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

文檔序號:2259469閱讀:745來源:國知局
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一種新型聯接式護坡磚引入第一限位凸起與第二限位凸起,通過滑軌與滑槽可固定相鄰聯接式護坡轉。其施工步驟如下:(a)施工準備;(b)生態袋擋土墻施工準備;(c)生態袋擋土墻施工;(d)邊坡地基處理;(e)在處理后的邊坡基礎面上鋪設土工布或級配碎石;(f)挖掘邊沿基坑;(g)劃分邊坡;(h)聯接式護坡磚鋪設;(i)聯接式護坡磚連接邊坡上沿;(j)鋪設后處理;(k)綠化鋪設;本施工方法方便快捷,穩定性好,安全可靠,具有混凝土護坡的優點如:工作性能強、實用性強等。結合間隔排列的綠化帶形成復合綠化,具有良好的生態性,美化環境。同時滲水效果好,經濟耐用。
【專利說明】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主要涉及一種新型的聯接式護坡磚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護坡指的是為防止邊坡受沖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種鋪砌和栽植的統稱。護坡的設計首先應滿足岸坡穩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穩定性因素主要有:①由于岸坡面逐步沖刷引起的不穩定由于表層土滑動破壞引起的不穩定;③由于深層滑動引起的不穩定。因此,應對影響岸坡穩定的水力參數和土工技術參數進行研究,從而實現對護坡的水力穩定性設計。傳統的護坡主要采用混凝土澆筑護坡,河道穩定性及泄洪排澇功能強,但是工程整體造價較高,維護難度較大,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因此生態護坡應運而生。
[0003]生態護坡是“既滿足河道體系的防護標準,又利于河道系統恢復生態平衡”的系統工程。前一個要素是人對自然的要求,即人們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安全改造自然;后一個要素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壞自然的平衡。二者結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環境協調發展”理念。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在護坡下沿構建生態袋擋土墻,為邊坡構筑第一道防線。同時引入一種新型聯接式護坡磚,結合三位土工網植被護坡,既實現混凝土護坡,又能在坡上種植花木,美化環境,保護生態使硬化和綠化完美結合,形成邊坡的第二道防線。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聯接式護坡磚,包括磚體,磚體呈矩形,其特征在于:磚體中間設有第一圓孔,磚體四個邊角端設有第二圓孔;磚體四周,即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分別連接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包括兩個第一限位凸起和兩個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分別位于磚體的相鄰兩端,第二限位凸起分別位于磚體的其余兩端;第一限位凸起設有滑槽,滑槽分別設于第一限位凸起的上端和下端,第一限位凸起呈“工”字形,第二限位凸起內設有限位槽,限位槽與第一限位凸起相匹配,第二限位凸起設有滑軌,滑軌半包圍限位槽,滑軌與滑槽相匹配。
[0007]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0008](a)施工準備:
[0009]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人員、施工機械設備及物資材料等進行組織調遣,做好前期施工準備工作,并在業主的配合下,做好施工的手續,確保按計劃順利開工;
[0010](b)生態袋擋土墻施工準備:
[0011]對工程部分進行測量,確定具體工程量;做好場地的清理工程,并統計相應的數量、記錄備案;場地清理的同時,按照工程設計要求,進行土方開挖工作;待土方開挖作業完成后,對擋土墻基礎周邊土層進行夯實,有孔洞的填充后夯實,夯實至施工要求的承載力范圍內;[0012](C)生態袋擋土墻施工:
