氣專用連接件具有占用空間小、通氣效果好、易于生產和施工、成本低的優點。
文檔編號E03C1/12GK202990036SQ20122069864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8日
發明者王鳳蕊 申請人:王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