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包括閥板、密封套、閥桿、閥體,閥體由前、后蓋板拼合而成,前、后蓋板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前、后閥口,所述閥板、密封套、閥桿都安裝在閥體內部,密封套由空心的夾層套構成,密封套的表面設置有過水孔,密封套的安裝位置與前、后閥口的位置對應一致,密封套的頂邊緣設置有開口,開口供閥板伸入和退出,閥板插裝在密封套中,閥板的頂部與閥桿的底端固接,閥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右固定翼。該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適合與潛層的農田水稻豐產永久性排水溝配套使用,可以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需要,更好、更及時的對農田地上、地下水位進行調節。
【專利說明】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田水利設施【技術領域】,涉及農田排水系統,特別涉及農田潛層排水溝使用的閘門,具體地說,是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農田灌溉使用的排水溝大多是傳統的露天式,這種明溝排水、堵水的方式常常需要爛泥開挖及修筑農田堤壩,主要缺點是溝道暴露在農田表層,而土壤表面往往有被污染的水體,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則會造成水質污染,露天式的排水溝對田間作業的機械的移動也造成干擾,而且很容易被雜草和淤泥掩蓋,加之結構不穩定,每到雨季,遇到暴風驟雨,滑坡和崩坍的情況也時有出現,因此需要定時的清除淤積的污泥,費時費力效率低,如果沒有及時的清污和加深排水溝,會使排水溝的工作深度不夠和因堵塞導致田地內水位升高,排水系統不能及時降低地上、地下水位,增加地下空氣流通,從而使作物不能旺盛生長,農作物抗病蟲害及倒伏性不足,導致農產品產量低下。
[0003]為此,本人在專利號為201120325343.7,名稱為“農田水稻豐產永久性排水溝”的中國專利中創新地提出了一種潛層式排水溝,該潛層式排水溝與傳統的露天式的農田排水溝不同,它不需要在土壤表面修筑堤壩,因此結構穩定,不受田間作業的機械的移動的干擾,也不需要定時的清除淤積的污泥和雜草,而且對被污染的水體也有過濾和清潔的作用,該潛層式排水溝在使用時,需要用一種潛埋在地下的閘門進行堵水、放水,形成潛流壩,現有技術中,沒有這種閘門,因此,需要研發一種潛層排水、堵水閘門,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適合與潛層的農田水稻豐產永久性排水溝配套使用,可以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需要,更好、更及時的對農田地上、地下水位進行調節。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包括閥板、密封套、閥桿、閥體,其特征是:所述閥體由前、后蓋板對接拼合而成,前、后蓋板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前、后閥口,所述閥板、密封套、閥桿都安裝在閥體內部,密封套由空心的夾層套構成,密封套的表面設置有過水孔,密封套的安裝位置與前、后閥口的位置對應一致,密封套的頂邊緣設置有開口,開口供閥板伸入和退出,所述閥板插裝在密封套中,閥板的頂部與閥桿的底端固接,閥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右固定翼。
[0007]所述閥板由一薄板構成,閥板的外形輪廓為鏟形,閥板具有水平的頂邊緣和豎直的兩側邊緣,閥板的底邊緣為半圓形,密封套的外形輪廓也為鏟形,密封套具有水平的頂邊緣和豎直的兩側邊緣,密封套的底邊緣為半圓形,密封套的內腔輪廓與閥板的外形輪廓一致。
[0008]所述前蓋板為長方形,前蓋板的背面中心設置有半圓形的前凹槽,前凹槽的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兩條豎向的前豎凸筋,這兩條前豎凸筋的下部通過一條環形的前環凸筋連接,該前環凸筋環繞前閥口布設,前環凸筋內壁面的輪廓與密封套的外形輪廓一致,前凹槽與前豎凸筋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加強筋,
[0009]所述后蓋板為長方形,后蓋板的背面中心設置有半圓形的后凹槽,后凹槽的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兩條豎向的后豎凸筋,這兩條后豎凸筋的下部通過一條環形的后環凸筋連接,該后環凸筋環繞后閥口布設,后環凸筋內壁面的輪廓與密封套的外形輪廓一致,后凹槽與后豎凸筋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加強筋,
[0010]前蓋板和后蓋板對接拼合后,前凹槽、后凹槽抵靠在一起,形成一中空的管腔,所述閥桿安裝在該管腔中,前環凸筋與后環凸筋抵靠在一起,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密封套安裝在該容置腔中。