[0013]生態袋擋土墻施工于護坡下沿
[0014]①生態袋擋土墻基礎施工:根據工程施工要求生態袋擋土墻基礎采用C25鋼筋砼底板,首先進行測量放線,再完成C15砼墊層澆筑作業,澆筑厚度至IOOmm ;待檢查C15砼墊層合格后,根據施工設計要求先安裝C25鋼筋砼底板的鋼筋模板,再澆筑混凝土并隨時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澆筑厚度控制在500mm,然后按要求養護混凝土 ;待混凝土強度符合要求后,拆除模架并處理混凝土缺陷;
[0015]②第一層自嵌塊及反濾層安裝:先將第一層自嵌塊安裝于墊層上,按墻體放線位置逐一并肩擺放所述第一層自嵌塊,然后切割所述第一層自嵌塊后沿至平整,檢查所述第一層自嵌塊沿墻縱向平直度和平面水平度;待檢查合格后,在指定位置插入錨固棒;
[0016]③鋪設第一層筋帶及生態袋鋪設:加筋材料采用玻璃纖維雙向土工格柵,監理人員對現場進行勘查,確認合格后,按施工設計要求將所述土工格柵鋪設于平整壓實的填土上5% ;待筋帶鋪設完成后,在筋帶上鋪設生態袋,土工格柵與生態袋之間采用工程扣連接,然后采用平地機整平生態袋;待整平檢查合格后,采用小型機械結合人工夯實的方法壓實生態袋,壓實從筋帶中部開始,逐步碾壓至尾部,壓實生態袋厚度控制在140-150mm、200-250mm,壓實作業完成后,采用灌砂法和K30進行壓實度檢測,檢測合格方能進行下一步工序;
[0017]④第一層生態袋鋪設完成后,按照安裝面板,回填碎石層,第二層土工格柵鋪設、第二層生態袋鋪設、整平生態袋、壓實生態袋、安裝面板、回填碎石層、第三層土工格柵鋪設等施工流程重復施工,直至施工至設計高程。
[0018]⑤生態袋擋土墻生態袋施工完成后,按施工設計要求首先自擋土墻基礎處現燒C25仿木砼圓柱至設計高程,C25仿木砼圓柱的澆筑位置遵循設計要求,起到支撐作用;然后現澆C25仿木砼壓頂,厚度控制在300mm,C25仿木砼壓頂的尺寸位置嚴格按照施工設計進行;
[0019]⑥回填邊坡至設計要求,并對邊坡回填土夯實;
[0020](d)邊坡地基處理:
[0021]按照設計邊坡坡度要求,進行邊坡地基處理,清除雜草、樹根、突出物,用適當的材料填充空洞并振實,使邊坡表面平整、密實,并符合設計邊坡要求;
[0022](e)在處理后的邊坡基礎面上鋪設土工布或級配碎石
[0023](f)挖掘邊沿基坑,坑底填以適當的材料并振實,砌筑下沿趾墻,用混凝土將剩余部分的趾墻連同錨固入趾墻的聯接磚一起砌筑,使趾墻符合設計要求的尺寸;
[0024](g)劃分邊坡:
[0025]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將邊坡劃分為聯接式護坡磚區域及綠化區域,聯接式護坡磚區域與綠化區域相互間隔排列,采用混凝土澆筑聯接式護坡磚區域與綠化局域的交界處;
[0026](h)聯接式護坡磚鋪設:
[0027]在聯接式護坡磚區域鋪設聯接式護坡磚,首先從護坡的下邊沿開始鋪設三行聯接式護坡磚,聯接式護坡磚沿著水流反向鋪設,下沿第一行聯接式護坡磚一半砌入趾墻內;用錨固棒將第一行聯接式護坡磚固定于趾墻內;
[0028]( i )將聯接式護坡磚鋪設至上沿擋墻內,砌筑上沿擋墻,使上沿部分聯接式護坡磚與上沿擋墻錨固;
[0029](j)鋪設后處理:
[0030]首先,用干砂、碎石或者土填充磚孔和接縫,再用無齒鋸切割聯接式護坡磚以得到相應的規格和角度;最后檢查坡面平整度,對不符合的局部地區進行二次處理,直至達到設計標準;
[0031](k)綠化鋪設:
[0032]在聯接式護坡磚表面攤鋪一層天然土,然后種植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花草;通過澆筑混凝土邊界,形成一塊塊獨立的綠化區域。考察當地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相應的植被種類,在綠化區域種植當地現有的高大喬木、低矮灌木以及各類花草。
[0033]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一種新型的聯接式護坡磚,在磚體上設有孔洞,且各聯接式護坡磚連接后形成磚間空隙,為花草等小型植被提供生長的空間。引入自帶的聯接結構,方便護坡磚連接,避免由于安裝不到位影響整個護坡面完整性。通過滑軌劃入滑槽內,實現護坡磚之間連接,滑軌抵住滑槽,有效的增加護坡磚連接穩定性,為整個護坡系統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證。同時該聯接式護坡磚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投入成本低。
