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包括裝配式涵洞節段、膠粘橡膠外墊圈、膠粘橡膠內墊圈,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上周向設置若干通孔,通孔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上構成的形狀為通孔層,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的通孔層外側設置膠粘橡膠外墊圈,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的通孔層外側設置膠粘橡膠內墊圈。本實用新型能夠使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密實,防水效果好,且操作簡單、施工方便。
【專利說明】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工程地下涵洞防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用于地下涵洞連接面防水。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一般預制涵洞節段之間采用平口對頭拼接,其接縫通常先在內側用MlO水泥砂漿勾縫,中間用砂漿填滿,外側用熱浙青浸透過的麻絮填塞,外貼涂滿熱浙青的油毛氈裹兩層,以實現節段之間的防水效果,涵洞節段連接不密實,操作過程較為繁瑣,施工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解決涵洞節段連接不密實,防水效果差的問題,保護涵洞的一體性。
[0004]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包括裝配式涵洞節段、膠粘橡膠外墊圈、膠粘橡膠內墊圈,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上周向設置若干通孔,通孔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上構成的形狀為通孔層,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的通孔層外側設置膠粘橡膠外墊圈,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的通孔層外側設置膠粘橡膠內墊圈。
[0005]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裝配式涵洞節段之間連接密實,防水性好,且操作簡單、施工方便,能夠較好地保護裝配式涵洞的一體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現場組裝側面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A-A剖面圖。
[0008]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地下涵洞防水構造的B部張拉前大樣圖。
[0009]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地下涵洞防水構造的B部張拉后大樣圖。
[0010]【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2]結合圖1至圖4,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包括裝配式涵洞節段3、膠粘橡膠外墊圈2、膠粘橡膠內墊圈6,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周向設置若干通孔7,通孔7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構成的形狀為通孔層,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通孔層外側設置膠粘橡膠外墊圈2,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通孔層外側設置膠粘橡膠內墊圈6,在膠粘橡膠外墊圈2和膠粘橡膠內墊圈6連接相鄰的兩個裝配式涵洞節段3的面上分別涂覆環氧樹脂粘性涂層5。
[0013]膠粘橡膠外墊圈2垂直于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側面為空心。
[0014]膠粘橡膠內墊圈6的垂直于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側面為空心。
[0015]在裝配式涵洞節段3兩端的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均設置膠粘橡膠外墊圈2和膠粘橡膠內墊圈6。
[0016]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之間采用市場購置的膠粘橡膠外墊圈2和膠粘橡膠內墊圈6,在膠粘橡膠外墊圈2和膠粘橡膠內墊圈6的兩面均涂覆環氧樹脂涂層5,在裝配式涵洞節段3組裝過程中,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周向設置若干通孔7,通孔7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構成的形狀為通孔層,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通孔層外側黏貼膠粘橡膠外墊圈2,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通孔層內側黏貼膠粘橡膠內墊圈6,再插入預應力鋼棒I進行張拉,張拉過程中橡膠墊圈受到擠壓,擠壓后的高彈性膠凝橡膠墊圈7其端部鼓起,鼓起部位受到的擠壓力大于中間部位,能有效的緊貼涵洞節段連接面4,從而達到防水效果。這樣通過鋼棒張拉過的節段連接面緊密接觸,形成涵洞的一體性,操作方便。
【權利要求】
1.一種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裝配式涵洞節段(3)、膠粘橡膠外墊圈(2)、膠粘橡膠內墊圈(6),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周向設置若干通孔(7),通孔(7)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構成的形狀為通孔層,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通孔層外側設置膠粘橡膠外墊圈(2),在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通孔層內側設置膠粘橡膠內墊圈(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其特征在于:膠粘橡膠外墊圈(2)垂直于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側面為空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其特征在于:膠粘橡膠內墊圈(6)的垂直于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的側面為空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涵洞的防水構造,其特征在于:在裝配式涵洞節段(3)兩端的裝配式涵洞節段連接面(4)上均設置膠粘橡膠外墊圈(2)和膠粘橡膠內墊圈(6)。
【文檔編號】E02B3/16GK203393679SQ201320452830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9日
【發明者】張建東, 劉朵, 許 鵬, 張帆 申請人: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