[0011]所述閥板的頂部設置有螺絲孔,閥桿的底端設置有螺紋頭,閥桿的底端通過螺紋頭與閥板頂部的螺絲孔螺接配合。
[0012]所述閥桿的頂部設置有手柄,手柄露出于閥體。
[0013]所述前閥口帶有向外延伸的管接頭,所述后閥口向外延伸有管接頭。
[0014]所述左固定翼是由多塊左擋板構成,所述右固定翼是由多塊右擋板構成,所述前蓋板的左、右邊緣分別設置有左前卡槽和右前卡槽,所述后蓋板的左、右邊緣分別設置有左后卡槽和右后卡槽,所述左擋板的右邊緣設置有左前卡條和左后卡條,所述右擋板的左邊緣設置有右前卡條和右后卡條,所述左擋板的左前卡條嵌入在前蓋板的左前卡槽中,所述左擋板的左后卡條嵌入在后蓋板的左后卡槽中,所述右擋板的右前卡條嵌入在前蓋板的右前卡槽中,所述右擋板的右后卡條嵌入在后蓋板的右后卡槽中。
[0015]所述每塊左擋板的頂邊緣設置有左榫頭,每塊左擋板的底邊緣設置有左榫槽,相鄰的兩塊左擋板之間通過左榫頭和左榫槽形成榫接配合,所述每塊右擋板的頂邊緣設置有右榫頭,每塊右擋板的底邊緣設置有右榫槽,相鄰的兩塊右擋板之間通過右榫頭和右榫槽形成榫接配合。
[0016]所述前蓋板的表面設置有用于穿置螺栓的通孔,所述后蓋板的表面也設置有用于穿置螺栓的通孔,前蓋板和后蓋板之間通過螺栓緊固件固定連接在一起。
[0017]所述前蓋板的表面設置有定位銷,所述后蓋板的表面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銷穿置在定位孔中。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實用新型的閘門與排水溝配合使用,閘門通過左、右固定翼進行安裝固定,安裝牢固,而且拆裝方便,便于施工。閘門的核心部件是密封套和閥板,密封套由前、后蓋板夾持固定,密封性能好,閥板與密封套是插裝配合,通過提拉和按下手柄,可以將閥板退出密封套或插入密封套中,從而將過水孔開啟或將過水孔關閉,這種利用閥板升降實現閘門開啟或關閉的方式,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靈活高效,省工省力,可根據農田種植作物的生長需要,及時的對農田地上、地下水位進行適時調節,增加地下空氣流通,促進農作物根系旺盛生長,使農作物抗病蟲害及抗倒伏性能提高,從而使農作物更穩產、高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21]圖2是圖1的后視圖。
[0022]圖3是圖1中去掉前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圖3中去掉閥板、閥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圖4中去掉密封套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閥板、閥桿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圖6的分解圖。
[0027]圖8是密封套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9是前蓋板的后視圖。
[0029]圖10是后蓋板的后視圖。
[0030]圖11是左、右固定翼與后蓋板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31]圖12是左固定翼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32]圖13是圖12的后視仰視圖。
[0033]圖14是右固定翼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34]圖15是圖14的后視 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圖中標號
[0036]I通孔2通孔 3定位銷 4定位孔
[0037]10 閥板
[0038]11側邊緣12側邊緣13底邊緣14頂邊緣
[0039]15螺絲孔16螺栓 17螺母
[0040]20密封套
[0041]21側邊緣22側邊緣23底邊緣24頂邊緣
[0042]25過水孔26開口
[0043]30閥桿31螺紋頭 32手柄
[0044]40 閥體
[0045]50前蓋板51前豎凸筋 52前豎凸筋 53前環凸筋
[0046]54左前卡槽 55右前卡槽 56前閥口57管接頭
[0047]58前凹槽59加強筋
[0048]60后蓋板61后豎凸筋 62后豎凸筋 63后環凸筋
[0049]64左后卡槽 65右后卡槽 66后閥口67管接頭
[0050]68后凹槽69加強筋
[0051]70左固定翼 71左擋板72左擋板 73左擋板
[0052]80右固定翼 81右擋板82右擋板 83右擋板
[0053]請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
14、圖15,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包括閥板10、密封套20、閥桿30、閥體40。閥體40由前、后蓋板50、60背靠背的對接拼合構成,前蓋板50的底部設置有前閥口 56,前閥口 56帶有向外延伸的管接頭57,后蓋板60的底部設置有后閥口 66,后閥口 66帶有向外延伸的管接頭67。前閥口 56與后閥口 66的位置對應一致。[0054]請參照圖6、圖7,閥板10由一薄板構成,閥板10的外形輪廓為鏟形,閥板10具有水平的頂邊緣14和豎直的兩側邊緣11、12,閥板的底邊緣13為半圓形,閥板10插裝在密封套20中。