[0035]構筑生態袋擋土墻作為邊坡的第一道防線,有效提高河道泄洪防澇能力、濾水排水能力,在荷載作用下,結構內的碎石層會自身調節適應變形,可以釋放、消減荷載,使墻體結構不易被毀壞,擋墻在受水流沖刷時,碎石層可以適當調節,吸收波浪能量,減少對擋墻的沖擊力。同時本生態袋擋土墻具有耐久性強,生態友好,造型美觀的優點。生態袋內具有適合植被生長的土壤,向外生長成水草,對河道生態起到積極效果。聯接式護坡磚系統施工方便快捷,穩定性好,安全可靠,具有混凝土護坡的優點如:工作性能強、實用性強等。底層鋪設土工布保溫性能良好,結合間隔排列的綠化帶形成復合綠化,具有良好的生態性,美化環境。同時滲水效果好,經濟耐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6]接下來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7]圖1為本發明聯接式護坡磚的平面示意圖;
[0038]圖2為本發明聯接式護坡磚的側面示意圖;
[0039]圖3為本發明聯接式護坡磚的連接示意圖;
[0040]圖4為本發明護坡施工的平面示意圖;
[0041]圖5為本發明生態袋擋土墻與邊坡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如圖1至圖5所示,聯接式護坡磚,包括磚體1,磚體I呈矩形,其特征在于:磚體I中間設有第一圓孔4,磚體I四個邊角端設有第二圓孔5,且各聯接式護坡磚連接后形成護坡磚之間的空隙,為花草等小型植被提供生長的空間。磚體I四周,即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分別連接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包括兩個第一限位凸起2和兩個第二限位凸起3,第一限位凸起2分別位于磚體I的相鄰兩端,第二限位凸起3分別位于磚體I的其余兩端,即第一限位凸起2對面一定為第二限位凸起3 ;第一限位凸起2設有滑槽21,滑槽21分別設于第一限位凸起2的上端和下端,滑槽21呈半圓狀且光滑,第一限位凸起2呈“工”字形。第二限位凸起3內設有限位槽31,限位槽31與第一限位凸起2相匹配,限位槽31在形狀與尺度上與第一限位凸起2完全吻合;第二限位凸起3設有滑軌32,滑軌32半包圍限位槽31,滑軌32與滑槽21相匹配,通過滑軌32劃入滑槽21內,實現護坡磚之間連接,滑軌32抵住滑槽21,有效的增加護坡磚連接穩定性,為整個護坡系統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證。
[0043]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0044](a)施工準備:
[0045]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人員、施工機械設備及物資材料等進行組織調遣,做好前期施工準備工作,并在業主的配合下,做好施工的手續,確保按計劃順利開工;
[0046](b)生態袋8擋土墻施工準備:
[0047]對工程部分進行測量,確定具體工程量;做好場地的清理工程,并統計相應的數量、記錄備案;場地清理的同時,按照工程設計要求,進行土方開挖工作;待土方開挖作業完成后,對擋土墻基礎周邊土層進行夯實,有孔洞的填充后夯實,夯實至施工要求的承載力范圍內;
[0048]( c )生態袋8擋土墻施工:
[0049]生態袋8擋土墻施工于護坡下沿
[0050]①生態袋8擋土墻基礎施工:根據工程施工要求生態袋8擋土墻基礎采用C25鋼筋砼底板9,首先進行測量放線,再完成C15砼墊層12澆筑作業,澆筑厚度至IOOmm ;待檢查C15砼墊層12合格后,根據施工設計要求先安裝C25鋼筋砼底板9的鋼筋模板,再澆筑混凝土并隨時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澆筑厚度控制在500_,然后按要求養護混凝土 ;待混凝土強度符合要求后,拆除模架并處理混凝土缺;
[0051]②第一層自嵌塊及反濾層安裝:第一層自嵌塊應放置在擋土墻基礎上,第一層的后沿必須切割平整。為確保墻體的施工質量,第一層自嵌塊的擺放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員應確保自嵌塊與擋土墻基礎完整接觸。按照墻體放線位置逐一的并肩擺放自嵌塊,可通過拉線進行放線。對于弧形擋土墻,可根據生產廠家的推薦意見進行擺放。檢查自嵌塊的沿墻縱向的平直度與平面的水平度,若需要則進行調整。錨固棒插入一定要對好位置,如對不好位置應將塊體前后左右移動即可插入;對于墻體內外弧拐角處塊體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切割處理;
[0052]③鋪設第一層筋帶及生態袋8鋪設:加筋材料采用玻璃纖維雙向土工格柵,材料運至現場后,監理人員應現場確認或取樣送有關部門進行檢驗是否滿足設計參數,若不能滿足,嚴禁使用。
[0053]生態袋8基礎層裝入碎石,袋內填裝適合織物生長的種植土。如砂土,粘土:中粗砂=7:3。生態袋8要把種植土裝填到離袋口大約15?20cm處(根據袋體大小),并在裝填過程中人工墩實,首先底部的角落應填土飽滿,達到生態袋8裝填后的設計要求,以節約生態袋8用量,并確保后期施工質量及效果。
[0054]監理人員對現場進行勘查,確認合格后,按設計施工要求將土工格柵鋪設于平整壓實填土上5% ;待筋帶鋪設完成后,在筋帶上鋪設生態袋8,土工格柵與生態袋8之間采用工程扣連接,然后采用平地機整平生態袋8 ;待整平檢查合格后,采用小型機械結合人工夯實的方法壓實生態袋8,壓實從筋帶中部開始,逐步碾壓至尾部,壓實生態袋8厚度控制在140-150mm、200-250mm,壓實作業完成后,采用灌砂法和K30進行壓實度檢測,檢測合格方
能進行下一步工序;
[0055]④安裝面板,回填碎石層,第二層土工格柵鋪設、第二層生態袋8鋪設、整平生態袋8、壓實生態袋8、安裝面板、回填碎石層、第三層土工格柵鋪設,直至施工至設計高程;
[0056]⑤生態袋8擋土墻生態袋8施工完成后,按施工設計要求首先自擋土墻基礎處現澆C25仿木砼圓柱10至設計高程,C25仿木砼圓柱10的澆筑位置遵循設計要求,起到支撐作用;然后現澆C25仿木砼壓頂11,厚度控制在300mm,C25仿木砼壓頂11的尺寸位置嚴格按照施工設計進行;擋土墻壓頂混凝土采用C15細石混凝土,厚度為5.0cm,每間隔20.0m設2cm寬沉降縫I條,并與擋墻沉降縫齊平,中間設@200cm的伸縮縫(寬5mm)。
[0057]⑥回填邊坡至設計要求,并對邊坡回填土夯實。
[0058](d)邊坡地基處理:
[0059]按照設計邊坡坡度要求,進行邊坡地基處理,清除雜草、樹根、突出物,用適當的材料填充空洞并振實,使邊坡表面平整、密實,并符合設計邊坡要求;
[0060](e)在處理后的邊坡基礎面上鋪設土工布或級配碎石;
[0061](f)挖掘邊沿基坑,坑底填以適當的材料并振實,砌筑下沿趾墻,用混凝土將剩余部分的趾墻連同錨固入趾墻的聯接磚一起砌筑,使趾墻符合設計要求的尺寸;
[0062](g)劃分邊坡:
[0063]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將邊坡劃分為聯接式護坡磚區域6及綠化區域7,聯接式護坡磚區域6與綠化區域7相互間隔排列,采用混凝土澆筑聯接式護坡磚區域6與綠化局域的交界處;
[0064](h)聯接式護坡磚鋪設
[0065]在聯接式護坡磚區域6鋪設聯接式護坡磚,首先從護坡的下邊沿開始鋪設三行聯接式護坡磚,聯接式護坡磚沿著水流反向鋪設,下沿第一行聯接式護坡磚一半砌入趾墻內;用錨固棒將第一行聯接式護坡磚固定于趾墻內,下沿的第二行聯接式護坡磚的下邊沿與趾墻墻面相交。然后從左至右鋪設其他聯接式護坡磚,鋪設方向與趾墻平行,不得垂直趾墻方向鋪設,以防產生累計誤差,影響鋪設質量;
[0066]( i )將聯接式護坡磚鋪設至上沿擋墻內,砌筑上沿擋墻,使上沿部分聯接式護坡磚與上沿擋墻錨固;如需進行聯鎖磚面層色彩處理時,清除聯鎖磚表面浮灰及其它雜物、污染,如需水洗時,可用水沖洗,待水干后即可進行色彩處理;
[0067](j)鋪設后處理:
[0068]首先,用干砂、碎石或者土填充磚孔和接縫,再用無齒鋸切割聯接式護坡磚以得到相應的規格和角度;最后檢查坡面平整度,對不符合的局部地區進行二次處理,直至達到設計標準;然后按同樣的施工流程鋪設其余聯接式護坡磚區域6。
[0069](k)綠化鋪設:
[0070]在聯接式護坡磚表面攤鋪一層天然土,然后種植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花草;通過澆筑混凝土邊界,形成一塊塊獨立的綠化區域7。考察當地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相應的植被種類,在綠化區域7種植當地現有的高大喬木、低矮灌木以及各類花草。
[0071]綠帶施工:a、草籽按設計圖紙規定選用山、草籽分二種方式種植:噴播:采用液壓噴播的方式對構筑好的生態袋8墻面進行噴播草籽;預埋:采用填料時混合草籽,構筑好后,會自然發芽、生長。
[0072]本施工方法注意事項如下:
[0073]1、回填土的選擇:回填土一般應采用邊坡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機雜質。若含有機雜質過多,使用前應過篩,其粒徑不大于50mm,含水率應符合規定(一般為16%左右);