[0055]請參照圖8,密封套20由空心的夾層套構成,密封套20的外形輪廓也為鏟形,密封套20具有水平的頂邊緣24和豎直的兩側邊緣21、22,密封套20的底邊緣23為半圓形,密封套20的表面設置有過水孔25,密封套20的內腔輪廓與閥板10的外形輪廓一致,密封套20的頂邊緣設置有開口 26,開口 26供閥板10伸入和退出。
[0056]請參照圖9,前蓋板50為長方形,前蓋板50的背面中心設置有半圓形的前凹槽58,前凹槽58的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兩條豎向的前豎凸筋51、52,這兩條前豎凸筋51、52的下部通過一條環形的前環凸筋53連接,前環凸筋53環繞前閥口 56布設,前環凸筋53內壁面的輪廓與密封套20的外形輪廓一致,前凹槽58與前豎凸筋51、52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加強筋59。
[0057]請參照圖10,后蓋板60也是長方形,后蓋板60的背面中心設置有半圓形的后凹槽68,后凹槽68的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兩條豎向的后豎凸筋61、62,這兩條后豎凸筋61、62的下部通過一條環形的后環凸筋63連接,后環凸筋63環繞后閥口 66布設,后環凸筋63內壁面的輪廓與密封套20的外形輪廓一致,后凹槽68與后豎凸筋61、62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加強筋69。
[0058]前蓋板50的表面設置有用于穿置螺栓的通孔1,后蓋板60的表面也設置有用于穿置螺栓的通孔2,前蓋板50和后蓋板60之間通過螺栓緊固件固定連接在一起,螺栓緊固件由螺栓16、螺母17組成。
[0059]前蓋板50的表面設置有定位銷3,后蓋板60的表面設置有定位孔4,定位銷3穿置在定位孔4中。從而使前蓋板50、后蓋板60的位置對齊。
[0060]前蓋板50和后蓋板60對接拼合后,前凹槽58、后凹槽68抵靠在一起,形成一中空的管腔,閥桿30安裝在該管腔中,前環凸筋53與后環凸筋63抵靠在一起,形成一容置腔,密封套20安裝在該容置腔中。
[0061]請參照圖7,閥板10的頂部設置有螺絲孔15,閥桿30的底端設置有螺紋頭31,該螺紋頭31與閥板頂部的螺絲孔15螺接配合,閥桿30的頂部設置有手柄32,手柄32露出于閥體40。
[0062]該閘門還具有左、右固定翼70、80,左固定翼70是由多塊左擋板構成,右固定翼80是由多塊右擋板構成,請參照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本實施例中,左擋板有三塊,分別是左擋板71、72、73,右擋板有三塊,分別是右擋板81、82、83,前蓋板50的左、右邊緣分別設置有左前卡槽54和右前卡槽55如圖9所示,后蓋板60的左、右邊緣分別設置有左后卡槽64和右后卡槽65如圖10所示,左擋板71的右邊緣設置有左前卡條714和左后卡條715,右擋板81的左邊緣設置有右前卡條814和右后卡條815,左擋板71的左前卡條714嵌入在前蓋板50的左前卡槽54中,左擋板71的左后卡條715嵌入在后蓋板60的左后卡槽64中,右擋板81的右前卡條814嵌入在前蓋板50的右前卡槽55中,右擋板81的右后卡條815嵌入在后蓋板60的右后卡槽65中,左擋板72的右邊緣設置有左前卡條724和左后卡條725,右擋板82的左邊緣設置有右前卡條824和右后卡條825,左擋板72的左前卡條724嵌入在前蓋板50的左前卡槽54中,左擋板72的左后卡條725嵌入在后蓋板60的左后卡槽64中,右擋板82的右前卡條824嵌入在前蓋板50的右前卡槽55中,右擋板82的右后卡條825嵌入在后蓋板60的右后卡槽65中,左擋板73的右邊緣設置有左前卡條734和左后卡條735,右擋板83的左邊緣設置有右前卡條834和右后卡條835,左擋板73的左前卡條734嵌入在前蓋板50的左前卡槽54中,左擋板73的左后卡條735嵌入在后蓋板60的左后卡槽64中,右擋板83的右前卡條834嵌入在前蓋板50的右前卡槽55中,右擋板83的右后卡條835嵌入在后蓋板60的右后卡槽65中,前蓋板50和后蓋板60對接拼合后,將各塊左擋板71、72、73以及各塊右擋板81、82、83夾持固定住。
[0063]左擋板72的頂邊緣設置有左榫頭721,左擋板71的底邊緣設置有左榫槽710,左擋板72、71之間通過左榫頭和左榫槽形成榫接配合。
[0064]左擋板73的頂邊緣設置有左榫頭731,左擋板72的底邊緣設置有左榫槽720,左擋板73、72之間通過左榫頭和左榫槽形成榫接配合。
[0065]右擋板82的頂邊緣設置有右榫頭821,右擋板81的底邊緣設置有右榫槽810,右擋板82、81之間通過右榫頭和右榫槽形成榫接配合。
[0066]右擋板83的頂邊緣設置有右榫頭831,右擋板82的底邊緣設置有右榫槽820,右擋板83、82之間通過右榫頭和右榫槽形成榫接配合。
[0067]本實用新型的閘門安裝在潛層式排水溝的河口或渠口,左固定翼70、右固定翼80以及閘門的閥體被泥土掩埋,構成潛水壩,后閥口 66向外延伸的管接頭67與排水溝內部預埋的排水管連接,前閥口 56向外延伸的管接頭57與外部的引水管連接,引水管與河口或渠口連接,實現排水,從而對農田水位進行適時調節。