[0074]2、夯實一般靠近生態袋8部分采用人工夯實的方法,一般采用木夯,每層夯實厚度不大于20cm,夯實度應達到85%。如果后側回填土較寬,距離生態袋830cm以外的部分可以采用機械夯實,單層夯實厚度應不大于30cm,夯實系數應達到94% ;
[0075]3、生態袋8、連接扣及綠化材料應儲存在干燥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在施工現場的材料應盡量放置在不被污染和其他機械通行的地方,以防止被壓軋損壞;
[0076]4、在雨雪天氣下,對于用于施工現場的已經裝填種植土卻未安裝的生態袋8,應當集中放置,并用遮蓋物遮蓋,以免被淋濕或浸泡,影響后期施工;
[0077]5、施工過程中應確保擋土墻面板和碎石層的正確位置及所要求的寬度,必要時可以調整碎石層后填土的寬度;
[0078]6、墻體壓頂混凝土采用低透水性黏土鋪設25cm,橫向設置1:10坡度,以利于擋土墻后坡體水流的下瀉,同時可考慮在擋土墻面板處設置截水溝;
[0079]7、施工全過程中,自始至終堅持由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質檢員組成的質量檢查領導小組,領導施工施工小組開展各單項生產。
[0080]本施工方法的安全環保措施如下:
[0081]1、臨時用電工程的安裝、維修和拆除,均均由經過培訓并取得上崗證的電工完成;
[0082]2、變壓器必須設接地保護裝置,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歐姆,變壓器設護欄,設門加鎖,專人負責,旁邊懸掛“高壓危險,請勿靠近”的警示牌;
[0083]3、移動的電器設備的工電線,應使用像套電纜,穿過行車道時,應套埋地敷設,破損電纜不得使用;
[0084]4、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停放時,應選擇安全的停放地點,夜間應有專人看管;
[0085]5、嚴禁對運作中的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調整等作業;
[0086]6、場地道路要平整、堅實、暢通、排水良好、有較完整的照明設施;
[0087]7、科學安排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機車出入頻率,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機械夜間運轉;
[0088]8、施工廢水、生活廢水采用沉淀池,化糞池,不直接排入江河;
[0089]9、保證河道暢通,臨時設施待工程完工后進行徹底清理,恢復原狀原貌;
[0090]10、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設置同生活水源隔離的措施,避免污染生活用水。
[0091]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地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聯接式護坡磚,包括磚體,所述磚體呈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中間設有第一圓孔,所述磚體四個邊角端設有第二圓孔;所述磚體四周,即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分別連接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兩個第一限位凸起和兩個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分別位于所述磚體的相鄰兩端,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別位于所述磚體的其余兩端;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分別設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呈“工”字形,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內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與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設有滑軌,所述滑軌半包圍所述限位槽,所述滑軌與所述滑槽相匹配。
2.聯接式護坡磚護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施工準備: 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人員、施工機械設備及物資材料等進行組織調遣,做好前期施工準備工作,并在業主的配合下,做好施工的手續,確保按計劃順利開工; (b)生態袋擋土墻施工準備: 對工程部分進行測量,確定具體工程量;做好場地的清理工程,并統計相應的數量、記錄備案;場地清理的同時,按照工程設計要求,進行土方開挖工作;待土方開挖作業完成后,對擋土墻基礎周邊土層進行夯實,有孔洞的填充后夯實,夯實至施工要求的承載力范圍內; (C)生態袋擋土墻施工: 生態袋擋土墻施工于護坡下沿 ①生態袋擋土墻基礎施工: 根據工程施工要求生態袋擋土墻基礎采用C25鋼筋砼底板,首先進行測量放線,再完成C15砼墊層澆筑作業,澆筑厚度至IOOmm ;待檢查C15砼墊層合格后,根據施工設計要求先安裝C24鋼筋砼底板的鋼筋模板,再澆筑混凝土并隨時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澆筑厚度控制在500mm,然后按要求養護混凝土 ;待混凝土強度符合要求后,拆除模架并處理混凝土缺陷; ②第一層自嵌塊及反濾層安裝:先將第一層自嵌塊安裝于墊層上,按墻體放線位置逐一并肩擺放所述第一層自嵌塊,然后切割所述第一層自嵌塊后沿至平整,檢查所述第一層自嵌塊沿墻縱向平直度和平面水平度;待檢查合格后,在指定位置插入錨固棒; ③鋪設第一層筋帶及生態袋鋪設:加筋材料采用玻璃纖維雙向土工格柵,監理人員對現場進行勘查,確認合格后,按設計施工要求將所述土工格柵鋪設于平整壓實填土上5% ;待筋帶鋪設完成后,在筋帶上鋪設生態袋,土工格柵與生態袋之間采用工程扣連接,然后采用平地機整平生態袋;待整平檢查合格后,采用小型機械結合人工夯實的方法壓實生態袋,壓實從筋帶中部開始,逐步碾壓至尾部,壓實生態袋厚度控制在140-150mm、200-250mm,壓實作業完成后,采用灌砂法和K30進行壓實度檢測,檢測合格方能進行下一步工序; ④第一層生態袋鋪設完成后,按照安裝面板,回填碎石層,第二層土工格柵鋪設、第二層生態袋鋪設、整平生態袋、壓實生態袋、安裝面板、回填碎石層、第三層土工格柵鋪設等施工流程重復施工,直至施工至設計高程; ⑤生態袋擋土墻生態袋施工完成后,按施工設計要求首先自擋土墻基礎處現澆C25仿木砼圓柱至設計高程,C25仿木砼圓柱的澆筑位置遵循設計要求,起到支撐作用;然后現澆C25仿木砼壓頂,厚度控制在300mm,C25仿木砼壓頂的尺寸位置嚴格按照施工設計進行;⑥回填邊坡至設計要求,并對邊坡回填土夯實; Cd)邊坡地基處理: 按照設計邊坡坡度要求,進行邊坡地基處理,清除雜草、樹根、突出物,用適當的材料填充空洞并振實,使邊坡表面平整、密實,并符合設計邊坡要求; Ce)在處理后的邊坡基礎面上鋪設土工布或級配碎石 (f)挖掘邊沿基坑,坑底填以適當的材料并振實,砌筑下沿趾墻,用混凝土將剩余部分的趾墻連同錨固入趾墻的聯接磚一起砌筑,使趾墻符合設計要求的尺寸; (g)劃分邊坡: 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將邊坡劃分為聯接式護坡磚區域及綠化區域,聯接式護坡磚區域與綠化區域相互間隔排列,采用混凝土澆筑聯接式護坡磚區域與綠化局域的交界處; (h)聯接式護坡磚鋪設: 在聯接式護坡磚區域鋪設聯接式護坡磚,首先從護坡的下邊沿開始鋪設三行聯接式護坡磚,聯接式護坡磚沿著水流反向鋪設,下沿第一行聯接式護坡磚一半砌入趾墻內;用錨固棒將第一行聯接式護坡磚固定于趾墻內; (i )將聯接式護坡磚鋪設至上沿擋墻內,砌筑上沿擋墻,使上沿部分聯接式護坡磚與上沿擋墻錨固; (j)鋪設后處理: 首先,用干砂、碎石或者土填充磚孔和接縫,再用無齒鋸切割聯接式護坡磚以得到相應的規格和角度;最后檢查坡面平整度,對不符合的局部地區進行二次處理,直至達到設計標準;` (k)綠化鋪設: 在聯接式護坡磚表面攤鋪一層天然土,然后種植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花草;通過澆筑混凝土邊界,形成一塊塊獨立的綠化區域;考察當地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相應的植被種類,在綠化區域種植當地現有的高大喬木、低矮灌木以及各類花草。
【文檔編號】E02B3/14GK103669291SQ20131065631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劉學應, 陳德波, 朱曉凌 申請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