[0068]本實用新型的閘門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推拉閥桿30頂部的手柄32,使閥板10從密封套20的頂部的開口 26抽出或插入密封套20中,從而開啟或關閉過水孔25,以起到排水和堵水的作用,從而實現對農田的地下水位進行調節,保證了良好的地下空氣流通,促進作物根系旺盛發達,使農作物更加健康的生長。
【權利要求】
1.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包括閥板、密封套、閥桿、閥體,其特征是:所述閥體由前、后蓋板對接拼合而成,前、后蓋板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前、后閥口,所述閥板、密封套、閥桿都安裝在閥體內部,密封套由空心的夾層套構成,密封套的表面設置有過水孔,密封套的安裝位置與前、后閥口的位置對應一致,密封套的頂邊緣設置有開口,開口供閥板伸入和退出,所述閥板插裝在密封套中,閥板的頂部與閥桿的底端固接,閥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右固定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閥板由一薄板構成,閥板的外形輪廓為鏟形,閥板具有水平的頂邊緣和豎直的兩側邊緣,閥板的底邊緣為半圓形,密封套的外形輪廓也為鏟形,密封套具有水平的頂邊緣和豎直的兩側邊緣,密封套的底邊緣為半圓形,密封套的內腔輪廓與閥板的外形輪廓一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前蓋板為長方形,前蓋板 的背面中心設置有半圓形的前凹槽,前凹槽的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兩條豎向的前豎凸筋,這兩條前豎凸筋的下部通過一條環形的前環凸筋連接,該前環凸筋環繞前閥口布設,前環凸筋內壁面的輪廓與密封套的外形輪廓一致,前凹槽與前豎凸筋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加強筋,所述后蓋板為長方形,后蓋板的背面中心設置有半圓形的后凹槽,后凹槽的兩側對稱的設置有兩條豎向的后豎凸筋,這兩條后豎凸筋的下部通過一條環形的后環凸筋連接,該后環凸筋環繞后閥口布設,后環凸筋內壁面的輪廓與密封套的外形輪廓一致,后凹槽與后豎凸筋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加強筋,前蓋板和后蓋板對接拼合后,前凹槽、后凹槽抵靠在一起,形成一中空的管腔,所述閥桿安裝在該管腔中,前環凸筋與后環凸筋抵靠在一起,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密封套安裝在該容置腔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閥板的頂部設置有螺絲孔,閥桿的底端設置有螺紋頭,閥桿的底端通過螺紋頭與閥板頂部的螺絲孔螺接配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閥桿的頂部設置有手柄,手柄露出于閥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前閥口帶有向外延伸的管接頭,所述后閥口向外延伸有管接頭。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左固定翼是由多塊左擋板構成,所述右固定翼是由多塊右擋板構成,所述前蓋板的左、右邊緣分別設置有左前卡槽和右前卡槽,所述后蓋板的左、右邊緣分別設置有左后卡槽和右后卡槽,所述左擋板的右邊緣設置有左前卡條和左后卡條,所述右擋板的左邊緣設置有右前卡條和右后卡條,所述左擋板的左前卡條嵌入在前蓋板的左前卡槽中,所述左擋板的左后卡條嵌入在后蓋板的左后卡槽中,所述右擋板的右前卡條嵌入在前蓋板的右前卡槽中,所述右擋板的右后卡條嵌入在后蓋板的右后卡槽中。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每塊左擋板的頂邊緣設置有左榫頭,每塊左擋板的底邊緣設置有左榫槽,相鄰的兩塊左擋板之間通過左榫頭和左榫槽形成榫接配合,所述每塊右擋板的頂邊緣設置有右榫頭,每塊右擋板的底邊緣設置有右榫槽,相鄰的兩塊右擋板之間通過右榫頭和右榫槽形成榫接配合。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前蓋板的表面設置有用于穿置螺栓的通孔,所述后蓋板的表面也設置有用于穿置螺栓的通孔,前蓋板和后蓋板之間通過螺栓緊固件固定連接在一起。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潛層排水、堵水升降式閘門,其特征是:所述前蓋板的表面設置有定位銷,所述后蓋板的表面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銷穿置在定位孔中。
【文檔編號】E02B11/00GK203383197SQ201320439128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9日
【發明者】韓秋華 申請人:韓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